一种室外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4249发布日期:2021-01-29 15:1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外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外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噪音污染已经是世界七大公害之首,而低频噪声对人体是种慢性损伤,更不容忽视。低频噪声由于可直达人的耳骨,而且会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内分泌失调。人被迫接受这种噪声,容易烦恼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如果长期受到低频噪音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各种神经官能症,甚至影响到孕妇腹中的胎儿。很多人抱着忍一忍的态度是十分不正确的。
[0003]
目前,空调压缩机隔声罩一般采用多孔吸声材料(例如毛毡或者玻璃棉等)+pvc的设计方式,吸收压缩机的高频噪声。而对压缩机中低频噪声,基本上没有吸收效果,故急需全新隔声罩设计,实现全频段的良好吸声效果,提升压缩机隔声罩的吸声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空调器,所述室外空调器将压缩机设置于壳体上,并在所述压缩机的外围罩设有隔声罩和隔声帽,有效降低了所述压缩机工作时噪声的传出,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5]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改进了室外空调器的隔声罩和隔声帽,使所述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经过所述隔声罩和所述隔声帽的处理,得到明显的降低甚至消除,尤其对现有空调隔声装置难以处理的低频噪声有显著效果,所述隔声罩和所述隔声帽可安装至整机,使整机噪声oa(over all)值降低3dba,低频单峰值降低11dba以上,既有效地降低整机噪声,又有效地降低低频单峰值异常噪声。
[0006]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隔声罩和所述隔声帽的相邻所述隔声板之间增设了空气共振腔,通过特定的结构与尺寸设计,形成了内部联通的所述空气共振腔,当所述压缩机声波从所述隔声板的通过部中透射入所述空气共振腔后,易引起内部所述空气共振腔共振,在共振频率下,空气共振腔内的空气来回震荡,震荡空气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空气分子与第一层隔声板或者第二层隔声板的内壁的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共振吸声效果,并且每个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均不相同,任意个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相同,而形成多个共振吸声频率。
[0007]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增设了消声单元,相邻两个所述隔声板上相对设置的所述通过部和所述空气共振腔形成有截面差,从而形成消声单元,所述消声单元为抗性消声单元,抗性消声单元是由含有截面差界面的管和室组合而成的,所述通过部相当于含有截面差界面的管,所述空气共振腔相当于含有截面差界面的室,当包含有各种频率成分的声波进入第一个通过部时,只有在第一个空气共振腔固有频率附近的某些频率的声波才能通过第一个空气共振腔到达第二个通过部,而另外一些频率的声波则不可能通过所述空气共振腔,只能在空气共振腔中来回反射,因此,选取适当的管和室进行组合,就可以滤掉某些
频率成分的噪声,从而达到消声的目的。
[0008]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空调器,包括:壳体;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声罩,设置于所述壳体;隔声帽,连接于所述隔声罩,且所述隔声罩、所述隔声帽和所述壳体间形成有放置腔,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所述隔声罩和所述隔声帽包括:空气共振腔,所述空气共振腔用于吸收所述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声波;消声单元,用于限制所述声波由所述放置腔内传递到所述隔声罩的外部。
[0009]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声波传递到所述空气共振腔时,所述声波引起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以转化所述声波为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的内能,或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与所述隔声罩的内能,其中气体分子间产生相互摩擦,气体分子和所述隔声罩的内壁相互摩擦,消耗部分声波,以降低所述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达到降噪的效果。
[0010]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共振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个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均不相同,或任意个所述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相同,通过产生不同的共振频率,以消除不同频率的声压,达到优良的降噪效果。
[0011]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单元由相邻两个所述隔声板上相对设置的所述通过部和所述空气共振腔形成,且所述消声单元内形成有截面差a,以使得所述声波经过所述消声单元相邻所述放置腔的一端产生的声压大于所述声波经过所述消声单元相邻所述消声罩和所述消声帽的外部的一端产生的声压,消声单元,利用所述通过部和所述空气共振腔的截面突变处产生截面差,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声单元向外辐射的声压,以达到消声目。
[0012]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共振腔内填充有吸声材料;优选的,所述吸声材料为丙烯腈针刺毛毡或者玻璃棉。
[0013]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声罩和所述隔声帽还包括:第一隔声板,所述第一隔声板与所述放置腔相邻设置,且所述第一隔声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过部;第三隔声板,所述第三隔声板相邻于所述隔声罩和所述隔声帽设置;第二隔声板,所述第二隔声板设置有所述第一隔声板和所述第三隔声板之间,且所述第二隔声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过部,且多个所述第一通过部和多个所述第二通过部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隔声板和所述第二隔声板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隔声板和所述第三隔声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
[0014]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声单元包括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通过部和所述第二通过部;所述空气共振腔包括第一空气共振腔和第二空气共振腔,且所述第一空气共振腔包括所述第一容纳腔与多个所述第一通过部,所述第二空气共振腔包括所述第二容纳腔与多个所述第二通过部。
[0015]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声板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隔声板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三容纳腔;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声板上的多个所述第二通过部一一相对设置;所述消声单元还包括任一所述第三容纳腔与位于该所述第三容纳腔的两侧的一对所述第二通过部;所述共振空腔还包括多个第三空气共振腔,且每个所述第三空气共振腔包括任一所述第三容纳腔和位于所述放置腔一侧且与该所述第三容纳腔相邻的多个所述第二通过部。
[0016]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声板、所述第二隔声板和所述第三隔声板的材料为硬质金属、塑料或橡胶;优选的,所述硬质金属为镀锌板、铜板、铅板或铝箔,所述塑料为聚氯乙烯、聚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
[0017]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声板的厚度t1,所述第二隔声板的厚度t2,所述第三隔声板的厚度t3的范围为: 0.001mm≤t1=t2=t3≤30mm;所述第一隔声板和所述第二隔声板之间的距离d1,所述第二隔声板和所述第三隔声板之间的距离d2,多个所述第二隔声板间的距离d3的范围为:2mm≤d1=d2=d3≤300mm;每个所述第一通过部的孔径l1和每个所述第二通过部的孔径l2的范围为: 0.01mm≤l1=l2≤10mm;多个所述第一通过部之间的距离c1,多个所述第二通过部之间的距离c2的范围为:1.01*l≤c1=c2≤50*l。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立体图;
[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内部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隔声单元示意图之一;
[002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隔声罩或隔声帽的剖面图;
[0022]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容纳腔的示意图之一;
[0023]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空气共振空腔的示意图之一;
[0024]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容纳腔的示意图之一;
[0025]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空气共振空腔的示意图之一;
[0026]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隔声单元示意图之一;
[0027]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室外空调器隔声板正视图。
[0028]
图中,100、室外空调器;110、压缩机;120、壳体;130、立柱; 140、固定片;
[0029]
200、隔声罩;210、空气共振腔;211、第一容纳腔;212、第二容纳腔;213、第三容纳腔;214、第三空气共振腔;220、第一隔声板;230、第二隔声板;240、第三隔声板;250、消声单元;260、第一通过部;270、第二通过部;280、第一空气共振腔;290、第二空气共振腔;
[0030]
300、隔声帽;
[0031]
400、放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3]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4]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36]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室外空调器100,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110、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0037]
压缩机110设置于壳体120内,压缩机110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0038]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110。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0039]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110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0040]
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或冷凝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0041]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20的底板向上延伸有立柱130,壳体120的底板向外侧延伸有固定片140,立柱130和固定片140上开设有螺孔。
[0042]
壳体120底板上的立柱130用于固定压缩机110,使压缩机110 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壳体120底板上的固定片140用于固定空调器,使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总体减小空调器的运动幅度,减少空调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0043]
如图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声罩200 呈环状,隔声罩200包括顶面、底面、外表面和内表面,隔声罩200 由多层隔声板和相邻隔声板间的空气共振腔210构成。
[0044]
隔声罩200设置于壳体120,隔声罩200包裹住压缩机110的全侧面,隔声罩200与底板密封连接。
[0045]
隔声帽300的形状与隔声罩200的顶面一致,隔声帽300由多层隔声板和相邻隔声板间的空气共振腔210构成。
[0046]
隔声帽300连接于隔声罩200的顶面,隔声帽300盖住压缩机110 的顶面。
[0047]
隔声罩200、隔声帽300和壳体120间形成有放置腔400,压缩机110设置于放置腔400内,以通过隔声罩200和隔声帽300的消声作用,降低压缩机110工作时发射出的声波。
[0048]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声波传递到空气共振腔210时,声波引起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震荡,以转化声波为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的内能,或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和隔声罩200的内能,其中气体分子间产生相互摩擦,气体分子和隔声罩200的内壁相互摩擦,消耗部分声波,以降低压缩机110 工作时产生的噪声,
达到降噪的效果。
[0049]
空气共振腔2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每个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均不相同,或任意个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相同。
[0050]
当声波传递时,每个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均不相同,或任意个空气共振腔210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相同,例如,当空气共振腔210的个数为2,此时用x、y来表示两个空气共振腔210,组成的共振组合数量为3{(x)、(y)、(x,y)};当空气共振腔210的个数为3,此时用x、y、z来表示两个空气共振腔210,组成的共振组合数量为7{(x)、(y)、(z)、(x,y)、(x,z)、(y,z)、(x, y,z)},以此类推,通过产生不同的共振频率,以消除不同频率的声压,达到优良的降噪效果。
[0051]
如图4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消声单元250内形成有截面差a,以使声波经过消声单元250相邻于放置腔400的一端产生的声压大于声波经过消声单元250相邻消声罩和消声帽外部的一端产生的声压。
[0052]
消声单元250,利用通过部(第一通过部和第二通过部)和空气共振腔210的截面突变处产生截面差,在声波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使一部分声波无法进入到下一通过部,而在空气共振腔210内不断反射或反射到放置腔400内,从而降低由消声单元250向外发射的声压,以达到消声目。
[0053]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共振腔210内填充有吸声材料,吸声材料为丙烯腈针刺毛毡或者玻璃棉。
[0054]
空气共振腔210内的丙烯腈针刺毛毡或者玻璃棉为柔性材料,当声波经过通过部进入到空气共振腔210时,由于消声单元250的作用,部分声波无法进入到下一通过部,此部分声波留在空气共振腔210内反射,丙烯腈针刺毛毡或者玻璃棉可以更快的吸收此部分声波,达到更好的吸声效果。
[0055]
如图6所示,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声罩200和隔声帽 300包括:第一隔声板220,第一隔声板220与放置腔400相邻设置,且第一隔声板22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过部260;第三隔声板240,第三隔声板240相邻于隔声罩200和隔声帽300设置;第二隔声板230,第二隔声板230设置于第一隔声板220和第三隔声板240之间,
[0056]
且第二隔声板2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过部270,且多个第一通过部260和多个第二通过部270一一相对设置;第一隔声板220和第二隔声板230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211,第二隔声板230和第三隔声板 240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212。
[0057]
参照图4和图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消声单元250包括第一容纳腔211和相对设置的第一通过部260和第二通过部270,空气共振腔210包括第一空气共振腔280和第二空气共振腔290,且第一空气共振腔280包括第一容纳腔211与多个第一通过部260,第二空气共振腔290包括第二容纳腔212与多个第二通过部270。
[0058]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形成了两个空气共振腔210(第一空气共振空腔和第二共振空气),当压缩机110声波从第一隔声板220和第二隔声板230的通过部(第一通过部260和第二通过部270)中透射入两空气共振腔210后,引起各个或两空气共振腔210共振,在相同或不同的共振频率下,各空气共振腔210内的空气来回震荡使得震荡空气分子间的摩擦,以及空气分子与第一隔声板220、第二隔声板230或者第三隔声板240内壁的摩擦,将声能转化为内能,达到共振吸声效果。
[0059]
第一空气共振腔280共振具有一阶共振频率,第二空气共振腔290 共振具有第二阶共振频率,第一空气共振腔280与第二空气共振腔290 同时共振,具有第三阶共振频率,故两层空气共振腔210联通的设计方案至少具有个共振吸声频率。
[0060]
参照图7、图8和图9,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隔声罩200 和隔声帽300包括:第一隔声板220,第一隔声板220与放置腔400 相邻设置,且第一隔声板22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过部260;第三隔声板240,第三隔声板240相邻于隔声罩200和隔声帽300设置;第二隔声板230,第二隔声板230设置于第一隔声板220和第三隔声板240 之间,且第二隔声板230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过部270,且多个第一通过部260和多个第二通过部270一一相对设置;第一隔声板220和第二隔声板230之间形成有第一容纳腔211,第二隔声板230和第三隔声板240之间形成有第二容纳腔212。
[0061]
另外,第二隔声板23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二隔声板230 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三容纳腔213;且相邻两个第二隔声板230上的多个第二通过部270一一相对设置。
[0062]
消声单元250还包括任一第三容纳腔213与位于该第三容纳腔213 的两侧的一对第二通过部270。
[0063]
共振空腔还包括多个第三空气共振腔214,且每个第三空气共振腔 214包括任一第三容纳腔213和位于放置腔400一侧且与该第三容纳腔 213相邻的多个第二通过部270。
[0064]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形成了多个空气共振腔210,当压缩机110 声波从第一隔声板220和多个第二隔声板230的通过部(第一通过部 260和第二通过部270)中透射入多个空气共振腔210后,引起各个空气共振腔210共振或多个空气共振腔210共同共振,在相同或不同的共振频率下,各空气共振腔210内的空气来回震荡使得震荡空气分子间的摩擦,以及空气分子与第一隔声板220、第三隔声板240或者多个第二隔声板230的内壁摩擦,将声能转化为内能,达到共振吸声效果。
[0065]
多设置一个第二隔声板230就多形成一个空气共振腔210,根据 (当空气共振腔210的个数为2,此时用x、y来表示两个空气共振腔 210,组成的共振组合数量为3{(x)、(y)、(x,y)};当空气共振腔 210的个数为3,此时用x、y、z来表示两个空气共振腔210,组成的共振组合数量为7{(x)、(y)、(z)、(x,y)、(x,z)、(y,z)、(x,y, z)})共振频率的形成原理,就会生成多个共振频率,共同吸收声波,达到吸声降噪的效果。
[0066]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隔声板220、第二隔声板230和第三隔声板240的材料为硬质金属、塑料或橡胶。
[0067]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硬质金属为镀锌板、铜板、铅板或铝箔,塑料为聚氯乙烯、聚丙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胶为天然橡胶。
[0068]
参照图5和图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隔声板220的厚度t1,第二隔声板230的厚度t2,第三隔声板240的厚度t3的范围为:0.001mm≤t1=t2=t3≤30mm;第一隔声板220和第二隔声板230之间的距离d1,第二隔声板230和第三隔声板240之间的距离d2,多个第二隔声板230间的距离d3的范围为:2mm≤d1=d2=d3≤300mm;每个第一通过部260的孔径l1和每个第二通过部270的孔径l2的范围为: 0.01mm≤l1=l2≤10mm;多个第一通过部260之间的距离c1,多个第二通过部270之间的距离c2的范围为:1.01*l≤c,1=c2≤50*l。
[0069]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构思,改进了室外空调器的隔声罩和隔声帽,由隔声罩、隔声帽
和壳体将压缩机完全封闭,使压缩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声波传递到隔声罩和隔声帽时,经过隔声罩和隔声帽的处理,得到明显的降低甚至消除,尤其对现有空调隔声装置难以处理的低频噪声有显著效果,且隔声罩和隔声帽可安装至整机,使整机噪声oa(overall)值降低3dba,低频单峰值降低11dba以上,既有效地降低整机噪声,又有效地降低低频单峰值异常噪声。
[0070]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构思,在隔声罩和隔声帽的相邻隔声板之间增设了空气共振腔,当声波传递到空气共振腔时,在共振频率下,空气共振腔内的空气来回震荡,震荡空气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空气分子与内层或者中间层隔声板内壁的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共振吸声效果,以吸收部分频率的声波,并且每个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均不相同,任意个空气共振腔内的气体分子震荡的频率相同,而形成多个共振吸声频率,增加可吸收声波的频率,更大程度地吸收噪声声波,提升用户体验。
[0071]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构思,增设了消声单元,消声单元由相邻两个隔声板上相对设置的通过部和空气共振腔组成,当包含有各种频率成分的声波进入第一个通过部时,只有在第一个空气共振腔固有频率附近的某些频率的声波才能通过第一个空气共振腔到达第二个通过部,而另外一些频率的声波则不能通过空气共振腔.只能在空气共振腔中来回反射,直至消除,彻底地清除了部分频率的噪声声波,减少了空调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声波,使用户在使用时,不会受到低频噪声的影响,有利于用户的身心健康。
[0072]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构思,在空气共振腔内填充丙烯腈针刺毛毡或者玻璃棉,在声波碰撞到丙烯腈针刺毛毡或者玻璃棉时,由于丙烯腈针刺毛毡和玻璃棉都是柔性材料,不会随声波产生振动或振动频率极小,从而快速吸收在空气共振腔内反射的声波。
[007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