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暖气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275发布日期:2020-11-27 10:0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暖气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气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暖气片。



背景技术:

目前,取暖器是指用于取暖的设备。取暖器的类型很多,基于发热原理、散热途径、导热媒质及适用范围的不同,电暖器通常分为以下几个类型:油汀、对流暖器、电热膜电暖器、超导热霸、电热丝发热体、石英管发热体、卤素管发热体、金属管发热体、碳素纤维发热体等。

现有的对流式电暖器罩壳上方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通电后电热管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

市场上的电取暖器功率大多在1500w以上,需要进行供电设备增容改造以及供电线路的增容改造;现阶段,国家对煤改电采取补贴政策,一度电补贴0.27元,不实行第三阶梯电价,电取暖和用煤相比还有一些价格优势。一旦国家取消补贴,用电采暖成本将是煤采暖成本的三倍,增加了农民的用电负担。

家庭里的地热使得室内干燥,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生活在有地热取暖的室内会给鼻腔带来非常大不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容易被烫伤,热量转化率低,室内干燥、结构复杂生产磨具开模较多增加企业成本,取消供电补贴会极大增加用电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暖气片,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减少了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与出气口接触时的面积,使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不易被烫伤;加设护角减少磕伤的事情发生;提高了取暖器使用时的安全性,多个部件采用相同的磨具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暖气片包括:加热管、进气板、出气板、立柱、横杆、散热板、控制器和支撑杆,所述散热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板顶部设有出气板,底部设有进气板;所述散热板底部设有加热管;所述散热板内部设有立柱,立柱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散热板内;立柱顶部连接横杆;所述控制器连接加热管。

其中,所述加热管设置在立柱底部,加热管与立柱相连接。

其中,所述进气板竖向的一侧侧壁弯折,弯折处与散热板相邻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出气板竖向的一侧侧壁弯折,弯折处与散热板相邻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弯折的角度为60-145°。

其中,所述进气板与出气板的两端的端面设有护角,所述护角为耐热的软塑料或橡胶材质。

其中,所述进气板与出气板的结构形状相同,使用同一磨具制成。

其中,所述立柱的数量为1个以上,多个所述立柱顶部通过横杆相连,立柱与横杆内部中空,立柱和横杆内盛装有液体,液体通过横杆在立柱与立柱之间移动,所述液体为聚热材料。

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加热管工作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档位。

其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杆一端与立柱相连,另一端与散热板内壁相连。

其中,所述散热板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竖向条形板,相邻条形板之间预留有缝隙。

其中,所述护角为带有颜色的护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暖气片,暖气片的顶部和底部两侧端面设有护角,保护孩童和大人误碰磕伤,暖气片的顶部可以放置一些衣物,出气孔倾斜一定角度,散热面积更大,出气孔处的弯折结构能够阻挡灰尘或者杂物垂直落入出气孔内。

加热管内装有聚热材料,提高了热转换率,原本的电取暖器功率大多在1500w以上,本技术可以将功率控制在500w以上即可达到目前市场上常规的电取暖器1500w功率的热量输出,节能效果明显,采用聚热材料后室内加温后会减少干燥的情况。

带有颜色的护角能够提高产品的辨识度,不同颜色的护角代表了不同的节能效果和暖气片的功率。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暖气片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暖气片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加热管;2:进气板;3:出气板;4:立柱;5:横杆;6:散热板;7:支撑杆;8:第一弯折;9:第一挂钩;10: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二弯折;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第二挂钩;16:护角;17:条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新型暖气片包括:加热管1、进气板2、出气板3、立柱4、横杆5、散热板6、控制器(图中未标注)和支撑杆7,所述散热板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散热板6顶部设有出气板3,底部设有进气板2;所述散热板6底部设有加热管1;所述散热板6内部设有立柱4,立柱4通过支撑杆7固定在散热板6内;立柱4顶部连接横杆5;所述控制器连接加热管1。

具体的,所述加热管1设置在立柱4底部,加热管1与立柱4相连接。

暖气片通过电源插头连接市电。

电源插头与暖气片分体式连接,电源插头通过快接方式连接暖气片,快接方式为能够快速拔插的连接方式,电源插头插在暖气片上,电源插头另一端连接市电。

加热管1与立柱4的连接方式为下列连接方式中的一种:

1.立柱4底部插入加热管1内固定;

2.立柱4底部穿过加热管1固定;

3.立柱4底部与加热管1关闭相连接;

4.立柱4底部为倒置的“t”型,设置在加热管1内,增加立柱4底部与加热管1的接触面积。

加热管1为立柱4内的液体加热。加热管1变热后,利用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理,将冷气由进气板2吸入散热板6内,通过加热管1和立柱4内的液体对冷空气加热,加热后的冷空气变为暖气上升由出气孔进入房间,为房间取暖。

散热板6采用金属铝作为材料。

具体的,进气板2竖向的一侧侧壁弯折8,弯折8处与散热板6相邻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进气孔;所述出气板3竖向的一侧侧壁弯折8,弯折8处与散热板6相邻的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弯折8的角度为60-145°。

进气板2的竖向一侧侧壁第一弯折8,另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一挂钩9。第一弯折成60-145°之间的角度,优选120°。

第一弯折8处形成第一侧壁10和第二侧壁11,所述第一侧壁10与散热板6相连,第一侧壁10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进气孔为长条形。

进气板2的第一挂钩9用于将暖气片挂在墙壁时使用。

出气板3的竖向一侧侧壁为第二弯折12,另一侧侧壁上设有第二挂钩15。第二弯折12成60-145°之间的角度,优选120°。

第二弯折处12形成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13与散热板6相连,第三侧壁13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气孔,进气孔的形状为长条形、三角形、圆形、梯形中的一种,优选进气孔为长条形,长条形进气孔的两端为弧形。

出气板3的第二挂钩15用于将暖气片挂在墙壁时使用。

暖气片挂在墙上时,出气板3的第二挂钩15用于对暖气片限位固定,进气板2的第一挂钩9用于暖气片的支撑限位固定。

具体的,所述进气板2与出气板3的两端的端面设有护角16,所述护角16为耐热的软塑料或橡胶材质。

护角16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进气板2和出气板3的两端。护角16的形状与长条形进气板2的纵向剖面结构相同,护角16套接在进气板2和出气板3的两端。

护角16选用耐高温的软性材料。

具体的,所述进气板2与出气板3的结构形状相同,使用同一磨具制成。

进气板2与出气板3结构相同采用一个开模磨具即可制作进气板2与出气板3,节省看开模磨具的成本。

具体的,所述立柱4的数量为1个以上,多个所述立柱4顶部通过横杆5相连,立柱4与横杆5内部中空,立柱4和横杆5内盛装有液体,液体通过横杆5在立柱4与立柱4之间移动,所述液体为聚热材料。

多个立柱4通过横杆5将立柱4的顶部连通,加热管1将立柱4内的液体加热,液体能够有效的提高加热管1的利用率。

液体采用聚热材料,聚热材料吸收加热管1散发的热量,在通过聚热材料提高热量后散发出去。

聚热材料的组分包括:25%~27.5%的含有结晶水的盐,17%~19%的硬脂酸,8%~10.5%的石蜡,5%~7%的石墨烯,以及40%~45%的碳水化合物;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上述比例的含有结晶水的盐研磨为8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碳水化合物混合后加热至200℃~260℃,后经冷凝器降温至20℃-23℃;

b.将上述比例的石蜡研磨成10目的均匀粉末,与上述比例的石墨烯以及步骤a所得到的混合物混合后加热至122℃~12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18℃-23℃;

c.将步骤b所得到的混合物与上述比例的硬脂酸混合后加热至106℃~108.5℃,后经冷凝器降温至0℃,罐装保存在常温、常压、干燥、通风的环境。

含有结晶水的盐选用3mgo·4sio2·h2o,碳水化合物选用c6h12o6。

采用加热管1作为能量加热元件时,加热管1的加热功率为300w至1500w;利用加热管1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触发聚热材料,聚热材料启动后把热量通过暖气主体散发出来,暖气主体可在2个小时内达到热稳态,满足室内采暖的要求。

聚热材料具备良好的蓄热能力,对其进行能量触发时的功率低,采用注有聚热材料的聚能暖器大大降低了功耗,采暖时不需要增加供电容量也不用电路改造;长期使用时,用电量比目前市面上的电暖器或者其他电供暖系统显著降低,可有效降低农村电网的负荷,同时减轻用电负担。

具体的,所述控制器控制加热管1工作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档位。

控制器的档位根据暖气片所感知到的温度设定度数,例如设定成25°,加热管1工作后,在暖气片内设有的温度传感器感知到暖气片所处的环境温度达到25°后,加热管1停止工作,低于25°的时候开始工作,属于定频式工作。控制器的结构为常规电暖气片控制器的结构。

控制器连接的加热管1也可以将其结构更改为变频的工作模式。

具体的,所述支撑杆7的数量为多个,支撑杆7一端与立柱4相连,另一端与散热板6内壁相连。

支撑杆7的数量为多个,一个立柱4通过一个以上支撑杆7支撑,优选4个支撑杆7支撑立柱4,四个支撑杆7的一端均匀分布在立柱4柱壁的一个截面上,在四个角度形成相对制衡的力,来支撑立柱4。支撑杆7的另一端焊接或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板6上。每个立柱4可以使用四个支撑杆7支撑,也可以根据暖气片的功率和大小不同,选取几组支撑杆7对立柱4进行支撑,每组为四个支撑杆7。

具体的,所述散热板6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竖向条形板17,相邻条形板17之间预留有缝隙。

散热板6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竖向条形板17,竖向条形板17采用散热好的材质,优选陶瓷材料。

具体的,所述护角16为带有颜色的护角。

不同颜色的护角16代表暖气片不同的功率和节能效果。

实施例:

根据大多数家庭的住宅面积,优选散热板6长度为910mm,宽度75mm;散热板6上竖向条形板17相邻距离为10mm,竖向条形板17的长度为752.7mm;进气板2的顶部端面与出气板3底部端面的距离为755mm;立柱4与立柱4轴心距离为100mm。

立柱4内灌入液体,立柱4与立柱4内部的液体通过中空的横杆5连通。立柱4连接加热管1,打开与加热管1相连的控制器,控制器上设定想要达到的温度进行预设。

加热管1开始工作,加热管1一方面对立柱4内的液体加热,使得液体也能够散发热量供暖,另一方面,有进气板2上的进气孔吸入冷气,将冷气变为热气。热气上升经过出气板3的出气孔进入室内,增加室内的温度。

加热管1感知到室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停止工作,低于设定值时加热管1开始工作。

本专利中多个护角16、进气板2与出气板3、散热板6、支撑杆7和立柱4结构,每个部件结构采用一个模具制作,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