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纸板干燥运输的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04252发布日期:2022-10-22 07:15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纸板干燥运输的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纸板加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纸板干燥运输的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2.瓦楞纸板是一个多层的黏合体,它最少由一层波浪形芯纸夹层及一层纸板构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抵受搬运过程中的碰撞和摔跌,瓦楞纸板的实际表现取决于三项因素:芯纸和纸板的特性及纸箱本身的结构。
3.在瓦楞纸板的加工过程中,将成型后的瓦楞纸板输出前,需要对瓦楞纸板进行干燥。目前,在传送平台设置有加热装置,使得传送平台的上端面形成干燥平台。加热装置上方安装有传送带,瓦楞纸板从传送带与干燥平台间通过,从而达到瓦楞纸板的除湿效果。
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中,发明人发现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送带用久了会出现松弛现象,使得瓦楞纸板与干燥台的贴合度不高,从而影响干燥效果;若将传送带过分张紧,则对瓦楞纸板起到过渡按压的效果,会出现把瓦楞纸板压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瓦楞纸板在输送干燥过程中被压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纸板干燥运输的按压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纸板干燥运输的按压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驱动组件、气囊袋和形成有容纳腔体的支撑架,所述容纳腔体竖向贯穿支撑架且形成开口,所述气囊袋设于支撑架的容纳腔体内,所述气囊袋的下端伸出容纳腔体的开口形成按压部,所述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于支撑架且驱动支撑架升降移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装置安装于干燥运输台上,支撑架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支撑架对气囊袋起到支撑的作用;气囊袋充满气时,按压部用于接触传送带,对传送带施加向下按压的力,从而让纸板在输送过程中与干燥平台的贴合度更加紧密;由于气囊袋的上端面并没有限位,所以气囊袋是有弹性的,不会对纸板进行硬性的限位,而是会适应纸板的厚度进行调整,从而解决了不易将纸板压扁的问题。
8.可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所述容纳腔体设于第一框体内,所述第二框体围绕于第二框体的外侧且设于靠近于按压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框体的下端面与第一框体的下端面平齐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框体用于气囊袋的固定支撑,若纸板位于传送带下端进行传送时,气囊袋的按压部对传送带的局部进行按压,第二框体的下端面辅助气囊袋对传送带进行限位,从而能减少传送带与气囊袋的接触面积,减少传送带对气囊袋回弹的强度。
10.可选的:所述第二框体的上端面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第一框体的外侧面,所述气囊袋的外侧面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依次贯穿第一框体和固定块设置,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气囊袋的一端设有第一紧固螺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螺纹杆和第一紧固螺母的结构,将气囊袋固定于第一框体的同时,也将第二框体固定于第一框体上,不仅实现了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和气囊袋相互间的可拆卸结构,而且减少结构连接,减少制造成本。
12.可选的: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相对设置的输出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框体位于输出端的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二框体位于输出端的一侧设有向上倾斜的第二引导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引导部对纸板进入到气囊袋时起到引导的作用,第二引导部对纸板离开时起到过渡作用,当纸板脱离气囊袋限位的瞬间,可能会存在弹起现象,第二引导部不会对纸板造成损坏。
14.可选的:所述气囊袋的同一侧设有进气管,所述第一框体位于进气管的一侧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设有连接于进气管的紧固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件对进气管进行固定限位,不仅能对气囊袋起到了支撑的作用,而且能保证充气前进气管的贯通,使得气囊袋达到更好的充气效果。
16.可选的:所述倾斜面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相对契合设置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一端连接于倾斜面,另一端通过第二螺纹杆相互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进气管的可拆卸固定结构,防止支撑架在移动过程中进气管出现缠绕的影响。
18.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均设有契合的弧形部,所述弧形部贴合于进气管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弧形部与进气管的贴合更加紧密,使得气囊袋升降的过程中,进气管的固定更加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架体、伸缩气缸、驱动杆和第二架体,所述伸缩气缸连接于第一架体且设有水平的活塞杆,所述驱动杆呈l形杆体,所述驱动杆的转折端铰接于第一架体,所述活塞杆连接于驱动杆位于上方的一端,所述驱动杆的位于下方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架。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架体和支撑架同时做升降运动,可以选择使用气囊袋的限位。
22.可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二架体,所述第二架体的上端铰接于驱动杆,所述第二架体的下端连接于第二框体。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架升降时,由于第二架体与驱动杆的铰接结构,使得第二架体升降移动过程中,支撑架的状态保持不变,从而减少了支撑架移动所需要的空间。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5.按压装置下降后,通过气囊袋进一步对传送带起到了按压的作用,是的通过的纸板与加热平台贴合的更加紧密,提高干燥效果;气囊袋的设置使得气囊袋对纸板的按压不是强硬的,具有一定的弹性,能防止将纸板压扁的问题;不使用时能将按压装置升起离开传送带,能根据纸板的湿度进行选择使用,防止纸板被过渡干燥。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一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二的进气管与第一框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中图3的a处放大图;
30.图中:1、气囊袋;2、驱动组件;21、第一架体;22、伸缩气缸;23、驱动杆;24、第二架体;3、支撑架;31、第一框体;32、第二框体;33、容纳腔体;4、按压部;5、固定块;6、第一螺纹杆;7、第一紧固螺母;8、第一引导部;9、第二引导部;10、进气管;11、倾斜面;12、紧固件;121、第一限位件;122、第二限位件;123、第二螺纹杆;13、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3.实施例1:
34.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纸板干燥运输的按压装置,包括驱动组件2、气囊袋1和形成有容纳腔体33的支撑架3,容纳腔体33的竖向贯穿支撑架3设置且形成开口,气囊袋1可拆卸安装于支撑架3的容纳腔体33内,驱动组件2连接于支撑架3且驱动支撑架3座做升降运动。支撑架3位于传送带的上方,支撑架3沿传送带输送的方向设有相对的进料端和出料端。
35.参照图1和图2所示,支撑架3包括第一框体31、第二框体32和第二架体24,第一框体31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第一板体,第一板体竖向围绕设置,从而形成矩形的容纳腔体33。第二框体32包括四个首尾依次连接成矩形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横向围绕设置于第一框体31的外侧面,第二框体32的下端面与第一框体31的下端面平齐设置。第二框体32的上端面沿长度方向安装多个固定块5,每个固定块5位于第一框体31的外侧面且贴合设置。每个固定块5设置第一通孔,第一框体31配合每个固定块5设置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位于同一中心轴且直径相同。第二框体32位于进料端的一侧向上倾斜且形成第一引导部8,第二框体32位于出料端的一侧向上倾斜且形成第二引导部9。
36.参照图1和图2所示,气囊袋1安装于支撑架3的容纳腔体33内,气囊袋1的下端伸出开口形成按压部4,气囊袋1的上端伸出开口,使得气囊袋1的上下两侧均不会受到限制,则对纸板的按压不会过重。气囊袋1安装有进气管10且排列位于同一侧,用于连接鼓风机13。
37.参照图1和图2所示,气囊袋1的外侧面安装有第一螺纹杆6,第一螺纹杆6的位置能依次贯穿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置,第一螺纹杆6位于固定块5远离第二框体32的一端设置第一紧固螺母7。通过第一螺纹杆6和第一紧固螺母7的配合设置,同时将气囊袋1、第一框体31和第二框体32进行固定。
38.参照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2包括两个第一架体21、伸缩气缸22和驱动杆23,第一架体21为固定式架体且位于传送带沿中心轴方向的两端。伸缩气缸22安装于第一架体21上且设置有平行于传送带的活塞杆,驱动杆23的竖截面呈l型杆体,驱动杆23的转折端铰接
于第一架体21,活塞杆连接于驱动杆23位于上方的一端,驱动杆23位于下方的另一端铰接于第二架体24。
39.实施例2:
40.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框体31位于进气管10的一侧设置倾斜面11,倾斜面11的内侧至外侧高度逐渐向下倾斜,倾斜面11安装有连接于进气管10的紧固件12。紧固件12包括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均设有契合的弧形部,弧形部贴合于进气管10设置。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位于弧形部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框体31的倾斜面11,另一端均设置有通孔。通过第二螺纹杆123依次贯穿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的通孔设置,第二螺纹杆123位于第一限位件121和第二限位件122的两侧均安装第二紧固螺母,通过第二紧固螺母对进行限位固定。两个第二紧固螺母可一个是固定连接,另一个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边都是可拆卸连接。
41.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