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029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暖锅炉,特别涉及一种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
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普通立式常压采暖锅炉,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永不爆炸的特点。但是由于其燃程短,燃料燃烧不充分,燃气直接排向烟道,燃烧效率低,冒黑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经过二次燃烧能提高燃烧效率的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炉胆将炉膛分隔成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两部分,在下燃烧室的下部固定有固定炉排,在炉胆的下部设置水冷炉排,炉胆上纵向设置有火管,火管的上、下端分别开口于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内,在火管的上端扣装有火燃筛;在上燃烧室内设置有横水管。
火燃筛成帽式结构,由火燃筛架和多孔筛组成,多孔筛置于火燃筛架上,火燃筛架上加工有二次风入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构思巧妙,能使燃煤在炉内进行二次燃烧,使燃煤充分燃烬,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烟尘浓度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由于扩大了热交换面积,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既具有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的特点,又具有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左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火燃筛的结构剖视主视图;图4是火燃筛结构的仰视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锅炉壳体2、炉胆15组成,炉胆15将炉膛分隔成上燃烧室17和下燃烧室12两部分,下燃烧室12的下部固定有固定炉排7;在炉胆15的下部设置有倾斜的水冷炉排6;水冷炉排6的上方空间是加煤室14,在炉胆15上纵向均匀地布置有火管5,火管5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燃烧室17和下燃烧室12相连通;火管5的上端扣装有帽式结构的火燃筛4,火燃筛4采用耐火材料制成,它由火燃筛架41和多孔筛42组成,多孔筛42置于火燃筛架41上,在火燃筛架41的四周加工有二次风入口43;在上燃烧室17内纵、横交错地设置有横水管3。锅炉壳体2内装有采暖用的循环水,水冷炉排6、横水管3和炉胆15内也装有水并与锅炉壳体2内的水相连通。
在锅炉壳体Z上分别设置有下炉门10、加煤室门13和可调式上炉门16,上炉门16能根据燃烧情况调节进风重;在下炉门10上还设置有观察孔11,用于观察、了解燃烧状况。水位计18设置在锅炉壳体2的上部,用于显示内部水的多少。为了充分利用余热,在锅炉上部的烟道19外设置有洗浴水箱1水箱内的水与锅炉壳体2内的水不连通。烟气排出时可利用余热将洗浴水箱1内的水加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将锅炉置于基座8上,并设置除灰门9。
煤由加煤室加入,加在水冷炉排上面,火焰向下反烧,燃烧时加煤室门处于打开状态。未燃烬的灼热红炭粒落入下面的固定炉排上继续向上正烧,调整加煤室门和除灰门的开度可以调节燃烧状态。下燃烧室内的燃气经火管流向帽式火燃筛,燃气中的未燃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及小粒度炭粒在上燃烧室内遇到高温红热的火燃筛,加上从可调式上炉门进入的新鲜空气作用进行二次燃烧,使燃料充分燃烧,最后烟气从烟道19中排出。经过上述燃烧过程,提高了煤的利用率,提高了燃烧效率,使烟气中烟尘浓度及有害气体大大减少,保护了环境。
燃气在排出过程中与锅炉壳体内壁、火管壁和横水管壁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使锅炉壳体内的水、炉胆内的水和横水管内的水升温。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水的流动方向。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包括锅炉壳体(2)、炉胆(15)等,炉胆(15)将炉膛分隔成上燃烧室(17)和下燃烧室(12)两部分,在下燃烧室(12)的下部固定有固定炉排(7),其特征在于在炉胆(15)的下部设置有水冷炉排(6),在炉胆(15)上沿纵向设置有火管(5),火管(5)的上、下端分别开口于上燃烧室(17)和下燃烧室(12)内,在火管(5)的上端扣装有火燃筛(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其特征在于在上燃烧室(17)内设置有横水管(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所述的火燃筛(4)由火燃筛架(41)和多孔筛(42)组成,其特征在于多孔筛(42)置于火燃筛架(41)上,在火燃筛架(41)上加工有二次风入口(4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节能常压采暖锅炉,由锅炉壳体、炉胆、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等组成,在下燃烧室的下部固定有固定炉排,在炉胆的下部设置有水冷炉排,炉胆上纵向均布有火管,火管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燃烧室和下燃烧室相连通,在其上端扣装有帽式火燃筛。本实用新型能使燃煤经过二次燃烧充分燃烬,提高了燃煤的利用率,降低了烟尘浓度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既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环境。
文档编号F24H1/36GK2266100SQ9621668
公开日1997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5日
发明者张兴民 申请人:张兴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