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74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节能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特别是一种高效节能电磁炉。
目前市售和使用的电磁炉是通过将交流电整流后的脉动直流变成超频电流,然后利用磁场使附近的金属锅底部感应产生涡流,从而产生热量来加热锅中的食物。其具体结构包括一炉体外壳,外壳上设有控制开关和指示灯,外壳顶部设有一平板形微晶玻璃陶片,外壳内设有一基体,基体上设有一加热线圈,基体通过支架与外壳底板相固接,底板上设有电路,所说的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功率组件、驱动电路、振荡电路、同步功率脉冲电路、负荷检测电路、过压保护电路、锅温检测电路、电流反馈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等,各电路间的运行关系如


图1所示,交流电源电压(AC220V)经电流互感器CT、整流后加向主线圈L1。振荡电路产生锯齿波加向P、W、M电路,它与差分放大器来的直流电平进行比较,从而在电路P、W、M的电路输出端得到一矩形脉冲,该脉冲经放大,使P、M导通约5~10us,在脉冲过后,P、M迅速关断,于是L1、C1谐振,并产生一个高压脉冲X。主电路电流互感的次级PQ信号送入电流反馈电路产生一个与主电流成正比的电压,该电压与功率输出设定电平同时送向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与后者减前者的差成正比,从而达到大闭环负反馈稳定主电流的目的。电流反馈电路的输出电压还送向负荷检测电路,它与X信号比较后控制监控电路(试探脉冲形成电路)以达到台板上无负荷或负荷不合适时,使炉的主电流近乎0,使炉熄火,而负荷合适时,炉又重新加热。所有保护电路都最终使P、W、M电路“+”端为0,对交流电源电压直接取样的电平送到欠压和过压保护电路,当交流电压偏离规定值范围时,它们总有一个输出端使P、W、M电路的输出为0,而功率管保护电路和锅温检测电路(顶板温度检测)是靠热敏电阻和比较电路的配合来达到保护的目的。P、W、M电路的“+”端电平与主电流成正比,所以它还可以利用它去控制功率指示电路。另外经电源变压器降压整流后的三组直流电压,分别加向各控制、保护电路。
上述结构的电磁炉主要存在热能转换效率低、耗能高的缺陷,其磁场密度仅为5000~6000高斯,能量浪费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电磁炉。其与现有电磁炉相比较,同等耗电量的磁场密度可提高一倍。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高电磁炉适应不同形状金属锅底的要求,提高使用范围。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将功率组件设计成由6个BG管与其内的阻尼二级管构成的功放电路,其中BG1~BG5并联后,它们有与BG6串联,功放电路一端通过电阻与驱动电路相连,另一端与加热线圈相连。
为提高炉的适应性,提高使用率,也可将炉体上部的微晶玻璃陶片设计成“
”形,当然与其相适应的基体上面也设计成“
”形。
为提高其使用效果,在电流开关部位增设有定时控制电路,通过定时器与电源开关K相连,为进一步提高磁场密度,还可将加热线圈的线经设计成0.2~0.3mm。
从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经实际使用,其磁场密度可达12000高斯。
附图及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电磁炉电路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时控制电路图。
下面根据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设计一炉体外壳1,外壳上方设有微晶玻璃板陶片2,陶片可以是平板形,也可以是与铁锅或炒锅锅底相适应的
”形,本实施例选用平板形。外壳前端设有控制开关3和指示灯,如图3所示,外壳内设有基体5,基体上面设有加热线圈4,基体通过支架6与外壳底部7固接,基体上面可以为平面,也可是“
”形,本实施例选用平面形。在底板上设有电路,如图4、5所示,电路由下列单元电路组成欠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顶板温度检测电路、功率管温度检测电路、电流反馈电路、负荷检测电路、试探脉冲电路、同步脉冲形成电路、振荡电路、脉宽调制电路、驱动电路、功率组件和定时控制电路,各电路具体结构连接关系如下欠压保护电路3D由集成块IC31、6、7脚和三极管BG17、BG18及R76~R79、C27组成,它的输入端IC3的6脚与R60、R80和R81、C30的中间接点相连。它输出端(即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与集成块IC1的7脚相连。
过压保护电路4D由集成块IC32、4、5脚和三极管BG19~BG21,及电阻R82~R87,电容C28组成。它的输入端IC3的4脚与R60、R80和R81、C30的中间接点相连。它的输出端(即三极管BG20的集电极)与集成块IC1的7脚相连。
顶板温度检测电路8D由集成块IC1的10、11、13脚和电阻R64、Rt2及D19组成。它的输入端IC3的11脚与D19的负端相连,它的输出端IC1的13脚与集成块IC2的7脚相连。
功率管温度检测电路9D由集成块IC1的1、6、7脚和电阻R58、R59、R61、R62、Rt1及二极管D23、D18和电容C23组成。它的输入端IC1的7脚一端与二极管D23相连并接电路的正电源E+,一端与三极管BG20、BG17的集电极相连。另又与二极管D18负端相连,再接一电容C23的正端,负端接地。
电流反馈电路12D由集成块IC3的14、8、9脚和三极管BG15、二极管D1-D4及电阻R41-R46,R28-R32和电容C17、C18组成。它的输入端P、Q与电源输入端的电感变压器的次级线圈P、Q连接,经二极管D1-D4和三极管BG15和电阻R41-R46与集成块IC3的8脚相连,又经电阻R28、R30接一电路,再经电位器W1的中间接头与集成块IC3的9脚相连。它的输出端接两电阻R31、R32,另与二极管D13的正端相连。
负荷检测电路11D由集成块IC1的14、8、9脚和三极管BG16、电阻R48-R61、电位器W3及电容C21、二极管D14、D15组成。集成块IC1的9脚与IC3的8脚相连,IC1的8脚与二极管D14的正端和电阻R49、电容C21的正端连接,并二极管D14的负端和电阻R49的一端并接后与电位器W3的中间点连接,W3的一端接地,一端与电阻R47相连,集成块IC1的输出端14脚与电阻R50和三极管BG14的基极相连,三极管集电极再与二极管D15正极相连接再与集成块IC1的4脚相连。
试探脉冲电路10D由集成块IC1的2、4、5脚和电阻R52-R57、二极管D15、D16、D17及电容C22组成。集成块IC1的5脚与电阻R55、R52、R53相连,IC14脚与二极管D15、D16和电容C22的正极、电阻R56相连。IC1的2脚(即输出端)与电阻R56、R57的一端相连,再与二极管D17的正级相连,二极管D17的负极与集成块IC2的7脚相连。
同步脉冲形成电路7D由集成块IC2的3、8、9脚和三极管BG13、BG14,二极管D11、ZD1及电阻R11-R22、R100、R47,电容C12、C13、C20组成。它的输入端X、Y连接加热线圈两端即X、Y处。经R11、R12与集成块IC2的8、9脚相连,在X端接一电阻R15与三极管BG14的基极相连,在基极处再接一电阻R16与地连接。集成块的9脚(即输入端)再接一电阻R13和二极管ZD1的正端和R12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和二极管ZD1的负端与电阻R14和电容C12相连接接地。集成块输出端14脚接一电阻R18,电阻另一端与电路正端E+相连,IC23脚另一端与电容C13相连,C13另一端与电阻R20相连,再接入三极管BG13的基极,BG13的基极再接一电阻R19。三极管的集电极接一电阻R21、R22接地,并在电阻R21、R22的中间点与集成块IC2的10脚连接。
振荡电路6D由集成块IC2的2、4、5、10、11、13脚和二极管D12、电容C14及电阻R23-R27组成。集成块IC210脚与电阻R21、R22的中间连接,IC211脚与电阻R34和R35的中间点连接。IC2的13脚与IC2的2脚相连。IC2的4脚与电阻R24和C14的中间点连接。R24的另一端与R23连接,并在中间点接一二极管D12的一端,D12的另一端与IC2的2脚连接。IC2的5脚与电阻R25、R27的中间点连接,R25另一端与IC2的2脚连接,R25和R27的中间点接一电阻R26、R26的另一端与电路的正端连接。
脉宽调制电路5D由集成块IC2的14、6、7脚和二极管D20,电容C15、C8及电阻R33-R37组成。集成块IC2的6脚与IC2的4脚相连,IC2的7脚接一电阻R37、电容C15的正端相连,电阻R37和电容C15的负端与电路的负极连接,IC2的7脚,另接一电阻R33和一二极管D20的负端连接,D20的正端和电阻R33的另一端与电路的正极连接。IC2的14脚(即输出端)与电阻R36和电容C8一端连接,电阻R36,电容C8的另一端与驱动电路的三极管BG11的基极连接。
驱动电路2D由三极管BG7-BG11、电阻R1-R9、电容C3~C5、二极管D3,电源变压器B1和两个桥式整流电路及D1-D4组成。输入端接220V的交流市电压与变压器B1输入端相连,变压器B1的次级两组线圈分别与D1-D4连接,两组D1-D4再与电容C3,C4连接,C3的正端与电阻R5和三极管BG7的发射极连接,电容C3、C4中间点与两组D1-D4的中间点连接,并与功率组件的三极管发射极和电阻R2连接。C4的负端接地。三极管BG11的集电极接一电阻R6、R5接电路正电压,并R5、R6的中间点与三极管BG7的基极连接。BG11的发射极与电阻R7、R8、R9连接到地。并R8、R9的中间点与三级管BG10的基极连接。BG10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电阻R3、R4和电容C5连接,R3一端接电路正电压,电阻R4、电容C5的一端与三极管BG9的基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BG9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和三极管BG8的基极相连,BG9的集电极与BG8的集电极和电阻R1相连,R1的一端与三极管BG7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BG8的发射极与地相连,在三极管BG8和电阻R1的中间点接一线路与功率组件电路的三极管BG6的基极相连。
功率组件1D包括BG1~BG6及6个阻尼二极管;每个BG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与一个阻尼二极管并联组成一个晶体管组,阻尼二极管用以吸收反向流动电流,BG1~BG5晶体管组并联后再与BG6晶体管组行串联。BG1-BG6的集电极与加热线圈的X端和电容C1相连,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即Y端与电容C1、C2和电感线圈的一端相连,电感线圈即L2的另一端与输入的桥式整流二极管即D5-D4的一中间点连接,BG1-BG6的发射极与电容C2的一端和桥式整流二极管即D1-D4的另一中间点相连,桥式整流二极管即D1-D4的另两点其中一接点与电感变压器CT相连,CT的另一端与定时继电器K的工作接头接电源输入端和输出端,另一接点直接接继电器K工作接头。
如图5所示,定时控制电路通过定时开关与电流开关相连,其由集成块IC4和电阻R88-R91,电位器W4、W5和电容C31-C35,二极管D24-D29组成。输入端与220V市电相接,经电容C31-C35和二极管D24-D29,电阻R88,R89相连后,再与集成块IC4的4、8脚、电位器W4的中间头和一端连接,IC4的7脚与二极管D27、电阻R90、R91的一端连接,IC4的6脚与二极管D28、电容C34的一端相连,IC4的2脚与IC4的6脚、二极管D28相连,IC4的1脚与地相连,IC4的5脚与电容C35相连,IC4的3脚与二极管D29的正端和继电器的磁场线圈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9和继电器的磁场线圈的另一端与地相连。
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节能电磁炉,由外壳、微晶玻璃陶片、基体支架、加热线圈、外壳底板和电路组成,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功率组件、驱动电路、振荡电路、同步功率指示电路、负荷检测电路、过压保护电路、欠压保护电路、锅温检测电路、电流反馈电路和差分电路,其特征在于功率组件包括BG1~BG6和6个阻尼二极管;每个BG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与一个阻尼二极管并联组成一个晶体管组,BG1~BG5晶体管组并联后再与BG6晶体管组行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效节能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加热线圈线的直径为0.2~0.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效节能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微晶玻璃陶片为平板或“
”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高效节能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基体上面为平板形或“
”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高效节能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增设有定时控制电路,其通过定时开关与电流开关K相连,其结构为经电容C31-C35和二极管D24-D29,电阻R88,R89相连后,再与集成块IC4的4、8脚、电位器W4的中间头和一端连接,IC4的7脚与二极管D27、电阻R90、R91的一端连接,IC4的6脚与二极管D28、电容C34的一端相连,IC4的2脚与IC4的6脚、二极管D28相连,IC4的1脚与地相连,IC4的5脚与电容C35相连,IC4的3脚与二极管D29的正端和继电器的磁场线圈的一端相连,二极管D29和继电器的磁场线圈的另一端与地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功率组件由BG
文档编号F24C7/00GK2294402SQ97207570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1日
发明者祝世权 申请人:祝世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