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23988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用于送出贯流风机建立的气流。
[0039]换气装置20包括蜗壳211及涡流风机212。涡流风机212设置于蜗壳211内。蜗壳211包括用于与室外连通的进气口 211m及用于与室内连通的出气口 211η。涡流风机212用于建立气流以从进气口 211m吸入室外气体并从出气口 211η排出至室内。进气口 211m位于底盘11的后侧板上。出气口 211η的出气方向与蜗舌出风口 113的出风方向平行。导风板12用于关闭时封闭蜗舌出风口 113及出气口 221η而在打开时露出蜗舌出风口 113及出气口 211η。换气装置20的蜗壳211上设有卡勾211ρ,底盘11上设有与卡勾211ρ相配的卡槽114。换气装置20通过卡勾211ρ及卡槽114配合安装在底盘11上。
[0040]请参阅图4-9,蜗壳211包括蜗状部2111、第一蜗舌部2112及第二蜗舌部2113。第一蜗舌部2112及第二蜗舌部2113自蜗状部2111向外延伸且与所述蜗状部2111连通。涡流风机212收容于蜗状部2111内且与蜗状部2111同轴设置的。第一蜗舌部2112及第二蜗舌部2113沿蜗状部2111的切线方向从蜗状部2111延伸出。第一蜗舌部2112及第二蜗舌部2113分别连通室内及室外。
[0041]蜗壳211包括第一壳体211a及第二壳体211b。第一壳体211a及第二壳体211b沿垂直于蜗状部2111的中心轴切分而成。第一壳体211a包括第一蜗状壳2111a、第一蜗舌壳2112a及第二蜗舌壳2113a。第二壳体211b包括第二蜗状壳2111b、第三蜗舌壳2112b及第四蜗舌壳2113b。第一蜗状壳2111a及第二蜗状壳2111b组装构成蜗状部2111。第一蜗舌壳2112a及第三蜗舌壳2112b组装构成第一蜗舌部2112,第二蜗舌壳2113a及第四蜗舌壳2113b组装构成第二蜗舌部2113。
[0042]第一壳体211a还包括第一弧形连接片211g。第一弧形连接片211g连接第一蜗状壳2111a、第一蜗舌壳2112a及第二蜗舌壳2113a且与第一蜗状壳2111a同轴设置。第二壳体211b还包括第二弧形连接片211h。第二弧形连接片21Ih连接第二蜗状壳2111b、第三蜗舌壳2112b及第四蜗舌壳2113b且与第二蜗状壳2111b同轴设置。
[0043]第一壳体211a的外边缘形成有凸块211c,第二壳体211b的外边缘形成有与凸块211c配合的卡扣211d,第一壳体211a及第二壳体211b通过卡扣211d与凸块211c的卡扣配合组装一起。第一壳体211a的边缘端面及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切口 211e,第一切口21 Ie沿第一壳体211a的外边缘延伸,第二壳体211b的边缘端面与外表面之间形成有与第一切口 21 Ie配合的第二切口 21 If。
[0044]涡流风机212包括外转子电机2121及涡流风轮2122。外转子电机2121包括内定子2121a及外转子2121b。外转子2121b环绕所述内定子2121a转动设置。涡流风轮2122包括轮毂2122a、叶片2122b及轮盘2123c。轮毂2122a与所述外转子2121b耦合,叶片2122b自所述轮毂2122a向外延伸且呈放射状排布。叶片2122b沿涡流风轮2122的径向延伸,或呈前弯掠状或后弯掠状。轮盘2123c自轮毂2122a沿垂直于涡流风轮2122的转轴向外延伸且连接叶片2122b。
[0045]外转子2121b的轴向厚度大于轮毂2122a的轴向厚度,轮毂2122a的轴向厚度大于叶片2122b的轴向厚度,内定子2121a自外转子2121b的轴向一侧伸出,第一壳体211a形成叶片收容槽21 I1、自叶片收容槽21 Ii的底面向外延伸的轮毂收容槽211 j、自轮毂收容槽21 Ij的底面向外延伸的转子收容槽21 Ik及自定子收容槽21 Ik的底面向外延伸的定子收容槽2111。叶片2122b与所述叶片收容槽211i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_3_。
[0046]所述内定子2121a包括有安装端面2121c,安装端面2121c用于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定子收容槽211k的底面上。
[0047]换气装置20还包括减震元件213,例如橡胶垫片。减震元件213设置在内定子2121a与定子收容槽211的底面之间。
[0048]实施例二:
[0049]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11-15,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换气装置20、离子发生器30、换热器40及贯流风机50。壳体10包括底盘11及导风板12,壳体10形成有风道腔体13。底盘11形成有收容槽111、安装座112及蜗舌出风口 113。风道腔体13用于收容空调器100的换热器40,蜗舌出风口 113与连通风道腔体13连通。收容槽111用于安装换热器40及贯流风机50。安装座112位于收容槽111的左侧用于安装换气装置20。导风板12旋转动设置在底盘11上。
[0050]换气装置20包括蜗壳211、阀芯2115、电机2116及风机。蜗壳211包括蜗状部2111、第一蜗舌部2112、第二蜗舌部2113及第三蜗舌部2114。第一蜗舌部2112、第二蜗舌部2113及第三蜗舌部2114自蜗状部2111向外延伸且与蜗状部2111连通。第一蜗舌部2112形成有排气口 211m,第二蜗舌部2113形成有出气口 211η,第三蜗舌部2114形成有换气口 211q。排气口 211m与室外连通,排气口 211m位于底盘11的后侧面。出气口 211η与室内连通,出气口 211η的出风方向与蜗舌出风口 113的出风方向平行。换气口 211q与风道腔体13连通。第二蜗舌部2113及第三蜗舌部2114连接,阀芯2115可转动设置在第二蜗舌部2113及第三蜗舌部2114的连接处。电机2116设置于蜗壳211外且与阀芯2115连接,用于驱动阀芯2115旋转。风机为涡流风机212,风机收容于蜗状部2111内且与蜗状部2111同轴设置。阀芯2115用于位于第一位置时关闭出气口 211η或位于第二位置时关闭换气口 211q。风机用于沿第一方向转动以通过第三蜗舌部2114吸收空调器100内的霉味气体并经过第一蜗舌部2112排到室外或用于沿第二方形转动以通过第一蜗舌部2112吸入空气并经过第二蜗舌部2113流到室内。
[0051]当空调器100处于除霉模式时,阀芯2115转动关闭出气口 211η,风机沿第一方向转动,换气口 211q吸入空调器100内的气体,经过第一蜗舌部2112排到室外。同时,离子发生器30开始工作,贯流风机50缓慢转动,离子发生器30产生的离子流入空调器100内,把空调器100内产生的霉菌彻底清除,实现了空调器100的自动清理内部霉菌的目的。
[0052]当空调器100处于换气模式时,阀芯2115转动关闭换气口 211q,风机沿第二方向转动,排气口 211m(此时为进气口)从室外空气吸入空气,流经第二蜗舌部2113后从出气口 211η送到室内,第二蜗舌部2113内可安装空气净化器,例如,HEPA过滤网,从而过滤流到室内的空气。
[0053]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其他特征请参照以上的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0054]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0及换气装置20。壳体10包括底盘11。换气装置20收容于壳体10内且安装于底盘11上。换气装置20包括蜗壳211及风机。蜗壳211形成有换气口 21 Iq及排气口 211m。风机设置于蜗壳211内。壳体10形成有收容空调器100的换热器40的风道腔体13,换气口 21 Iq与风道腔体13连通,排气口 211m连通室外。
[0055]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空调器100在换气装置20的风机转动时可以将空调器100内部由霉菌产生的霉味气体吸收并排到室外,避免了霉味气体流到室内危害人体的健康。
[005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底盘11形成有用于收容贯流风机50及换热器40的收容槽111及位于收容槽111左侧用于安装换气装置20的安装座112。
[0057]如此,节约空调器100的空间,避免安装换气装置20后空调器100的机身加长,影响空调器100的美观。
[0058]在某些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