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0909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框,出风框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出风框的不同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风道连通。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不会形成气流短路现象,也不会形成气流循环不畅现象,便于提高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且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工作过程中的气流损失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
【专利说明】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参见图1至图3所示,现有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 12为从顶向下送风,且安装多为暗藏天花板式。出风口 12设置在机组的前面板上(安装时向下),靠边缘处,一般为四个出风口 12;并在出风口 12设置导风板,关机时闭合遮挡住出风口 12,开机时旋转打开并一定角度旋转进行导风。进风口 11也设置在机组的前面板上,靠中心处,一般为进风格栅设计。
[0003]上述的空调室内机存在以下缺陷:
[0004]1、气流送风的进风口 11与出风口 12均设置在进风面板同一侧,距离相对较近,要么形成气流短路(刚吹出来的风又被吸回去了),要么形成气流循环不畅(吹出来的风经过很长行程后被吸回去),容易造成气流短路,从而导致换热效果差。
[0005]2、气流被风机6做功高速射流出来后,碰撞机组内壁风道,转折90°角度从出风口送出,导致气流损失较大,产生较大噪声。
[0006]3、制热模式送风时,气流从机组出风口 12流出,流速偏小;由于现有导风板宽度在50?10mm范围,所以对气流影响较弱;热空气密度小等多因素导致送出的热风沿着吊顶壁面形成贴壁流动(参见图3所示),制热时气流很难送至人活动区域,引起用户投诉制热效果差。
[0007]4、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送风时,出风温度低或者高的气流可能直吹至用户,造成用户感到不适或者产生空调疾病。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存在的上述缺陷。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框,出风框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出风框的不同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通过第一风道连通。
[0010]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出风框的正面侧壁上,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出风框的与正面侧壁连接的周向侧壁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为一个或多个。
[0012]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为形成在出风框上的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宽度在5mm至50mm的范围内。
[0013]进一步地,出风框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出风框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通过第二风道连通。
[0014]进一步地,第二进风口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进风口为多个时,多个第二进风口围设在第一进风口的外周。
[0015]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的大小为第一出风口的2至10倍。
[0016]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呈圆型和/或方型和/或椭圆型。
[0017]进一步地,第一出风口呈圆型或口字型或同心圆型或回字型。
[0018]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和换热器,风机和换热器均设置在第一风道内。
[0019]进一步地,换热器环绕设置在风机的外部或倾斜设置在风机的外部。
[0020]进一步地,出风框呈圆柱体或长方体或球体。
[0021]进一步地,出风框的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装饰灯的安装结构。
[002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002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中将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出风框的不同侧,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的距离相对较远,不会形成气流短路(刚吹出来的风又被吸回去了)现象,也不会形成气流循环不畅(吹出来的风经过很长行程后被吸回去)现象,便于提高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
[002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出风框的同一侧的方式而言,本发明中空调室内机工作过程中的气流损失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6]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视图;
[0027]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中的A-A视图;
[0028]图3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时室内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0029]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30]图5示意性示出了图4的B-B视图;
[0031]图6示意性示出了图4中C-C视图;
[0032]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33]图8示意性示出了图7中的D-D视图;
[0034]图9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时室内的空气流动示意图;以及
[0035]图10和11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倾斜安装时的剖视图。
[003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37]10、出风框;11、第一进风口;12、第一出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第二出风口;15、第一风道;16、第二风道;20、风机;30、换热器;40、安装墙;5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3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003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41]参见图4至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出风框10、风机20、换热器30、电机50、面板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导风板(图中未示出)等结构。
[0042]其中,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 11,出风框10的不同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 12,第一进风口 11和第一出风口 12通过第一风道15连通。
[0043]风机安装在第一风道15内,并在电机50的驱动下在第一风道15内转动,进而使室内的空气从第一进风口 11流动至第一出风口 12。
[0044]换热器30安装第一风道15内,便于对第一风道15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从而实现制冷或制热功能。
[0045]面板组件安装在出风框10的外部,便于对本发明的空调室内机进行装饰。本实施例中的面板组件包括进风面板,进风面板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框10上,使用过程中,进风面板能够将第一进风口 11打开或关闭。
[0046]第一进风口11处通常设置有格栅,便于对空调室内机的进风角度进行调节。
[0047]导风板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2处,便于对空调室内机的出风角度进行调节。
[0048]根据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可以知道,由于本实施中将第一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 12分别设置在出风框10的不同侧,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第一进风口 11和第二进风口的距离相对较远,不会形成气流短路(刚吹出来的风又被吸回去了)现象,也不会形成气流循环不畅(吹出来的风经过很长行程后被吸回去)现象,便于提高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
[0049]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出风框10的同一侧的方式而言,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工作过程中的气流损失较小,能够有效降低空调室内机的噪音。
[0050]再次参见图4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风口11设置在出风框10的正面侧壁上,第一出风口 12设置在出风框10的与正面侧壁连接的周向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的正面侧壁是指将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安装墙40上后的正面侧壁,通常为正对用户的侧壁。
[0051 ]安装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时,将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框10安装在安装墙40上,通常为室内的顶部墙壁,此时,出风框1的第一进风口 11朝向室内的下方,第一出风口 12朝向室内的侧壁。这样,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制冷模式或者制热模式送风时,出风温度低或者高的气流都不会直吹至用户,用户不会感到不适或者产生空调疾病。
[0052]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安装在室内的侧面墙壁上,这样同样能够避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温度低或者高的气流都直吹至用户。
[005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出风口12设置为一个,也可以将第一出风口 12设置为多个。当将第一出风口 12设置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出风口 12沿与出风框10的正面侧壁连接的周向侧壁布置,防止空调室内流出的出风温度低或者高的气流都直吹至用户。
[0054]可见,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出风口 12改至出风框10的四周侧面,经过风机20做功的高速径向气流可直接通过第一出风口 12射出,减少了气流转折引起的沿程损失;并且第一出风口 12离第一进风口 11距离加大,进出气流方向存在一定夹角,从而减少了气流短路的可能性,增强了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果。
[005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出风口12为形成在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上的出风缝隙,该出风缝隙的宽度在5mm至50mm的范围内,例如15mm、25mm、35mm以及45mm等。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室内机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将原来的出口面积变小,改成窄的5?50mm出风缝隙,出风缝隙的布置位置可以根据整个机组外形和外观进行调整,可以是口字型、回字型、圆圈型、同心圆圈型等等。
[0056]在第一风道15中,风机20做功的空气经过换热器30后,流经狭小的第一出风口12吹出,从而产生高速射流气流,是现有设计的2倍以上,保证了从第一出风口 12流出的气流的送风距离,也同时避免了第一进风口 11与第一出风口 12之间的气流短路问题。
[0057]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口 13,该出风框10的第二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 14,第二进风口 13和第二出风口 14通过第二风道16连通,工作时,利用第一风道15的第一出风口 12高速射流形成的负压从而卷吸周围空气,通过第二风道16进行送风。相对于传统吸顶式空调器增大了空调室内机整体送风的风量;吹出的气流又平又直,能带动室内空气循环,让温度更均衡;并且第二风道16送出的空气未经过机组的换热器,与第一风道15送出的空气合并,避免了送风过凉或过热,提升空调器的舒适性。
[0058]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将第二出风口14同样设置在出风框10的四周侧面上,并将第二进风口 13也同样设置第一侧壁上,即出风框10的正面侧壁上。设计时,第二进风口 13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进风口 13为多个时,多个第二进风口 13围设在第一进风口 11的外周,与第一进风口 11贴近。
[0059]优选地,而第二出风口14的宽度相对第一出口宽度可设计成5倍以上;第二出风口14的大小为第一出风口 12的2至10倍。
[0060]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风口 11、第二进风口 13以及第二出风口 14呈圆型和/或方型和/或椭圆型。优选地,第一出风口 12呈圆型或口字型或同心圆型或回字型。
[0061]设计过程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风道16内不设置电机驱动的风机20,不与第一风道15连通。
[0062]当空调室内机工作时,第一出风口12射流在其周围产生负压,引起第二进风口 13和第二出风口 14存在差压,产生了第二风道16的流动气流。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增添第二风道16,增加了第二风道16的流动气流,送风风量可提升2?10倍,增强了室内空气循环,让室内温度更加均衡。
[0063]由于第二风道16内没有设置风机20,增添的第二风道16产生的气流未经过换热器30,因此空气温度为室温;第一风道15产生的气流经过换热器30,因此空气温度相对室温偏低或者偏高。第二风道16产生的气流与第一风道15产生的气流分别在第二出风口 14和第一出风口 12流出后汇合,从而机组送出的气流温度不至于与室温相差太明显,避免了风吹至用户时造成用户感到不适或者产生空调疾病。
[0064]安装时,本发明空调室内机是吸顶明处安装,相比现有空调室内机的天花板吊顶暗装,节省了房间的吊顶结构,从而适用于一般用户家庭的客厅或者卧室进行安装。
[0065]本发明机组安装后向下的面板可设计成与灯具结合的结构,或者设计隐藏式进风口(使用者在机组下面看不见进风口),将机组与家居融合一体,从视觉感官和实用性上大大改善。
[0066]现有结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均在空调室内机的正面,导致有可能出现小范围内气流短路或者未能参与循环的死角。本发明的第一风道15和第二风道16的进风位置均在空调室内机正面,出风位置均在空调室内机侧面,有利于房间内大部分空气顺利地形成大的循环流动,避免出现小范围内气流短路或者未能参与循环的死角。
[0067]优选地,本实施中的出风框10呈圆柱体或长方体或球体,便于保证空调室内机的美观,有利于融入家居装饰中。
[0068]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装饰灯的安装结构(图中未示出),可以在第二风道16的进、出口位置安装灯具等装饰。作用是结合灯具设计,将机组与家居融合一体,从视觉感官和实用性上大大改善。
[0069]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30可以环绕设置在风机20的外周(参见图4至图9所示),也可以倾斜设置在风机的外周(参见图10至图11所示),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换热器30放置方式,有利于换热器30的接水结构设计。
[0070]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为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007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72]1、本发明通过第一风道出口产生的高速射流,卷吸周围空气产生第二风道空气流动,实现空调器的长距离、大风量、温度均衡的送风,改善空调房间内气流舒适性。
[0073]2、本发明采用的第一出风口面积减小,为5?50mm宽的条缝,并且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四周侧面,高速射流空气沿着第一出风口的壁面可强制贴壁送至房间四壁,撞壁后再向下输送。相对于传统吸顶式空调器保证了送风距离,增强了房间的空气流动,舒适性大大提升。
[0074]3、本发明采用的第二出风口同样设置在空调室内机的四周侧面,是利用第一风道的第一出风口高速射流形成的负压从而卷吸周围空气,通过第二风道进行送风。相对于传统吸顶式空调器增大了空调室内机整体送风的风量;吹出的气流又平又直,能带动室内空气循环,让温度更均衡;并且第二风道送出的空气未经过机组的换热器,与第一风道送出的空气合并,避免了送风过凉或过热,提升空调器的舒适性。
[0075]4、本发明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位置均在空调室内机正面,出风位置均在空调器侧面,有利于房间内大部分空气顺利地形成大的循环流动,避免出现小范围内气流短路或者未能参与循环的死角。
[0076]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7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出风框(10),所述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所述出风框(10)的不同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2),所述第一进风口(1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12)通过第一风道(1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设置在所述出风框(1)的正面侧壁上,所述第一出风口( 12)设置在所述出风框(1)的与正面侧壁连接的周向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为一个或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为形成在所述出风框(1)上的出风缝隙,所述出风缝隙的宽度在5mm至50mm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13),所述出风框(10)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4),所述第二进风口(13)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4)通过第二风道(16)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3)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第二进风口(13)为多个时,所述多个第二进风口(13)围设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1)的外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4)的大小为所述第一出风口(12)的2至10倍。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1)、所述第二进风口(13)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14)呈圆型和/或方型和/或椭圆型。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2)呈圆型或口字型或同心圆型或回字型。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风机(20)和换热器(30),所述风机(20)和所述换热器(30)均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15)内。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30)环绕设置在所述风机(20)的外部或倾斜设置在所述风机(20)的外部。12.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10)呈圆柱体或长方体或球体。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框(10)的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装饰灯的安装结构。14.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为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文档编号】F24F1/00GK105864896SQ201610370901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7日
【发明人】刘中杰, 黄美玲, 邹建煌, 龙斌华, 曹锋, 曹雷, 刘洋, 温锦军, 李永柳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