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组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86966阅读:来源:国知局
,即朝向安装有空调室内机I的墙壁。
[0045]具体地,弯曲区段421可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弧形区段,该弧形区段凸向空调室内机I的后面。弧形区段的内侧面与风扇20的部分外缘间隔一定的距离,能够避免由风扇20驱动的空气从引风机构43处提前流入到环境空间导致出风口 12处的出风量小和风速小的问题。
[00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侧风道壁41包括由前向后延伸的横向区段411和由横向区段411的末端倾斜向上弯折的弯折区段412。在出风风道4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上,弯折区段412位于横向区段411的上游。也就是说,内侧风道壁41的弯折区段412与外侧风道壁42的至少部分弯曲区段421大致相对,内侧风道壁41的横向区段411和外侧风道壁42的延伸区段422大致相对。具体地,横向区段411的邻近空调室内机I前面的一端为其首端,横向区段411的伸入壳体10内的一端为其末端。横向区段411的首端与延伸区段422的朝向空调室内机I前面的端部相距一定的距离设置,从而在以上两个端部之间限定了出风口 12。横向区段411可大致沿横向延伸,也可以使其首端略微倾斜向下地倾斜延伸。弯折区段412绕风扇20的部分外缘延伸,从而避免由风扇20驱动的空气吹向换热装置30导致风向逆转。
[0047]进一步地,由内侧风道壁41的弯折区段412与外侧风道壁42的弯曲区段421限定的出风风道40内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由内侧风道壁41的横向区段411和外侧风道壁42的延伸区段422限定的出风风道40内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扩。也就是说,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出风风道40的横截面的面积或出风截面积先逐渐减小,然后逐渐增大。由此,由风扇20驱动的空气流速在出风风道40内的上游逐渐增大,以有效地将空气送往出风口 12。空气在出风风道40内的下游逐步扩散,从而能够增大出风口 12的出风面积,即出风口 12的出风区域更广,避免空调室内机I局部制冷。
[00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包括大致沿竖向延伸的前面板13和后背板14。内侧风道壁41的横向区段411由前面板13的下端向后延伸,外侧风道壁42的弯曲区段421由后背板14的下端向后凸出弯曲。具体地,内侧风道壁41可与前面板13 —体成型,外侧风道壁42可与后背板14 一体成型。前面板13的上端和后背板14的上端之间限定了进风口 11,过滤器11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前面板13的上端和后背板14的上端,从而覆盖进风口 11。
[00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引风机构43可包括引风口 431和引风栅432。弓I风口 431连通出风风道40的内部和环境空间。引风栅432设置在引风口 431处,且与外侧风道壁42形成预定的夹角,以使经由引风口 431流入出风风道40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朝向出风口 12。也就是说,引风栅432的栅板与其所处的弧形风道区段的切线形成预定的夹角,该夹角可具体为30?45度。引风栅432的栅板可为倾斜放置的平板或曲面板,以引导环境空间的空气以预定的方向通过引风口 431流入出风风道40内,与出风风道40内的经过换热后的空气混合后送出。
[0050]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引风栅432与外侧风道壁42形成预定的夹角,使得由环境空间流入出风风道40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朝向出风口 12,也即是由引风机构43引入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空调室内机I内部经过换热后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一致,因此,经引风机构43引入的环境空气不会与经过换热后的空气产生较强烈的交叉干涉,从而减小了空调室内机出风口 12处的风阻,降低了空调室内机I工作时的噪音。
[0051 ] 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I还包括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其与引风栅432连接,且配置成受控地转动引风栅432,以打开和/或封闭引风口 431。空调室内机I可工作于制冷和制热两种状态,例如当夏季天气比较炎热时,空调室内机I可工作于制冷状态,吹出冷风;当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时,空调室内机I可工作于制热状态,吹出暖风。一般情况下,空调室内机I吹冷风时容易引起不舒适感,此时需要打开引风口 431以缓和出风温度;空调室内机I吹暖风时则不需要打开引风口 43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还可配置为受控地转动引风栅432,以调节引风口 431的开度,从而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驱动机构可具体为设置在空调室内机I内的驱动电机。
[00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装置30可包括至少一个包围风扇20设置的蒸发器,以使由进风口 11引入的空气全部经过蒸发器换热后流向出风口 12。每个蒸发器均具有多个换热翅片,多个换热翅片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供空气通过其中的换热间隙,通过换热间隙的空气与换热翅片进行热交换。具体地,换热装置30设在壳体10的内部,且由三段弯折而成的蒸发器组成。三段蒸发器围绕风扇20的上半部设置,以使得经由进风口 11进入的空气全部经过蒸发器换热后由风扇20送至出风口 12。
[00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I中仅仅通过在出风风道40上设置引风机构43即能缓和出风口 12的送风温度、提高空调室内机I的舒适度。即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I以简单的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了空调室内机I的舒适度,而且未对空调室内机I的整体结构做很大改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效降低了空调的成本、减小了空调的体积。
[0054]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组件的示意性模块框图。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组件3,包括位于室外的空调室外机2和位于室内的空调室内机I。该空调室内机I为以上所描述的任意空调室内机。
[005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引风机构43可包括引风口和设置在引风口处的可控风门,以通过调节可控风门的开度使环境空间的空气选择性地进入出风风道40内与经过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
[005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和“后”均是以空调室内机I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基准而言的。
[0057]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主权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用于从环境空间引入空气的进风口和用于将空气送回环境空间的出风口; 风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配置成促使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出风口流动; 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风扇之间,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和 出风风道,连通所述风扇所处的壳体内部空间和所述出风口,且具有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内侧风道壁和朝向环境空间的外侧风道壁;其中 所述外侧风道壁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出风风道内部和环境空间的引风机构,以致 在所述风扇的作用下使环境空间中的空气通过所述引风机构进入所述出风风道内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经过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并经所述出风口送回至环境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风道壁包括绕所述风扇的至少部分外缘向后凸出弯曲的弯曲区段和由所述弯曲区段的下部向前倾斜延伸的延伸区段,所述引风机构设置在所述弯曲区段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风道壁包括由前向后延伸的横向区段和由所述横向区段的末端倾斜向上弯折的弯折区段;其中, 由所述弯折区段与所述弯曲区段限定的出风风道内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缩;由所述横向区段和所述延伸区段限定的出风风道内部空间沿空气流动方向渐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沿竖向延伸的前面板和后背板;其中 所述内侧风道壁的横向区段由所述前面板的下端向后延伸,所述外侧风道壁的弯曲区段由所述后背板的下端向后凸出弯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机构包括: 引风口,连通所述出风风道的内部和所述环境空间;以及 引风栅,设置在所述引风口处,且与所述外侧风道壁形成预定的夹角,以使经由所述引风口流入所述出风风道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朝向所述出风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机构,与所述引风栅连接,且配置成受控地转动所述引风栅,以打开和/或封闭所述引风口。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导风组件,其具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支架和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支架上的导风板,以调节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包围所述风扇设置的蒸发器,以使由所述进风口引入的空气全部经过所述蒸发器换热后流向所述出风口。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以去除由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壳体内部的空气中的杂尘。10.—种空调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室外的空调室外机和位于室内的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组件,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风扇、换热装置、出风风道。风扇配置成促使空气从进风口朝向出风口流动。换热装置设置在进风口和风扇之间,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出风风道连通壳体内部空间和出风口,且具有内侧风道壁和外侧风道壁。外侧风道壁上设置有连通出风风道内部和环境空间的引风机构,以致在风扇的作用下使环境空间中的空气通过引风机构进入出风风道内与出风风道内的经过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进行混合,并经出风口送回至环境空间,以缓和出风口的出风温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组件,包括位于室外的空调室外机和位于室内的空调室内机。
【IPC分类】F24F13/24, F24F13/14, F24F1/00, F24F13/30, F24F13/02, F24F13/28
【公开号】CN204739685
【申请号】CN201520443503
【发明人】魏伟, 刘德昌, 唐林强
【申请人】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