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61233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双管板式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制药行业等高卫生等级要求的工况,例如制药产品的加热或冷却、注射水的冷却或加热、纯化水的加热或冷却、注射取水点的冷却、洁净蒸汽的冷凝或冷却、洁净液体的温度控制等;但是,在长时间应用后,管束与管板之间容易出现松动导致液体泄漏,造成两种不同介质间交叉污染,造成药物损失。
[0003]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其通过将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各自管板进行连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利用渗漏监测区来实时观察否有泄漏液体确定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包括有支座、内套管、前侧外管板、后侧外管板、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管束及折流组件;
[0007]该管束由若干换热管构成,该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沿前后方向依次间距设置,该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换热管两端伸入相应通孔内并且胀焊于通孔内壁处;所述前侧外管板上开设有管程入口,该后侧外管板上开设有管程出口;
[0008]该内套管两端分别胀焊于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上,于内套管上连接有后侧壳程入口和前侧壳程出口;前述第一前侧内管板和第二前侧内管板之间、第一后侧内管板和第二后侧内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渗漏监测区,该渗漏监测区设置有透明连接壳,该透明连接壳连接于第一前侧内管板和第一前侧内管板之间,该透明连接壳内凹设有用于承接渗漏液体的收集腔,该收集腔内设置有漏液感知传感器;
[0009]该折流组件包括有若干折流板,该折流板上开设有供换热管穿过的让位孔,该折流板边缘处间距式形成有多个凹缺。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流组件还包括有用于将前述折流板串接固定的肋板,该肋板与换热管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串接孔,所述肋板胀焊于串接孔内,以及,所述肋板上进一步开设有用于增多流程的肋板孔,该肋板孔贯通肋板两侧。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折流板呈D形圆板状,所述折流板沿肋板上间距式交错布置,相邻折流肋板的不同侧分别形成有与内套管形成有让位间隙。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套管外部套设有外套管,该外套管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有隔热腔,该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层。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明连接壳底部开设有排漏液口,所述排漏液口连接有漏液软管,以及,该排漏液口处设置有开关。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各自管板进行连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利用渗漏监测区来实时观察否有泄漏液体确定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同时,其具有热传递接触充分、换热效率高等优势。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示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截面示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立体示图;
[0020]图5是本实施例中折流板、肋板及换热管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识说明:
[0022]1、支座2、内套管
[0023]3、前侧外管板4、后侧外管板
[0024]5、第一前侧内管板 6、第一后侧内管板
[0025]7、第二前侧内管板 8、第二后侧内管板
[0026]9、外套管10、隔热层
[0027]11、换热管12、管程入口
[0028]13、管程出口14、折流板
[0029]15、让位孔16、凹缺
[0030]17、肋板18、肋板孔
[0031]19、串接孔20、后侧壳程入口
[0032]21、前侧壳程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支座1、内套管2、前侧外管板3、后侧外管板4、第一前侧内管板5、第一后侧内管板6、第二前侧内管板7、第二后侧内管板8、管束及折流组件;所述内套管2外部套设有外套管9,该外套管9与内套管2外壁之间形成有隔热腔,该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层10。
[0034]该管束由若干换热管11构成,该第一前侧内管板5、第二前侧内管板7、第二后侧内管板8、第一后侧内管板6沿前后方向依次间距设置,该第一前侧内管板5、第二前侧内管板
7、第二后侧内管板8、第一后侧内管板6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换热管11两端伸入相应通孔内并且胀焊于通孔内壁处;所述前侧外管板3上开设有管程入口 12,该后侧外管板4上开设有管程出口 13。
[0035]该内套管2两端分别胀焊于第二前侧内管板7、第二后侧内管板8上,于内套管2上连接有后侧壳程入口 20和前侧壳程出口 21;前述第一前侧内管板5和第二前侧内管板7之间、第一后侧内管板6和第二后侧内管板8之间分别设置有渗漏监测区,该渗漏监测区设置有透明连接壳,该透明连接壳连接于第一前侧内管板和第一前侧内管板之间,该透明连接壳内凹设有用于承接渗漏液体的收集腔,该收集腔内设置有漏液感知传感器;所述透明连接壳底部开设有排漏液口,所述排漏液口连接有漏液软管,以及,该排漏液口处设置有开关。
[0036]该折流组件包括有若干折流板14,该折流板14上开设有供换热管穿过的让位孔15,该折流板14边缘处间距式形成有多个凹缺16;所述折流组件还包括有用于将前述折流板14串接固定的肋板17,该肋板17与换热管11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折流板14上开设有串接孔19,所述肋板胀焊于串接孔内,以及,所述肋板17上进一步开设有用于增多流程的肋板孔18,该肋板孔18贯通肋板17两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将折流板14设计为D形圆板状,所述折流板14沿肋板17上间距式交错布置,相邻折流肋板的不同侧分别形成有与内套管形成有让位间隙。
[0037]接下来,简单介绍本实施例的大致工作过程如下:
[0038]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管程入口12进入,在换热管11内流动,从管程出口 13流出,即管程;另一种流体由后侧壳程入口 20进入,在内套管2内流动(经折流板14、肋板17多流程式流动),从前侧壳程出口 21流出,S卩壳程。
[0039]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其主要是通过将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各自管板进行连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利用渗漏监测区来实时观察否有泄漏液体确定换热器的工作状态;同时,其具有热传递接触充分、换热效率高等优势。
[004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座、内套管、前侧外管板、后侧外管板、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管束及折流组件; 该管束由若干换热管构成,该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沿前后方向依次间距设置,该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上均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换热管两端伸入相应通孔内并且胀焊于通孔内壁处;所述前侧外管板上开设有管程入口,该后侧外管板上开设有管程出口 ; 该内套管两端分别胀焊于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上,于内套管上连接有后侧壳程入口和前侧壳程出口;前述第一前侧内管板和第二前侧内管板之间、第一后侧内管板和第二后侧内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渗漏监测区,该渗漏监测区设置有透明连接壳,该透明连接壳连接于第一前侧内管板和第一前侧内管板之间,该透明连接壳内凹设有用于承接渗漏液体的收集腔,该收集腔内设置有漏液感知传感器; 该折流组件包括有若干折流板,该折流板上开设有供换热管穿过的让位孔,该折流板边缘处间距式形成有多个凹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组件还包括有用于将前述折流板串接固定的肋板,该肋板与换热管同向延伸设置,所述折流板上开设有串接孔,所述肋板胀焊于串接孔内,以及,所述肋板上进一步开设有用于增多流程的肋板孔,该肋板孔贯通肋板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呈D形圆板状,所述折流板沿肋板上间距式交错布置,相邻折流肋板的不同侧分别形成有与内套管形成有让位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外部套设有外套管,该外套管与内套管外壁之间形成有隔热腔,该隔热腔内填充有隔热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连接壳底部开设有排漏液口,所述排漏液口连接有漏液软管,以及,该排漏液口处设置有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止交叉污染的双管板式换热器,包括支座、内套管、前侧外管板、后侧外管板、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管束及折流组件;该第一前侧内管板、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第一后侧内管板沿前后方向依次间距设置;该内套管两端分别胀焊于第二前侧内管板、第二后侧内管板上,第一前侧内管板和第二前侧内管板之间、第一后侧内管板和第二后侧内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渗漏监测区;藉此,其通过将管程和壳程分别通过各自管板进行连接,有效防止交叉污染,同时,利用渗漏监测区来实时观察否有泄漏液体确定换热器的工作状态。
【IPC分类】F28F9/24, F28D7/16
【公开号】CN205373463
【申请号】CN201620001422
【发明人】俞伟德, 俞伟明
【申请人】东莞恒奥达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