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引导叶片以及压缩机及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0688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进气引导叶片以及压缩机及制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进气引导叶片以及具备该进气引导叶片的压缩机及 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机,所述进气引导叶片设置在借助叶轮的旋转而吸入 流体的吸入口上,调节流体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
本申请基于2008年2月6日于日本申请的特愿2008-27075号主张优 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冷却或者冷冻水等的冷却对象物的制冷机,已知有具备借助叶轮 将冷却介质(流体)压缩并排出的压缩机的制冷机。在压缩机中,若压缩 比变大则压缩机的排出温度提高且容积效率降低。因此,有构成为分开多 个级而进行冷却介质的压缩的压缩机。例如,特开2007-177695号7>报所 公开的涡轮压缩机,具备两个具有叶轮和扩散器的压缩级,通过这些压缩 级依次压缩冷却介质。
在这样的涡轮压缩机上,设置有用于借助第1压缩级的叶轮而将冷却 介质吸入至内部的吸入口。在该涡轮压缩机的吸入口上,沿着轴方向并列 设置有用于调节冷却介质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的多个进气引导叶片。
进气引导叶片100例如如图8所示具有轴101、和在将彼此的轴线 01配置在同轴上的状态下与该轴101连接的侧面看大致为扇状的板状的 叶片本体102 (例如,参照专利第2626253号公报(特开平4-224299号 公报))。轴101具有轴本体部107和阶梯部108。驱动机构105的轴承套 筒106固设在形成吸入口 103的壳体104上。轴本体部107为圆柱杆状, 插通在该轴承套筒106中,被能够绕轴线01旋转地支承。阶梯部108设 置在与叶片本体102连接的轴线01方向顶端侧,具有与轴承套筒106的 外径dl大致相同的外径(与轴线Ol垂直方向的宽度B1 )。该进气引导叶 片100以轴本体部107插通在轴承套筒106中的状态被支承。进气引导叶 片100,以使叶片本体102从吸入口 103的内周面103a朝向中心部而向 径方向内侧伸出的状态被设置。此时,进气引导叶片IOO配置为通过轴承 套筒106的端部106a来承接阶梯部108。这样设置的进气引导叶片100,在驱动机构105的作用下绕轴线01 转动,从而与各个进气引导叶片100的迎角(转动角)对应而调节被吸入 的冷却介质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进气引导叶片100中,为了能够通过轴承套筒 106进行承接而轴101的阶梯部108具有与轴承套筒106的外径dl大致 相同的外径(宽度B1),所以较小。因此,进气引导叶片100被冷却介质 的流动推压而阶梯部108与轴承套筒106单側接触时(在调节冷却介质的 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时),很大的推力栽荷N局部地作用在轴承套筒106 的端部106a。因此,存在在轴承套筒106上产生局部的偏磨、轴承套筒 106的更换寿命缩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引导叶片以 及具备该进气引导叶片的压缩机及具备该压缩机的制冷机,能够在调节流 体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时使作用于轴承套筒上的推力载荷降低,能够降 低磨耗而实现轴承套筒的长寿命化。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机构。
本发明的进气引导叶片,能够绕轴线旋转地配置在借助叶轮的旋转而 吸入流体的吸入口上,用于调节上述流体的^UV量以及流动方向,具有 轴,将圆柱杆状的轴本体部插通在轴承套筒中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承;板状 的叶片本体,与上述轴连接,从上述吸入口的内周面向中心部伸出,上述
的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向上述轴线垂直方向外侧延伸设置凸缘部。
根据该构成,轴的凸缘部向轴承套筒的径方向外侧延伸,其与轴线垂 直方向的宽度形成为较大。因此在借助流体的流动推压进气引导叶片时 (调节流体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时),不仅能够使推力载荷作用于轴承 套筒上,还能够使其作用于例如该凸缘部所卡合的形成吸入口的壳体上。 即能够使推力载荷所作用的面积增大。由此,能够防止4艮大的推力载荷集 中地(局部地)作用于轴承套筒的端部,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轴承套筒上发 生局部的偏磨。因此能够使轴承套筒的更换寿命延长。
此外,在本发明的进气引导叶片中,上述凸缘部的上述轴线垂直方向 的宽度优选为上述轴本体部的外径的1. 5倍以上以及/或者上述叶片本体的最大宽度的1/3以上的大小。
根据该构成,轴的凸缘部的宽度为轴本体部的外径的1. 5倍以上以及 /或者叶片本体的最大宽度的1/3以上的大小。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4艮 大的推力载荷集中地作用于轴承套筒的端部。
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借助具有叶轮和扩散器的压缩部来压缩流体, 并且将被压缩了的上述流体供给至冷凝器,其中,将上述进气引导叶片设 置在借助上述叶轮的旋转而吸入上述流体的吸入口上。
此外,本发明的制冷机具有对被压缩了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液化的 冷凝器、使被液化了的上述冷却介质蒸发而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 冷却上述冷却对象物的蒸发器、将在上述蒸发器中蒸发的上述冷却介质压 缩并供给至上述冷凝器的压缩机,其中,作为上述压缩机,具有如上所述 的压缩才几。
在这些本发明的压缩机和制冷机中,具有上述的进气引导叶片,从而 能够防止很大的推力载荷集中地作用于轴承套筒的端部,能够使轴承套筒 的更换寿命延长。
根据本发明的进气引导叶片以及压缩机及制冷机,进气引导叶片的轴 的凸缘部向轴承套筒的径方向外侧延伸,其轴线垂直方向的宽度形成为较 大。因此能够防止很大的推力载荷集中地作用于轴承套筒的端部,能够防 止在轴承套筒上产生局部的偏磨。因此,能够使轴承套筒长寿命化。
此外,这样地在进气引导叶片上具有大的凸缘部,从而能够使其设置 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抑制^t流体的流动推压时的进气引导叶片的倾角。由 此能够防止进气引导叶片24以及设置有该进气引导叶片M的压缩机及制 冷机的振动。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的概略构成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所具备的涡轮压缩机的水 平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涡轮制冷机所具备的涡轮压缩机的垂 直剖面图。
图4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的主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设置在压缩机的
吸入口上的状态的图。
图8是表示将以往的进气引导叶片设置在压缩机的吸入口上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以及压 缩机及制冷机。本实施方式涉及冷却或者冷冻水等的冷却对象物的制冷机,冷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制冷机(制冷机)Sl的概略构成的 框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制冷机Sl,例如为了生成空调用的冷却水而被设 置在大楼或工厂中。涡轮制冷机S1如图l所示,具有冷凝器l、预热器2、 蒸发器3、涡轮压缩机(压缩机)4。
冷凝器l,向其供给在气体状态下被压缩的作为冷却介质(流体)的压 缩冷却介质气体XI,且通过对该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进行冷却液化而形成 冷却介质液体X2。该冷凝器1如图1所示,经由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所流 通的流路Rl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冷凝器1经由冷却介质液体X2所流通的 流路R2与预热器2连接。在流路R2上配置有用于减压冷却介质液体X2的 膨胀阀5。
预热器2暂时地贮留借助膨胀阀5而被减压的冷却介质液体X2。该预 热器2经由冷却介质液体X2所流通的流路R3与蒸发器3连接。预热器2, 经由借助预热器2产生的冷却介质的气相成分X3所流通的流路R4与涡轮压 缩机4连接。在流路R3上配置有用于进一步减压冷却介质液体X2的膨胀阀 6。流路R4以将气相成分X3供给至涡轮压缩机4所具备的后述的第2压缩 级22的方式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
蒸发器3使冷却介质液体X2蒸发,从水等的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而 冷却冷却对象物。该蒸发器3经由由于冷却介质液体X2蒸发而产生的冷却 介质气体X4所流通的流路R5与涡轮压缩机4连接。流路R5与涡轮压缩机4 所具备的后述的第1压缩级21连接。涡轮压缩机4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4而形成上述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
该涡轮压缩机4如上所述,经由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所流通的流路Rl 与冷凝器1连接,经由冷却介质气体X4所流通的流路R5与蒸发器3连接。
在如此构成的涡轮制冷机Sl中,经由流路Rl被供给至冷凝器1的压缩 冷却介质气体XI,借助冷凝器1被液化被冷却而变为冷却介质液体X2。
冷却介质液体X2,在经由流路R2被供给至预热器2时,借助膨胀阀5 被减压,并在被减压的状态下暂时地贮留在预热器2中。之后,冷却介质液 体X2在经由流路R3被供给至蒸发器3时,借助膨胀阀6被进一步减压,在 被进一步减压的状态下被供给至蒸发器3。
被供给至蒸发器3的冷却介质液体X2借助蒸发器3被蒸发而成为冷却 介质气体X4,经由流路R5被供给至涡轮压缩机4。
被供给至涡轮压缩机4的冷却介质气体X4借助涡轮压缩机4被压缩而 成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经由流路Rl被再次供给至冷凝器1。
在冷却介质液体X2被贮留在预热器2时产生的冷却介质的气相成分X3 经由流路R4被供给至涡轮压缩机4,与冷却介质气体X4 —起被压缩而成为 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经由流路R1被供给至冷凝器1。
在这样的涡轮制冷机Sl中,在借助蒸发器3蒸发冷却介质液体X2时,
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而进行冷却对象物的冷却或者冷冻。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涡轮压缩机4。图2是涡轮压缩机4的水平剖面 图。图3是涡轮压缩机4的垂直剖面图。图4是放大涡轮压缩机4所具有 的压缩才凡单元20的垂直剖面图。
如这些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涡轮压缩机4,具有马达单元IO、压缩 机单元20、齿轮单元30。
马达单元10,具有马达12、马达壳体13。马达12是用于驱动压缩机 单元20的驱动源。马达壳体13包围马达12并且支承马达12。
马达12的输出轴11借助被固定在马达壳体13上的第1轴承14和第2 轴承15而被能够旋转地支承。
马达壳体13具有支承涡轮压缩机4的脚部13a。
脚部13a的内部是中空的,作为回收且贮留净皮供给至涡轮压缩机4的滑 动部位的润滑油的油容器40而使用。
压缩单元20具有第1压缩级(压缩部)21和第2压缩级(压缩部)22。 第1压缩级21吸入并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4(参照图1)。第2压缩级22,进一步压缩被第1压缩级21压缩的冷却介质气体X4,形成为压缩冷却介质气 体X1 (参照图1)排出
第1压缩级21具有第1叶轮21a (叶轮)、第1扩散器21b、第1涡旋 室21c、吸入口 21d。第l叶轮21a,对从推力方向供给的冷却介质气体X4 提供速度能量并将其向径向方向排出。第l扩散器21b将借助第l叶轮21a 提供给冷却介质气体X4的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而进行压缩。第1扩散 器21b将借助第1叶轮21a提供给冷却介质气体X4的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 能量而进行压缩。第1涡旋室21c将被第1扩散器21b压缩的冷却介质气体 X4导出至第l压缩级21的外部。吸入口 21d将冷却介质气体X4吸入并供给 至第1叶轮21a。
第1扩散器21b、笫1涡旋室21c以及吸入口 21d的局部由包围第1叶 轮21a的第1壳体21e形成。
第1叶轮21a固定在旋转轴23上。旋转轴23从马达12的输出轴11 接受旋转动力的传递而旋转,从而第l叶轮21a净皮旋转驱动。
在吸入口21d上,借助第1压缩级21的第l叶轮21a的旋转,冷却介 质气体X4被吸入。在该吸入口 21d上,设置有多个进气引导叶片24。该进 气引导叶片24如图5以及图6所示,包括轴25和以相互的轴线01配置在 同轴上的状态与该轴25的轴线01方向顶端连接的叶片本体26。
轴25包括圆柱杆状的轴本体部25a、与叶片本体26连接的设置在 轴线01方向顶端的凸缘部25b。凸缘部25b向垂直于轴线01的方向的外 侧延伸,形成为以轴线Ol为中心沿轴本体部25a的周方向延伸连接的大 致圓板状。该凸缘部25b的外径为垂直于轴线01的方向的宽度Bl,为轴 本体部25a的外径d2的1. 5倍以上且为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 B2 ) 的1/3以上的大小。
另一方面,叶片本体26形成为侧面看大致为扇状。即叶片本体26 中,与轴25连接的轴线01方向后端26a侧具有与吸入口 Hd的内周面 21g (参照图2至图4)相同的曲率,形成为圆弧状。叶片本体26如图5 以及图6所示,具有平行部27和锥形部28。平行部27配设在后端26a 侧的轴线01上,与轴25的凸缘部25b连接。锥形部28与平行部27连接, 向宽度方向B外侧延伸,并且延伸到轴线01方向顶端26b。平行部27, 从与轴25的凸缘部25b连接的轴线01方向后端27c到顶端27d的厚度 Hl固定地形成。
8锥形部28包括第1锥形部28a和第2锥形部28b。第1锥形部28a, 配设在轴线01上,后端与平行部27的顶端27d连接,沿着轴线01方向 延伸设置到叶片本体26的顶端26b附近。第l锥形部28a形成为,宽度 B2以及厚度H2随着从后端朝向轴线01方向顶端26b而渐渐变小。第2 锥形部28b,在平行部27以及第1锥形部28a的宽度方向B两侧分別与 平行部27以及第1锥形部28a连接配设,从叶片本体26的后端26a到顶 端26b延伸设置。第2锥形部28b形成为其厚度H3随着朝向宽度方向B 的外侧且随着从后端朝向顶端而渐渐变小。
这样构成的进气引导叶片24如图7所示,轴25的轴本体部25a被安 装支承在固定在第1壳体21e上的驱动机构21h上。此外,进气引导叶片 24配置为使叶片本体26从吸入口 21d的内周面21g向内侧伸出的状态。
在安装有进气引导叶片24的部分的第1壳体21e的内周面21g上, 形成用于使轴25插通的贯通孔21k。该贯通孔21k具有内周面21g侧的 大径部21m和外周面侧的小径部21n。大径部21m具有与轴25的凸缘部 25b的外径(宽度B1)大致相同的内径。在小径部21n的内部嵌插有能够 旋转地支承轴本体部25a的驱动机构21h的套筒轴承等的轴承套筒106。 小径部21n具有与该轴承套筒106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
进气引导叶片24,轴本体部25a插通支承在轴承套筒106中,该轴 承套筒106被嵌插在该贯通孔21k的小径部21ii中。进而,进气引导叶片 24使凸缘部25b与大径部21m卡合地设置。此时,进气引导叶片24设置 为轴25的凸缘部25b向轴承套筒106的径方向外侧延伸。轴承套筒106 的端面(端部106a)配置为与大径部21m的底面21p为同一面。凸缘部 25b,以在朝向轴本体部25a侧的面25c和上述那样地配置的轴承套筒106 的端面(端部106a)之间夹装滑动部件21s的状态与大径部21m卡合。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24设置为不仅仅通过轴承套筒106承 接凸缘部25b,还通过第1壳体21e承接凸缘部25b。
该进气引导叶片2配置为能够借助驱动机构21h的驱动而在90度的 范围中绕轴线01旋转,即能够从使叶片本体26的一侧面(正压侧的侧面) 与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方向后方侧正对的状态旋转到沿着流动方向。
第2压缩级22如图2至图4所示具有第2叶轮Ha、第2扩散器(扩 散器)22b、第2涡旋室22c、导入涡旋室22d。第2叶轮22a,对借助第1 压缩级21被压缩且从推力方向被供给的冷却介质气体X4提供速度能量,并将其向径向方向排出。第2扩散器22b将借助第2叶轮22a提供给冷却介质 气体X4的速度能量转换为压力能量而进行压缩,并排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 XI。第2涡旋室22c将从第2扩散器22b排出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l导出 至第2压缩级22的外部。导入涡旋室22d将^皮第1压缩级21压缩的冷却介 质气体X4导入至第2叶轮22a。
第2叶轮22a以与第1叶轮21a背面相对的方式固定在旋转轴23上。 旋转轴23从马达12的输出轴11接受旋转动力的传递而旋转,从而第2叶 轮22a被驱动旋转。
第2涡旋室22c与用于将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I供给至冷凝器1的流路 Rl连接。第2涡旋室22c,将从第2压缩级22导出的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 供给至流路R1。
第1压缩级21的第1涡旋室21c和第2压缩级的导入涡旋室22d经由 与第l压缩级21以及第2压缩级22分体地设置的外部配管(未图示)连接。 经由该外部配管将被第1压缩级21压缩的冷却介质气体X4供给至第2压缩 级22。在该外部配管上连接有上述的流路R4 (参照图1)。在预热器2中产 生的冷却介质的气相成分X3经由外部配管,皮供给至第2压缩级22。
旋转轴23借助第3轴承29a和第4轴承29b被能够旋转地支承。第3 轴承29a在笫1压缩级21和第2压缩级22之间的空间50中被固定在第2 压缩级22的第2壳体22e上。第4轴承29b在马达单元10侧被固定在第2 壳体22e上。
齿轮单元30将马达12的输出轴11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3。齿轮 单元30收纳在由马达单元10的马达壳体13和压缩机单元20的第2壳体22e 形成的空间60中。
该齿轮单元30包括固定在马达12的输出轴11上的大径齿轮31和固定 在旋转轴23上且与大径齿轮31啮合的小径齿轮32。齿轮单元30以旋转轴 23的转速相对于输出轴11的转速增加的方式将马达12的输出轴11的旋转 动力传递至旋转轴23。
涡轮压缩机4具有润滑油供给装置70,将贮留在油容器40中的润滑油 供给至轴承(第1轴承14、第2轴承15、第3轴承29a、第4轴承29b )、 叶轮(第1叶轮21a、第2叶轮22a)与壳体(第1壳体21e、第2壳体22e) 之间、以及齿轮单元30等的滑动部位。
接着,说明这样地构成的涡轮压缩机4的动作。进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24以及涡轮压缩机4及涡轮制冷机S1的作用以及效果。
首先,借助润滑油供给装置70,从油容器40向涡轮压缩机4的滑动部 位供给润滑油,之后马达12被驱动。马达12的输出轴11的旋转动力经由 齿轮单元30被传递至旋转轴23。由此,压缩机单元20的第1叶轮21a和第 2叶轮22a被驱动旋转。
若第l叶轮21a旋转,则笫l压缩级21的吸入口 21d为负压状态,来 自流路R5的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吸入口 21d流入至第l压缩级21。此夕卜, 驱动驱动机构21h而使设置在吸入口 21d的各个进气引导叶片24转动,相 对于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方向以适宜的迎角(转动角)配置叶片本体26 的正压側的侧面。由此调节向笫1压缩级21的冷却介质气体X4的吸入量以 及5充动方向。
此时,进气引导叶片24受到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的推压而一端与凸 缘部25b单侧接触,推力载荷N如图7所示那样作用在轴承套筒106上。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轴25的凸缘部25b向轴承套筒106的径 方向外侧延伸而其宽度B1 (外径)较大地形成。因为具有这样的构造,所以 在借助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推压进气引导叶片25时(在调节冷却介质气 体X4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时),推力载荷N不仅^t作用于轴承套筒106 的端面106a,还分歉作用于凸缘部25b所卡合的大径部21m的底面21p。
即,通过这样使推力载荷N所作用的面积增大,不会像以往那样很大的 推力载荷N集中地(局部地)作用在轴承套筒106的端部106a上,面压降 低。由此,不会在轴承套筒106上发生局部的偏磨,能够使轴承套筒106的
更换寿命长寿命化。
此夕卜,凸缘部25b的宽度B1为轴本体部25a的外径d2的1. 5倍以上 且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 (B2)的1/3以上的大小。因为具有这样 的构造,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很大的推力载荷N集中地作用于轴承套筒 106的端部106a上。
进而,进气引导叶片24具有大的凸缘部25b,从而使进气引导叶片 24的设置面积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受到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推压时 的进气引导叶片24的倾角。由此,能够实现进气引导叶片"以及设置有 该进行引导叶片24的压缩机4及制冷机S1的振动的防止。
这样地被进气引导叶片24调节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而流入至第l压缩 级21的内部的冷却介质气体X4从推力方向流入至第l叶轮21a,被第l叶轮21a提供速度能量而向径向方向排出。
从第1叶轮21a排出的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第1涡旋室21c被导出至 第1压缩级21的外部,经由外部配管被供给至第2压缩级22。被供给至第 2压缩级22的冷却介质气体X4经由导入涡旋室22d而从推力方向流入至第 2叶轮22a,被第2叶轮22a提供了速度能量而向径向方向排出。从第2叶 轮22a排出的冷却介质气体X4,通过借助第2扩散器22b将速度能量转换为 压力能量而被进一步压缩,成为压缩冷却介质气体X1。
从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进气引导叶片24中,轴25的凸缘部25b向轴承 套筒106的径方向外侧延伸,垂直于轴线Ol的方向的宽度B1较大地形成。 因为具有这样的构造,所以在由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推压进气引导叶片 24时,推力载荷N不仅能够作用于轴承套筒106,还能够作用于凸缘部25b 所卡合的第l壳体21e。即能够使推力载荷N所作用的面积增大。由此能够 防止很大的推力栽荷N集中地作用在轴承套筒106的端部106a上,能够可 靠地防止在轴承套筒106上发生局部的偏磨。因此,能够使轴承套筒106的 更换寿命延长。
此外,凸缘部25b的宽度Bl为轴本体部25a的外径d2的1. 5倍以上 且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 (B2)的1/3以上的大小。因为具有这样 的构造,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很大的推力载荷N集中地作用于轴承套筒 106的端部106a上。
通过这样地在进气引导叶片24上具有大的凸缘部25b而增大其的设 置面积,能够抑制被冷却介质气体X4的流动推压时的进气引导叶片24的 倾角。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4以及具有该压缩机4的制冷机Sl能 够防止振动。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一实施方式,仅仅由权利要求书来限 定,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宜地变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进 气引导叶片24的叶片本体26具有平行部27和锥形部28。但是,本发明 中的进气引导叶片只要轴25在与叶片本体26连接的轴线01方向顶端侧 上以向轴承套筒106的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具备凸缘部25b即可,没有 必要限定叶片本体26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25的凸缘部25b的宽度B1为轴本体部25a 的外径d2的1. 5倍以上且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 (B2)的1/3以 上的大小。但是凸缘部25b只要以向轴承套筒106的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即可,不一定必须具有轴本体部25a的外径d2的1. 5倍以上以及/ 或者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 (B2)的1/3以上的宽度B1。此外,在 图5至图7中,凸缘部25b的宽度图示为比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 小。但是凸缘部25b也可以具有比叶片本体26的最大宽度Bmax大的宽度 Bl。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进气引导叶片24 i更置在涡轮压缩机4 的吸入口 21d上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中的进气引导叶片并不限定为用于涡轮 压缩机。
权利要求
1. 一种进气引导叶片,能够绕轴线旋转地配置在借助叶轮的旋转而吸入流体的吸入口上,用于调节上述流体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具有轴,将圆柱杆状的轴本体部插通在轴承套筒中而被能够转动地支承;板状的叶片本体,与上述轴连接,从上述吸入口的内周面向中心部突设,上述轴在与上述叶片本体连接的上述轴线方向顶端侧,具有以向上述轴承套筒的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延向上述轴线垂直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凸缘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进气引导叶片,其特征在于,上述凸缘部的 上述轴线垂直方向的宽度为上述轴本体部的外径的1. 5倍以上以及/或者 上述叶片本体的最大宽度的1/3以上的大小。
3. —种压缩机,能够借助具有叶轮和扩散器的压缩部来压缩流体, 并且将被压缩了的上述流体供给至冷凝器,其中,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引导叶片设置在借助上述叶轮的旋转而 吸入上述流体的吸入口上。
4. 一种压缩;f凡,能够借助具有叶轮和扩散器的压缩部压缩流体,并 且将被压缩了的上述流体供给至冷凝器,其中,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引导叶片设置在借助上述叶轮的旋转而 吸入上述流体的^U^口上。
5. —种制冷机,具有对被压缩了的冷却介质进行冷却液化的冷凝 器、使被液化了的上述冷却介质蒸发而从冷却对象物带走气化热从而冷却 上述冷却对象物的蒸发器、将在上述蒸发器中蒸发的上述冷却介质压缩并 供给至上述冷凝器的压缩机,其中,作为上述压缩机,具有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
全文摘要
一种进气引导叶片,能够绕轴线转动地配置在借助叶轮的旋转吸入流体的吸入口上,用于调节上述流体的吸入量以及流动方向,具有轴,将圆柱杆状的轴本体部插通在轴承套筒中,被能够转动地支承;板状的叶片本体,与上述轴连接,从上述吸入口的内周面向中心部突设,在上述轴与上述叶片本体连接的上述轴线方向顶端侧,具有以向上述轴承套筒的径方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向上述垂直于轴线的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凸缘部。本发明还同公开了压缩机及制冷机。
文档编号F25B1/10GK101504011SQ200910003838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6日
发明者杉谷宗宁 申请人:株式会社Ih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