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79907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具体地说,涉及空调器的换热器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换热器中的分流装置是空调企业重点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现有的分体空调器分流装置设计受到冷媒汽液相态、紊流、重力、离心力、制造加工工艺、安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一直难以得到良好控制,分流装置如果分流不均,就不能充分发挥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导致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较低。在国家规定对空调器的能效比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 空调企业对分流装置的研究尤为重视。现有的分流装置在分液管与分液器通常是一进两出,分液管与分液器在连接结合部位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处于倾斜或弯曲的状态,这样的连接状态在分液管向分液器分液时,由于重力、离心力等作用的影响,会造成分液不均,进而影响进入换热器冷媒分液的均勻性,导致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较低,因而影响了空调器的综合性能指标,降低了能效比。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换热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分液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包括连为一体的分液管和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具有一个进口端和两个出口端,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连接端为一直管,该直管竖直插入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通常地,所述分液管为U形,所述分液器为Y形,所述U形分液管所在平面与所述 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所述U形分液管与所述Y形分液器的连接端设有延长的直管段,更便于安装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液管竖直插入分液器,并且分液管所在平面与分液器所在平面相垂直,这样在分液管向分液器分液时,避免了重力、离心力等作用的影响,使得进入换热器冷媒分液均勻,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能效比。进一步地,为了使得分液更加均勻,所述分液器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长度相等的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均弯成半圆弧形,并列设置。毛细管的长度相等,设置形状和位置一样,使得分液器出口端的压力降大致相同,从而分液更加均勻。再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分别连接一根出口管。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根毛细管的末端处还设有注氟管。注氟管是用来向冷凝器(在制热运行状况下即室外换热器)注入冷媒的,将注氟管设置在分流装置处,这样就防止冷媒直接注入压缩机。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连为一体的分液管和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具有一个进口端和两个出口端,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连接端为一直管,该直管竖直插入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采用了上述结构的分流装置的换热器,因为冷媒分液均勻了,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充分发挥换热器能力,提升空调器整机的能效。进一步地,所述分液管为U形,所述分液器为Y形,所述U形分液管所在平面与所述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分液器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长度相等的毛细管。再进一步地,每根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分别连接一根出口管。更进一步地,其中一根毛细管的末端处还设有注氟管。在保证便于加工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的分流装置在空调其它部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善了换热器分流情况,充分发挥换热器能力,提升空调器整机的能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分液管、分液器在连接部位处于同一竖直平面,避免了重力、离心力对分液器分流造成的影响;2、分液器末端接两根长度相同的毛细管,使分液器末端压力降大致相同,使分液更加均勻;3、毛细管末端接注氟装置,防止冷媒直接注入压缩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分流装置,通过双毛细管及竖直分液管优化分流系统, 达到了提高换热器效率的目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图1是空调制热运行冷媒流程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装置的主视图;图2-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装置的左视图;图2-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装置的俯视图;[0028]图中的符号及其说明1、压缩机;2、室内换热器;3、节流装置;4、分流装置;5、室外换热器;4_1、分液管; 4-2、分液器;4-3、毛细管;4-4、出口管;4-5、注氟管;4-6、进口端;4_7、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包括连为一体的分液管和分液器,通常分液管为U形,分液器为Y形,分液器形成有一个进口端和两个出口端,U形分液管的一端与Y形分液器的进口端相连接,U形分液管的一端竖直插入Y形分液器的进口端,并且U形分液管所在平面与 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在将分液管和分液器连接时,将U形分液管的一端竖直插入Y形分液器,并且分液管所在平面与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这样在分液管向分液器分液时,避免了重力、离心力等作用的影响,使得进入换热器冷媒分液均勻,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能效比。具体的,如图1所示的空调制热运行冷媒流程图,
4[0033]冷媒通过压缩机1进入室内换热器2,再通过节流装置3,进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装置4,从分流装置4出来进入室外换热器5,然后再回到压缩机1,循环运行。其中的分流装置4包括U形分液管4-1和Y形分液器4-2,分液器4_2形成有一个进口端4-6和两个出口端4-7,U形分液管4-1的一端设有延长的直管段,该直管段竖直插入Y形分液器4-2的进口端4-6,并且U形分液管4-1所在平面与Y形分液器4_2所在平面相互垂直。从图2-1、2-2、2-3三视图也能看出分液管4-1和分液器4-2相互垂直的位置关系。分液器4-2的两个出口端4-7分别连接长度相等的毛细管4_3,毛细管的长度相等,并且弯成半圆弧形,并排设置,这样设置使得分液器出口端的压力降大致相同,从而分液更加均勻。每根毛细管4-3的末端分别连接一根出口管4-4,出口管4-4上下并列设置, 两根出口管4-4所在平面与所述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平行;其中一根毛细管的末端处还设有注氟管4-5。在该毛细管的末端处设有一个旁通管,通过旁通管连接注氟管,如图2-2所示,该注氟管4-5与两根出口管位于同一平面内,注氟管是用来向冷凝器注入冷媒的,注氟管设置在此处,冷媒通过注氟管注入,通过出口管进入到室外换热器,进入循环系统,这样防止冷媒直接注入压缩机。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流装置应用于空调器上,可明显提高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整机的能效水平,增强竞争力。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包括连为一体的分液管和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具有一个进口端和两个出口端,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连接端为一直管,该直管竖直插入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为U形,所述分液器为Y形,所述U形分液管所在平面与所述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长度相等的毛细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分别连接一根出口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毛细管的末端处还设有注氟管。
6.一种换热器,包括分流装置,所述分流装置包括连为一体的分液管和分液器,所述分液器具有一个进口端和两个出口端,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连接端为一直管,该直管竖直插入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管为U形,所述分液器为Y形, 所述U形分液管所在平面与所述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长度相等的毛细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毛细管的末端分别连接一根出口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毛细管的末端处还设有注氟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及换热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分液不均的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的分流装置,包括连为一体的分液管和分液器,分液器具有一个进口端和两个出口端,分液管与分液器的进口端相连接,所述分液管与所述分液器的连接端为一直管,该直管竖直插入所述分液器的进口端,所述分液管为U形,所述分液器为Y形,U形分液管所在平面与Y形分液器所在平面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中的分液管竖直插入分液器,并且分液管所在平面与分液器所在平面相垂直,这样在分液管向分液器分液时,避免了重力、离心力等作用的影响,使得进入换热器冷媒分液均匀,提高了换热器整体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能效比。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2204215SQ201120323360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秀丽, 田建龙, 陈飞龙 申请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