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机械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1414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流体机械及制冷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供热水机或空气调节机等中使用的流体机械及使用了该流体机械的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有膨胀机与压缩机通过轴来连结,利用从在膨胀机中膨胀的工作流体回收的动力来驱动压缩机这样的流体机械。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图12所示那样的流体机械100。如图12所示,在流体机械100中,膨胀机110与压缩机120通过轴101连结。膨胀机Iio及压缩机120均为回转型,轴101具有膨胀机110用的第一偏心部102、压缩机120 用的第二偏心部103。如图13所示,膨胀机110具有与轴101的第一偏心部102嵌合的膨胀机活塞112、 收容膨胀机活塞112的膨胀机工作缸111。并且,在膨胀机工作缸111的内周面与膨胀机活塞11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月牙状的膨胀机工作室113。膨胀机工作室113被膨胀机分隔构件114分隔成吸入侧和排出侧。膨胀机分隔构件114与膨胀机活塞112形成为一体,在膨胀机工作缸111上能够旋转地设有将膨胀机分隔构件114支承为往复自如的圆柱状的滑靴(shoe) 117。S卩,膨胀机活塞112以滑靴117的中心为支点而在改变距该支点的距离的同时摆动。在膨胀机工作缸111上设有向膨胀机工作室113导入工作流体的吸入孔IlOa和从膨胀机工作室113排出工作流体的排出孔110b。吸入孔IlOa在规定的时刻经由形成在滑靴117上的连通孔115及形成在膨胀机分隔构件113上的连通槽116与膨胀机工作室 113连通。S卩,滑靴117及膨胀机分隔构件113构成随着轴101的旋转而开闭吸入孔IlOa 的吸入控制机构。吸入孔IlOa被打开的(与膨胀机工作室113连通的)时刻从膨胀机活塞112位于使膨胀机分隔构件114最后退的上止点时至旋转大约140°为止。如图14所示,压缩机120具有压缩机活塞122,其由滚子轴承构成,与轴101的第二偏心部103嵌合;压缩机工作缸121,其收容压缩机活塞122。并且,在压缩机工作缸121 的内周面与压缩机活塞12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月牙状的压缩机工作室123。压缩机工作室123被压缩机分隔构件IM分隔成吸入侧和排出侧。压缩机分隔构件IM被弹簧按压到压缩机活塞122上。在压缩机工作缸121上设有向压缩机工作室123导入工作流体的吸入孔120a,在与压缩机工作缸121及压缩机活塞122相邻的闭塞构件上设有从压缩机工作室113排出工作流体的排出孔120b。吸入孔120a在压缩机工作缸121的内周面开口,仅在压缩机活塞 122中的在压缩机工作缸121的内周面上滑动的滑动点位于吸入孔120a上的期间被压缩机活塞122关闭。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上述的流体机械100而制成的图15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200。该制冷循环装置200是利用流体机械100的压缩机120对吸入到主压缩机210中的工作流体进行预升压的装置,主压缩机210、散热器220、膨胀机110、蒸发器230及压缩机120通过流路按顺序连接而构成工作流体回路。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M595号公报假设流体机械100不具备电动机等驱动机构,而在图15所示那样的制冷循环装置 200中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下自起动。即,通过使主压缩机210起动,从而使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110的膨胀机工作室113的吸入侧流入。由此,在膨胀机工作室113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之间产生差压,通过该差压对轴101赋予转矩而使流体机械100起动。然而,流体机械100在膨胀机110的吸入孔IlOa被关闭的状态下停止时,高压的工作流体无法向膨胀机工作室113流入,不会产生使轴101旋转的转矩。对此,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在本发明前,考虑过在起动时将从主压缩机排出的高压的工作流体也向流体机械的压缩机引导,这样在压缩机中也会对轴赋予转矩。即,设置连接主压缩机与散热器或散热器与膨胀机之间的高压流路和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低压流路的旁通路,在起动时使高压的工作流体也向压缩机的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流入,由此在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与排出侧之间也会产生差压。由此,在压缩机中也能够对轴赋予转矩。然而,即使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流体机械100中适用上述的技术,依旧存在不产生使轴101旋转的转矩的情况。其理由如下。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流体机械100中,膨胀机分隔构件114的位置与压缩机分隔构件IM的位置在轴101的轴向上一致,第一偏心部102的偏心方向与第二偏心部103的偏心方向错开180°。另外,在压缩机120中,在压缩机活塞121的滑动点通过排出孔120b 而靠近吸入孔120a的期间,吸入孔120a经由压缩机工作室123与排出孔120b连通。因此,若将膨胀机活塞112位于上止点时的轴101的旋转角度设为0°,则在膨胀机110中,在轴101的旋转角度为0°至大约140°的期间工作流体能够向膨胀机工作室 113的吸入侧流入。另一方面,在压缩机120中,虽然在轴101的旋转角度为大约190°至大约200°的期间,压缩机120的吸入孔120a被压缩机活塞122关闭,但在除此以外的期间,工作流体能够向压缩机工作室123的吸入侧流入。然而,在轴101的旋转角度为大约190°至大约200°的期间,膨胀机吸入孔IlOa 及压缩机吸入孔120a这两方都被关闭,在膨胀机110和压缩机120中均无法产生使轴110 旋转的转矩。另外,在轴101的旋转角度为从压缩机活塞121的滑动点通过排出孔120b的大约180°至压缩机活塞121的滑动点临近吸入孔120a的大约190°的期间,如上述那样, 吸入孔120a经由压缩机工作室123与排出孔120b连通,从吸入孔120a流入到压缩机工作室123中的工作流体从排出孔120b排出。并且,此时膨胀机110的吸入孔IlOa也被关闭。 从而,在轴的旋转角度为大约180°与大约200°之间的状态下,流体机械100停止,此时无法利用工作流体的压力产生使轴101旋转的转矩,无法使流体机械100自起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在何种状态下停止都能够利用工作流体的压力自起动的流体机械、及使用了该流体机械的制冷循环装置。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提供的流体机械具备膨胀机,其使从膨胀机吸入孔吸入的工作流体膨胀而从膨胀机排出孔排出,由此从工作流体回收动力;压缩机,其使从压缩机吸入孔吸入的工作流体升压而从压缩机排出孔排出;轴,其连结所述膨胀机与所述压缩机,从而利用由所述膨胀机回收的动力来驱动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及所述压缩机吸入孔随着所述轴的旋转而开闭,所述流体机械维持成,在所述压缩机吸入孔关闭的期间,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处于打开的状态,在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关闭的期间,所述压缩机吸入孔处于打开的状态且不与所述压缩机排出孔连通的状态。另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冷循环装置使用了上述的流体机械,其具备工作流体回路,其使工作流体循环,包括压缩工作流体的主压缩机、使压缩后的工作流体散热的散热器、使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工作流体膨胀的所述膨胀机、使膨胀后的工作流体蒸发的蒸发器、及将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工作流体升压而向所述主压缩机供给的所述压缩机;旁通路, 其将所述工作流体回路中的所述主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部分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膨胀机之间的部分、和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部分连接。发明效果根据上述的结构,工作流体能够始终向膨胀机工作室的吸入侧和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中的某一方或双方流入,且防止流入到压缩机工作室中的工作流体从压缩机排出孔排出的情况,因此无论流体机械在何种状态下停止,都能够利用工作流体的压力使流体机械自起动。


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纵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剖视图。图4是图2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线剖视图。图6A 6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动作原理图。图7A 7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动作原理图。图8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线剖视图。图IOA IO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动作原理图。图IlA Il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的动作原理图。图12是现有的流体机械的纵向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A-A线剖视图。图14是图12的B-B线剖视图。图15是使用了图12的流体机械的制冷循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图1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8A的制冷循环装置1的结构图。该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使工作流体(制冷剂)循环的工作流体回路7。工作流体回路7包括主压缩机2、散热器3、膨胀机4、蒸发器5、及作为副压缩机的压缩机6,上述2 6通过第一 第五流路(配管)7a 7e按该顺序连接而构成。作为工作流体可以使用例如二氧化碳或氯氟烃替代物。主压缩机2在贮存有润滑油的一个密闭容器2c内具有压缩机构部加和驱动压缩机构部加的电动机2b,主压缩机2将工作流体压缩成高温高压。作为主压缩机2,可以使用例如涡旋式压缩机或回转式压缩机。主压缩机2的排出口经由第一流路7a与散热器3 的入口连接。散热器3使被主压缩机2压缩成高温高压的工作流体散热而冷却。散热器3的出口经由第二流路7b与膨胀机4的吸入口连接。膨胀机4使从散热器3流出的中温高压的工作流体膨胀,将工作流体的膨胀能转换成机械能,由此从工作流体回收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机4由回转式膨胀机构成 (详细情况在后叙述)。膨胀机4的排出口经由第三流路7c与蒸发器5的入口连接。蒸发器5对在膨胀机4中膨胀后的低温低压的工作流体进行加热而使其蒸发。蒸发器5的出口经由第四流路7d与压缩机6的吸入口连接。压缩机6对从蒸发器5流出的中温低压的工作流体进行预升压而将其向主压缩机 2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6由回转式压缩机构成(详细情况在后叙述)。压缩机6 的排出口经由第五流路7e与主压缩机2的吸入口连接。膨胀机4及压缩机6在通过轴81相互连结的状态下配置在贮存有润滑油的一个密闭容器80内,由此构成流体机械8A。即,经由轴81将由膨胀机4回收到的动力向压缩机 6传递,由此驱动压缩机6。进而,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具备以绕开蒸发器5及压缩机6的方式两端与工作流体回路7连接的第一旁通路91 ;以绕开膨胀机4及蒸发器5的方式两端与工作流体回路7连接的第二旁通路(相当于本发明的旁通路)93。在第一旁通路91上设有控制第一旁通路91中的工作流体的流通的第一旁通阀92,在第二旁通路93上设有控制第二旁通路 93中的工作流体的流通的第二旁通阀94。第一旁通路91将从膨胀机4的排出口向蒸发器5的入口引导工作流体的第三流路7c与从压缩机6的排出口向主压缩机2的吸入口弓丨导工作流体的第五流路7e连接。艮口, 第一旁通路91是能够使从膨胀机4排出的工作流体绕开蒸发器5及压缩机6而直接吸入到主压缩机2中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旁通阀92使用了止回阀。然而,第一旁通阀92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使用开闭阀或者三通阀。第一旁通阀92在第一旁通路91中的比第一旁通阀92靠下游侧(出口侧)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低于上游侧(入口侧)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时使工作流体能够在第一旁通路91 中流通,反之时使工作流体不能在第一旁通路91中流通。即,在压缩机6的排出口与主压
7缩机2的吸入口之间的第五流路7e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低于膨胀机4的排出口与压缩机6 的吸入口之间的流路(第三流路7c、蒸发器5、第四流路7d)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时,工作流体从第三流路7c经由第一旁通路91向第五流路7e流入。第二旁通路93将从散热器3的出口向膨胀机4的吸入口引导工作流体的第二流路7b与从蒸发器5的出口向压缩机6的吸入口引导工作流体的第四流路7d连接。S卩,第二旁通路93是能够使从散热器3流出的高压的工作流体绕开膨胀机4及蒸发器5而直接吸入到压缩机6中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旁通阀94使用了开闭阀。然而,第二旁通阀94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三通阀。另外,第二旁通路93只要是能够使高压的工作流体直接被吸入到压缩机6中的流路即可,也可以将从主压缩机2的排出口向散热器 3的入口引导工作流体的第一流路7a与第四流路7d连接。第二旁通阀94在起动控制中打开,由此,从散热器3流出的高压的工作流体从第二流路7b经由第二旁通路93向第四流路7d流入。另外,在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中,在第四流路7d中的蒸发器5的出口与第二旁通路93的下游端相连的位置之间,设有控制第四流路7d中的工作流体的流通的压缩机上游阀7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机上游阀71使用了开闭阀。压缩机上游阀71在起动控制中关闭,由此防止工作流体从蒸发器5向压缩机6流动的情况、及通过第二旁通路 93而向第四流路7d内流入的工作流体向蒸发器5流动的情况。第二旁通阀94及压缩机上游阀71由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控制。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制冷循环装置1中设有用于检测压缩机6已起动这一情况的起动检测机构,在压缩机6已起动时从起动检测机构向控制装置发送检测信号。作为这样的起动检测机构, 可以采用例如在膨胀机4的排出侧的第三流路7c上设置热电偶来测定第三流路7c内的工作流体温度的方法等。<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制冷循环装置1首先进行起动控制,之后开始稳定运转。在制冷循环装置1中,在运转待机状态时(停止时),工作流体回路7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大致均等。在起动控制中,首先打开第二旁通阀94,关闭压缩机上游阀71。由此,第二旁通路 93开通,第四流路7d在蒸发器5的出口与第二旁通路93的下游端之间封闭。接着,起动主压缩机2,向主压缩机2中吸入第五流路7e内的工作流体、及比第一旁通阀92靠下游侧的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工作流体开始向主压缩机2吸入时,第五流路7e内的工作流体、及比第一旁通阀 92靠下游侧的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降低。由此,打开作为止回阀的第一旁通阀92,从膨胀机4的排出口至压缩机上游阀71为止的流路(第三流路7c、蒸发器5、第四流路7d的一部)内的工作流体向第一旁通路91流入。即,从膨胀机4的排出口至压缩机上游阀71为止的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与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及第五流路7e内的工作流体一起吸入到主压缩机2中而被压缩,并向第一流路7a排出。其结果是,比第一旁通阀 92靠上游侧的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及从膨胀机4的排出口至压缩机上游阀71为止的流路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也降低。另一方面,吸入到主压缩机2中的工作流体被压缩而排出,由此从主压缩机2的排出口至膨胀机4的吸入口为止的流路(第一流路7a、散热器3、第二流路7b)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上升。另外,由于在起动控制时第二旁通阀94打开且压缩机上游阀71关闭,因此从主压缩机2的排出口至膨胀机4的吸入口为止的流路内的工作流体通过第二旁通路93也向第四流路7d中的压缩机上游阀71与压缩机6的吸入口之间的部分流入。由此,从压缩机上游阀71至压缩机6的吸入口为止的流路(第四流路7d的一部)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上升。从而,膨胀机4的吸入口侧流路(第二流路7b)内的工作流体(高压)与排出口侧流路(第三流路7c)内的工作流体(低压)之间、及压缩机6的吸入口侧流路(第四流路7d的一部分)内的工作流体(高压)与排出口侧流路(第五流路7e)内的工作流体(低压)之间分别产生高低压力差。该工作流体的高低压力差分别作用在膨胀机4及压缩机6 上,从而能够容易地使流体机械8A自起动。当上述的起动检测机构检测到压缩机6已起动这一情况时,关闭第二旁通阀94, 打开压缩机上游阀71。由此,封闭第二旁通路93,开通第四流路7d。并且,制冷循环装置1 结束起动控制,移向使工作流体在工作流体回路7中循环的稳定运转。在稳定运转时,第四流路7d内的工作流体、及比第二旁通阀94靠下游侧的第二旁通路93内的工作流体被吸入到压缩机6中而升压,向第五流路7e排出。由此,第五流路7e 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及比第一旁通阀92靠下游侧的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高于从膨胀机4的排出口至压缩机6的吸入口为止的流路(第三流路7c、蒸发器5、第四流路7d)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及比第一旁通阀92靠上游侧的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关闭为止回阀的第一旁通阀92。在稳定运转中,第五流路7e内的工作流体、及比第一旁通阀92靠下游侧的第一旁通路91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与上述同样地成为高压,因此第一旁通阀92维持关闭状态。由此,稳定运转中的工作流体在工作流体回路7中循环。〈流体机械的结构〉接下来,详细地说明流体机械8A的结构。图2是流体机械8A的纵向剖视图。另外,图3 5是与图2的III-III线 V-V线对应的流体机械8A的横向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 5中省略了密闭容器80。如上所述,流体机械8A是膨胀机4与压缩机6通过轴81连结而利用膨胀机4所回收的动力驱动压缩机6的动力回收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轴81沿铅垂方向延伸,膨胀机4配置在密闭容器80内的下部,压缩机6配置在密闭容器80内的上部。其中,膨胀机4 与压缩机6的位置关系可以上下颠倒,轴81也可以沿横向延伸,膨胀机4与压缩机6还可以沿横向排列。另外,润滑油在密闭容器80内填充成油面位于压缩机6的上方的程度。1)轴轴81作为中心轴位于从该轴81的轴心离开的位置上偏心部具有膨胀机4用的第一偏心部81b和压缩机6用的第二偏心部81c。在轴81上形成有沿轴向贯通轴81且在第一偏心部81b的外周面及第二偏心部81c的外周面等上开口的供油路81a。经由该供油路 81a,密闭容器80内的润滑油向膨胀机4或压缩机6的滑动部等供给。2)膨胀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机4由回转式膨胀机构成。然而,膨胀机4并不限定于回转式膨胀机,也可以由涡旋式膨胀机或其它形式的膨胀机构成。膨胀机4通过使从膨胀机吸入孔如吸入的工作流体膨胀而使其从膨胀机排出孔4b排出,由此从工作流体回收动力。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膨胀机4具有与轴81的第一偏心部81b嵌合的膨胀机活塞42、收容膨胀机活塞42的膨胀机工作缸41。膨胀机工作缸41具有形成中心轴与轴81 的轴心一致的圆筒面的内周面,膨胀机活塞42随着轴81的旋转而沿着膨胀机工作缸41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即,在膨胀机工作缸41的内周面与膨胀机活塞4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月牙状的膨胀机工作室43。膨胀机工作室43被膨胀机分隔构件44分隔成吸入侧43a和排出侧43b。膨胀机吸入孔如在吸入侧43a的与膨胀机分隔构件44相邻的部分开口,膨胀机排出孔4b在排出侧43b的与膨胀机分隔构件44相邻的部分开口。膨胀机分隔构件44呈板状,往复自如地插入于设置在膨胀机工作缸41上的槽41a 中。槽41a在通过轴81的轴心的直线上向膨胀机工作室43开口。在槽41a的底部与膨胀机分隔构件44之间配置有将膨胀机分隔构件44向膨胀机活塞42的外周面按压的施力机构45。施力机构45例如可以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此外,施力机构45也可以是将膨胀机分隔构件44的后端与槽41a的底部之间的背面空间形成为密闭空间的所谓的气弹簧。当然,也可以利用压缩螺旋弹簧和气弹簧等多种弹簧构成施力机构45。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将膨胀机活塞42与膨胀机分隔构件44形成为一体而不具有施力机构45的结构。另外,如图2所示,膨胀机4具有从压缩机6侧闭塞膨胀机工作室43的第一闭塞构件(内侧闭塞构件)49、从压缩机6的相反侧闭塞膨胀机工作室43的第二闭塞构件(外侧闭塞构件)46、配置在第二闭塞构件46的下方的轴承构件47。轴承构件47固定在密闭容器80的内周面上,将轴81的下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闭塞构件46、膨胀机工作缸41及第一闭塞构件49按该顺序层叠在轴承构件47上。并且,在轴承构件47上连接有贯通密闭容器80的吸入管82及排出管83。第一闭塞构件49及第二闭塞构件46均形成为在轴81的轴向上扁平的圆盘状,轴 81贯通第一闭塞构件49及第二闭塞构件46的中心。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闭塞构件46 上设有膨胀机吸入孔如,在第一闭塞构件49及膨胀机工作缸41上设有膨胀机排出孔4b。在第二闭塞构件46的下表面设有中心与轴81的轴心一致的圆形状的凹部46a,膨胀机吸入孔如以从第二闭塞构件46的上表面向凹部46a的底面笔直延伸的方式沿轴81 的轴向贯通第二闭塞构件46。膨胀机吸入孔如经由凹部46a内的吸入空间、及形成在轴承构件47上的吸入路47a与吸入管82连通。S卩,图1所示的来自第二流路7b的高压的工作流体经由吸入管82、吸入路47a及凹部46a内的吸入空间而从膨胀机吸入孔如导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膨胀机排出孔4b由纵槽41b和横槽49a构成,其中,所述纵槽41b形成在膨胀机工作缸41的内周面上,且向径向外侧凹陷,所述横槽49a在第一闭塞构件49的下表面以从与纵槽41b对应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形成。膨胀机排出孔4b的外侧端经由以跨膨胀机工作缸41、第二闭塞构件46及轴承构件47延伸的方式形成的排出路4c与排出管83连通。即,膨胀机工作室43的排出侧43b内的工作流体经由膨胀机排出孔4b、排出路如及排出管83向图1所示的第三流路7c排出。进而,在凹部46a内作为随着轴81的旋转而开闭膨胀机吸入孔如的吸入控制机构配置有旋转板48。该旋转板48以在与凹部46a的底面相接的同时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轴 81上。如图4所示,膨胀机吸入孔如从膨胀机分隔构件44的附近沿着膨胀机工作缸41 的内周面而呈圆弧状地延伸。如图3所示,旋转板48具有遮挡膨胀机吸入孔如的大径部 48a、使膨胀机吸入孔如露出的小径部48b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大径部48a及小径部48b的角度范围及位置,在膨胀机活塞 41从上止点至旋转大约140°的期间,膨胀机吸入孔如局部或完全地露出,在其它期间膨胀机吸入孔如被大径部48a完全遮挡。这里,上止点是指膨胀机活塞42的在膨胀机工作缸41的内周面上滑动的滑动点与膨胀机分隔构件44 一致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膨胀机4的结构可以上下反转。即,可以将第一闭塞构件49、膨胀机工作缸41、第二闭塞构件46、旋转板48及轴承构件47从下至上按该顺序配置,从而第一闭塞构件49成为外侧闭塞构件,第二闭塞构件46成为内侧闭塞构件。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轴承构件47上游隙嵌合轴81,使第一闭塞构件49具有将轴81的下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功能。3)压缩机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6由回转式压缩机构成。压缩机6将从压缩机吸入孔6a吸入的工作流体升压而将其从压缩机排出孔6b排出。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压缩机6具有与轴81的第二偏心部81c嵌合的压缩机活塞62、收容压缩机活塞62的压缩机工作缸61。压缩机工作缸61具有形成中心轴与轴81 的轴心一致的圆筒面的内周面,压缩机活塞62随着轴81的旋转而沿着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进行偏心旋转运动。即,在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与压缩机活塞6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月牙状的压缩机工作室63。压缩机工作室63被压缩机分隔构件64分隔成吸入侧63a和排出侧63b。压缩机吸入孔6a在吸入侧63a的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相邻的部分开口,压缩机排出孔6b在排出侧63b的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相邻的部分开口。压缩机分隔构件64呈板状,往复自如地插入到设置在压缩机工作缸61上的槽61a 中。槽61a在通过轴81的轴心的直线上向压缩机工作室63开口。在槽61a的底部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之间配置有将压缩机分隔构件64向压缩机活塞62的外周面按压的施力机构65。施力机构65例如可以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另外,施力机构65也可以是将压缩机分隔构件64的后端与槽61a的底部之间的背面空间作为密闭空间的所谓的气弹簧等。当然,施力机构65可以由压缩螺旋弹簧和气弹簧等多种弹簧构成。此外,还可以是压缩机活塞62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形成为一体而不具有施力机构65的结构。另外,如图2所示,压缩机6具有从膨胀机4侧闭塞压缩机工作室63的第一闭塞构件(内侧闭塞构件)49、从膨胀机4的相反侧闭塞压缩机工作室63的第二闭塞构件(外侧闭塞构件)66、配置在第二闭塞构件46的上方的罩构件67。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膨胀机 4和压缩机6共有第一闭塞构件49。然而,膨胀机4和压缩机6也可以分别具有第一闭塞构件。第二闭塞构件66还具备将轴81的上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作为轴承构件的功能。
11压缩机工作缸61、第二闭塞构件66及罩构件67按该顺序层叠在第一闭塞构件49上。并且,在压缩机工作缸61上连接有贯通密闭容器80的吸入管84,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连接有贯通密闭容器80的排出管85。第二闭塞构件66形成为在轴81的轴向上扁平的圆盘状,轴81贯通第二闭塞构件 66的中心。罩构件67也形成为在轴81的轴向上扁平的圆盘状,在其中心设有使轴81的上端部露出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工作缸61上设有压缩机吸入孔6a,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设有压缩机排出孔6b。压缩机吸入孔6a沿横向贯通压缩机工作缸61,在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上呈大致圆形地开口并且与吸入管84连通。S卩,来自图1所示的第四流路7d的低压(在起动控制时为高压)的工作流体经由吸入管84而从压缩机吸入孔6a导向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由于压缩机吸入孔6a在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上开口,因此随着轴的旋转而被压缩机活塞62开闭。更详细而言,压缩机吸入孔6a在压缩机活塞62的在压缩机工作缸 61的内周面上滑动的滑动点位于压缩机吸入孔6a上的期间被压缩机活塞62关闭,换言之在将上止点(压缩机活塞62的滑动点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 —致的位置)设为0°时压缩机活塞62从大约5°旋转至大约15°的期间被压缩机活塞62关闭。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的直径与压缩机活塞62的外周面的直径不同,因此压缩机吸入孔6a 不会严密地被压缩机活塞62完全关闭,但在本说明书中,如上述那样定义成在压缩机活塞 62的滑动点位于压缩机吸入孔6a上的期间压缩机吸入孔6a被关闭。另一方面,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且由罩构件67闭塞的排出室66a、从排出室66a至排出管85的排出路66b。压缩机排出孔6b以从第二闭塞构件66 的下表面向排出室66a笔直地延伸的方式以圆形截面沿轴81的轴向贯通第二闭塞构件66, 且经由排出室66a及排出路66b与排出管85连通。S卩,压缩机工作室63的排出侧63b内的工作流体经由压缩机排出孔6b、排出室66a、排出路66b及排出管85而向图1所示的第五流路7e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压缩机排出孔6b配置在被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横切的位置上,因此在压缩机活塞62的滑动点位于压缩机排出孔6b上的期间压缩机排出孔6b 被压缩机活塞62关闭,换言之在将上止点设为0°时压缩机活塞62从大约345°旋转至大约355°的期间压缩机排出孔6b被压缩机活塞62关闭。需要说明的是,与压缩机吸入孔 6a同样地,压缩机排出孔6b不会严密地被压缩机活塞62完全关闭,但在本说明书中,如上述那样定义成在压缩机活塞62的滑动点位于压缩机排出孔6b上的期间压缩机排出孔6b 被关闭。另外,在排出室66a内配置有排出阀68,该排出阀68通过弹性变形而在压缩机工作室63的排出侧63b的压力下自动地开闭压缩机排出孔6b。如上所述,通过形成压缩机吸入孔6a,由此能够减少向压缩机工作室63流入的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能够抑制向压缩机6吸入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降低。另外,如上所述, 通过形成压缩机排出孔6b,由此能够简化压缩机6的结构,能够减少从压缩机工作室63流出的工作流体的流路阻力,能够抑制从压缩机6排出的工作流体的压力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6的结构可以上下反转。即,也可以将罩构件67、第二闭塞构件66、压缩机工作缸61及第一闭塞构件49从下至上按该顺序配置,从而第一闭塞构件 49成为外侧闭塞构件,第二闭塞构件66成为内侧闭塞构件。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游隙嵌合轴81,使第一闭塞构件49具有将轴81的上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功能。
4)相互关系 流体机械8A构成为被维持成,在压缩机吸入孔6a被关闭的期间,膨胀机吸入孔如处于打开的状态,在膨胀机吸入孔如被关闭的期间,压缩机吸入孔6a处于打开的状态且不与压缩机排出孔4b连通的状态。具体而言,轴81、膨胀机4及压缩机6构成为,在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的期间内,压缩机活塞62通过上止点。为了实现上述相互关系,优选在将轴81的旋转方向设为正时的第二偏心部81c的偏心方向相对于第一偏心部81b的偏心方向的相位差为i3c(其中,-180° < β c < 180° )、压缩机分隔构件64的位置相对于膨胀机分隔构件44的位置的相位差为 βν(其中,-180° < βν^ 180° )、且膨胀机吸入孔6a打开期间的轴的旋转角度为θ0 时,满足以下的式1。0. 25 θ ο ^ β ν-β c ^ 0. 75 θ 0...(式 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膨胀机分隔构件44的位置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的位置在轴81的轴向上一致,第二偏心部81c的偏心方向相对于第一偏心部81b的偏心方向错开-90°。艮P,i3c = -90°、βν = 0°,βν-β( = 90°。另外,根据上述那样的旋转板48的形状,θ ο =约140°。由此,0. 25 θ ο ;35°,0. 75θο 105°,满足式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第一偏心部81b和第二偏心部 81c向同方向偏心,膨胀机分隔构件44的位置和压缩机分隔构件64的位置在满足式1的范围内变化,也可以偏心方向和分隔构件的位置这两方在满足式1的范围内变化。〈流体机械的动作〉接下来,参照图6A 6C及图7A 7C,对稳定运转中的流体机械8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上述图中,将膨胀机活塞42位于上止点时的轴81的旋转角度θ设为0°。首先,对膨胀机4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6Α 6C所示,轴81从θ =0°开始旋转,旋转板48与此同步地旋转,由此膨胀机吸入孔如开始从旋转板48露出,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并且,来自散热器3的高压的工作流体通过膨胀机吸入孔如而向膨胀机工作室 43的吸入侧43a被吸入。之后,在轴81旋转了大约30°时膨胀机吸入孔如完全露出。另一方面,如图7A及7B所示,在轴81旋转了大约125°时旋转板48开始遮挡膨胀机吸入孔 4a,在轴81旋转了大约140°时膨胀机吸入孔如被完全遮挡,膨胀机吸入孔如关闭。由此,吸入行程结束。之后,如图7C所示,随着轴81的旋转,膨胀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的容积逐渐增大,由此工作流体膨胀,对轴81施加转矩。并且,施加在该轴81上的转矩被利用作为压缩机6的动力。轴81旋转360°而膨胀机活塞42通过上止点,由此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向排出侧4 转变,之后轴81旋转一周,由此膨胀后的工作流体从排出侧4 通过膨胀机排出孔4b而朝向蒸发器5排出。接下来,对压缩机6的动作进行说明。轴81在由膨胀机4回收的动力的作用下旋转。在该轴81旋转的同时,压缩机活塞62也旋转,压缩机6被驱动。如图6C及图7A所示,在轴81旋转了大约105°时压缩机吸入孔6a打开,来自蒸发器5的低压的工作流体通过压缩机吸入孔6a而向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吸入。 并且,压缩机活塞62进一步旋转,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与压缩机排出孔6b连通后,压缩机活塞62通过上止点,由此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向排出侧6 转变,此时随着轴81的旋转而压缩机工作室63的排出侧63b的容积逐渐缩小。由此,压缩机工作室63的排出侧63b内的工作流体被压缩而升压。并且,当压缩机工作室63的排出侧63b 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变得高于排出室66a内的工作流体的压力时,排出侧63b内的工作流体压开排出阀68,通过压缩机排出孔6b而朝向主压缩机2排出。〈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的期间为θ = 0° 大约 140°,膨胀机吸入孔如关闭的期间为θ =大约140° 360°。另一方面,压缩机吸入孔 6a关闭的期间为θ =大约95° 大约105°,压缩机吸入孔6a打开的期间为θ = 0° 大约95°及θ =大约105 360°。另外,压缩机排出孔6b经由压缩机工作室63与压缩机排出孔6b连通的期间为θ =大约85° 大约95°。即,在压缩机吸入孔6a与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连通后膨胀机吸入孔如关闭,在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与压缩机排出孔6b连通前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如 < 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 > 这一栏所说明的那样,在制冷循环装置1起动时,在打开第二旁通阀94且关闭压缩机上游阀71的状态下起动主压缩机2,因此膨胀机4的吸入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与排出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之间、及压缩机6的吸入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与排出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之间分别产生高低压力差。换言之,通过流体机械 8A的吸入管82的膨胀机吸入孔如的上游侧流路、及通过吸入管84的压缩机吸入孔6a的上游侧流路被高压的工作流体填满。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机械8A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起动时,无论流体机械8A的轴81位于哪一角度位置,始终有膨胀机吸入孔如或者压缩机吸入孔6a 中的至少一方打开,始终有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或者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中的至少一方流入。另外,压缩机吸入孔6a经由压缩机工作室63与压缩机排出孔6b的连通是在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之后。从而,无论流体机械8A在何种状态下停止,都能够在膨胀机4和压缩机6的一方或双方产生使轴81旋转的转矩,从而能够使流体机械8A在工作流体的压力下自起动。具体而言,在轴81位于θ =0° 大约8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膨胀机吸入孔如及压缩机吸入孔6a均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及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在膨胀机4及压缩机6上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大约85° 大约9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压缩机吸入孔6a关闭,但经由压缩机工作室63与压缩机排出孔6b连通,工作流体从压缩机吸入孔6a向压缩机排出孔6b流过,因此在压缩机6上不产生转矩。然而,由于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流入,因此在膨胀机4上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大约95° 10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压缩机吸入孔6a关闭, 在压缩机6上不产生转矩,但由于膨胀机吸入孔如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压缩机工作室 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在压缩机6上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大约105° 大约14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膨胀机吸入孔4a及压缩机吸入孔6a均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及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在膨胀机4及压缩机6上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大约140° 36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膨胀机吸入孔如关闭, 在膨胀机4上不产生转矩,但由于压缩机吸入孔6a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压缩机工作室 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在压缩机6上产生转矩。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循环装置1起动时,仅利用工作流体的压力就能够使不具有驱动装置的流体机械8A可靠地自起动,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1的可靠性。(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参照图8及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体机械8B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另外,使用了流体机械8B的制冷循环装置与图1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1相同, 因此也省略说明。〈流体机械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流体机械8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流体机械8A的不同点在于,吸入管 84与第二闭塞构件66连接这一点,及压缩机6不具备排出阀68 (参照图2、而成为流体压力电动机式压缩机。即,压缩机6在不改变工作流体的体积的情况下将工作流体升压。具体而言,压缩机吸入孔6a以仅向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露出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压缩机排出孔6b以仅向压缩机工作室63的排出侧6 露出的方式设置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压缩机吸入孔6a及压缩机排出孔6b均沿轴81的轴向延伸。另外,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形成有将压缩机吸入孔6a的上端与吸入管84连通的吸入路6c、将压缩机排出孔6b的上端与排出管85连通的排出路6d。更详细而言,压缩机吸入孔6a及压缩机排出孔6b从压缩机分隔构件64的附近以逐渐离开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的方式延伸。并且,压缩机吸入孔6a及压缩机排出孔 6b的外侧边(压缩机工作缸61的内周面侧的边)形成为与压缩机活塞62位于上止点时的压缩机活塞62的外周面一致的圆弧状。即,压缩机吸入孔6a在压缩机活塞62位于上止点后的短期内被压缩机活塞63完全关闭,压缩机排出孔6b在压缩机活塞62位于上止点前的短期内被压缩机活塞63完全关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轴81的第一偏心部81b的偏心方向与第二偏心部82b的偏心方向的关系、及膨胀机分隔构件44的位置与压缩机分隔构件64的位置的关系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吸入孔6a及压缩机排出孔6b未必需要设置在第二闭塞构件66上,也可以任一方或双方设置在第一闭塞构件49上。<流体机械8B的动作>接下来,参照图IOA IOC及图IlA 11C,对稳定运转中的流体机械8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上述图中,将膨胀机活塞42位于上止点时的轴81的旋转角度θ设为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膨胀机4的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如图IOC及图IlA IlC所示,压缩机吸入孔6a在轴81从90°旋转至大约95° 的期间被压缩机活塞62完全关闭。在轴81旋转大约95°后,压缩机吸入孔6a逐渐打开, 来自蒸发器5的低压的工作流体通过压缩机吸入孔6a而向压缩机吸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被吸入。之后,如图IOA及IlB所示,压缩机活塞62旋转至大约360°后,压缩机吸入孔6a逐渐关闭。轴81再次旋转至90°时,吸入行程结束。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 向排出侧63b转变。轴81旋转90°后,压缩机排出孔6b逐渐打开,排出侧63b内的工作流体通过压缩机排出孔6b而朝向主压缩机2排出。通过这样的压缩机活塞62所进行的工作流体的压出,工作流体被升压。压缩机排出孔6b在轴81旋转大约300°后逐渐关闭,在轴 81从大约85°旋转至90°的期间被压缩机活塞62完全关闭。<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膨胀机吸入孔4a打开的期间为θ = 0° 大约 140°,膨胀机吸入孔4a关闭的期间为θ =大约140° 360°。另一方面,压缩机吸入孔 6a关闭的期间为θ =90° 大约95°,压缩机吸入孔6a打开的期间为θ = 0° 90° 及θ =大约95 360°。即,在压缩机吸入孔6a与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连通后膨胀机吸入孔4a关闭,在压缩机吸入孔6a关闭前膨胀机吸入孔4a打开。如 < 制冷循环装置的动作〉这一栏所说明的那样,制冷循环装置1起动时,在打开第二旁通阀94且关闭压缩机上游阀71的状态下起动主压缩机2,因此膨胀机4的吸入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与排出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之间、及压缩机6的吸入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与排出口侧流路内的工作流体之间分别产生高低压力差。换言之,通过流体机械8A 的吸入管82的膨胀机吸入孔4a的上游侧流路、及通过吸入管84的压缩机吸入孔6a的上游侧流路被高压的工作流体填满。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机械8A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起动时,无论流体机械8A的轴81位于哪一角度位置,膨胀机吸入孔4a或者压缩机吸入孔6a中的至少一方也会始终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始终会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或者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中的至少一方流入。从而,无论流体机械8A在何种状态下停止,都能够在膨胀机4和压缩机6的一方或双方上产生使轴81旋转的转矩,从而能够使流体机械 8A利用工作流体的压力自起动。具体而言,在轴81位于θ =0° 9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膨胀机吸入孔4a 及压缩机吸入孔6a均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及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由膨胀机4及压缩机6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90° 大约95°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压缩机吸入孔6a关闭,在压缩机6不产生转矩,但由于膨胀机吸入孔4a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在压缩机6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大约95° 大约14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由于膨胀机吸入孔 4a及压缩机吸入孔6a均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膨胀机工作室43的吸入侧43a及压缩机工作室63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由膨胀机4及压缩机6产生转矩。在轴81位于θ =大约140° 36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膨胀机吸入孔4a关闭, 在膨胀机4不产生转矩,但由于压缩机吸入孔6a打开,高压的工作流体向压缩机工作室63 的吸入侧63a流入,因此在压缩机6产生转矩。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冷循环装置1起动时,通过工作流体的压力就能够使不具有驱动装置的流体机械8A可靠地自起动,能够提高制冷循环装置1的可靠性。(其它实施方式)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利用旋转板48构成随着轴81的旋转而开闭膨胀机吸入孔4a 的吸入控制机构,但本发明的吸入控制机构并不限定于此,可以采用各种结构。例如,可以采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的吸入控制机构,还可以采用在轴81的第一偏心部81b的上表面上设置圆弧槽、在第一闭塞构件49的下表面上设置连通所述圆弧槽与膨胀机工作室 43的吸入侧43a的连通槽的吸入控制机构。工业上的可利用 性本发明能够可靠地实现流体机械的自起动,在将该流体机械用作动力回收系统的制冷循环装置中尤其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流体机械,其具备膨胀机,其使从膨胀机吸入孔吸入的工作流体膨胀而从膨胀机排出孔排出,由此从工作流体回收动力;压缩机,其使从压缩机吸入孔吸入的工作流体升压而从压缩机排出孔排出; 轴,其连结所述膨胀机与所述压缩机,从而利用由所述膨胀机回收的动力来驱动所述压缩机,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及所述压缩机吸入孔随着所述轴的旋转而开闭, 所述流体机械维持成,在所述压缩机吸入孔关闭的期间,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处于打开的状态,在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关闭的期间,所述压缩机吸入孔处于打开的状态且不与所述压缩机排出孔连通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轴具有所述膨胀机用的第一偏心部和所述压缩机用的第二偏心部, 所述压缩机包括与所述第二偏心部嵌合的压缩机活塞、收容所述压缩机活塞的压缩机工作缸、将形成在所述压缩机活塞和所述压缩机工作缸之间的压缩机工作室分隔成吸入侧和排出侧的压缩机分隔构件,在所述膨胀机吸入孔打开的期间内,所述压缩机活塞通过该压缩机活塞的在所述压缩机工作缸的内周面上滑动的滑动点与所述压缩机分隔构件一致的上止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膨胀机包括与所述第一偏心部嵌合的膨胀机活塞;收容所述膨胀机活塞的膨胀机工作缸;将形成在所述膨胀机活塞与所述膨胀机工作缸之间的膨胀机工作室分隔成吸入侧和排出侧的膨胀机分隔构件,在将所述轴的旋转方向设为正时的所述第二偏心部的偏心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偏心部的偏心方向的相位差为β C、所述压缩机分隔构件的位置相对于所述膨胀机分隔构件的位置的相位差为β V、且所述膨胀机吸入孔打开期间的所述轴的旋转角度为θο,其中,-180° < β C ^ 180°,-180° < β V ^ 180° 时, 满足 0.25 θ0 彡 β ν-β c 彡 0. 75 θ 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压缩机吸入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工作缸上而在所述压缩机工作缸的内周面上开Π,在所述压缩机吸入孔与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连通后,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关闭, 在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与所述压缩机排出孔连通前,所述膨胀机吸入孔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利用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排出侧的压力来开闭所述压缩机排出孔的排出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从所述膨胀机侧闭塞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内侧闭塞构件;从所述膨胀机的相反侧闭塞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外侧闭塞构件,所述压缩机吸入孔以仅向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露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侧闭塞构件或所述外侧闭塞构件上,在所述压缩机吸入孔与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吸入侧连通后,所述膨胀机吸入孔关闭, 在所述压缩机吸入孔关闭前所述膨胀机吸入孔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压缩机排出孔以仅向所述压缩机工作室的排出侧露出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内侧闭塞构件或所述外侧闭塞构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膨胀机还包括随着所述轴的旋转而开闭所述膨胀机吸入孔的吸入控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体机械,其中,所述膨胀机还包括从所述压缩机侧闭塞所述膨胀机工作室的内侧闭塞构件;从所述压缩机的相反侧闭塞所述膨胀机工作室的外侧闭塞构件,所述膨胀机吸入孔以贯通所述内侧闭塞构件或所述外侧闭塞构件的方式设置在该内侧闭塞构件或该外侧闭塞构件上,所述吸入控制机构为旋转板,该旋转板以在与所述内侧闭塞构件或所述外侧闭塞构件的所述膨胀机工作室相反侧的面相接的同时进行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轴上,且具有遮挡所述膨胀机吸入孔的大径部及使所述膨胀机吸入孔露出的小径部。
10.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流体机械,其具备 工作流体回路,其使工作流体循环,包括压缩工作流体的主压缩机、使压缩后的工作流体散热的散热器、使从所述散热器流出的工作流体膨胀的所述膨胀机、使膨胀后的工作流体蒸发的蒸发器、及将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工作流体升压而向所述主压缩机供给的所述压缩机;旁通路,其将所述工作流体回路中的所述主压缩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的部分或所述散热器与所述膨胀机之间的部分、和所述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部分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机械及制冷循环装置。所述流体机械(8A)具备具有膨胀机吸入孔(4a)及膨胀机排出孔(4b)的膨胀机(4);具有压缩机吸入孔(6a)及压缩机排出孔(6b)的压缩机(6);及连结膨胀机(4)与压缩机(6)的轴(81)。膨胀机吸入孔(4a)及压缩机吸入孔(4a)随着轴(81)的旋转而开闭。所述流体机械被维持成,在压缩机吸入孔(6a)关闭的期间,膨胀机吸入孔(4a)处于打开的状态,在膨胀机吸入孔(4a)关闭的期间,压缩机吸入孔(6a)处于打开的状态且不与压缩机排出孔(6b)连通的状态。
文档编号F25B1/00GK102395759SQ20118000176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30日
发明者和田贤宣, 尾形雄司, 盐谷优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