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器具和用于制造该制冷器具的方法

文档序号:478175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制冷器具和用于制造该制冷器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冷却物容器的制冷器具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制冷器具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制冷器具中一般将制冷剂在封闭的回路中导引。在此,制冷剂首先被压缩机压缩,在第一热传递器中在放热的情况下冷凝,通过节流装置膨胀并且在第二热传递器中在低温时在吸热情况下蒸发。作为第二热传递器,已知管式蒸发器,该管式蒸发器可以布置在冷却物容器中。管式蒸发器在运行中穿过冷却物容器吸收热,因而导致冷却物容器内部的空间的冷却。管式蒸发器通常构造为蛇形管,该蛇形管回曲形地在一确定的面上延伸,以便实现有利的热交换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的管式蒸发器能够以灵活的方式固定在制冷器具的冷却物容器上。制冷器具尤其指家用制冷器具,即用于家庭中的家用或者也可用于餐饮领域中的制冷器具,并且尤其用于在确定的温度下储存家庭常用量的食物和/或饮料,例如冷藏柜、冷冻柜或者冷藏冷冻组合柜。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冷器具解决。提供一种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具有一具有壁面的冷却物容器并具有一在该冷却物容器中尤其沿着该壁面布置的管式蒸发器,其中,该管式蒸发器借助于卡锁装置固定在该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上。因此可以确保,该管式蒸发器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固定在冷却物容器上。通过卡锁式连接可使管式蒸发器可拆卸地固定在冷却物容器上。该卡锁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夹子,该夹子支承在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上或者与该壁面连接。该夹子可以构造得用于借助第一卡锁连接来保持管式蒸发器。这使得能够借助于简单的装配步骤来安置管式蒸发器。该卡锁装置还可以具有间距保持件,该间距保持件构造得用于使管式蒸发器以预先确定的间距保持与壁面间隔开,并且,该夹子可以构造得用于借助于第二卡锁装置来保持间距保持件。借助于这种两件式的卡锁装置,管式蒸发器能够以相对于冷却物容器的壁面的不同间距来固定。间距保持件可以使管式蒸发器与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保持合适的间距,从而实现对于冷却物容器中的温度调节有利的空气循环。此外,夹子的这种设计能够实现一种制造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将管式蒸发器简单地借助夹子夹在壁面上,在发泡后与壁面脱开,最后借助夹子将间距保持件固定在壁面上。在此,该间距保持件尤其可以构造为板条,这使得能够实现管式蒸发器在冷却物容器中的简单装配。
该夹子例如可以具有一个支承在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上的基板和两个从基板立起的夹腿。这使得能够实现夹子的简单构型。在此,可以在夹腿的内侧上设置一些卡锁凸起,这些卡锁凸起构造得用于卡锁地保持管式蒸发器。此外,可以在夹腿的外侧上设置一些卡锁凸起,这些卡锁凸起构造得用于卡锁地保持间距保持件。由此,夹腿可以实现双重功能,一方面保持管式蒸发器,另一方面保持用作间距保持件的板条。该基板可以布置在冷却物容器的壁面的外侧上的凹部中并且所述夹腿可以穿过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中的开口。由此能够以少费用实现夹子在冷却物容器上的固定。该壁面例如可以是冷却物容器的顶壁。由此可以实现冷却物容器中的有利温度分布,该温度分布导致制冷器具的额定能量消耗降低。该卡锁装置可以布置在冷却物容器的前部区域中。如果管式蒸发器穿过冷却物容器的后壁并且支承在该穿透部上,则由此借助少的固定元件实现管式蒸发器的固定。根据一个方面,用于制造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具有一具有壁面的冷却物容器和一在该冷却物容器中沿着该壁面布置的管式蒸发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借助于卡锁装置将该管式蒸发器固定在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上。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上述优点。在该方法中,该卡锁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夹子和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该方法还可以具有以下步骤-将该管式蒸发器贴靠在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上并且借助于夹子固定该管式蒸发器,-以隔热材料发泡包围该冷却物容器;-在发泡包围后,将管式蒸发器与夹子脱开;-将第二管式蒸发器固定在间距保持件上;和-将间距保持件固定在夹子上。由此,管式蒸发器可以在发泡前或者发泡后借助相同的保持器件,即夹子,来保持或者固定。管式蒸发器可以在发泡包围期间紧密贴靠在壁面上,该壁面尤其可以是该冷却物容器的顶壁。因为管式蒸发器在发泡期间紧密贴靠在冷却物容器的壁面上,该管式蒸发器可以承受通过壁面作用的泡沫压力,从而防止壁面变形。


其它实施例参照附图来解释。附图示出图1制冷器具的冷却物容器的立体视图,图2管式蒸发器的立体视图,图3制冷器具的立体剖视图,图4a板条的立体剖视图,图4b板条的俯视图,图4c板条的左侧视图,图4d板条的右侧视图,
图4e板条的前视图,图4f沿图4b中剖切线A-A的剖视图,图4g沿图4b中剖切线B-B的剖视图,图4h沿图4b中剖切线C-C的剖视图,图5a用于固定板条的夹子的第一立体视图,图5b夹子的第二立体视图,图5c夹子的侧视图,图5d夹子的前视图,图5e夹子的沿图5c中剖切线A-A的第一剖视图,图5f夹子的沿图5d中剖切线B-B的第二剖视图,图6冷却物容器的从背面观察的立体图,图7具有胶带的架子的安全装置的立体图,图8冷却物容器的顶部区域的立体图,图9冷却物容器的立体剖视图,和图10冷却物容器的另一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果没有其它说明,则附图中的相同参考标记表示相同的或者功能相同的元件。图1示出制冷器具100的被管式蒸发器130缠绕的冷却物容器110的立体视图。冷却物容器110基本具有朝前侧敞开并且向后截断的长方体的形状,该长方体具有顶壁120、底壁122和124、左侧壁126和右侧壁126以及阶梯式的后壁,它们限定内室160。冷却物容器110例如可以由塑料制成。冷却物容器110的敞开的前侧被一框架140围绕。在侧壁中分别设置有两个接收爪150,借助于这些接收爪可以接收用于垂直分隔冷却物容器的分隔壁。冷却物容器110被布置在冷却物容器110之外的第一管式蒸发器130缠绕。在运行中,第一管式蒸发器130装备有制冷剂,该制冷剂在吸收热的情况下蒸发。在此,第一管式蒸发器130透过冷却物容器110吸收热,由此导致冷却物容器110的内室冷却。在冷却物容器110内部并且在本实例中在顶部区域中,即顶壁120附近,设置有壁架形式的第二管式蒸发器200,该第二管式蒸发器在图2中以立体视图示出。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包括一个蒸发器管210以及多个横筋220。蒸发器管210例如包括十个直管段210a,其中的每两个管段在其端部通过弯曲管段210b连接,从而蒸发器管210回曲形地在一平面内延伸。横筋220例如构造为直的线材段并且布置在蒸发器管210的两侧,并且例如通过钎焊或者类似方式固定在其上。在此,横筋220在第二个和倒数第二个直管段210a之间延伸,从而两个管端部230之间的间距可通过镦压或拉伸而略微改变,并且,两个管端部230可以略微地从由横筋220限定的平面中转出来。管段通过横筋220相互保持,使得蒸发器管210具有一定刚性。另一方面,横筋改善了蒸发器管210的热交换性能。两个外侧的直管段210a穿过冷却物容器110的后壁。这两个外侧的直管段210a用作管式蒸发器200的输入部和排出部。由于设置了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实现了冷却物容器110内部的更均匀的温度分布,这导致制冷器具的额定能量消耗降低。在此,第一管式蒸发器130和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可以在流动方向上串联地相互连接。由此,两个管式蒸发器130,200通过仅一个冷却回路来运行并且不需要提供用于附加蒸发器的另外的压缩机、阀或类似物。管式蒸发器130,200可以在输入侧连接到一未示出的节流阀上并且在输出侧连接到一压缩机上,例如一未不出的线性压缩机上。图3示出制冷器具100的立体剖视图,其中,该剖面在垂直于第一管式蒸发器130的方向上延伸。在该制冷器具100中,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借助于卡锁装置在冷却物容器110的前部区域中固定在顶壁120上。该卡锁装置包括板条400以及夹子500,该板条用作间距保持件。如在图3中可看出,第二蒸发器管210插入到板条400中,该板条400又插入到设置在顶部区域中的夹子500中。这种布置的优点是,第二蒸发器管210相对于顶壁120保持预先确定的间距。由此可以保证制冷器具100中的更好的制冷循环。图4a_4h示出用于固定第二管式蒸发器200的板条400的不同视图。图4a示出板条400的立体视图。图4b示出板条400的俯视图。图4c示出板条400的左侧视图。图4d示出板条400的右侧视图。图4e示出板条400的前视图。图4f示出沿图4b中的剖切线A-A的剖视图。图4g示出沿图4b中的剖切线B-B的剖视图。图4f示出沿图4b中的剖切线C-C的剖视图。板条400包括板条后壁410,底壁420和中间壁430相互间隔开地从该板条后壁侧面竖起。板条后壁410、底壁420和中间壁430限定一接收部,第二蒸发器管210被接收并通过卡锁凸起440固置在该接收部中。此外,板条400设置有两个夹子接收部450,这些夹子接收部450沿着板条后壁410相互间隔开地设置。这些夹子接收部450基本具有向上敞开的正方体的形状,该正方体的后壁由板条后壁410形成并且该正方体的底由中间壁430形成。在与板条后壁410相对布置的前壁460中设置有穿透孔并且在该穿透孔的上方设置有卡锁凸起470。与该卡锁凸起470相对置地在板条后壁410上设置有另一卡锁凸起470。通过卡锁凸起470与夹子500的夹腿的共同作用,可以将板条400固置到夹子500上。在板条后壁410的上端部,从侧面竖起一稍弯曲的、柔性的唇480。如果板条400固定在顶壁120上,则该唇480使板条400在轻微的张力下保持在顶壁120上。由此补偿公差并且避免板条在顶壁120上可能发出碰撞啪嗒声。图5a示出用于固定板条400的夹子500的第一立体视图。图5b示出夹子500的第二立体视图。图5c示出夹子500的侧视图。图5d示出夹子500的前视图。图5e示出夹子500的沿图5c中的剖切线A-A的第一剖视图。图5f示出夹子500的沿图5d中的剖切线B-B的第二剖视图。夹子500具有一基本矩形的基板510以及两个夹腿520,这些夹腿从基板510的一侧立起并且轻微地彼此相向弯曲。夹子500可以分别为约10毫米到15毫米高,35毫米到45毫米长和20毫米到25毫米宽。夹腿520在其内侧以及在其外侧设置有卡锁凸起530和540。更准确地说,夹腿520的自由端部形成卡锁凸起530,这些卡锁凸起530在夹腿52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卡锁凸起530可以在蒸发器管210夹到夹子500上时卡嵌到该蒸发器管的后面并由此卡锁式地保持或者固定住该蒸发器管。
在每个夹腿520的外侧上分别设置两个卡锁凸起540。这些卡锁凸起540在板条400夹到夹子500上时卡嵌到板条400上的卡锁凸起470的后面并且可以由此卡锁式地保持或者固定该板条400,将其固置在顶壁120上。即,夹子500这样构造,使得它们可以一方面卡锁式地保持蒸发器管210并且另一方面卡锁式地保持板条400。在此,蒸发器管210被夹腿520的内侧保持并且板条400被夹腿520的外侧保持。通过夹子500的这种造型可以实现用于制造制冷器具的有利方法,如在图7至9中所绘的那样。在该制造方法的第一步骤中,将夹子500从冷却物容器110的外侧放到冷却物容器110的顶壁120中的凹入部中,其中,夹子500的夹腿穿过冷却物容器110的顶壁120中的穿透孔610,此后可以将夹子500例如用胶带640固定。得到在图7中所示的情形,S卩,夹子500自由地从顶壁120伸入到冷却物容器110的内室160中。在下个步骤中,将第二管式蒸发器200推到冷却物容器110的内室160中,使第二管式蒸发器200的管端部230通过冷却物容器110的后壁620中的穿透孔630,并且将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在其两个弯曲的管段210b上用夹子500牢固夹紧在顶壁120上。接着用第一管式蒸发器130缠绕冷却物容器110。之后可以将第一管式蒸发器130和第二管式蒸发器200通过焊接或类似方式相互连接。要注意,第一和第二管式蒸发器130或200也能够以相反的顺序安装。现在将冷却物容器110推到一未详细不出的、具有壳体壁的外壳体中并固定在其上。再将由铝或者类似材料制成的发泡模芯放置在冷却物容器110的内室160中。该发泡模芯用于稳定并且这样确定尺寸,使得第二管式蒸发器200的下侧面放置在发泡模芯的上侧面上。在此,通过横筋220加固的中间管段210a被向上压,发泡模芯的上端部布置在最外侧的直管段210a之间。换句话说,在这种状态中,最外侧的直管段210a延伸经过与中间的管段210a不同的平面,中间的管段210a如图9中所示平行于顶壁120地位于该顶壁的下方。更准确地说,外侧的直管段210a在该状态下从后壁中的两个穿透孔倾斜地延伸到布置在冷却物容器的前部区域中的夹子500上。此外,发泡模芯可以从内部支撑冷却物容器110的后壁620和侧壁。由此也可看出,为什么横筋220不在全部的直管段210a上延伸。如果是这种情况,则中间的直管段210a不能被发泡模芯压到顶壁120上。在下一步骤中,将冷却物容器110和器具外壁之间的中间室用隔热材料发泡填充。因为第二管式蒸发器200紧密地贴靠在顶壁120上,第二管式蒸发器一方面使顶壁120稳定并且另一方面将由发泡产生的对顶壁120的压力继续传送给发泡模芯,从而可以防止顶壁120的变形或者凹陷。在附图中由于绘图方面的原因既未示出器具外壁也未示出隔热泡沫。在发泡后,将第二管式蒸发器200与夹子500脱开并在其前侧稍微向下降低,如图10所示。在此,直管段210a又被带到一个平面中。此后将板条400插到第二管式蒸发器200上。最后将板条400夹到或者说固定到夹子500上。产生在图3中示出的状态。由此,第二管式蒸发器200不再紧密地贴靠在顶壁120上,而是与顶壁120隔开间距,从而产生冷却物容器110内部的有利的制冷循环。在这种状态中,管式蒸发器200向前超过板条400并且夹子500固定在顶壁上。在即可使用的状态中,冷却物容器110可以在五侧被器具外壁包围并且可向前以一门封闭。通过上面描述的方法,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在发泡过程期间紧密贴靠在顶壁120上并使该顶壁稳定,从而可以防止,该顶壁由于泡沫压力而变形并向内凹陷。此外,第二管式蒸发器200上的全部钎焊过程可以在发泡之前就已经实施。尤其可以将第一管式蒸发器130的输出侧端部与第二管式蒸发器200的输入侧端部钎焊在一起并且然后在发泡前检测密封性。如果相反在发泡之后才装入第二管式蒸发器200,则需要附加的步骤来检测密封性。如上描述,这样构造夹子500,使得它们一方面在管式蒸发器200贴靠在顶壁120上期间可以接收并保持蒸发器管210,另一方面可以接收板条400并且将该板条支承在顶壁120上。由此,上述制造方法可以简单地实施,因为可以在第一步骤中将蒸发器管210以简单的方式借助夹子500夹在顶壁120上,可以在发泡后与顶壁120脱开并且最后可以将用作间距保持件的板条400借助夹子500固定在顶壁120上。此外,管式蒸发器200在冷却物容器110上的固定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再脱开,其方式是,将板条400与夹子500脱开,从管式蒸发器200取下,这使得能够实现制冷器具100的简单断供或者再循环。在以上实例中描述了具有两个夹子500和一个板条400的卡锁装置。但该卡锁装置也可以包括仅一个或者三个或者更多个夹子500或者包含更多个板条400。管式蒸发器200也不是必需沿着顶壁120安装,而是例如也可以设置在冷却物容器110的后壁620上。附图标记列表100制冷器具110冷却物容器120 顶壁122,124 底壁126,128 侧壁130第一管式蒸发器140 框架150接收爪160 内室500 夹子200第二管式蒸发器210蒸发器管210a 直管段210b弯的管段220 横筋230管端部400 板条410 后壁
420底壁430中间壁440卡锁凸起450夹子接收部460前壁470卡锁凸起480边缘500夹子510基板520夹腿

530卡锁凸起540卡锁凸起600凹入部610穿透孔620后壁630穿透孔640胶带。
权利要求
1.制冷器具,具有一冷却物容器(110)和一布置在该冷却物容器(110)中的管式蒸发器(200),该冷却物容器具有壁面(1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蒸发器(200)借助于卡锁装置(400,500)固定在该冷却物容器(110)的所述壁面(1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装置(400,500)具有至少一个夹子(500),所述夹子支承在该冷却物容器(110)的壁面(120)上或者与该壁面(12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500)构造得用于借助于卡锁连接来保持所述管式蒸发器(200 )。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装置(400,500)具有间距保持件(400),该间距保持件构造得用于使管式蒸发器(200)相对于所述壁面(120)以预先确定的间距保持间隔开,并且,所述夹子(500)构造得用于借助于卡锁连接来保持该间距保持件(400)。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保持件(400)构造为板条。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装置(400,500)具有一支承在该冷却物容器(110 )的壁面(120 )上的基板(510)和两个从该基板(510)立起的夹腿(520)。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腿(520)的内侧上设置有一些卡锁凸起(530),所述卡锁凸起构造得用于卡锁地保持所述管式蒸发器(20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腿(520)的外侧上设置有一些卡锁凸起(540),所述卡锁凸起构造得用于卡锁地保持所述间距保持件(400)。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510)布置在该冷却物容器的所述壁 面(120)的外侧上的一个凹部中并且所述夹腿穿过该冷却物容器(110)的该壁面(120)中的开口。
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120)是所述冷却物容器(I 10)的顶壁。
11.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装置(400,500)布置在该冷却物容器(110)的前部区域中。
12.用于制造制冷器具的方法,所述制冷器具具有一冷却物容器(110)和一布置在该冷却物容器(110)中的管式蒸发器(200),该冷却物容器具有壁面(120),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将所述管式蒸发器(200)借助于卡锁装置(400,500)固定在该冷却物容器(110)的所述壁面(120)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装置(400,500)具有至少一个夹子(500)和至少一个间距保持件(400),并且,所述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将所述管式蒸发器(200)借助于夹子(500)固定在该冷却物容器(110)的所述壁面(120)上, -以隔热材料发泡包围该冷却物容器(110); -在发泡包围后,将管式蒸发器(200)与夹子(500)脱开; -将管式蒸发器(200)固定在间距保持件(400)上;和 -将间距保持件(400)固定在夹子(50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蒸发器(200)在发泡包围期间紧密地贴靠在所述壁面(120)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是所述冷却物容器(110)的顶壁。
全文摘要
一种制冷器具,包括一具有壁面(120)的冷却物容器(110)和一在该冷却物容器(110)中沿着该壁面(120)布置的管式蒸发器(200)。该管式蒸发器(200)借助于卡锁装置(400,500)固定在该冷却物容器(110)的壁面(120)上。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3080675SQ20118004204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P·埃卡特斯贝格, M·法伦巴赫 申请人: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