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387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的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包括冷凝器、蒸发器,其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向空气介质中释放和吸收热量的任务,其换热性能对汽车空调的运行特性和经济性有重要的影响。在追求换热器高效、小型轻量化的过程中,汽车空调换热器的结构经历了管片式、管带式及平行流式的发展历程。平行流换热器是由管带式换热器发展演变而来,换热主体由集流管、扁管和波纹形翅片组成,翅片上开有百叶窗条缝以强化对流换热,每根截断的扁管两端有集流管,并依据集流管分段与否,分为单元平行流换热器和多元平行流换热器。平行流换热器采用铝合 金材料制造,具有质量轻、易成型和成本低的优点。目前,平行流换热器已在轿车上大量使用,若将轿车用多元平行流换热器应用到客车上,则存在以下缺点
一、平行流换热器在轿车与客车上的使用环境存在很大差别。由于客车与轿车在外形尺寸、重量及体积上的差别较大,在行驶过程中,客车车身与底盘与轿车车身和底盘相比,振动、变形、灰尘、环境温度等要更加恶劣,而且客车平行流换热器的灰尘过滤网的密度要比轿车平行流换热器的灰尘过滤网的密度小很多。使得平行流换热器在轿车与客车上的使用环境存在很大差别,与轿车上的平行流换热器相比,客车上的平行流换热器扭曲变形大,受冲击力大,衰减快。二、平行流换热器在轿车与客车上的安装条件相差较大。以平行流冷凝器为例,轿车的平行流冷凝器安装在水箱的最前面,平时残积在平行流冷凝器表面的灰尘和脏物,在行驶中的被高风力和雨水冲刷的比较干净。客车的平行流冷凝器安装在车顶或车尾,而且一般是水平放置,残积在平行流冷凝器表面的灰尘和脏物没有像轿车一样的高风力和雨水的冲刷,而且,平行流冷凝器的翅片为等腰三角形的形状且片距小,这样使得灰尘会越积越厚。因为灰尘会带有一些酸、碱及易腐蚀的残留物,该残留物会加速腐蚀翅片,使平行流冷凝器效率迅速衰减。此外,应用在客车上和轿车上的平行流换热器存在共同的缺点使用寿命短、内部泄露后无法修补;对于平行流蒸发器来说,不易排除凝结水,水积多了会导致风阻大,使得空气侧的换热效率下降。现有的平行流换热器冷媒流动路线图可以参考附图I所示,附图I中,扁管垂直设计,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在该平行流蒸发器中冷媒垂直流动,冷媒进入第一集流管10的一个腔内,从该腔对应的扁管流过;冷媒通过扁管后进入第二集流管11的一个腔内,通过第二集流管11的两个腔之间的通孔从一个腔进入另一个腔;进入另一个腔后流向该腔对应的扁管;冷媒通过扁管后进入第一集流管10的另一个腔,从该腔排出。冷媒在扁管中流动,实现了热交换。冷媒垂直流动的缺点是上下流管较多,上下很难分流均匀,平行流蒸发器的整个换热效率大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隔开预定距离且平行放置,所述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允许冷媒在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之间流动,所述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扁管之间;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轴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集流管还包括第一多孔板及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一管腔内壁,所述第一多孔板通过所述第一插槽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插入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多孔板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所述孔允许冷媒从第一管腔的一侧流向另一·侧。进一步,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二插槽和第二多孔板,所述第二插槽沿第二集流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二集流管内壁,所述第二多孔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槽沿第二集流管的轴向插入第二集流管内,将所述第二集流管分为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所述第二多孔板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所述孔允许冷媒在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之间流动。进一步,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与客车底盘平行,使得冷媒在扁管内水平流动。进一步,所述扁管包括第一组扁管和第二组扁管,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三管腔通过第一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一管腔和第三管腔之间流动,所述第二管腔与第四管腔通过第二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四管腔和第二管腔之间流动。进一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管腔中及第二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二管腔相对应的管腔中设置有换向隔板,所述换向隔板用于堵截冷媒的通路。进一步,所述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进口位于第二管腔的一端,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位于第二管腔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腔的一端和另一端由换向隔板隔开。进一步,所述扁管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扁管分隔为多个互相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扁管的轴向平行。进一步,所述翅片为矩形波纹状翅片,波峰和波谷分别与邻近的扁管连接。进一步,所述扁管包括第一组扁管和第二组扁管,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三管腔通过第一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一管腔和第三管腔之间流动,所述第二管腔与第四管腔通过第二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四管腔和第二管腔之间流动,所述翅片的波峰和波谷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正对第一组扁管和第二组扁管之间的空隙。进一步,所述翅片与扁管的制造材料中掺杂有锡、铜、锰抗腐蚀材料。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在第一集流管内设置第一多孔板,通过第一多孔板上的孔的数目、大小及位置的分布来合理布置进入集流管的冷媒的分流均匀性,使得每根扁管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从而提高换热效率。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模具结构合理、简便,对冷量没有限制,冷量范围大小通用。本发明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与管片式换热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重量轻40% ;(2)结构紧凑,体积缩小40% ;(3)换热效率高,换热效率提高30% ; (4)成本低40%,系统冷媒充注量少45%。本发明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与轿车用平行流换热器相t匕,产品的寿命、结构、强度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模块组合式,柔性软连接,抗震性好。


图I所示为现有的平行流换热器冷媒流动路线 图2所示为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3A所示为第一集流管的内部结构示意 图3B所示为第一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 图4A所示为第二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 图4B所示为放置有第二多孔板的第二集流管的横截面结构示意 图5所示为图2所示平行流换热器的正面截面示意 图6所示为扁管的结构示意 图7所不为翅片的结构不意 图8A所示为翅片的波峰及波谷与邻近的扁管的连接关系示意 图8B所示为图5中F部位放大示意 图9A所示为沿图5中A-A向剖视 图9B所示为沿图5中B-B向剖视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 图IlA所示为图10所示平行流换热器正面截面视 图IlB所示为沿图IlA中D-D向剖视 图IlC所示为沿图IlA中E-E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20 :第一集流管;11、21 :第二集流管;22 :扁管;23 :翅片;201 :第一管腔;202 :第二管腔;203 :第一多孔板;204 :第一插槽;205 :孔;210 :第二插槽;211 :第二多孔板;212 :第三管腔;213 :第四管腔;230 :波峰;231 :波谷;232 :百叶窗条缝;233 :排水孔;220 隔板;229 :通孔;221 :第一组扁管;222 :第二组扁管;223 :第一换向隔板;224 :第二管腔的第一部分;225 :第二管腔的第二部分;226 :第二换向隔板;227 :第四管腔的第一部分;228 :第四管腔的第二部分;24 :储液器;241 :储液器进口 ;242 :储液器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平行流换热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说明。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出本发明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并不代表其实际结构。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本发明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为例,进行描述。参见图2,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20、第二集流管21、多个扁管22及翅片23。所述第一集流管20与第二集流管21隔开预定距离且平行放置。所述每个扁管22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20连接,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21连接,所述扁管22允许冷媒在第一集流管20和第二集流管21之间流动。所述翅片23设置于相邻的两根扁管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图面简洁清楚,仅示意性地表示出部分翅片,所述翅片23用于实现平行流换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固定支架及上下护板(附图中没有标示),用于固定及保护平行流换热器,使其能够稳定安装。第一集流管2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A,第一集流管20包括第一管腔201、第二管腔202,所述第一管腔201与第二管腔202沿第一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还包括第一多孔板203及第一插槽204 (标示于图3B中),所述多孔板103通过所述第一插槽204沿第一集流管20的轴向插入第一管腔201内。第一集流管20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B,为了清楚表示第一插槽204的结构及位置,在图3B中没有设置多孔板。所述第一插槽204沿第一集流管20的轴向设置于第一管腔201内壁,所述第一插槽204不但允许第一多孔板203插入,还能够起到固定第一多 孔板203的作用。当然,在第二管腔202中也可以设置插槽,允许多孔板插入。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根据第一多孔板203的厚度等参数第一插槽204的宽度为I. 2^1. 6mm,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槽的宽度为I. 6mmο所述第一多孔板203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205,所述孔205允许冷媒从第一管腔201的一侧流向另一侧。所述孔205的数量、大小及位置分布的设计可以使得进入第一集流管20的冷媒从第一集流管20流向扁管22时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每根扁管22能够发挥最大效能,提高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所述孔205的数量、大小及位置分布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选择,只要不违背本发明目的即可。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1包括第二插槽210和第二多孔板211,第二集流管2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A所示,为了清楚表示第二插槽210的结构及位置,在图4A中没有设置第二多孔板,图4B所示为插有第二多孔板211的第二集流管2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A及图4B,所述第二插槽210沿第二集流管21的轴向设置于第二集流管21内壁,所述第二多孔板211通过所述第二插槽210沿第二集流管21的轴向插入第二集流管21内并将所述第二集流管21分为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所述第二多孔板211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所述孔允许冷媒在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之间流动。所述孔的数量、大小及位置分布的设计可以使得进入第二集流管21的冷媒从第二集流管21流向扁管22时分布均匀,从而进一步使得每根扁管22能够发挥最大效能,提闻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现有技术中,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之间没有设置第二多孔板211,而是在制造第二集流管21时,直接制造出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再采用其他工艺在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相邻的侧壁上做出孔,使得冷媒能够在两个管腔之间流动。现有技术的方法在第二集流管21内部制造孔,工艺复杂,制造难度大,且耗费成本,一旦制造好孔后,还不能改变孔的分布,从而使得平行流换热器的冷量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通过第二插槽210将带有孔的第二多孔板211插入第二集流管21内,实现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之间冷媒均匀分布,而且,当第二多孔板211的孔分布不合理时,还可以在不更换平行流换热器的同时更换新的第二多孔板211。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工艺简单,制造难度低,且能够随时更换第二多孔板,使得冷媒分布更均匀,换热效率提高。
参见图3A在第一集流管20和第二集流管21的与扁管22接触的一侧均具有多个扁型开孔,所述扁型开孔允许扁管22插入或者与扁管22连接,允许冷媒从第一集流管20和第二集流管21流入或流出扁管22,从而实现冷媒在第一集流管20、扁管22及第二集流管21之间的流动。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扁管22包括第一组扁管221和第二组扁管222,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的正面截面视图参见图5,所述第一集流管20的第一管腔201与第二集流管21的第三管腔212通过第一组扁管221连通,使得冷媒从第一管腔201流向第三管腔212,所述第一集流管20的第二管腔202与第二集流管21的第四管腔213通过第二组扁管222连通,使得冷媒从第四管腔213流向第二管腔202。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扁管2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220,扁管22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6,所述多个隔板220将扁管分隔为多个互相平行的通孔229,所述通孔229的长度方向与扁管22的轴向平行。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扁管强度好,迎风面积小,空气流动阻力低,管后尾迹区域变小,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具有更高的单位体积换热面积,换热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所述扁管22的表面喷锌,所述扁管22喷锌的厚度为l(Tl2g/m2,扁 管22表面的锌层使得扁管22具有高强度抗腐蚀的表面。扁管22的数量可以根据集流管的长度或扁管的密度或平行流换热器的用途进行选择,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一组扁管数量设置为14根,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中,一组扁管数量为42根。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23为矩形波纹翅片,翅片23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7,翅片23的波峰230及波谷231分别与邻近的扁管连接。参见图8A所示,图8A中清楚地显示出翅片23的波峰230及波谷231与邻近的扁管的连接关系。翅片23设计为矩形波纹状,可以增加翅片23与扁管22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换热效率提高。所述翅片23没有与扁管连接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百叶窗条缝232,所述百叶窗条缝232可以强化对流换热。所述翅片还在波峰230和波谷23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孔233,所述排水孔233正对第一组扁管221和第二组扁管222之间的空隙,如图8B,图8B为图5中F部位放大示意图,所述排水孔233能使积聚在扁管22及翅片23内部的水排出,解决了平行流换热器凝结水排除、结霜的问题。本发明应用的矩形波纹翅片与传统的平行流换热器中使用的翅片相比,不易积累灰尘,且排水性能好,使得翅片换热效率提高。在本实施方式中,翅片23峰宽范围为
I.5 3mm,厚度为O. 15"O. 2mm,制造翅片的材料为复合招箔,所述材料高强度且耐腐蚀,能够提高翅片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平行流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为了进一步提高翅片23与扁管22的防腐性能,在制造扁管22和翅片23的材料中添加锡、铜、锰等防腐材料,同时也可以在扁管22与翅片23的表面均涂覆有防腐材料。所述防腐材料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防腐材料,在此不进行限定。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扁管22的长度方向与客车底盘平行,使得冷媒在扁管内水平流动。将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如按轿车一样设计冷媒垂直流动的扁管形式,则焊接点增加十多倍,焊点多势必造成漏点多,合格率下降;而蒸发器制冷剂上下流管数量太多后,上下很难分流均匀,平行流蒸发器的整个效率大大下降,从而无法设计大冷量的蒸发器。所以平行流蒸发器制冷剂设计成水平流向,第一集流管20内的第一多孔板与第二集流管21的第二多孔板的孔径及个数的合理设计布置,使得制冷剂均匀流动,将会收到比垂直设置扁管更好的制冷剂上下流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流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冷媒的流动示意图如图9A和图9B所示,图9A为图5中A-A向剖视图,图9B为图5中B-B向剖视图。冷媒的流动路径如下(如附图中箭头所示)
(1)冷媒从蒸发器进口进入到第一集流管20的第一管腔201的一侧;
(2)进入第一管腔201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腔201中设置的第一多孔板203从第一管腔201的一侧均匀地流向另一侧;
(3)进入第一管腔201另一侧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腔201另一侧的扁型开孔流入第一组扁管221 ;
(4)进入第一组扁管221的冷媒在第一组扁管221中水平流动向第二集流管21的第三管腔212并通过设置在第三管腔212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三管腔212内部;
(5)进入第三管腔212内部的冷媒通过设置在第三管腔212与第四管腔213之间的第 二多孔板11从第三管腔212均匀流向第四管腔213 ;
(6)进入第四管腔213的冷媒通过第四管腔213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二组扁管222;
(7)进入第二组扁管222的冷媒在第二组扁管222内水平流动向第一集流管20的第二管腔202并通过设置在第二管腔202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二管腔202内部;
(8)进入第二管腔202内部的冷媒通过蒸发器出口流出蒸发器,完成冷媒在蒸发器内的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集流管20内设置第一多孔板203,在第二集流管21内设置第二多孔板211,通过第一多孔板203及第二多孔板211上的孔的数目、大小及位置的分布来合理布置进入集流管的冷媒的分流均匀性,使得每根扁管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从而提高换热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冷媒水平流动,增大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面积。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模具结构合理、简便,对冷量没有限制,冷量范围大小通用。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以本发明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为例,进行描述。参见图10,本发明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20、第二集流管21、多个扁管22及翅片23。所述第一集流管20与第二集流管21隔开预定距离且平行放置。所述每个扁管22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20连接,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21连接,所述扁管22允许冷媒在第一集流管20及第二集流管21之间流动。所述翅片23设置于相邻的两根扁管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图面简洁清楚,仅示意性地表示出部分翅片,所述翅片23用于实现平行流换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在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固定支架及上下护板(附图中未标示),用于固定及保护平行流换热器,使其能够稳定安装。平行流换热器正面截面视图参见图11A,其中图IlA中沿D-D向剖视图参见图11B,沿E-E向剖视图参见图11C。第一集流管20包括第一管腔201、第二管腔202,所述第一管腔201与第二管腔202沿第一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轴向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20还包括第一多孔板203及第一插槽204,所述第一多孔板203通过所述第一插槽204沿第一集流管20的轴向插入第一管腔201内。第一多孔板203及第一插槽204的结构及相互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二管腔202设置有第一换向隔板223,所述第一换向隔板223用于堵截冷媒的通路,使冷媒改变流向。所述第一换向隔板223设置于第二管腔20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向隔板223将第二管腔202分隔为长度比较长的第一部分224和长度短第二部分225。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1包括第二插槽和第二多孔板211,所述第二多孔板211将第二集流管21分隔为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所述第二插槽、第二多孔板211与第二集流管21的相对位置关系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集流管21中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集流管21还包括第二换向隔板226,所述第二换向隔板226用于堵截冷媒的通路,使冷媒改变流向。所述第二换向隔板226设置于与第一集流管20的第二管腔202相对应的管腔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换向隔板226设置于第四管腔213中,且第一换向隔板223和第二换向隔板226在第二管腔202与第四管腔213中的位置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换向隔板223和第二换向隔板226均分别位于第二管腔202与第四管腔213的长度的三分之二处,参见图IlC所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管腔213被第二换向隔板226分隔为长度长的第一部分227和长度短的第二部分228,第二多孔板211的孔仅设置在第一部分227,而在第二·部分228处,第三管腔212和第四管腔213之间,由于第二多孔板211没有设置孔,所以冷媒不流通。在第一集流管20和第二集流管21的与扁管22接触的一侧均具有多个扁型开孔,所述扁型开孔允许扁管22插入或者与扁管22连接,允许冷媒从第一集流管20和第二集流管21流入或流出扁管22,从而实现冷媒在第一集流管20、扁管22及第二集流管21之间的流动。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扁管22包括第一组扁管221和第二组扁管222,参见图11A,所述第一集流管20的第一管腔201与第二集流管21的第三管腔212通过第一组扁管221连通,使得冷媒从第一管腔201流向第三管腔212,所述第一集流管20的第二管腔202与第二集流管21的第四管腔213通过第二组扁管222连通,使得冷媒从第四管腔213流向第二管腔202。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每个扁管2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扁管2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扁管22的结构相同。扁管22的数量可以根据集流管的长度或扁管的密度或平行流换热器的用途进行选择,比如在本实施方式,平行流换热器用作冷凝器,一组扁管数量设置为42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翅片的结构相同。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 图11C,所述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储液器24,所述储液器24的进口 241位于第二管腔202的一端,该端为第二管腔的第一部分224,且储液器的进口 241靠近第一换向隔板223。所述储液器24的出口 242位于第二管腔202的另一端,该端为第二管腔的第二部分225。在平行流换热器负荷小的时候,所述储液器可以用于存储一部分冷媒,或者在灌装冷媒时考虑到装置泄漏等问题,会多灌装20%左右的冷媒,为了不影响换热器的性能,该部分多余的冷媒储存在储液器2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集流管中设置了换向隔板,所述换向隔板将集流管分隔成多段,由于每段的长度不同,所以与每段连通的扁管的数量不同,随着制冷剂比容的变化,流通截面(即扁管数)也相应变化,多元平行流换热器的变流程结构,使换热器的有效容积得到合理地利用,制冷剂的流动和换热过程更趋合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扁管221和第二组扁管222叠置且均包括42根扁管,在第二管腔202和第四管腔213内部设置有换向隔板,将第二管腔202和第四管腔213分隔为两部分,从而将冷媒的流程分为三个流程,其中第一流程为从第一管腔201到第三管腔212,经过全部的第一组扁管221 ;第二流程为从第四管腔213的第一部分227到第二管腔202的第一部分224,第四管腔213的第一部分227与第二管腔202的第一部分224均包含第二组扁管222的28根扁管;第三流程为从第二管腔202的第二部分225到第四管腔213的第二部分228,第二管腔202的第二部分225与第四管腔213的第二部分228均包含第二组扁管222的剩余的14根扁管。本发明中,每组扁管包含的扁管数量及每个流程包含的扁管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在满足用户需要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比如,第一流程经过49根扁管,第二流程经过33根扁管,第三流程经过16根扁管。参见图IlB与图11C,本实施方式中平行流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冷媒的流动路径如下(如图中箭头所示)
(1)冷媒从冷凝器的进口进入到第一集流管20的第一管腔201的一侧;
(2)进入第一管腔201内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腔201中设置的第一多孔板203从第一管 腔201的一侧均匀地流向另一侧;
(3)进入第一管腔201另一侧的冷媒通过第一管腔201另一侧的扁型开孔流入第一组扁管221 ;
(4)进入第一组扁管221的冷媒在第一组扁管221中水平流动向第二集流管21的第三管腔212并通过设置在第三管腔212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三管腔212内部;
(5)进入第三管腔212内部的冷媒通过设置在第三管腔212与第四管腔213之间的第二多孔板211从第三管腔212均匀流向第四管腔213的第一部分227 ;
(6)进入第四管腔213的第一部分227的冷媒通过第四管腔213的第一部分227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二组扁管222 ;
(7)进入第二组扁管222的冷媒在第二组扁管222内水平流动向第一集流管20的第二管腔202的第一部分224并通过设置在第二管腔202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二管腔202的第一部分224内部;
(8)进入第二管腔202的第一部分224内部的冷媒通过储液器进口241进入储液器并在储液器24中流向储液器出口 242 ;
(9)从储液器24的出口242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一集流管20的第二管腔202的第二部分225内部;
(10)进入第二管腔202的第二部分225的冷媒通过第二管腔202的第二部分225的扁型开孔进入第二组扁管222 ;
(11)进入第二组扁管222的冷媒在第二组扁管222内水平流动向第四管腔213的第二部分228并通过设置在第四管腔213的扁型开孔进入第四管腔213的第二部分228内部;
(12)进入第四管腔的第二部分228内部的冷媒从冷凝器出口流出冷凝器,完成冷媒在冷凝器内的流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器中的流动分为几个流程,使换热器的有效容积得到合理地利用,制冷剂的流动和换热过程更趋合理。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隔开预定距离且平行放置,所述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允许冷媒在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之间流动,所述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扁管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二管腔沿第一集流管的长度方向轴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一集流管还包括第一多孔板及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一管腔内壁,所述第一多孔板通过所述第一插槽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插入第一管腔内,所述第一多孔板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所述孔允许冷媒从第一管腔的一侧流向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第二插槽和第二多孔板,所述第二插槽沿第二集流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二集流管内壁,所述第二多孔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槽沿第二集流管的轴向插入第二集流管内,并将所述第二集流管分为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所述第二多孔板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所述孔允许冷媒在第三管腔和第四管腔之间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与客车底盘平行,使得冷媒在扁管内水平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包括第一组扁管和第二组扁管,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三管腔通过第一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一管腔和第三管腔之间流动,所述第二管腔与第四管腔通过第二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二管腔和第四管腔之间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第二管腔中及第二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二管腔相对应的管腔中设置有换向隔板,所述换向隔板用于堵截冷媒的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还包括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的进口位于第二管腔的一端,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位于第二管腔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管腔的一端和另一端由换向隔板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内部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扁管分隔为多个互相平行的通孔,所述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扁管的轴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为矩形波纹状翅片,波峰和波谷分别与邻近的扁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包括第一组扁管和第二组扁管,所述第一管腔与第三管腔通过第一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一管腔和第三管腔之间流动,所述第二管腔与第四管腔通过第二组扁管连通,使得冷媒在第二管腔和第四管腔之间流动,所述翅片的波峰和波谷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正对第一组扁管和第二组扁管之间的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与扁管的制造材料中惨杂有锡、铜、猛抗腐蚀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客车空调专用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翅片;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隔开预定距离且平行放置,每个扁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翅片设置于相邻的扁管之间;第一集流管包括第一管腔、第二管腔、第一多孔板及第一插槽,第一插槽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设置于第一管腔内壁,第一多孔板通过第一插槽沿第一集流管的轴向插入第一管腔内,第一多孔板沿其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孔,孔允许冷媒从第一管腔的一侧流向另一侧。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每根扁管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且模具结构合理、简便,对冷量没有限制,冷量范围大小通用。
文档编号F25B39/00GK102889713SQ20121035044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赵明彪, 王良胜, 段胜利, 徐启思, 李先换 申请人: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