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914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尤指一种可有效使室内空气达到均温效果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有关于空调设备,为符合工业制程需求、增进医疗环境及家居生活的舒适度,可分为暖气设备及冷气设备两种。目前的暖器设备较多为采用辐射式传递的陶瓷电热器,其藉由通过高压电流的导电体对陶瓷基材加热,再透过该陶瓷基材以热辐射的方式对外周的介质进行加温。然而,由于热辐射加温效率与距离成反比,是以,使用者离电热器越远,其加热效果越差。且其仅有提供暖气功能,而无法同时具备提供冷气功能。另一种选择则是冷暖气机,其透过设定而使冷媒加压凝结或通过加热模块加热空气,使送出的气体达到升/降室温的效果,然而其缺点为须于墙壁内埋设管路,施工费用高,且机体价格亦相当昂贵,于一般家庭的使用机能性较差。而在一般饭店、办公大楼或高级住宅区,通常以中央系统空调为各室内区块为个别温度的调整,其加热方式通常系用锅炉加热所产生的蒸气对送入的气体加温,藉以达到增温的效果。而就致冷技术,则透过冷却塔,使空气吹过水面产生蒸发冷却效果。然而,其缺点为设备贵且耗能,且将使不必要的空调空间涵盖于内(如晚上睡眠期间,除卧房外的其它空间)。先前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申请案第100209092号《电暖器结构改良》揭示了一种电暖器,其透过将电暖器及电风扇装置的组合设计,于电暖器下方适当处结合一电风扇装置,透过电风扇装置的风力将电暖器所吹出的热风能带往前方远处,使空间能暖和舒适,而适用于各式电暖器或类似结构,但这些设计的吹拂面狭窄,且不具循环气流,难以使空间各方位达到均温的效果,造成远离该电暖器的人仍会觉得寒冷。为此,如何善用风扇产生的风力使室内温度达到均温乃为本实用新型所钻研的课题。
发明内容鉴于上述传送冷/热空气装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使室内空气达到均温效果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一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且包括多数个用以使由进风部进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管体;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一导流盘,其为一圆锥状体且圆心下凹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的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将下方吸气马达所上抽的冷/热空气顺着该导流盘的圆弧形以辐射方式360度朝上向外吹出。或者该辐射角度可依照本实用新型中导流盘不同的实施例而为约180至360度。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中该圆筒中空壳体的下端进风部为环状进风ロ且该进风ロ进一步设有过滤网,除可防止异物、昆虫侵入外,并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以达到清净空气的目的。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手动控制键盘。该手动控制键盘内设有无线讯号发射部,且在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无线讯号接收器。该圆筒中空壳体内侧进ー步环设有ー绝缘层。该V型结构包含有一接收该吸气马达所上抽冷/热空气并于ー侧设有该出风ロ区的受风面,二分别设于该受风面上并分别沿该受风面朝出风ロ区两侧方向延伸的主导风板,以及ー设于该受风面相对该出风ロ区ー侧的次导风板,该主导风板与该受风面构成ー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ロ区吹出的第一导引路径,该次导风板与受风面及该主导风板间构成一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ロ区两侧吹出的第二导引路径。该主导风板具有ー导引冷/热空气的弧状导引面。该主导风板由该V型结构受风面的中心沿出风ロ区两侧方向延伸。该进风部设置于该出风ロ区的正下方。该进风部与该出风ロ区的张角相同。该进风部开ロ面积大于该出风ロ区开ロ面积1. 5倍以上。该次导风板具有一对应该上抽冷/热空气的弧状构面。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由于该导流盘圆心下凹因而其下侧以圆弧形呈现,故经加热/致冷的空气可很顺畅地,由出风ロ以广角角度向室内各方位辐射传送出去,配合下方进风ロ的吸气,使周围空气产生循环气流。又由于导流盘下方的吸气马达的吸气,将空气从进风部吸入并藉中段机电部所设的制冷/加热机构予以制冷/加热,依此循环而使本装置周围的气温达均温。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该制冷机构及/或加热机构可依据设计而仅选择配置制冷机构,而成为夏天使用的冷风扇,亦可仅选择配置加热机构,而成为冬天使用的暖气机,或亦可同时设置制冷机构及加热机构,而成为冷暖两用的电器设备。作为制冷机构时,于这些管体内流通冷媒,使通过的空气冷却而传送至出风ロ区并经由导流盘的导弓丨,朝向外部以广角角度向外传送。同时,当作为加热装置吋,则这些管体本身作为加热器发热进而作为气体加热源,使通过的空气加热而传送至出风ロ区并经由导流盘导引朝向外以广角角度传送。至于同时作为该制冷机构及加热机构时,可使管体分上下两部份,宜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上方,而制冷机构的管体设于下方,于欲制冷时,不便加热管体作用,而仅使冷媒流通于制冷机构的管体并动作,据此发挥制冷机构的作用。同样地,当欲加热时,不使制冷机构的管体作用,而仅加热机构的管体加热,据此发挥加热机构的作用。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上方,而制冷机构的管体设于下方的原因,系因为若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下方时,通过下方加热管体的空气会接着通过上方的制冷机构管体,而对该制冷机构管体产生不良影响,久而久之易于毁损,而将加热机构的管体设于上方时,当加热机构不作用,而仅制冷机构作用时,通过制冷机构而冷却冷空气接着通过未作用的加热机构的管体时,不会对其产生任何不良影响,故较佳;在一最佳实施例中,若做为兼具提供冷气/热空气者,理想配置是由下往上为制冷装置、吸气马达及加热机构,藉此可避免加热的空气通过吸气马达而损害吸气马达的功能。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中该圆筒中空壳体内侧与加热/致冷装置间可进一步设有一绝缘层,使中段机电部所制冷/加热的空气不致因筒体外的气温,使筒体内的气流温度上升/下降。此外,该绝缘层亦可确保该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圆筒中空壳体的外壳不会受通过筒体气流温度所影响。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该壳体的线路配置区设有手动控制键盘,且亦可附设可卸式遥控器,利用装置于手动控制键盘内无线讯号接收器遥控本实用新型之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各项设置功能。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所吹出的气流以广角角度(较佳为360° )并微朝上向外部传送,并利用冷热空气循环气流配合出风口部的导流盘下方的吸气马达的吸气作用,使周围空气产生对流作用,而容易使周围气温达均温,故而可解决传统电风扇或电暖器仅着重于一方向传送空气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导流盘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导流盘导风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的导流盘侧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圆筒中空壳体;11基底部;12进风部;13中段机电部;14 出风口区;15线路配置区;20吸气马达;21 马达;22 风扇;30导流盘;311导流盘周缘;312导流盘圆心;40绝缘层;50圆筒中空壳体;51进风部;52 出风口区;53导流盘;531 受风面;532主导风板;[0049]533弧状导引面;534次导风板;535弧状构面;536第一导引路径;537第二导引路径;54抽气马达;55中央机电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将以下具体实施例更加详细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范畴的情况下对以下所讨论的实施例进行修改及变化,而仍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本实用新型于下述实施方式中,有时会使用“上”以及“下”之词,其对应于图式的上、下方向,于此先行叙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态样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如该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该装置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10,该圆筒中空壳体10内包含有为基底部11、进风部12、中段机电部13、吸气马达20、出风口区14以及线路配置区15 ;其中,该基底部11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10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10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13设有一致冷/或加热机构,且包括多数个用以使由进风部12进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管体或线体;以及该出风口区14设有一导流盘30,其为一圆锥状体且圆心下凹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的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30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10时,将下方吸气马达20所上抽的冷/热空气可由该导流盘30的圆弧度顺畅地以辐射方式360度吹出。请一并参阅图2所示,本文中所称“导流盘圆心下凹”指导流盘30为一圆状盘,且该圆状盘的圆心朝其下方的吸气马达20靠近,依此结构,使得导流盘30呈现导流盘周缘311逐渐朝内并朝下向导流盘圆心312逐渐缩小直径的周缘下方呈弧形状。本文中所称“导流盘下侧”指导流盘30面朝其下的吸气马达20的一侧。详言之,该进风部12、该中段机电部13以及该辐射式出风口区14三者互为相通,而该基座部11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的下端,用以使本装置稳固地立设于平面上(例如地面或台面)(如图1所示),且该基座部11外径大于圆筒中空壳体10且优选为内置有较重材质,使得以稳固地立于地板(面)而不虞倾倒。本装置中的吸气马达20设在该圆筒中空壳体10的中段机电部13以及出风口区14之间,用以提供动力(吸力)将进风部12周围的空气缓缓吸入该圆筒中空壳体10,使吸入的空气可通过中段机电部13因而可致冷/加热,并朝出风口区14传送。此优点在于吸气马达20置于上方,当气流通过制冷/加热机构时,因进风量大于通过制冷/加热机构的风量,可使制冷/加热机构下方的受风面,产生较小的风切噪音。该吸气马达20结构及其吸力大小,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加以局限,需视实际需求而定且为熟知本技艺者所悉知,但仅举例说明,本实施例中该吸气马达20包括一马达21以及风扇22,利用马达21带动风扇22旋转,将其筒体外边周围空气吸入该圆筒中空壳体10内。该制冷机构及/或加热机构(图中未特别画出)设在该圆筒中空壳体10的中段机电部13,该机构具有多数个使空气冷却及/或加热的管体,这些管体以ー特定密度平均分设在该机电部13中,使通过该管体的空气制冷转变为冷空气(或加热为热空气)而传送至其上端的辐射式出风ロ区14。至于该制冷机构或加热机构的运作原理,于本实用新型中并不局限,但若举例加以说明,则作为制冷机构时,于这些管体内流通冷媒,使通过的空气冷却而传送至出风ロ区并经由导流盘30引导朝以360°朝上向外部传送。同时,当作为加热装置吋,则以电流或加热丝等使这些管体自身加热,使通过的空气加热而传送至出风ロ区并经由导流盘30引导以360°朝外方传送。至于同时作为该制冷机构及加热机构时,可使管体分上下两部分,上端部分管体为加热机构的管体,而下端部分管体为制冷机构的管体,于欲制冷吋,不便加热机构的管体作用,而仅使冷媒流通的管体作用,据此发挥制冷机构的作用。同样地,当欲加热时,不使流通冷媒的管体作用,而仅使管体加热同时加热空气,据此发挥加热机构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圆筒中空壳体10的中段机电部13以及出风ロ区14之间,安装有一可将空气自进风部12吸入该圆筒中空壳体10内部的吸气马达20,为顺利使空气自该进风部12进入该圆筒中空壳体10内,本实用新型的该进风部12为环状的进风ロ,并可于其内设置过滤网,用来防止异物、昆虫并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使吸入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中的空气可过滤后,于出风ロ区吹出干净的空气。另外,本实用新型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中该圆筒中空壳体10内可进ー步设有ー绝缘层40,使中段机电部13所制冷/加热的空气不致在到达出风ロ区14时因传导、循环气流而使其温度上升/下降。此外,该绝缘层40亦可确保该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的圆筒中空壳体10不会过冷/过热而让使用者触摸时发生意外。依据本实用新型于该壳体10的最上端设置线路配置区15,并可于该线路配置区15设置手动控制键盘(未图 标)且该手动控制键盘内亦可设为可装卸式,并可于该手动控制键盘内设置无线讯号发射部且在该线路配置区设置无线讯号接收器,藉此当将手动控制键盘安装于该线路配置区上时,可直接以手动按键选择使用功能例如启动、关闭、风カ大小、启动制冷机构或加热机构、定时等功能,而若将该手动控制键盘取下时,可利用其内的无线讯号发射器将所选择的功能键选择的讯号传送至无线讯号接收器,藉此达到遥控功倉^:。于实际运作时,需先于控制键盘上启动开关,使该吸气马达20作用,将圆筒中空壳体10周围的空气自其进风部12吸入该圆筒中空壳体10并通过该中段机电部13的制冷机构及/或加热机构(制冷管体及/或加热管体),将通过的空气转变为冷及/或热空气后,吸气马达20持续运转,使该经制冷/加热空气再传送至出风ロ区14,经冷却及/或经加热的空气碰到该区所设的导流盘30吋,将会顺着导流盘30周缘向下的弧度而可360度导流由出风ロ区14吹出,成为ー辐射式发散气流,透过本装置下方的进风部12不断地将外部空气吸入中段的机电部将吸入的空气致冷/加热,且经由装置上方出风ロ区14的导流盘30将经该制冷/加热的空气360度向外吹出,此不停循环气流的结果,可达到使周围温度成为均温的效果,而可解决传统电风扇直接吹袭人体或电暖器仅局部受热的缺点。以上第一实施态样,由于该导流盘30将经该制冷/加热的空气360度向外吹出,故而适合将该第一实施态样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置于空间较为中央的位置,使室内空气快速均温。请参阅图3及图5,系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态样结构剖面示意图以及该第二实施态样导流盘53导风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态样与第一实施态样的差别在于导流盘53、出风口区52及进风部51的设计,以及中央机电部55配置的位置,其余相同部分即不再赘述。请参阅图3所示,于本实施态样中,该进风部51设置于该出风口区52的正下方位置,且其进风及出风开口的张角相同以便于气流循环时相互对应。有鉴于,风切声皆产生于受风面(包含风扇受风面、导流盘受风面)的一侧,为同时增加输出的风压,并降低受风面所产生的杂音,该进风部51开口面积大于该出风口区52开口面积较佳,尤以该进风部51开口面积大于该出风口区52开口面积1. 5倍的实施态样其效果较为显著。于第二实施态样中,为使出风的风量均匀输出,避免风量集中于正面方向的问题,且配合可设置于空间边缘的机型,气流仅需向出风口以180度向前方及两侧向室内空间各方位吹出,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该V型结构包含有一受风面531用以接收该吸气马达所上抽的冷/热空气,并于该受风面531的一侧设有该出风口区52。为便于将风束流导引至出风口区52的两侧,该V型结构上更设有二分别沿该V型结构受风面531的中心朝该出风口区52两侧方向延伸的主导风板532,以及一设于该受风面531相对该出风口区52 —侧的次导风板534。该主导风板532与该受风面531构成一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口区52正面方向吹出的第一导引路径536,该次导风板534与受风面531及该主导风板532间构成一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口区52两侧方向吹出的第二导引路径537。为降低风切声并避免因风阻所产生的紊乱风流,该主导风板532具有一导引冷/热空气的弧状导引面533,藉以减少风束流与导风板接触面间的摩擦。该次导风板534具有一弧状构面535,藉以减少上抽冷/热空气与受风面531、次导风板534间的摩擦力进而降低风切声,另一方面,透过减少风阻的方式降低紊乱风流的产生。此外,为避免中央机电部55的加热装置所产生的热辐射、热风影响吸气马达54的运作,于本实施态样中该中央机电部55设置于该吸气马达54的上方。当气流进入时,先经过下侧的吸气马达54引导向上后再经过上侧的中央机电部55进行加热,始经过导流盘53向外送出,藉此,吸气马达54不会因高温导致损毁。本实用新型已藉上述较佳具体例进行更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所举例的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对这些结构作各种变化及修饰,这些变化及修饰仍属本实用新型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设置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一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且包括多数个用以使由进风部进入的空气冷却或加热的管体;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一导流盘,其为一圆锥状体且圆心下凹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的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将下方吸气马达所上抽的冷/热空气顺着该导流盘的圆弧形以福射方式360度朝上向外吹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圆筒中空壳体的下端进风部为环状进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风口进一步设有过滤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手动控制键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动控制键盘内设有无线讯号发射部,且在该线路配置区设有无线讯号接收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圆筒中空壳体内侧进一步环设有一绝缘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V型结构包含有一接收该吸气马达所上抽冷/热空气并于一侧设有该出风口区的受风面,二分别设于该受风面上并分别沿该受风面朝出风口区两侧方向延伸的主导风板,以及一设于该受风面相对该出风口区一侧的次导风板,该主导风板与该受风面构成一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口区吹出的第一导引路径,该次导风板与受风面及该主导风板间构成一导引该冷/热空气由下转向至出风口区两侧吹出的第二导引路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导风板具有一导引冷/热空气的弧状导引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导风板由该V型结构受风面的中心沿出风口区两侧方向延伸。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风部设置于该出风口区的正下方。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风部与该出风口区的张角相同。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风部开口面积大于该出风口区开口面积1. 5倍以上。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次导风板具有一对应该上抽冷/热空气的弧状构面。
专利摘要一种冷/热空气辐射循环气流传送装置,其包含一圆筒中空壳体,该圆筒中空壳体内包含有基底部、进风部、中段机电部、吸气马达、出风口区以及线路配置区;该基底部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下端,使该圆筒中空壳体立设于地面;该中段机电部设有制冷及/或加热机构;以及该出风口区设有导流盘,其为一圆椎状体且圆心向下延伸使该导流盘的纵剖面形成两侧为圆弧内凹V型结构,使该导流盘架设于该圆筒中空壳体时,制冷/加热空气可由该导流盘的圆弧度很顺畅地以广角角度辐射发散气流,且外部空气因上下循环气流而达有效均温。
文档编号F25B29/00GK202885334SQ201220487250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2日
发明者苏振明 申请人:苏振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