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冷冻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0185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快速冷冻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冷冻食品等产品的快速冷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通过骨架部与固定框架及马达支撑托架,能够在壳体外部上侧牢固地设置包括风扇马达及驱动马达的动力部,此时动力机械的荷重不直接传到壳体的顶板侧,从而不仅提高装置的耐久性及安全性,而且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及驱动效率,同时提高装置的整体运用效率,并且改善装置的内部环境并维持清洁,而且除去食品的有害因素并确保安全性等,而形成卫生的设别的快速冷冻装置。
【专利说明】
快速冷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快速冷冻食品等产品的快速冷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仅提高装置的耐久性及安全性,而且提高装置的驱动效率及运用效率,并且通过构造卫生的设备而除去食品的有害要素并确保食品安全性的快速冷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快速冷冻装置是利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风快速冷冻食品等产品的机械装置或机械设备,能够制作成隧道式(tunnel type)与螺旋式(spiral type)。
[0003]这种快速冷冻装置为了冷冻处理食品等产品,具备提供密封的空间的构件即壳体,该壳体内不仅设有热交换器与风扇及风扇马达,而且设有传送带及驱动马达。
[0004]此时,上述壳体为了确保内部的隔热性,由在两张铁板之间装入聚氨酯或发泡胶等隔热泡沫的隔热板形成。
[0005]上述热交换器是产生用于快速冷冻食品等产品的冷风的构件,上述风扇是在壳体内循环在热交换器中产生的冷风的构件,上述风扇马达是结合在风扇提供旋转动力的构件。
[0006]若上述传送带是隧道式,就位于热交换器的下侧方向而个别设置,若是螺旋式,就位于热交换器的侧面方向而个别设置,是用于移送要快速冷冻的产品的构件。
[0007]上述驱动马达是提供用于驱动传送带的动力的构件。
[0008]然而,以前的快速冷冻装置,由于上述风扇马达或驱动马达等动力机械设在具有冷风与潮湿的环境因素的壳体内部,因此快速冷冻装置本身具有对食品有害的因素,从而存在降低产品安全性的缺点,而且存在降低驱动效率及使用寿命的缺点。
[0009]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曾试图在由隔热板形成的壳体外侧设置风扇马达或驱动马达等动力机械,但形成单纯地设在壳体顶板上面的形状,从而引发了其他问题。
[0010]附加地,驱动马达作为用于驱动传送带的动力机械是重量非常重的沉重物,若单纯地设在由隔热板形成的壳体顶板上面,那么动力机械即驱动马达的荷重直接施加在壳体顶板上,从而壳体的顶板很容易朝下侧弯曲。
[0011]进而,用于驱动风扇的风扇马达也设在大部分由隔热板构成的壳体的顶板上,由于其施加在顶板上荷重与震动引发的颤抖,从而壳体的顶板很容易朝下侧方向弯曲,并且当结合设在壳体内部的风扇与配置在壳体外部的风扇马达时,要相一致上下位置进行安装比较困难,而且启动风扇马达时,引发与风扇结合的位置发生变动的问题,据此有可能在风扇马达侧产生负荷。
[0012]S卩、按照以前的技术制作的快速冷冻装置,当动力机械即风扇马达或驱动马达设在壳体外侧时,整体上存在设备的耐久性降低或驱动效率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3]本发明用于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等,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壳体外部配置驱动马达及风扇马达等动力产生机械而具备外装结构,并且能够设置得更简易、牢固,从而不仅提高装置的耐久性及安全性,而且提高装置的驱动效率及运用效率的快速冷冻装置。
[001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装置设置成卫生的设备,而且能够除去食品的有害因素并确保食品安全性的快速冷冻装置。
[00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快速冷冻装置,其具备设有热交换室与快速冷冻室的壳体,在热交换室侧设有冷气产生部且在快速冷冻室侧设有产品移送部及动力部,其技术结构上的基本特征在于,
[0016]作为设在上述快速冷冻室侧的构件还包括一骨架部,在壳体外部上侧安装用于给产品移送部传达动力的动力部,其防止动力部的荷重传到壳体,
[0017]上述骨架部包括:一柱型框架,其维持一定间隔垂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在底面,而其上端贯通壳体的顶板从而配置成位于壳体外部;一水平框架,其结合在上述柱型框架上端进行固定配置,且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横向竖向连接的配置结构,并且用于连接安装动力部;一横跨框架,其相互连接上述柱型框架之间支撑其维持垂直状态,并维持设置间距,
[0018]上述冷气产生部是相隔间隔对置具有侧向连接孔的固定框架而连接固定在壳体的顶板上面的,同时在固定框架之间连接固定马达支撑托架,其包含具有中心孔与第一连接孔及连接螺母的马达连接板,从而利用马达支撑托架在壳体的外侧上部设置风扇马达,并且贯通马达连接板的中心孔与顶板的第一贯通孔插入风扇马达的驱动轴,而与位于壳体内部的风扇相连,
[0019]上述动力部包括:一驱动马达,其连接在位于壳体外部上侧固定设置的骨架部的水平框架上;一驱动轮,其结合在上述驱动马达侧;一垂直轴,其插进连接在上述水平框架上的轴承单元侧配置,且其下端结合在转动鼓轮的鼓轮轴上;一从动轮,其结合在上述垂直轴侧上端部;一链条,其组装在上述驱动轮及从动轮上;一张力维持件,其连接组装在上述水平框架而维持链条的张力,同时通过张力作用发挥缓冲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具备隧道式结构的快速冷冻装置的壳体进行部分切开的状态的斜视图。
[0021]图2是图示对根据本发明的具备螺旋式结构的快速冷冻装置的壳体进行部分切开的状态的斜视图。
[0022]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螺旋式快速冷冻装置的例示的剖面结构图。
[0023]图4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图2的主要部分的结构,是图示部分切开壳体的状态的概略斜视图。
[0024]图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框架部结合关系的主要部分剖视结构图。
[0025]图6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图2的螺旋式结构上适用的驱动马达的设置状态的详细图。
[0026]图7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图2的螺旋式结构上适用的驱动马达的设置状态的另一实施例的详细图。
[0027]图8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风扇马达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分解斜视图。
[0028]图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风扇马达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剖面结构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00:壳体
[0031]110:顶板111:第一贯通孔
[0032]112:第二贯通孔
[0033]200:冷气产生部
[0034]210:冷气产生器220:风扇
[0035]230:风扇马达
[0036]300:产品移送部
[0037]310:转动鼓轮320:传送带
[0038]400:骨架部
[0039]410:柱型框架420:水平框架
[0040]430:横跨框架440:第一加固框架
[0041]450:第二加固框架
[0042]500:动力部
[0043]510:驱动马达520:驱动轮
[0044]530:轴承单元540:垂直轴
[0045]550:从动轮560:链条
[0046]570:张力维持件
[0047]571、572:固定托架 573:张力支撑部
[0048]574:导向辊575:钢丝
[0049]576:重锤
[0050]5711:辅助托架5712:轴
[0051]5713:前方托架5714:弹簧
[0052]5715:张力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3]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如下,通过如下详细说明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目的与结构及其特征。
[0054]参照附图1至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快速冷冻装置,并且以图2中图示的螺旋式结构为主进行说明。
[0055]作为提供用于快速冷冻食品等产品的密封空间及用于设置设备的设备空间的基础构件,具备壳体100,为了确保内部的隔热性由隔热板构成。
[0056]在构成内外壁的两张铁板之间内装聚氨酯或发泡胶等隔热泡沫的隔热板进行组装,而形成上述壳体100,在内部区划用于设置冷气产生部200的热交换室A与用于设置产品移送部300的快速冷冻室B,但为使冷气循环相互连通。
[0057]在上述壳体100的热交换室A侧设置冷气产生部200,并在快速冷冻室B侧设置产品移送部300与骨架部400以及动力部500。
[0058]此时,若是图1所示的隧道式结构,那么在壳体100内空间中不区划热交换室与快速冷冻室,与图2中所示的螺旋式结构不同,驱动马达的设置位置有可能存在差异或可以省略骨架部。
[0059]上述冷气产生部200由产生用于快速冷冻食品等产品的冷气的冷气产生器210、在壳体100内循环用上述冷气产生器210产生的冷气的风扇220、以及连接在上述风扇220的风扇马达230构成。
[0060]优先采用上述风扇220配置在壳体100内部,而上述风扇马达230设置在壳体100外部上侧的外装结构,这种结构在图1及图2中图示的隧道式或螺旋式上均可适用。
[0061]具体说,上述风扇马达230如图8及图9所示的例示,在壳体100顶板110上面相隔间距对置具有侧向连接孔241的固定框架240进行连接固定,同时在上述固定框架240之间连接固定马达支撑托架250,该马达支撑托架250是具备中心孔251a的马达连接板251与在该马达连接板251的边缘朝上侧延伸突出的边缘板252 —体形成而成的,风扇马达230通过该马达支撑托架250以垂直的状态固定设在壳体100的外部上侧,并与配置在壳体100内部的风扇220形成结合关系。
[0062]在上述壳体100顶板110设有第一贯通孔111,从而插入构成冷气产生部200的风扇马达230的驱动轴231,而与配置在壳体100内部的风扇220结合。
[0063]此时,上述固定框架240位于设置风扇220的上侧方向,配置在顶板110的上面,并且侧向连接孔241设计成长孔,从而能够边调节马达支撑托架250的连接位置边连接,当然最好相一致风扇马达230与风扇220进行结合。
[0064]在上述马达支撑托架250的马达连接板251的重心部,贯通设有用于插入风扇马达230的驱动轴231的中心孔251a,并且在该中心孔251a的周围设有第一连接孔251b,其用于将马达支撑托架251与风扇马达230同时连接在顶板110,并且在该第一连接孔251b上焊接用于提高与风扇马达230的连接力与支撑力的连接螺母251c。
[0065]并且,在马达支撑托架250的边缘板252设有第二连接孔252a,其用于在固定框架240上连接马达支撑托架250。
[0066]据此,由于上述风扇马达230使用固定框架240与马达支撑托架250,能够简易并牢固地安装在壳体100的顶板110上面,并且能够与风扇220的位置相一致,从而能够防止产生负荷,并且能够分散风扇马达230上产生的震动,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风扇马达230启动时发生的震动,并防止壳体100顶板110朝下侧弯曲的现象。
[0067]上述产品移送部300设置在壳体100的快速冷冻室B侧,用于移送要冷冻处理的产品,并且具备通过动力部500传达动力而旋转的转动鼓轮310、支撑结合在上述转动鼓轮310外侧并具有能够螺旋式旋转移动的螺旋配置结构的传送带320。
[0068]若是图1所示的隧道式,就没有转动鼓轮的结构,具备直线配置结构的传送带320a设在壳体100内部,并设在冷气产生器210下侧。
[0069]上述骨架部400可将用于运转转动鼓轮310及传送带320的动力部500,牢固稳定地固定设置在壳体100外部上侧,并且作为防止动力部500的荷重传到壳体100的构件,是设置在壳体100内部且设置成位于传送带320外侧方向的组装构件。
[0070]具体说,上述骨架部400如图4及图5所示,可以包括:柱型框架410,其维持一定间隔多个垂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在底面,而其上端贯通壳体100的顶板110位于壳体100外部;水平框架420,其结合在上述柱型框架410上端,固定配置在壳体100的外部上侧,并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横向竖向连接的配置结构,且用于连接安装包括驱动马达510的动力部500 ;横跨框架430,其连接上述柱型框架410之间,支撑其维持垂直状态,并维持设置间隔。
[0071]在此,上述骨架部400还可以包括:连接并支撑柱型框架410之间或横跨框架430之间,并以十字形连接结构水平配置的第一加固框架440、为连接并支撑上述横跨框架430之间而垂直配置的第二加固框架450。
[0072]此时,上述第一加固框架440与第二加固框架450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或混合使用。
[0073]上述柱型框架410为了与水平框架420结合,其上端贯通壳体的顶板110而配置,如图5所示,在壳体顶板110上穿孔第二贯通孔112后,从壳体100外部上侧插入柱型框架410的上端部进行配置的状态下,为了维持并确保壳体100内部的隔热性,如下进行后处理为佳。
[0074]S卩、在壳体100的顶板110上穿孔第二贯通孔112后,通过第二贯通孔112从壳体100的外部上侧插入柱型框架410的上端部进行贯通配置的状态下,在壳体100内侧固定配置下部铁板401而覆盖第二贯通孔112的下部,并且在第二贯通孔112内充填氨基甲酸乙酯液等隔热液而形成隔热层402后,在壳体100外侧也固定配置上部铁板403而覆盖第二贯通孔112的上部而完成。
[0075]并且,在设置上述柱型框架410、水平框架420、横跨框架430、第一加固框架440、第二加固框架450时,结合各个框架之间时,不仅可以使用连接托架460与连接板470等连接部件,而且可以适用焊接结合方式。
[0076]上述动力部500给转动鼓轮310提供旋转动力而运转传送带320,其利用骨架部400设在壳体100外部上侧。
[0077]具体说,上述动力部500如图2及图6所示,可以包括:驱动马达510,其连接在位于壳体100外部上侧固定设置的骨架部400的水平框架420上;驱动轮520,其结合在上述驱动马达510侧;垂直轴540,其插进连接在上述水平框架420上的轴承单元530侧,且其下端结合在转动鼓轮310的鼓轮轴311上;从动轮550,其结合在上述垂直轴540上端部;链条560,其连接组装在上述驱动轮520及从动轮550上;张力维持件570,其连接组装在上述水平框架420而维持张力,同时通过张力作用发挥缓冲功能。
[0078]这种动力部500当设在壳体100外部上侧的驱动马达510启动时,通过连接驱动轮520与从动轮550的链条560,给垂直轴540传达旋转动力,并且通过旋转转动鼓轮310驱动传送带320。
[0079]并且,上述张力维持件570可以包括:第一及第二固定托架571,572,其位于上述从动轮550的两侧固定设在水平框架420上;张力支撑部573,在上述第一固定托架571侧其一端可转动地结合成合页573b,并且在另一端可旋转地结合张力轮573a能够与链条560相啮合;导向辊574,其可旋转地结合在上述第二固定托架572的一侧;钢丝575,其一端固定结合在上述张力支撑部573侧的状态下,通过导向辊574进行引导,而在另一端连接重锤576以使重心朝向下侧。
[0080]上述重锤576设计成能够添加或减少重锤而能够增减其重量,因此最好能够按设备所承受负荷或链条规格调节张力维持件570的作用力,为佳。
[0081]这种重锤方式的张力维持件570,在通过启动驱动马达510而链条560运行时,重锤576利用自身重量,朝链条560侧牵拉用钢丝575相连的张力支撑部573,通过与链条560啮合的张力轮573a,提供张力作用及链条支撑力,据此不仅能够防止链条560松弛,而且在链条运行时能够发挥缓冲功能,使链条560的张力继续维持初始设置的状态。
[0082]进而,上述维持件(570)如图7的例示能够以弹簧方式构成,其包括:辅助托架5711,其位于上述链条560 —侧并固定设在水平框架420,且具有插入孔;轴5712,贯通插进上述辅助托架5711插入孔的状态下进行安装配置;前方托架5713,其结合在上述轴5712的前方;弹簧5714,其插进上述辅助托架5711与前方托架5713之间的轴5712上;张力轮5715,可旋转地结合在上述前方托架5713侧并与链条560相啮合。
[0083]此时,上述弹簧5714为了根据施加在设备的负荷或链条规格而调节张力维持件570的作用力,能够调节弹簧的弹力或替换使用。
[0084]如此弹簧方式的张力维持件570通过插进轴5712的弹簧5714的弹力,在与链条560相啮合的弹簧轮5715侧,施加链条支撑力与张力作用,据此不仅能够支撑链条560而防止其松弛,而且在链条运行时能够发挥缓冲功能,从而可将链条560的张力继续如初始设置时一样维持。
[0085]根据本发明,通过骨架部可在壳体外部上侧更牢固地设置包括驱动马达的动力部,并且通过固定框架与马达支撑托架与风扇相连的风扇马达,也能够采用安装在壳体外部上侧的外装结构,且能够设置得更牢固并与风扇的上下位置相一致,通过包括风扇马达或驱动马达的动力部的动力装置的荷重不直接传到壳体顶板的结构,能够防止壳体顶板朝下侧方向弯曲等,提高装置的耐久性及安全性,从而不仅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及驱动效率而且提高装置的整体运用效率。
[0086]本发明可使风扇马达或驱动马达等动力装置不受壳体内部冷气及潮湿的影响,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并改善快速冷冻装置的内部环境并维持清洁,除去食品的有害因素并确保安全性等,从而形成卫生的设备。
[0087]如上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优先实施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工作者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与权利要求书范围内进行多样的修改与变形或替换。
【权利要求】
1.一种快速冷冻装置,其具备设有热交换室(A)与快速冷冻室(B)的壳体(100),在热交换室侧设有冷气产生部(200)且在快速冷冻室侧设有产品移送部(300)及动力部(500),上述壳体(100)由在两张铁板之间内装隔热泡沫的隔热板形成,其特征在于, 作为设在上述快速冷冻室侧的构件还包括一骨架部(400),在壳体(100)外部上侧安装用于给产品移送部(300)传达动力的动力部(500),其防止动力部(500)的荷重传到壳体(100), 上述骨架部(400)包括:一柱型框架(410),其维持一定间隔垂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在底面,而其上端贯通壳体(100)的顶板(110)从而配置成位于壳体外部;一水平框架(420),其结合在上述柱型框架(410)上端进行固定配置,且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横向竖向连接的配置结构,并且用于连接安装动力部(500);—横跨框架(430),其相互连接上述柱型框架(410)之间支撑其维持垂直状态,并维持设置间距, 上述冷气产生部(200 )是相隔间隔对置具有侧向连接孔(241)的固定框架(240 )而连接固定在壳体(100)的顶板(110)上面的,同时在固定框架(240)之间连接固定马达支撑托架(250),其包含具有中心孔(251a)与第一连接孔(251b)及连接螺母(251c)的马达连接板(251),从而利用马达支撑托架(250)在壳体(100)的外侧上部设置风扇马达(230),并且贯通马达连接板(251)的中心孔(251a)与顶板(110)的第一贯通孔(111)插入风扇马达的驱动轴(231),从而与位于壳体(100)内部的风扇(220)相连, 上述动力部(500)包括:一驱动马达(510),其连接在位于壳体(100)外部上侧固定设置的骨架部(400)的水平框架(420)上;一驱动轮(520),其结合在上述驱动马达(510)侧;一垂直轴(540),其插进连接在上述水平框架(420)上的轴承单元(530)侧配置,且其下端结合在转动鼓轮(310)的鼓轮轴(311)上;一从动轮(550),其结合在上述垂直轴(540)侧上端部;一链条(560),其组装在上述驱动轮(520)及从动轮(550)上;一张力维持件(570),其连接组装在上述水平框架(420)维持链条(560)的张力,同时通过张力作用发挥缓冲功能。
2.一种快速冷冻装置,其具备由在两张铁板之间内装隔热泡沫的隔热板形成的壳体(100),且在上述壳体(100)内设有转动鼓轮(310)及传送带(320),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动力部(500),其固定设在上述壳体(100)的外部上侧,并且给设在壳体(100)内部的转动鼓轮(310)提供旋转动力以使传送带(320)移动, 上述动力部(500 )包括:一驱动马达(510 ),其连接在位于壳体(100 )外部上侧固定设置的骨架部(400)的水平框架(420)上;一驱动轮(520),其结合在上述驱动马达(510)侧;一垂直轴(540 ),其插进连接在上述水平框架(420 )上的轴承单元(530 )侧,且其下端结合在转动鼓轮(310)的鼓轮轴(311)上;一从动轮(550),其结合在上述垂直轴(540)侧上端部;一链条(560),其组装在上述驱动轮(520)及从动轮(550)上;一张力维持件(570),其连接组装在上述水平框架(420)从而维持链条(560)的张力,同时通过张力作用发挥缓冲功能。
3.一种快速冷冻装置,其具备由在两张铁板之间内装隔热泡沫的隔热板形成的壳体(100),且在上述壳体(100)的外部上侧设有包括驱动马达(510)的动力部(500),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骨架部(400),从而防止设在上述壳体(100)外部上侧的动力部(500)的荷重传到壳体(100), 上述骨架部(400)包括:一柱型框架(410),其维持一定间隔垂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在底面,而其上端贯通壳体(100)的顶板(110)从而配置成位于壳体外部;一水平框架(420),其结合在上述柱型框架(410)上端进行固定配置,且具有在同一平面上横向竖向连接的配置结构,并且用于连接安装动力部(500);—横跨框架(430),其相互连接上述柱型框架(410)之间支撑其维持垂直状态,并维持设置间距;一第一加固框架(440),为了相互连接并支撑上述柱型框架(410)之间或横跨框架(430)之间,以十字形连接结构水平配置;一第二加固框架(450),为了相互连接并支撑上述横跨框架(430)之间,垂直配置。
4.一种快速冷冻装置,其具备由在两张铁板之间内装隔热泡沫的隔热板形成的壳体(100),且在上述壳体(100)的顶板(110)上面设有风扇马达(230),并且该风扇马达(230)的驱动轴(231)与配置在顶板(110)下面的风扇(220)连接设置,其特征在于, 在壳体(100 )的顶板(110)上面相隔间隔对置具有侧向连接孔(241)的固定框架(240 )而连接固定,并且在上述固定框架(240)之间连接固定马达支撑托架(250),其包含具有中心孔(251a)与第一连接孔(251b)及连接螺母(251c)的马达连接板(251),且利用上述马达支撑托架(250)在壳体(100)的顶板(110)上固定设置风扇马达(230),并且贯通马达连接板(251)的中心孔(251a)与顶板(110)的第一贯通孔(111)插入风扇马达的驱动轴(231),从而与配置在壳体(100)顶板(I 10)下面的风扇(22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快速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柱型框架(410)是在上述壳体(100)顶板(110)上穿孔第二贯通孔(112)后,通过第二贯通孔(112)从壳体(100)外部上侧贯通配置柱型框架(410)的上端部的状态下,在壳体(100)内侧固定配置用于覆盖第二贯通孔(112)下部的下部铁板(401),并且在第二贯通孔(112)内部充填隔热液而形成隔热层(402)后,在壳体(100)外侧也固定配置用于覆盖第二贯通孔(I 12)上部的上部铁板(403)而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维持件(570)包括:一第一及第二固定托架(571)、(572),其位于上述从动轮(550)的两侧固定设在水平框架(420)上;一张力支撑部(573),其一端在上述第一固定托架(571)侧为了能够转动连接成合页(573b),而在另一端可旋转地结合张力轮(573a)从而与链条(560)相啮合;一导向辊(574),其可旋转地结合在上述第二固定托架(572)的一侧;一钢丝(575),其一端固定结合在上述张力支撑部(573)侧的状态下,通过导向辊(574)进行引导,而在另一端连接重锤(576 )以使重心朝向下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快速冷冻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张力维持件(570)包括:一辅助托架(5711),其位于上述链条(560)的一侧方向并固定设在水平框架(420),且具有插入孔;一轴(5712),贯通插进上述辅助托架(5711)的插入孔的状态下进行安装配置;一前方托架(5713),其结合在上述轴(5712)的前方;一弹簧(5714),其插入配置在上述辅助托架(5711)与前方托架(5713)之间的轴(5712)上;一张力轮(5715 ),可旋转地结合在上述前方托架(5713)侧并与链条(560 )相啮合。
【文档编号】F25D23/00GK104165491SQ201310183469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17日
【发明者】金成奎 申请人:株式会社 龙城冷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