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9466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压缩机外壳或者储液器外壳具有断热特性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一种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流体机械,是制冷系统的心脏,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进气管吸入,同时通过驱动组件运转带动泵体组件对吸入的制冷剂气体进行压缩后,向出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一冷凝一膨胀一蒸发的制冷循环。压缩机一般包括泵体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泵体组件的驱动组件、进出气管组件和压缩机外壳,泵体组件和驱动组件均设置于压缩机外壳内。由于在系统运转过程中,无法保证制冷剂在蒸发阶段能够完全汽化,为了避免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气缸造成液击,需要在气缸与蒸发器之间设置压缩机储液器。压缩机储液器,用于存储冷媒,压缩机储液器主要作用包括实现气、液分离,清除异物,还有进行回油量的控制。压缩机运行时,制冷剂气体经由储液器吸入吸气室,通过活塞运转将制冷剂气体移动到压缩室进行压缩,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经由阀片开启进入压缩机壳体内。由于泵体组件的工作均是在压缩机外壳内进行的,由于压缩机外壳本身所采用的金属材料导致了当压缩机外壳受热时,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的碰撞频率加快,运动过程中把能量从温度高的区域传到温度低的区域,最终使整块金属都达到同样的温度。这样的压缩机外壳使得驱动组件在驱动泵体组件压缩工作时会产生热交换,使得压缩的制冷剂气体与待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腔内如与压缩机 外壳出现温度差,由于已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的温度较低,而待压缩的制冷剂的温度较高,则会通过压缩机外壳间接传递热量而产生它们相互之间的热交换。同理,进入储液器壳体内的制冷剂气体一般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导致储液器壳体内部制冷剂气体与环境发生热交换,导致进入吸气室的气体密度下降,吸入的能量减少,而进入压缩机壳体内的制冷剂气体为高温气体,其温度将远远大于环境温度,其压缩完的制冷剂气体将与环境发生热交换导致压缩的制冷剂气体能量的浪费。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并未意识到由于压缩机外壳本身的原因导致热量传递而降低了能效的这一关键问题,使得在现有技术中泵体组件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区和低温区总是与压缩机外壳之间进行着热交换,而且热传递速率较快,导致能效的损失,降低了压缩能效,从而降低了压缩机整体的效能比。因此,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压缩能效的压缩机的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自身热传导且具有较高压缩能效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断热体,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连接。其中,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至少由两部分的壳体构件组成,所述至少两部分的壳体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构件为断热不锈钢体。其中,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其中,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壳体、筒壳体和下壳体。还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和压缩机外壳,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压缩机外壳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其中,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至少由两部分的壳体构件组成,所述至少两部分的壳体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构件为断热不锈钢体。其中,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储液器壳体和下储液器壳体。其中,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储液器壳体、中部储液器壳体和下储液器壳体。其中,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储液器外壳断热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断热体,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连接;或者,一种压缩机,包括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和压缩机外壳,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压缩机外壳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通过将压缩机外壳或者储液器外壳设置成具有断热特性的壳体,降低其本身的导热系数,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缩机外壳或者储液器外壳与制冷剂气体之间的热交换,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了压缩能效,从而整体提升压缩机的能效比,而将储液器外壳设置成具有断热特性的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进一步地提升压缩机的能效比。

利用附图对实 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实施例4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压缩机外壳断热体,2-上壳体,3-筒壳体,4-下壳体,5-吸气管,6-排气管,7-接线处,8-储液器外壳断热体,9-进气管,10-出气管,11-压缩机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外壳断热体I,压缩机外壳断热体I设置有吸气管5、排气管6和接线处7,吸气管5和排气管6分别与压缩机外壳断热体I连接,压缩机外壳断热体I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4。上壳体2和下壳体4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组装在一起。通过将压缩机外壳设置成具有断热特性的压缩机外壳断热体1,降低了压缩机外壳的导热系数,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缩机外壳与制冷剂气体的热交换,减少效能的损失,提高了压缩能效,从而整体提升压缩机的能效比。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二,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上壳体2和/或下壳体4是断热不锈钢体。实施例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三,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I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 别在于,如图2所示,压缩机外壳断热体I包括上壳体2、筒壳体3和下壳体4,上壳体2、筒壳体和下壳体4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组装。其中,上壳体2、筒壳体3和下壳体4中任一个或者任两个或者三个壳体为断热不锈钢体。实施例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缩机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四,如图3、图4所示,包括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和压缩机外壳11,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设置有进气管9和出气管10,进气管9的一端设置在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的上端外部,另一端设置在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的内部,压缩机外壳11设置有吸气管5和排气管6,吸气管5与出气管10连接。将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设置成具有断热特性的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降低导热系数,进一步提升能效比。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至少由两部分的壳体构件组成,所述至少两部分的壳体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构件为断热不锈钢体。可选的,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储液器壳体和下储液器壳体。可选的,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储液器壳体、中部储液器壳体和下储液器壳体。可选的,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8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储液器外壳断热体。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外壳断热体,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至少由两部分的壳体构件组成,所述至少两部分的壳体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构件为断热不锈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壳体、筒壳体和下壳体。
5.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和压缩机外壳,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压缩机外壳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与所述出气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至少由两部分的壳体构件组成,所述至少两部分的壳体构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壳体构件为断热不锈钢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储液器壳体和下储液器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包括焊接连接的上储液器壳体、中部储液器壳体和下储液器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外壳断热体为一体成型结构的储液器外壳断热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压缩机外壳和储液器外壳具有断热特性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外壳断热体,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设置有吸气管和排气管,所述吸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压缩机外壳断热体连接。通过将压缩机外壳设置成具有断热特性的压缩机外壳断热体,降低其本身的导热系数,最大限度地降低压缩机外壳与制冷剂气体的热交换,减少能量的损失,提高了压缩能效,从而整体提升压缩机的能效比,而将储液器外壳设置成具有断热特性的储液器外壳断热体,进一步地提升压缩机的能效比。
文档编号F25B43/00GK203114581SQ20132002236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6日
发明者陈金龙 申请人:东莞市金瑞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