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743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蓄热式热泵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热式热泵机组,属于热泵供热空调【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蓄热水箱、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节流装置、热水套管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与热水套管换热器并联的翅片换热器,蓄热水箱内设有蓄热盘管,压缩机与蓄热盘管相连接,蓄热盘管经储液器与干燥过滤器相连接,干燥过滤器与节流装置相连接,节流装置依次通过第三阀门、第一阀门与热水套管换热器相连接,热水套管换热器经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相连接,在热水套管换热器与第一阀门的串联支路两端并联有翅片换热器支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热泵热水机组除霜频繁、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专利说明】蓄热式热泵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泵供热【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蓄热式热泵机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以太阳能、环境空气热能、浅层土壤热能作为低温热源的热泵空调系统被逐渐应用于寒冷地区的民用建筑供热领域,然而以单一热源为热泵机组的低温热源在寒冷地区进行空调供暖时,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空气源热泵机组在温度过低时,室外的换热器表面会结霜,导致压缩机容积效率下降,制热量下降,有时甚至无法启动,现有的空气源热泵机组通常采用电辅热的方式保障供暖效果,机组综合运行性能下降。而以浅层土壤作为热泵热源的地源热泵系统在严寒地区应用时,由于夏季向土壤的排热量远小于冬季对土壤的取热量,造成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逐年降低,降低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由于太阳能具有低能流密度、间歇性和不稳定的特点,以太阳能为热源的热泵系统往往需要较大的集热器面积,同时需要辅助热源,虽然系统节能性较好,但系统复杂,初期投资较高,经济性差。为了克服单一自然能源热泵系统存在的问题,将多种自然能源综合互补利用是良好的解决方案,然而现有的采用多种自然能源的系统相对复杂,初期投资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泵机组,解决了现有的热泵热水机组除霜频繁、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压缩机、蓄热水箱、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节流装置、热水套管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与热水套管换热器并联的翅片换热器,所述蓄热水箱内设有蓄热盘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蓄热盘管的一端相连接,蓄热盘管的另一端经储液器与干燥过滤器的一端相连接,干燥过滤器的另一端与节流装置的入口相连接,节流装置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三阀门、第一阀门与热水套管换热器的低端口相连接,热水套管换热器的高端口经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接,在所述热水套管换热器和第一阀门的串联支路的两端并联有翅片换热器,所述的翅片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风机,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一端经第二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与第三阀门之间,另一端与单向阀的入口相连接,单向阀的出口连接于热水套管换热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热水套管换热器安装位置高于翅片换热器。
[0005]进一步的,所述翅片换热器为风冷换热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采用电动式、电磁式或手动阀。
[0007]进一步的,所述节流装置采用电子膨胀阀、孔板、毛细管、浮球阀或是其组合。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的热泵热水机组除霜、制热效果差的问题,提高热泵热水机组的供热能力,在室内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仍然正常供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2]如图1所示,一种蓄热式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1、蓄热水箱2、储液器3、干燥过滤器4、节流装置5、热水套管换热器7、气液分离器8及与热水套管换热器7并联的翅片换热器9,所述蓄热水箱2内设有蓄热盘管13,所述压缩机I的出口与蓄热盘管13的一端相连接,蓄热盘管13的另一端经储液器3与干燥过滤器4的一端相连接,干燥过滤器4的另一端与节流装置5的入口相连接,节流装置5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三阀门6、第一阀门10与热水套管换热器7的低端口相连接,热水套管换热器7的高端口经气液分离器8与压缩机I的入口相连接,在所述热水套管换热器7和第一阀门10的串联支路的两端并联有翅片换热器9,所述的翅片换热器9的上方设置有风机14,所述翅片换热器9的一端经第二阀门11连接于第一阀门10与第三阀门6之间,另一端与单向阀12的入口相连接,单向阀12的出口连接于热水套管换热器7与气液分离器8之间,所述热水套管换热器7安装位置高于翅片换热器9。
[0013]所述翅片换热器9为风冷换热器。
[0014]所述第一阀门10、第二阀门11和第三阀门6采用电动式、电磁式或手动阀。
[0015]所述节流装置5采用电子膨胀阀、孔板、毛细管、浮球阀或是其组合。
[0016]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7]如图1所示,机组夜间制热运行时,开启第三阀门6、第二阀门11,关闭第一阀门10,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首先进入蓄热盘管13,通过蓄热盘管13与蓄热水箱2中的水进行换热,夜间制热的热量储存在蓄热水箱2内,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储液剂3、干燥过滤器4后进入节流装置5节流降压进入翅片换热器9,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后变成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经过单向阀12、气液分离器8,被压缩机I吸入进行压缩,从而完成一个夜间制热循环。
[0018]机组白天制热运行时,开启第一阀门10和第三阀门6,关闭第二阀门11,压缩机I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首先进入蓄热盘管13,通过蓄热盘管13与蓄热水箱2中的水进行换热,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液体经过储液剂3、干燥过滤器4后进入节流装置5节流降压进入热水套管换热器7,与水进行热交换后,高压气体被冷却为高压液体u,而套管外的水被加热,达到使用要求,冷凝放热后的制冷剂气体再经过气液分离器8,被压缩机I吸入进行压缩,从而完成一个白天制热循环。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蓄热式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蓄热水箱、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节流装置、热水套管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及与热水套管换热器并联的翅片换热器,所述蓄热水箱内设有蓄热盘管,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蓄热盘管的一端相连接,蓄热盘管的另一端经储液器与干燥过滤器的一端相连接,干燥过滤器的另一端与节流装置的入口相连接,节流装置的出口依次通过第三阀门、第一阀门与热水套管换热器的低端口相连接,热水套管换热器的高端口经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的入口相连接,在所述热水套管换热器和第一阀门的串联支路的两端并联有翅片换热器,所述的翅片换热器的上方设置有风机,所述翅片换热器的一端经第二阀门连接于第一阀门与第三阀门之间,另一端与单向阀的入口相连接,单向阀的出口连接于热水套管换热器与气液分离器之间,所述热水套管换热器安装位置高于翅片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换热器为风冷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采用电动式、电磁式或手动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采用电子膨胀阀、孔板、毛细管、浮球阀或是其组合。
【文档编号】F25B41/04GK203964368SQ201420378228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9日
【发明者】段继明, 朱兆勇 申请人:云南华特节能环保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