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的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平行流顶置蒸发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主要用于把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及空气流动调整和控制在最佳状态,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减少旅途疲劳;为驾驶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对确保安全行车起到重要作用的通风装置。
目前,随着家用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人们对汽车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乘用空间的大小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是,较大的乘用空间严重考验空调的制冷制热性能,特别是微车后排乘客,汽车空调的制冷制热效果较差。为了改善微车后排空间的舒适性,通常在微车的顶部安装顶置蒸发器,现有的顶置蒸发器一般采用管片式结构,而管片式零部件具有采购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生产过程不易控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换热效果较好,改善汽车空调的性能,有利于提高车辆后排空间舒适性,零部件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制造过程可控性较好的新型高效平行流顶置蒸发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平行流顶置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正对设置的集流管,以及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之间的支撑件;所述集流管的两端封闭,两根所述集流管之间还连接有多个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相贯通;所述集流管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经所述散热管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上述结构中采用集流管,散热管以及支撑件构成框架式结构,便于加工制造,制造工艺较简单,可控性较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同时,上述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较低,有利于节省蒸发器的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散热管垂直设置在所述集流管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还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之间弯折成连续的之字形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在相邻散热管之间设置翅片,可以将散热管上的热量传递到翅片上,从而增大蒸发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改善汽车空调的性能和提升车辆后排空间舒适性。
作为优化,所述翅片采用亲水铝箔制造,且所述翅片宽度方向的两侧伸至所述散热管外。
这样,采用亲水铝箔制造翅片,同时,翅片伸至所述散热管外,可以使得附着在翅片上的冷凝水更容易聚集成滴,并从翅片上落下,从而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有利于减少风量的损失。
作为优化,所述散热管为扁管。
这样,在保证散热管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散热管单位长度内的制冷剂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加散热管内制冷剂与散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提高汽车空调的性能。
作为优化,所述散热管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管沿所述集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尽可能多的布置散热管,有利于增加蒸发器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改善汽车空调的性能和提升车辆后排空间舒适性。
作为优化,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同一根集流管靠近两端的位置上,且该集流管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口和出口的隔板。
这样,将进口与出口设置在同一根集流管,可以简化集流管与空调系统的连接结构,节省蒸发器安装时占用的空间体积,便于后续的安装。
作为优化,所述支撑件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对应端部之间的边板。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两根集流管与两个支撑件构成矩形结构,有利于提高蒸发器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优化,所述集流管的两端还设置有堵盖。这样,采用堵盖的方式将集流管两端密封,简化了集流管的密封方式,便于装配。
作为优化,所述集流管的外侧还具有用于与汽车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两根所述集流管长度方向的同一端。这样,可以方便蒸发器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空调系统其它结构和空间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结构具有更高的热交换效率,能够在相同工况下用更短的时间把车内温度调节至用户想要的温度。2、上述结构由于采用亲水铝箔制作翅片,使得附着在翅片上的冷凝水更容易聚集成滴,并从翅片上落下,从而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有利于减少风量的损失。3、本实用新型各部件采购成本较低,制造工艺简单,批量生产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高效平行流顶置蒸发器,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正对设置的集流管1,以及固定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1之间的支撑件2;所述集流管1的两端封闭,两根所述集流管1之间还连接有多个散热管3,所述散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集流管1相贯通;所述集流管1上还设置有用于与空调系统相连接的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经所述散热管3与所述出口相连通。
上述结构中采用集流管,散热管以及支撑件构成框架式结构,便于加工制造,制造工艺较简单,可控性较好,有利于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同时,上述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较低,有利于节省蒸发器的成本。
实施时,所述散热管3垂直设置在所述集流管1上,且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3之间还设置有翅片4,所述翅片4在相邻两个所述散热管3之间弯折成连续的之字形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在相邻散热管之间设置翅片,可以将散热管上的热量传递到翅片上,从而增大蒸发器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改善汽车空调的性能和提升车辆后排空间舒适性。
实施时,所述翅片4采用亲水铝箔制造,且所述翅片4宽度方向的两侧伸至所述散热管3外。
这样,采用亲水铝箔制造翅片,同时,翅片伸至所述散热管外,可以使得附着在翅片上的冷凝水更容易聚集成滴,并从翅片上落下,从而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有利于减少风量的损失。
实施时,所述散热管3为扁管。
这样,在保证散热管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散热管单位长度内的制冷剂的体积,从而可以增加散热管内制冷剂与散热管之间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提高汽车空调的性能。
实施时,所述散热管3的厚度方向与所述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散热管3沿所述集流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集流管的长度方向上尽可能多的布置散热管,有利于增加蒸发器与空气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改善汽车空调的性能和提升车辆后排空间舒适性。
实施时,所述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同一根集流管1靠近两端的位置上,且该集流管1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进口和出口的隔板。
这样,将进口与出口设置在同一根集流管,可以简化集流管与空调系统的连接结构,节省蒸发器安装时占用的空间体积,便于后续的安装。
实施时,所述支撑件2包括两个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集流管1对应端部之间的边板。
采用上述结构,使得两根集流管与两个支撑件构成矩形结构,有利于提高蒸发器整体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时,所述边板的宽度与所述集流管的直径一致。
实施时,所述集流管1的两端还设置有堵盖。这样,采用堵盖的方式将集流管两端密封,简化了集流管的密封方式,便于装配。
实施时,所述集流管1的外侧还具有用于与汽车固定连接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两根所述集流管1长度方向的同一端。这样,可以方便蒸发器的安装。
具体实施时,通过2根Ø20mm×1.3mm的集液管将宽度为16mm的若干根扁管连接在一起,作为制冷剂流通及散热的主要零部件,16mm宽的扁管与宽度为20mm,厚度为0.05mm-0.1mm的翅片通过NB钎焊紧密连接在一起,用隔板在适当的位置将扁管分成不同的流程,再用4个堵盖将左、右集流管的4个端头封住,然后在其中一根焊接进、出口管或分别在左、右集流管各焊接一根进口管或出口管,制冷剂通过进、出口管进入扁管,从而通过翅片散热,实现制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