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481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及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设备(例如:冰箱、冷柜或保鲜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制冷设备通常设置有箱体和保温门,保温门通过铰链连接在箱体上,而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自动关门功能的铰链逐渐应用于制冷设备中。在生产组装过程中,铰链一般先安装在保温门上,然后保温门进行发泡后再整体安装在箱体上。通常情况下,铰链与保温门连接处采用海绵条进行密封,以确保保温门在发泡时不发生漏泡现象。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发泡料产生的压力较大,容易海绵条的密封能力有效,发泡料外泄的现象经常发生,导致保温门的加工质量较低。如何设计一种防止发泡漏料以提高加工质量的保温门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及制冷设备,实现提高制冷设备用保温门的加工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包括门体和铰链,所述门体的上部设置有门端盖,所述铰链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轴套中,所述轴套的上端部外围形成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与所述轴套的外壁之间形成插槽,所述门端盖上形成有围挡,所述轴套设置在所述门体中,所述围挡插在所述插槽中,所述转轴的上端部外露出所述门端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还包括上述制冷设备用保温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及制冷设备,通过将轴套设置在门体中,使的轴套从门端盖内侧向外侧安装,门体发泡过程中及门体开关的过程中,避免轴套受应力作用致使其脱出端门端盖,另外,轴套外圈形成的插槽与门端盖上形成的围挡配合,有效的增大了发泡料的流动的迂回路线,以增大发泡料的流动路线距离及阻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密封性能,减少出现发泡料从轴套与门端盖的连接处漏料,从而无需额外采用密封胶棉进行密封,有效的提高了制冷设备用保温门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实施例的处于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实施例中铰链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实施例中轴套与门端盖的组装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实施例中轴套与门端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包括门体1和铰链2,所述门体1的上部设置有门端盖11,所述铰链2包括轴套21和转轴22,所述转轴2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轴套21中,所述轴套21的上端部外围形成有翻边结构211,所述翻边结构211与所述轴套21的外壁之间形成插槽212,所述门端盖11上形成有围挡111,所述轴套21设置在所述门体1中,所述围挡111插在所述插槽212中,所述转轴22的上端部外露出所述门端盖11。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制冷设备用保温门在实际组装加工过程中,将轴套21安装在门端盖11的内表面上,轴套21位于门体1中,围挡111插在插槽212中形成轴套21与门端盖11之间的连接处,门体1在发泡过程中,由于,围挡111与插槽212所形成的连接面将增大发泡料的流动迂回路径,同时,将大大增大发泡料流过连接处的阻力,以实现轴套21与门端盖11之间的密封处理,采用上述方式,可以替代采用海绵条,同时也解决了发泡料外泄的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其中,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快速组装,轴套21采用卡装的方式固定在门端盖11上,具体的,所述围挡111上设置有卡爪(未标记),所述翻边结构上设置有卡槽(未标记),所述卡爪卡在所述卡槽中,以实现操作人员快速的将轴套21卡装在门端盖11上。另外,为了便于将门体1与制冷设备的箱体3连接,所述转轴22的上端部还设置有连接板25,在组装过程中,通过连接板25固定在箱体3上,实现将门体1组装在箱体3上。

进一步的,为了更加可靠的实现门体1的自动开关门,所述铰链2还包括滑块23和复位弹簧24,所述滑块23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轴套21中并位于所述转轴22的下方,所述复位弹簧24设置在所述轴套21中并位于所述滑块23的下部,所述滑块23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凸轮面231,所述转轴22的下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轮面231相配合的第二凸轮面221,所述转轴22抵靠在所述滑块23上。具体的,复位弹簧24将对滑块23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得滑块23始终抵靠在转轴22的下部,而在转轴22转动过程中,通过第一凸轮面231和第二凸轮面221相互配合实现自动开门和关门,具体的,当第一凸轮面231的最高点和第二凸轮面221的最高点接触时,门体1处于临界状态,复位弹簧24处于最大压缩蓄力状态,如果门体1继续开启,两凸轮面过最高点,复位弹簧24释放弹力,门体1会朝开启方向自动打开,而当门体4关闭至临界状态时并继续关闭,同理两凸轮面过最高点,复位弹簧24释放弹力,门体1会朝关闭方向自动关闭。优选的,所述滑块23的两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凸轮面231,所述转轴22的两侧设置有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凸轮面221,以提高转轴22的转动稳定性。其中,为了确保滑块23只能上下滑动而不发生转动,所述滑块23的外壁上设置有导向滑槽232,所述轴套21设置有导向块(未图示),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导向滑槽232中,在导向块与导向滑槽232的相互配合作用下,滑块23将在轴套21中滑动而不转动,确保其工作可靠性;同样的,也可以在滑块23上配置导向块,而在凹槽中设置导向滑槽实现上述功能。

更进一步的,为了便于门体1中的电线12走线,所述滑块23和所述转轴22均形成有穿线孔(未标记),具体的,门体1中的电线12可以依次穿过轴套21、滑块23和转轴22引至外部,以方便门体1的电线12与箱体3中的电器部件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