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及其压缩机回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887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10)、油分离器(120)、主回油组件(130)及辅助回油组件(140);

所述主回油组件(130)包括主回油管路(131)以及串联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131)中的主阀门(132)与第一毛细管(133);

所述主回油管路(131)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10)的进气端连接,所述主回油管路(131)的另一端与所述油分离器(120)的回油端(121)连接;

所述辅助回油组件(1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回油管路(131)的连接,且所述辅助回油组件(140)与所述主阀门(132)及所述第一毛细管(133)并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油组件(140)包括辅助回油支路(141),所述辅助回油支路(141)与所述主阀门(132)及所述第一毛细管(133)并联设置;

所述辅助回油支路(141)的两端与所述主回油管路(131)的两端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油组件(14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回油支路(141)上的辅助阀门(142),所述辅助阀门(142)与所述主阀门(132)及所述第一毛细管(133)并联设置;

所述辅助阀门(142)能够控制所述辅助回油支路(141)的通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回油结构(100)还包括第二毛细管(150),所述第二毛细管(150)设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131)上;

所述第二毛细管(150)与并联的所述辅助阀门(142)及所述主阀门(132)串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回油管路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一毛细管(133)的管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管(150)设置于所述主阀门(132)与所述油分离器(120)的回油端(1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门(132)与所述辅助阀门(142)为电磁阀或电动阀。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回油结构(100)还包括用于检测润滑油实际温度的感温包(160),所述感温包(160)设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131)中;

所述感温包(160)与所述第二毛细管(150)串联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毛细管(150)与所述油分离器(120)的回油端(121)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回油结构(100)还包括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主阀门(132)及所述辅助阀门(142)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主阀门(132)及所述辅助阀门(142)打开与关闭;

所述控制主板还与所述感温包(160)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中存储有润滑油的预设温度;

当润滑油的所述实际温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辅助阀门(142)关闭;

当润滑油的所述实际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主板控制所述辅助阀门(142)打开。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回油结构(100)还包括过滤器(170),所述过滤器(170)设置于所述主回油管路(131)中;

所述过滤器(170)与所述第二毛细管(150)串联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毛细管(150)与所述油分离器(120)的回油端(121)之间。

12.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回油结构(10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