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9803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燥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技术,特别是一种干燥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制冷系统中,干燥过滤器用来收集制冷系统和润滑油中的固体杂质或水分,防止系统和毛细管或膨胀阀被堵塞,确保系统管路的畅通。现有的干燥过滤器分为单向干燥过滤器和双向干燥过滤器,双向干燥过滤器可以满足复杂管路中的双向干燥过滤需求,其主要包括筒体、位于筒体内的分子筛以及关于筒体对称的接管、端盖、压盖,压盖上设有压盖出口,压盖出口外侧设有控制压盖出口开闭的挡片,挡片通过弹簧顶紧于压盖上;待过滤介质依次通过接管和压盖进入筒体内,筒体内的介质穿过分子筛,从而将介质中的杂质和水分吸附在分子筛上,已过滤的介质顶开挡片,最终介质通过压盖上已打开的压盖出口流出,完成干燥过滤,同理,从另一端进口进入介质的干燥和过滤原理相同。但当系统压力异常时,瞬间的高压对干燥过滤器的冲击比较大,挡片会被高压冲击导致不可恢复的变形,变形后的挡片容易堵塞接管与端盖的接口,压盖出口的流量降低,引发系统流通不畅,影响制冷循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干燥过滤器,避免封闭盖遮挡连接口而发生节流甚至堵塞连接口,保证连接口处介质流通顺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干燥过滤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和压盖,压盖将内腔分隔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二空腔内设有干燥过滤件,外壳上设有连通于第一空腔的连接口,所述压盖上设有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压盖出口,压盖出口与连接口相对设置,第一空腔内设有控制压盖出口开闭的封闭盖,所述封闭盖上设有用于抵靠外壳内壁的限位件,限位件设有通口,通口在限位件抵触于外壳内壁时连通第一空腔和连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设于封闭盖的边缘,限位件与封闭盖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用于固定封闭盖的框架,限位件设于框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为环形结构,封闭盖的边缘连接于框架面向第二空腔的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多个沿封闭盖周向间隔分布的限位片,限位片向远离封闭盖方向延伸,限位件通过限位片抵触于外壳内壁,相邻限位片形成通口。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的自由端设有向远离封闭盖中心弯折的限位脚。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片与封闭盖之间的夹角ɑ≥90°。

进一步的,所述压盖设有两个,两个压盖将内腔分隔为两个第一空腔和一个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位于两个第一空腔之间,压盖上设有压盖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外筒和两个端盖,两个端盖分别封闭外筒的两端,连接口设于端盖上,限位件抵触于端盖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盖为薄片结构,封闭盖通过压缩弹簧顶紧于压盖出口外侧以封闭压盖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封闭盖位于第一空腔内并封闭压盖出口,从而封闭盖与压盖出口形成单向阀,第二空腔内的介质从内向外顶开封闭盖,而第一空腔内的介质无法顶开封闭盖,保证干燥过滤后的介质才能从压盖出口流出;其次,第二空腔内干燥过滤后的介质顶开封闭盖后,封闭盖向远离压盖的方向移动,封闭盖上设置限位件,提高了封闭盖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封闭盖上的限位件抵触于外壳内壁,稳定性更高,避免系统内的压力过大时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保证封闭盖的可靠性;最后,压盖出口与连接口正对,封闭盖顶开后将遮挡连接口,限位件上设有通口,从而第一空腔内的介质通过通口流入连接口,避免封闭盖遮挡连接口而发生节流甚至堵塞连接口,保证连接口处介质的流通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干燥过滤器的剖视图(封闭盖封闭压盖出口);

图2为实施例一中干燥过滤器的剖视图(封闭盖打开压盖出口);

图3为实施例一中封闭盖的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限位件和框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过滤器,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具有内腔的外壳1和压盖2,压盖2将内腔分隔为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第二空腔4内设有干燥过滤件9,外壳1上设有连通于第一空腔3的连接口11,所述压盖2上设有连通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的压盖出口21,压盖出口21与连接口11相对设置,第一空腔3内设有控制压盖出口21开闭的封闭盖5,所述封闭盖5上设有用于抵靠外壳1内壁的限位件6,限位件6设有通口61,通口61在限位件6抵触于外壳1内壁时连通第一空腔3和连接口11。

首先,封闭盖5位于第一空腔3内并封闭压盖出口21,从而封闭盖5与压盖出口21形成单向阀,第二空腔4内的介质从内向外顶开封闭盖5,而第一空腔3内的介质无法顶开封闭盖5,保证干燥过滤后的介质才能从压盖出口21流出;其次,第二空腔4内干燥过滤后的介质顶开封闭盖5后,封闭盖5向远离压盖2的方向移动,封闭盖5上设置限位件6,提高了封闭盖5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同时,封闭盖5上的限位件6抵触于外壳1内壁,稳定性更高,避免系统内的压力过大时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保证封闭盖5的可靠性;最后,压盖出口21与连接口11正对,封闭盖5顶开后将遮挡连接口11,限位件6上设有通口,从而第一空腔3内的介质通过通口流入连接口11,避免封闭盖5遮挡连接口11而发生节流甚至堵塞连接口11,保证连接口11处介质的流通顺畅。

限位件6设于封闭盖5的边缘,限位件6与封闭盖5一体成型。限位件6的边缘受到介质的冲刷力较大,限位件6设于封闭盖5的边缘,从而增加封闭盖5的边缘的强度,避免系统压力过大时封闭盖5的边缘产生不可恢复的变形。本实施例中,封闭盖5为薄片结构,封闭盖5通过压缩弹簧7顶紧于压盖出口21外侧以封闭压盖出口21,限位件6包括多个沿封闭盖5外边缘间隔分布的限位片62,封闭盖5与限位片62通过钢板冲压形成一体结构,成型后的限位片62向远离封闭盖5方向延伸,限位件6通过限位片62抵触于外壳1内壁,相邻限位片62形成通口61。一体成型的限位件6与封闭盖5加工方便,同时,多个限位片62沿封闭盖5的边缘分布,保证封闭盖5抵触外壳1内壁时的稳定性,避免介质冲击而不可复位或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另外,成型后的限位片62向远离封闭盖5的方向延伸,相邻限位片62形成通口61,不仅避免在限位片62上另设通口61,加工方便,而且增大了通口61的流通面积,促进第一空腔3内的介质通过通口61和连接口11快速流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62与封闭盖5之间的夹角ɑ≥90°,从而各个限位片62与外壳1内壁的接触位置距离更远,进一步提高了限位件6抵靠封闭盖5时的稳定性,本实施例ɑ选择90°,增加封闭盖5与连接口11之间的间距,从而减小了封闭盖5的运动行程,可靠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压盖2设有两个并沿连接口11的轴向分布,两个压盖2将内腔分隔为两个第一空腔3和一个第二空腔4,第二空腔4位于两个第一空腔3之间,压盖2上设有压盖入口22。外壳1包括外筒12和两个端盖13,两个端盖13分别封闭外筒12的两端,连接口11设于端盖13上,限位件6抵触于端盖13的内侧面。两个压盖2均设有压盖出口21和压盖入口22,当左侧的连接口11作为干燥过滤器的入口时,介质通过左侧的压盖2上的压盖入口22进入第二空腔4,介质在第二空腔4内干燥过滤后顶开右侧压盖2上的封闭盖5,并通过右侧压盖2上的压盖出口21和右侧的连接口11流出,同样,当右侧的连接口11作为干燥过滤的入口,那么左侧的连接口11作为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即实现管路中双向干燥过滤的需求。当然,压盖2也可以为一个,从而第一空腔3和第二空腔4均为一个,实现管路中的单向干燥过滤需求。

本实施例中,干燥过滤件9为分子筛,制冷剂和润滑油等介质中的水或固体杂质通过分子筛干燥过滤。

本实施例中,左侧和右侧是以图1为参考,面向图1时,干燥过滤器左边的为左侧,右边的为右侧。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干燥过滤器,如图4所示,第一空腔3内设有用于固定封闭盖5的框架8,限位片62设于框架8上。限位件6通过框架8固定封闭盖5,框架8与封闭盖5的接触面积大接触范围广,从而限位件6抵靠外壳1内壁时对封闭盖5的作用力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封闭盖5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能。本实施例中,框架8为环形结构,封闭盖5的边缘焊接于框架8面向第二空腔4的侧面,保证封闭盖5边缘的强度,避免封闭盖5边缘受到冲击压力的作用而发生不可恢复的变形,限位片62设于框架8的外周侧面,保证限位片62抵靠端盖13时的稳定性。

限位片62的自由端设有向远离封闭盖5中心弯折的限位脚60。限位脚60的设置不仅提高了限位片62抵触外壳1内壁的稳定性,而且扩大了限位件6的抵触范围,保证各个限位片62均能抵靠外壳1内壁。

其它未描述结构参考实施例一。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