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储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7942发布日期:2018-11-14 04:38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卧式储液器。

背景技术

储液器是制冷机组的重要配件,位于压缩机的吸气端,饱和气体在降温或者加压过程中,部分可凝气体组分会形成小液滴随气体一起流动,储液器分离进入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防止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对压缩机造成的损伤。

现有的空调压缩机卧式储液器进气管、出气管分体设置,连接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卧式储液器进气管、出气管分体设置,连接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卧式储液器。

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

筒体,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u型管,所述u型管包括进气端、出气端、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所述第一拐角与所述进气端相对,所述第二拐角与所述出气端相对,所述进气端和出气端开口方向背向所述筒体,所述进气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出气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u型管外壁与所述筒体密封连接,所述u型管还包括过滤口、进气口和回油口,所述过滤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拐角处,所述进气口和回油口开设于所述u型管第一拐角和第二拐角之间,所述进气口相对所述回油口远离所述筒体的底部;

过滤管,所述过滤管设置于过滤口处,所述过滤管设置方向与所述进气端至所述第一拐角的方向平行,且所述过滤管外壁与所述进气端至所述第一拐角段的u型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气液混合物从所述进气端进入,通过所述过滤管后进入筒体内,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通过所述出气端输送出筒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朝向筒体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壳体和封盖,所述壳体为一底面开口的空心圆筒,所述封盖与所述壳体开口一端相连,起密封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开设于所述封盖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盖与所述壳体采用钎焊方式相互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为所述过滤口向所述第二拐角方向延伸形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拐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网向朝向所述筒体内方向呈圆弧状隆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向筒体外超出所述第二开口位置。

上述卧式储液器将进气管和出气管一体设置,仅用一根u型管就达到了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效果,配合过滤管即可达到防止异物进入压缩机内导致压缩机卡死,及防止液态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内对其造成液击的效果,连接简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卧式储液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卧式储液器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卧式储液器应用于空调的压缩机组中,用于分离进入压缩机的气液混合物,防止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对压缩机造成的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卧式储液器包括筒体10、u型管11和过滤管12。

具体地,所述筒体10上开设有第一开口103和第二开口1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0包括壳体101和封盖102,所述壳体101为一底面开口的空心圆筒,所述封盖102与所述壳体101开口一端相连,起密封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盖102以焊接方式与所述壳体101开口一端相连。具体地,所述封盖102与所述壳体101采用钎焊方式相互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将所述封盖102和所述壳体101连接在一起,只需起到密封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103和所述第二开口104开设于所述封盖1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11包括进气端111、出气端114、第一拐角112和第二拐角113,所述第一拐角112与所述进气端111相对,所述第二拐角113与所述出气端114相对,所述进气端111和出气端114开口方向背向所述筒体10。所述进气端111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103,所述出气端114穿设于所述第二开口104,且所述u型管11外壁与所述筒体10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端111外壁以焊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一开口103处。具体地,所述进气端111外壁以钎焊方式连接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一开口103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端111外壁可以以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一开口103处,只需起到密封连接作用即可。

具体地,所述第一拐角112处设置有过滤口(图未示),所述过滤管12设置于所述过滤口处。所述过滤管12设置方向与所述进气端111至所述第一拐角112的方向平行,且所述过滤管12外壁与所述进气端111至所述第一拐角112段的u型管11的内壁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12朝向筒体内的一端设置有滤网121,所述滤网121向朝向所述筒体内方向呈圆弧状隆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12朝向筒体内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向筒体内超出所述第一拐角112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12朝向筒体内的一端可以与所述第一拐角112在竖直方向上平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12外壁以焊接方式与所述进气端111至所述第一拐角112段的u型管11的内壁密封连接。具体地,所述过滤管12外壁以钎焊方式与所述进气端111至所述第一拐角112段的u型管11的内壁密封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管12外壁可以以其他连接方式与所述进气端111至所述第一拐角112段的u型管11的内壁密封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滤网121以粘接方式与所述过滤管12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滤网121可以以卡接等方式与所述过滤管12连接,只需起到连接作用即可。

具体地,气液混合物从所述进气端111进入,通过所述过滤管12后进入筒体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114穿设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二开口104处,且所述出气端114外壁与所述筒体10密封连接。具体地,所述出气端114外壁以焊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二开口104处。具体地,所述出气端114外壁以钎焊方式连接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二开口104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114外壁可以以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封盖102的第二开口104处,只需起到密封连接作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11还包括进气口115和回油口116,所述进气口115和回油口116开设于所述u型管11第一拐角112和第二拐角113之间。具体地,所述进气口115相对所述回油口116远离所述筒体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进气口115为所述过滤口向所述第二拐角113方向延伸形成,即所述进气口115与所述过滤口为同一开口。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口和所述进气口115可以相互分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口116开设于所述第二拐角113处。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回油口116可以开设于所述第一拐角112和第二拐角113之间,只需满足所述进气口115相对所述回油口116远离所述筒体的底部的要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114用于将分离后的气体和液体输送出筒体10。所述出气端114开口方向朝向筒体10外,且所述出气端114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104位置在竖直方向上平齐,或向壳体101外超出所述第二开口104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114位置向壳体101外超出所述第二开口104位置。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端114位置可以与所述第二开口104位置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11为铜管。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u型管11可以为铁管。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卧式储液器在正常工作时,气液混合物从所述u型管11的进气端111进入,通过所述过滤管12,所述过滤管12的滤网121过滤掉气液混合物中的杂质,过滤后的气液混合物经所述滤网121流出进入筒体10,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也即液体制冷剂和润滑油等沉入所述筒体10底部,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在压缩机导致的压差下由所述进气口115重新回到u型管11,并沿所述出气端114流出,达到分离气液混合物,防止进入压缩机的液体对压缩机造成的损伤的效果。而留在筒体10底部的液体在不断累积下逐渐上升,当液位达到所述回油口116的高度时,液体制冷剂和润滑油等等液体通过回油口116进入u型管11,并从所述出气端114流出,进行统一回收。

上述卧式储液器将进气管和出气管一体设置,仅用一根u型管11就达到了进气管和出气管的效果,配合过滤管12即可达到防止异物进入压缩机内导致压缩机卡死,及防止液态的冷媒直接进入压缩机内对其造成液击的效果,连接简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同时只需在u型管11和第一开口103以及第二开口104之间,u型管11和滤网121之间,壳体101和封盖102之间使用钎焊进行密封,焊接位置少,泄漏风险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