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的储液器以及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5142发布日期:2018-10-12 22:2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缩机的储液器以及压缩机。



背景技术:

储液器的出口管为单一的直管结构,储液器内部的制冷剂气体通过该出口管排至压缩机的气缸内,进而在气缸内完成压缩过程。然而,在压缩机通过上述储液器进行吸气的过程中,制冷剂气体必须通过出口管较长的直管段后进入气缸,当压缩机的转速增加时,制冷剂的沿程阻力损失随其流速的提升而急剧恶化,使得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也将急剧降低。

为了保证出口管能够正常向气缸通气,储液器内的液面不能高于出口管的上端,因此如果将出口管缩短,就会影响储液器的储液量,影响压缩机的整体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储液器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储液器的制冷剂气体损耗的问题,提供一种压缩机的储液器,该储液器能够减少制冷剂气体的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的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入口管、出口管和分隔板,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内部限定有与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出口管连通的腔体,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壁面上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接收经所述入口管通入的液体,所述出口管伸入所述第二腔体。

优选地,所述入口管设置在所述壳体的顶部以使经所述入口管通入的液体被所述第一腔体接收。

优选地,所述入口管的管口对准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第一腔体至少由所述分隔板和所述侧壁共同限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由所述分隔板、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限定,所述分隔板为直板或者弧形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底壁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仅由所述分隔板和所述侧壁共同限定,所述分隔板为L型板或者类L型板,所述分隔板设置在所述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出口管设置在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中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低于所述入口管的端口且高于所述分隔板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出口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气缸和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的储液器,所述出口管连接所述压缩机气缸。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壳体,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主壳体上,所述出口管贯穿所述压缩机主壳体以连接所述压缩机气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缩机的储液器,制冷剂气体和液体从入口管进入壳体形成的腔体,其中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腔体中的第一腔体中,因此第一腔体能够起到储存液体的作用,而气体能够在总腔体中自由运动,并可以经由伸入到第二腔体中的出口管排出腔体,在本申请中由于出口管可以设置尽可能地短,因此制冷剂气体通过出口管时损耗很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储液器的示意图;

图2-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两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储液器的俯视图;

图4-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五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储液器的俯视图;

图9-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储液器装配在压缩机主壳体上的示意图;

图12-图13是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两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压缩机的储液器装配在压缩机主壳体上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2-分隔板 3-入口管 4-出口管

5-过滤装置 6-压缩机主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的储液器,该储液器包括壳体1、入口管3、出口管4和分隔板2,所述入口管3和所述出口管4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壳体1内部限定有与所述入口管3和所述出口管4连通的腔体,所述分隔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壁面上并将所述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用于接收经所述入口管3通入的液体,所述出口管4伸入所述第二腔体。

在本申请中,制冷剂气体和液体从入口管3进入壳体1形成的腔体,其中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入腔体中的第一腔体中,因此第一腔体能够起到储存液体的作用,而气体能够在总腔体中自由运动,并可以经由伸入到第二腔体中的出口管4排出腔体,在本申请中由于出口管4可以设置尽可能地短,因此制冷剂气体通过出口管时损耗很小。

其中,为了使得入口管3中通入的液体能够落在第一腔体中,入口管3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比如将入口管3的管口对准第一腔体的顶部的开口,这样入口管3通入的液体能够直接顺着入口管3的管道落到第一腔体中;入口管3的管口也可以不对准第一腔体顶部的开口,比如入口管3沿水平方向或者近似于水平方向设置,只要能够保证入口管3的管口流出的液体最终能够落在第一腔体内。

其中,为了使得第一腔体能够储存液体,分隔板2可以设置为各种可能的结构。如图1所示,分隔板2是从壳体的底壁向上延伸的板件,为了能够将壳体1的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隔板2应当横贯设置在腔体中,即分隔板2的两个侧边贴合于壳体1的侧壁,此时,入口管3的管口对准第一腔体的顶部的开口,第一腔体由分隔板2、壳体1的底壁以及壳体1的侧壁共同形成。当然,分隔板2也可以与竖直方向成一定夹角地向上延伸,同样能够将腔体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参考图2和图3所示的结构,在图2中,分隔板2是从壳体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的直板;而在图3中,分隔板2是从壳体的底壁竖直向上延伸的弧形板。其中,不论分隔板2是直板还是弧形板,分隔板2的两侧都需要和壳体1的侧壁贴合以分隔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

分隔板2也可以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如图10所示,分隔板2为设置在侧壁上的L型板,同样地,L型板的两个侧边贴合于壳体1的侧壁,此时,入口管3的管口对准第一腔体的顶部的开口,第一腔体由L型板以及壳体1的侧壁共同形成。当然,分隔板2也可以选用类L型板或者其他类似的弯折板。

在本申请中,出口管4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或者底壁上或者同时设置在侧壁以及底壁上,只要保证出口管4和第二壳体连通即可。在图4和图5所示出的结构中,出口管4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而在图6、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中,出口管4设置在壳体1的底壁上,由于壳体1的形状通常选用细长的桶状件,如果出口管4设置在壳体1的底壁上,如图6所示,由于出口管4设置在底壁上,使得出口管4能够具有较长的在壳体1内的管段。此外,根据实际需求,出口管4也可以有多个,以在壳体1的底壁和侧壁上均设置有出口管4。

如图4所示,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2个出口管4,从而使得储液器用在双气缸的压缩机上。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满足多缸压缩机的需求,如图8所示,从壳体1的底壁上延伸出一根总管,可以从该总管上分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出口管4。

为了防止制冷剂气体以及液体掺杂的杂质进入第一腔体中甚至随气体进入压缩机气缸中,优选地,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过滤装置5,所述过滤装置5低于所述入口管3的端口且高于所述分隔板2的顶部。

如图7所示,过滤装置5设置在入口管3的端口和分隔板2之间,从入口管3通入的杂质会被过滤装置5拦截,从而无法到达第一腔体以及压缩机气缸中。其中过滤装置可以选用不锈钢的筛网或者筛板等。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气缸和如上所述的压缩机的储液器,所述出口管4连接所述压缩机气缸。

其中,所述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壳体,所述壳体1设置在所述压缩机主壳体6上,所述出口管4贯穿所述压缩机主壳体6以连接所述压缩机气缸。

如图9、图10以及图11所示,分隔板2将腔体分为靠近压缩机主壳体6的第二腔体和远离压缩机主壳体6的第一腔体,压缩机的壳体1是一个非闭环的形状,壳体1直接设置在压缩机主壳体6上从而限定了储液器的腔体,而出口管4也是直接贯穿在压缩机主壳体6上。当然,本申请也可以采用闭环形状的壳体1,此时出口管4需要贯穿壳体1以及压缩机主壳体6。其中,壳体1可以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形式安装在压缩机主壳体6上,优选为焊接的方式,从而避免破坏压缩机主壳体6的完整性。

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结构中,储液器的壳体1同样选用了非闭环的形状,且壳体1的端部形成有与压缩机主壳体6贴合的翻折部,从而增大焊接面积。其中,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分隔板2为从底壁向上竖直延伸的弧形板,且弧形板的弧度和压缩机主壳体6的弧度相同,即分隔板2平行于压缩机主壳体6位于壳体1之间的板段,在这种结构中,分隔板2的两侧均贴合在壳体1上;而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分隔板2的一侧贴合在压缩机主壳体6上,一侧贴合在壳体1上,这些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