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6197发布日期:2019-04-16 23:1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送风装置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装置及冰箱,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调节输送至各风道的送风量的送风装置及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冰箱中,普遍采用的是风扇和挡板分别设置的结构。例如单独设置冷藏室或冷冻室挡板,用于调节送至各间室的送风量。但是,单独设置挡板需要较大的空间,这会影响到冰箱内部的存储空间。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风扇和挡板一体化的送风装置。其在风扇的出风侧设置有圆形的旋转挡板,通过旋转该挡板能够调整出风面积。但是,这样的结构中,能够适用的出风面积较小,导致了压损较大,因为是旋转结构,旋转部件与外壳为间隙配合,所以密封性较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CN106196840A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风扇和挡板结合成一体,并且各风道内的送风量较大,并且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各风道的送风量的送风装置以及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风扇部,具有进风面和出风面;至少2个遮风部,通过旋转对所述出风面进行开闭,从而调节出风量;以及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遮风部,所述固定部具备: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遮风部;以及轴部,其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并且使所述遮风部向远离所述出风面的方向旋转打开或向靠近所述出风面的方向旋转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将风扇和挡板结合成一体,并通过遮风部的旋转,能够适宜地调节经由两个遮风部输出的送风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还具备密封部,配置于所述风扇部的所述出风面的四周,用于密封所述风扇部和位于初始位置的所述遮风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优异地实现遮风部的密封,防止因密封性差而导致的冷凝水冻结等问题的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风扇部与所述固定部卡合或一体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方便地形成和安装送风装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为步进电机,其配置于所述风扇部的侧面,并能够驱动所述遮风部以规定的角度进行旋转。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精确地控制遮风部的旋转角度,从而精确地控制送风量。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密封部还配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遮风部的边界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遮风部的密封性,防止因密封性差而导致的冷凝水冻结等问题的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面向所述风扇部的出风面的一侧设置有冷气导流机构。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使冷气向遮风部所形成的开口流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任意一个送风装置以及控制部,所述送风装置的所述至少2个遮风部分别位于连通至所述冰箱内不同部位的不同的风道中,所述控制部根据冰箱内不同部位的温度来控制所述至少2个遮风部的各自的旋转角度。

根据上述的冰箱,能够在不额外增加设置挡板的空间的情况下,实现对冰箱内不同部位的送风量的精确控制,从而对不同部位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还具备形成于所述送风装置上方或所述遮风部上的加热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防止送风装置上的冷凝水冻结等问题的发生。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在所述冰箱的除霜期间,所述控制部将所述遮风部设置为完全关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缩短冰箱的除霜时间,节省冰箱的能耗。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至少2个遮风部中的1个位于连通至所述冰箱的冷冻室的风道中,所述冷冻室不需要送风时,位于连通至所述冷冻室的风道中的所述遮风部关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制冷效率,从而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优选地,所述冰箱具备蒸发器,所述送风装置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冷气流路的下游侧。由此,可增加送风装置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及冰箱,能够将原本分开设置的风扇和挡板结合成一体,并调节各风道内的送风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冰箱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给同一或者相当部分附以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2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具备:风扇部10,具有进风面11和出风面12;至少2个遮风部20,30,通过旋转对出风面12进行开闭,从而调节出风量;以及固定部50,用于固定所述遮风部20,30,固定部50具备:驱动部51,用于驱动遮风部20,30;以及轴部52,其与驱动部51连接并且使遮风部20,30向远离出风面12的方向旋转打开或向靠近出风面12的方向旋转关闭。

更具体而言,风扇部10具备风扇13及内部安装有该风扇的壳体14。风扇13可以是离心风扇或轴流风扇。如后述那样,由于遮风部20,30位于风扇13的轴向的一侧,所以风扇13优选采用轴流风扇。此外,壳体14例如为正方形,壳体14上可以设置凸起15,其用于与后述的固定部50上的卡槽相卡合。

固定部50由驱动部51以及安装部53构成。驱动部51例如为步进电机,其配置于风扇部10的侧面,能够驱动遮风部20,30以规定的角度进行旋转。安装部53例如在俯视图中具有匚字形的截面形状,其跨接于风扇部10的壳体14上,并以匚字形的中央部分53a与风扇部10的出风面12相对、匚字形的两端部53b,53c与风扇部10的侧面相对的方式设置。安装部53的一侧与驱动部51相连接,例如可以通过螺丝固定等常规的方式连接。从驱动部51伸出的轴52以突出于安装部53的一侧的部分53b的方式构成其与后述的遮风部20,30的轴孔21,31相连接。例如,轴52的横截面可以是扁平的形状,而轴孔21,31的截面形状与此相对应。由此,轴52的旋转结能够带动遮风部20,30的旋转。

遮风部20,30具有上述的轴孔21,31、罩盖部22,32、以及插入轴23,33。轴孔21,31与轴52的横截面具有对应的截面形状。罩盖部22,32具有闭合时能够将风扇部10的壳体14完全密封的形状。罩盖部22,32例如具有圆弧状的曲面。插入轴23,33插入设置于安装部53对应位置的孔中。由此,遮风部20,30能够沿着轴52向远离出风面12的方向旋转打开或向靠近出风面12的方向旋转关闭。

此外,送风装置100具备密封部60,配置于风扇部10的出风面12的四周,用于密封风扇部10和位于初始位置的遮风部20,30。此外,优选地,密封部60还配置于固定部50和遮风部20,30的边界处,即密封部60可配置于具有匚字形的截面形状的安装部53的中央部53a的两条侧边上,或安装部53的两端部53b,53c上的与初始位置的遮风部20,30相接的部分。当然,密封部60也可配置于遮风部20,30上的与上述部分对应的位置。密封部60的材料只要能够起到防水密封的效果即可,可以由市面上常规的防水密封材料构成。由于遮风部20,30相对于风扇部10的壳体14为翻盖结构,因此通过设置密封部60能够得到极其优异的密封效果,防止因密封性差而导致的冷凝水冻结等问题的发生。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1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1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安装于冰箱1的截面图。

如图3~5所示,在冷气流路中的蒸发器400的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此处,冷气流路是指,以蒸发器400为起点,与蒸发器400进行了热交换的冷气经由风道输送至各个间室,之后从各间室的回风口经由风道返回至蒸发器400的流路。遮风部20位于连通至冰箱1的冷藏室200的冷藏室风道201中。遮风部30位于连通至冰箱1的冷冻室300的冷冻室风道301中。也就是说,随着遮风部20的打开,冷气被输送至冷藏室200,随着遮风部30的打开,冷气被输送至冷冻室300。冰箱1的控制部(未图示)冰箱1内不同间室的温度来控制遮风部20,30的各自的旋转角度,从而能够精准地控制各间室的温度。

如图4所示,冷冻室风道301通过组装第一冷冻风道盖板310和第二冷冻风道盖板320而形成。第一冷冻风道盖板310形成冷冻室300的内壁,其上设置有将冷气导入冷冻室300的多个出风口。第二冷冻风道盖板320以其与冰箱壳体之间安装有蒸发器400的方式被设置。第二冷冻风道盖板320上形成有用于设置送风装置100的开口。送风装置100被嵌入第二冷冻风道盖板320的开口之后,通过遮风部30的开闭,能够控制向冷冻室300输送的冷气的量,并且通过遮风部20的开闭,能够控制向上方(冷藏室200)输送的冷气的量。由此,自蒸发器放出的冷气被送风装置100吸风后,经由遮风部20,30向各个间室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装置100设置于蒸发器400的上方,但不限于此,只要是冷量分配的起始端的下游侧,并且是流入各间室的进风口的上游侧即可。由此,送风装置100的设置位置的自由度较高,设计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机型灵活地设置送风装置100。

此外,遮风部20,30的面积比例关系由所控制的间室所需的冷量比例决定。遮风部20,30的面积比例例如可以为1:2~1:3。

此外,冰箱1还可具备加热器(未图示),其形成于送风装置100的上方或遮风部20,30上。通过加热器对送风装置100加热,能够进一步防止送风装置上的冷凝水冻结等问题的发生。此外,为了使冷凝水能够快速从送风装置100流出,优选使送风装置100倾斜设置。由此,冷凝水可以顺着倾斜面流出。伴随于此,驱动部50也可设置成倾斜设置。

此外,冰箱1的除霜期间,控制部将遮风部20,30设置为完全关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缩短冰箱1的除霜时间,节省冰箱1的能耗。

此外,冰箱1的冷冻室300不需要送风时,位于连通至冷冻室300的风道中的遮风部30关闭。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制冷效率,从而起到降低能耗的效果。

此外,冰箱1的压缩机停止工作时,可以使遮风部20单独打开,遮风部30单独关闭。由此,在压缩机关闭时,能够充分利用蒸发器400的残余冷量对遮风部20所控制的间室进行冷却,并可以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高该间室湿度的作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1的立体图。第一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区别在于,安装部53A与风扇部10的壳体14一体成型。由此,能够减少装配工序,能够方便地形成和安装送风装置。

图7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2的立体图。第二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区别在于,安装部53B的匚字形的中央部分53Ba上设置有加强筋。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安装部53B的强度,避免其断裂或损坏。

图8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3的立体图。第三变形例的送风装置10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区别在于,安装部53C面向风扇部10的出风面12的一侧设置有冷气导流机构。具体而言,具有从中央朝向两侧的圆弧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使冷气向遮风部所形成的开口流动。

<第二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A的立体图。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的区别在于,除了遮风部20,30,还具备遮风部40;固定部50具备驱动部51以及用于驱动遮风部40的驱动部51a。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A中,遮风部20,30,40可分别将冷气输送至不同的间室,并可以通过其旋转角度,精确地控制器送风量。此外,遮风部20,40之间也可设置有密封部。

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A可以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控制更多的间室的送风量。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00A应用于冰箱时,只要对风道作适应性修改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