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源热泵装置用中间补气增焓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84396阅读:来源:国知局
三热力膨胀阀6。
[0027]所述中间补气增焓装置包括:若干级设置于空气源热泵装置中的储液罐4和压缩机I之间并用于对空气源热泵装置中压缩机I的中间腔补充中压气体的中间补气增焓结构?。
[0028]所述第三热力膨胀阀6与冷凝器3之间设置有第五单向阀66,该第三热力膨胀阀6与蒸发器5之间设置有第七单向阀68。
[0029]所述蒸发器5为翅片式蒸发器,且该蒸发器5上还设置有轴流风机51。
[0030]所述压缩机I上设置有一排气口 11、吸气口 12及中间补气口 13,该排气口 11连接所述冷凝器3,该吸气口 12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61,该中间补气口 13连接所述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所述压缩机I的排气口 11与蒸发器5之间设置有第四制冷剂电磁阀101,所述四通阀2与蒸发器5之间设置有第五制冷剂电磁阀102。
[0031]所述压缩机I上的中间补气口 13处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压缩机在停机瞬间发生反转现象和/或减少压缩机的余隙容积的第四单向阀65,具体而言,第四单向阀65的作用为: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压缩机在停机的瞬间发生反转;另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为了减少压缩机的余隙容积,在不补气状态下补气管路相当于余隙容积,这势必会影响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导致压缩机容积效率降低,第四单向阀65安装压缩机的中间补气口处以减少这部分余隙。
[0032]所述排气口 11处还设置有排气温度传感器111、高压压力开关112、高压压力传感器113及高压压力表114 ;所述吸气口 12处还设置有吸气温度传感器121、低压压力开关122、低压压力传感器123及低压压力表124。
[0033]所述冷凝器3与储液罐4之间还设置有相互连接的第一经济器8及第二经济器9,所述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设置于该第二经济器9与储液罐4的出液口之间;所述储液罐4的出液口还依次连接有干燥过滤器41、冷媒球阀42及夜视镜43,所述的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连接于夜视镜43后端。
[0034]所述第一经济器8是一种卧式单管束高效螺旋管直通过式套管式换热器,其作为吸回气口经济器,此换热器包括一根单一高效螺旋管直管及在高效螺旋管直管外套一根较大的壳程管,使壳程内制冷剂与管程内制冷剂进行热交换,阻力小流体及气体通过性良好,安装及接口焊接方便,占用立体空间小,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应用对内部风机吸排风几乎不存在阻力影响。
[0035]所述第二经济器9是一种卧式多管束高效螺旋管缠绕式壳管换热器,其作为中间补气口经济器,此换热器是将很多高效螺旋管以轴心缠绕形成的管束互相紧靠且缠绕形成,其进行壳程内制冷剂与管程内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换热器体积小,换热面积相对较大,阻力小流体及气体通过性良好,安装及接口焊接方便,占用立体空间小,在空气源热泵系统中应用对内部风机吸排风几乎不存在阻力影响。
[0036]所述第一经济器8的壳程入口 801通过一第六单向阀67与冷凝器3连接,该第一经济器8的壳程出口 802与第二经济器9的壳程入口 901连接,该第一经济器8的管程入口 803通过一第三制冷剂电磁阀805与蒸发器5连接,该第一经济器8的管程出口 804连接一第三单向阀63后与所述四通阀2连接;所述第二经济器9的壳程入口 901还通过一第八单向阀905与蒸发器5直接,该第二经济器9的壳程出口 902与储液罐4的进液口连接;该第二经济器9的管程入口 903与所述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连接,该第二经济器9的管程出口 904连接一闪蒸管64后与所述压缩机I上设置的中间补气口 13连接,其中,所述闪蒸管64包括:由粗铜管成的密封罐和安装于密封罐上端的接气管。该闪蒸管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未蒸发相变的液体从中间补气口进入压缩机,其原理与闪蒸罐原理相似,但没有液体出口,同样起到了气液分离器的作用,
[0037]所述的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是为了在各种低环境温度下能够根据不同环境温度启停不同量级的中间补气管路,其对压缩机中的压缩中间腔补充中压气体,增加压缩机排气量,降低排气温度,提升制热能力,致使空气源热泵装置在低环境温度也能提供足够的制热能力。
[0038]所述的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包括第一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1,该第一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1包括依次连接于储液罐4与压缩机I之间的第一制冷剂电磁阀711、第一热力膨胀阀712以及第一单向阀713,该第一单向阀713与所述第二经济器9的管程入口 903连接,第一制冷剂电磁阀711连接于所述冷媒球阀42及夜视镜43之间。
[0039]所述的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还包括第二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2,该第二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2并联安装于该第一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1上,其包括依次连接于储液罐4与压缩机I之间的第二制冷剂电磁阀721、第二热力膨胀阀722以及第二单向阀723,该第二单向阀723与所述第二经济器9的管程入口 903连接,第二制冷剂电磁阀721连接于所述冷媒球阀42及夜视镜43之间。
[0040]所述的中间补气增焓结构7还包括第三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3,该第三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3由所述第一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1和第二级中间补气增焓组件72组合构成。
[0041]所述冷凝器3与四通阀2连接的管路上还设置有冷媒球阀307及高压安全阀306。
[0042]所述冷凝器3上设置有冷水进水口 31及高温出水口 32,另外,所述冷凝器3于冷水进水口 31与高温出水口 32之间的3/7位置处设置有一中温出水口 33,以此使上述结构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在高温热水供应过程中同时可以提供中温热水。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的冷水进水口 31及高温出水口 32和中温出水口 33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0043]所述冷凝器3为一种串联结构的长套管式换热器,该长套管式换热器包括一接头部303及复数安装于接头部303外侧的高效螺旋铜管组30,该高效螺旋铜管组30内形成有相互隔绝的管程间隙和壳程间隙,该接头部303上端及下端分别设置有媒介入口 304和媒介出口 305,该媒介入口 304和媒介出口 305均连通所述的壳程间隙,所述接头部303 —侧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所述的高温出水口 32和冷水进水口 32,该高温出水口 32和冷水进水口 31均连通所述的管程间隙。具体而言,每组所述高效螺旋铜管组30均包括高效螺旋内铜管301及嵌套于高效螺旋内铜管301外围的不锈钢光管302,高效螺旋内铜管301 —种螺旋铜管,不锈钢光管302为一种不锈钢管。该高效螺旋内铜管301及不锈钢光管302均为扁平状,其中,该高效螺旋内铜管301内部形成所述的供水流过的管程间隙,该不锈钢光管302与高效螺旋内铜管301之间形成有所述的供制冷剂流过的壳程间隙,其中,管程间隙的横截面积小于壳程间隙的横截面积,以此使整个换热器处于管程间隙的水路小流量,大换热量状态。此换热器解决了单根管道过长难以加工的问题,同时解决了冷凝器单位长度内水流量过大使冷凝器内制冷剂迅速冷凝,而无法合理有效利用高压端制冷剂过热蒸汽显热制高温热水的问题。
[0044]常规热泵冷凝器的换热原理使冷凝器出水温度低于冷凝温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