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散流曝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0687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力散流曝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处理污水用的供氧布气装置,特别是一种利用气流紊流原理产生微少气泡的散流曝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物处理污水工艺中处理装置的曝气器是最为关键的部件,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装置的污水处理效果和装置运行费用的高低以及装置的作业运行效果。由于曝气器的种类不同,向水中充氧气的效果也不同。目前使用的曝气器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穿孔管、金山型、散流式等大、中气泡曝气器,它们虽然有较好的流速流态,但由于其气泡直径大,气液相接触面积小,故氧利用率低;第二种是象钟罩型、拱顶型结构的微孔曝气器,它在供氧时充气分散性好,气液混合接触面大,供氧效果高。但是,由于长时间曝气使用,布气面逐渐沉积泥状物而将布气面的出气微孔堵塞,使曝气器阻力损失加大,能耗升高,曝气供氧效果下降。
技术内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气均匀、充氧效率高,使用时不易发生堵塞的动力散流曝气器。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它包括进气管,依次装在进气管排气口上有着不同直径的上、中、下三层倒伞罩,装在进气管排气口与下倒伞罩之间的叶轮和支架;叶轮和支架通过螺杆、螺母与三层倒伞罩组合成一体固定在进气管排气口上。三层倒伞罩的周边为锯齿牙,其中上倒伞罩罩壁上分布着锥形齿,其作用是切割、分散空气气泡,搅动水体。
下倒伞罩和上倒伞罩中间设有数个布气孔,避免污泥的沉积。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气流通过进气管先冲击叶轮,由于气动的作用,叶轮绕螺杆旋转,使出气气流均匀,再经过三层带锯齿牙的倒伞罩及其上的锥形齿切割气泡,从而大大提高了空气中氧的利用率和氧的传质效率,改变了传统曝气的孔隙扩散为动力碰撞扩散,克服了微孔孔隙曝气的阻力大,易堵塞,能耗多等弊病。它与已有的技术相比,具有大孔排气,阻力小,布气均匀,气泡细小,充氧率高,不堵塞,免清洗,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成本低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所示,动力散流式曝气器由进气管6,装在进气管6上的三层直径不同的上、中、下倒伞罩1、2、3及置于下倒伞罩3与进气管6排气口6a之间的叶轮5和支架6组成。上倒伞罩1和中倒伞罩2中设有支脚,支脚套合在下一倒伞罩上并形成一定的间隙距离,三层倒伞罩1、2、3和叶轮5、支架6通过贯穿在其轴孔上的螺杆7、螺母8固定在进气管6排气口6a上;进气管6由带排气口6a的排气管与管卡6b构成。倒伞罩1、2、3的周边设有呈锯齿牙1a、2a、3a,下倒伞罩3中间设有四个布气孔3b,中倒伞罩2中间为筒状结构,上倒伞罩1中间设有十二个布气孔1c,三层倒伞罩1、2、3的直径从底层到顶层依次增大。上倒伞罩外罩壁上分布着锥形齿1b,叶轮5扩散出来的气泡经下倒伞罩3、中倒伞罩2的切割后,再经过上倒伞罩1的锥形齿1b和周边的锯齿牙1a的多次切割,形成细小均匀的气泡,从而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倒伞罩上的布气孔1c、3b将有效地冲刷沉于该倒伞罩上的污泥,倒伞罩上的布气孔1c、3b的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权利要求1.一种动力散流曝气器,包括进气管(6),依次装在进气管(6)排气口(6a)上的直径不同的上、中、下三层倒伞罩(1、2、3),每层的倒伞罩的周边为锯齿牙(1a、2a、3a),其特征在于进气管(6)的排气口(6a)与下倒伞罩(3)之间装有叶轮(5)和支架(4),所述的上倒伞罩(1)外壁均匀分布着锥形齿(1b)。
2.按照权利要求所述的动散流式曝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倒伞罩(3)中间设有2-6个布气孔(3b),上倒伞罩(1)中间设有12-36个布气孔(1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处理污水用的供氧布水装置。它包括进气管,依次装在进气管排气口上有着不同直径的、周边带锯齿牙的三层倒伞罩及装在三层倒伞置与排气口之间的叶轮和支架,上倒伞罩罩壁上分布着锥形齿,作切割、分散空气气泡之用,气泡经过叶轮,三层倒伞罩的锯齿牙、锥形齿的切割,细分了气泡,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和氧的传质效率。它具有大孔排气,阻力小,布气均匀,气泡细小,充氧率高,不堵塞,免清洗,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成本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C02F7/00GK2560637SQ02265820
公开日2003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25日
发明者陈苏良, 陈兆玉, 陈兆平, 黄义良 申请人:玉环县双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