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814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理污水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镇及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生化或物化相结合的方法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原处理工艺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鼓风机进行曝气充氧以及投加化学药剂进行混凝沉淀才能够达到排放或回用标准。这种处理工艺通常会有大量的有机污泥及化学药剂,造成二次污染,且整个工程的投资较高,不适宜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装置内设有复合污水处理层,污水经过进行简单的沉砂调节后经过该装置处理,即可达到回用标准,装置结构简单,费用低廉,无二次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池体,池体周壁具有防水层,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土壤层,沟形不透水层、砂层和土壤层,其中砂层置于沟形不透水层内,沟形不透水层为1个或1个以上,所述沟形不透水层的宽度小于池体的宽度,所述池体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置于土壤层内的砂层上方,布水管周壁设有初级过滤层,所述布水管的个数与沟形不透水层的个数相同,所述池体底部设有集水管。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如下的结构设计所述沟形不透水层为半圆形或 形;所述集水管外设有过滤层;所述布水管和集水管为周壁布满小孔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污水进入本实用新型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内后,经过砂层进行再分配,污水在土壤毛细的和沟形不透水层的作用下上升至土壤层,经过土壤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即可实现污水净化,这一过程中,土壤层运行稳定,水质好;肢体结构简单,设备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廉,且装置运行无污泥排放,无二次污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污水处理装置示意图;图2为图1中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污水处理装置示意图。其包括有防水池体1,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土壤层9,沟形不透水层6、砂层5和土壤层2,其中砂层5置于沟形不透水层6内,布水管4置于砂层5上方的土壤层2中,布水管4的周壁布满水孔,布水管4外包有一圈卵石层3作为初级过滤层,土壤层9与土壤层2连为一体。在土壤层9的下方还设有一集水管7,集水管7的周壁同样布满水孔,集水管7上方可铺设一层卵石层8进行最后过滤。
欲处理的污水首先经过一调节池经过初步水质、水量调节后通过布水管4进入本实用新型生态污水处理装置,由于池体1周壁可以防水,污水不会流走,污水首先经布水管4均匀分配,经过卵石层3初级过滤,再通过土壤层2和砂层5的再分配,由于沟形不透水层6的作用,经过砂层分配后,污水不会直接渗流至土壤层9,污水而是在土壤层2中土壤毛细的作用下,上升至土壤层2,逐步至土壤层9,污水在土壤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得到净化和除臭。净化后的水再次通过一卵石层8过滤,再通过集水管7收集后即可回用。
根据装置的大小,可根据池体内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平行设置的布水管及沟形不透水层和砂层。
权利要求1.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池体,池体周壁具有防水层,其特征在于,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土壤层,沟形不透水层、砂层和土壤层,其中砂层置于沟形不透水层内,沟形不透水层为1个或1个以上,所述沟形不透水层的宽度小于池体的宽度,所述池体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置于土壤层内的砂层上方,布水管周壁设有初级过滤层,所述布水管的个数与沟形不透水层的个数相同,所述池体底部设有集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沟形不透水层为半圆形或 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外设有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和集水管为周壁布满小孔的管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池体,池体周壁具有防水层,池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土壤层,沟形不透水层、砂层和土壤层,其中砂层置于沟形不透水层内,沟形不透水层为1个或1个以上,所述沟形不透水层的宽度小于池体的宽度,所述池体内设有布水管,布水管置于土壤层内的砂层上方,布水管周壁设有初级过滤层,所述布水管的个数与沟形不透水层的个数相同,所述池体底部设有集水管。污水进入本实用新型生态污水处理装置内后,经过土壤层的物理、化学作用后即可实现污水净化,这一过程中,土壤层运行稳定,出水水质好;结构简单,设备投资低,运行费用低廉,且装置运行无污泥排放,无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C02F3/00GK2920981SQ200520142499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8日
发明者张亚军 申请人:张亚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