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68875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反应器,该反应器适合于在利用土壤细菌的作用净化农业分类废水等有机废水的废水处理工程中使用。
背景技术
过去,利用土壤细菌的作用净化农业分类废水等有机废水的技术是公知的。例如,在特公平5-10999号(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为了培养、活化土壤细菌而利用腐殖质的发明,以及将这种腐殖质成形为团粒,在废水处理工程中的贮水槽内,在有氧条件下使团粒与污水接触,获得籽污泥的发明。将团粒装入到本领域人员称为反应器的装置中,通过将该反应器置于贮水槽的内部,使团粒与废水接触。另外,有时也将该反应器和贮水槽合在一起称为反应器,不过,在本发明中,在谈到反应器时,指的是前一种装入团粒用的装置。在WO2002/02878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与废水处理装置相关的发明。在这种废水处理装置中,对于一个贮水槽,使用多台反应器。
专利文献1特公平5-10999号公报专利文献2WO 2002/028784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发明中,对于一个贮水槽,使用一台反应器。装入反应器的团粒,大致与贮水槽的废水处理能力成比例地增加。例如,在废水处理能力为10,000m3/天的贮水槽的反应器中装入约1,200kg的团粒,在废水处理能力为20,000m3/天的反应器中,装入约2,400kg的团粒。然而,根据本申请的发明人的见解,与废水处理能力大致成比例地装入的团粒,当其量超过1,000kg时,在反应器的中心部,由于废水的流速极慢,以及空气供应不充分等,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心部的团粒。另外,如果团粒的量那么大的话,反应器会大型化,在为了对反应器补充或者更换团粒而移动反应器时,需要大型的起重机等大型重型机械。从而,增大反应器的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
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发明中,通过对于一个贮水槽使用多台小型的反应器,可以使反应器的使用更加容易,也可以谋求团粒的有效利用。按照在贮水槽的内部预定的布局,可以将多台反应器整齐地配置,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并没有揭示能够将从贮水槽中取出的反应器这样进行再配置的措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反应器,该反应器能够有效地利用团粒,同时能够容易地将从贮水槽中取出的反应器整齐地再次配置到贮水槽中。
为了解决前述课题,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反应器,该反应器在包含在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的贮水槽的内部使用、使含有腐殖质的团粒与前述废水在前述内部中在有氧的条件下接触。
在这种废水处理装置中,本发明的特征如下面所述。前述反应器由容纳前述团粒用的容器部以及置于前述贮水槽的内部、可以卸下地从下方支承前述容器部的底座部形成,前述底座部具有向前述贮水槽的上方延伸的至少一根柱和能够从前述容器部的下方向前述容器部供应空气的散气管,前述容器部具有透气性的顶部和透气性的底部以及将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侧壁部,同时,具有被前述柱导向、能够向前述贮水槽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前述容器部的柱收纳部,前述顶部可开闭地形成,前述柱收纳部,以前述柱能够在前述上下方向进入、退出其中的方式形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形式之一中,前述容器部,其平面形状为四边形,前述侧壁部具有两组相互平行的侧壁,在前述两组当中的一组中的侧壁的各自的外面侧,形成前述柱收纳部,前述底座部,具有能够相对于形成在各个前述侧壁上的前述柱收纳部进入、退出的两根前述柱。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前述容器部,其平面形状为圆形,在前述圆形的中央部形成延伸于前述顶部和前述底部之间的前述柱收纳部,前述底座部具有能够相对于前述柱收纳部进入、退出的一根前述柱。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前述柱具有比前述贮水槽的水面更向上方延伸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前述容器部,由多个小型容器部形成,所述多个小型容器部沿上下方向可分离地重叠。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另一个实施形式中,多个前述小型容器部隔着透气性的间隔件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由底座部和容器部形成,底座部具有向贮水槽的上方延伸的柱,在前述容器部中形成柱能够进入和退出的柱收纳部,因而,在贮水槽内被底座部支承的容器部,如果使之沿着柱向上方移动,则柱收纳部从柱上脱开,可以将容器部向水槽的外部取出。在将新的团粒装入到其该容器部内之后,如果以使柱进入柱收纳部的方式使该容器部向贮水槽内下降的话,容器部在贮水槽的内部与处于规定位置的底座成为一个整体。
在容器部的平面形状为四边形,在容器部的一组侧壁的每一个上形成柱收纳部,另一方面,在底座部上形成两根柱的形式的本发明中,通过使两根柱的每一个进入柱收纳部的每一个中,可以很简单地使容器部和底座部的位置一致。
在容器部的平面形状为圆形、在其中央部上形成柱收纳部,另一方面,在底座部上形成一根柱的形式的本发明中,只需使一根柱进入柱收纳部,就可以使容器部和底座部的位置一致。
在柱具有比贮水槽的水面更向上方延伸的长度的形式的本发明中,当将容器部向贮水槽的内部下降时,由于可以容易地目视柱的上端部,所以,可以容易地使柱进入柱收纳部。
在容器部由向上下方向可分离地重叠的多个小型容器形成的形式的本发明中,通过将容器部小型化,可以更容易地进行操作。
在隔着透气性间隔件重叠小型容器部的形式的本发明中,在该间隔件中使空气扩散之后,可以向位于间隔件上的小型容器部供应空气。


图1是废水处理的工序图。
图2是培养槽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的向视图。
图4是反应器的透视图。
图5是反应器的部分剖视分解透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与图5同样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与图5同样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
图1是表示利用土壤细菌的作用净化农业分类废水等有机废水W的废水处理工程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在该废水处理工程中,在培养槽4中,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反应器10(参照图2)。在图1中,将废水W导入到调整槽1中。在这里,根据废水的性状,以适当的比例混合含有大量土壤细菌的污泥和废水W。混合后的物质进入反应槽2,在有氧的条件下,或者在无氧条件和接下来的有氧条件下,废水W受到土壤细菌的作用,进行废水W的净化。其次,废水W进入分离槽3,被分成作为净化了的水的处理水Wa和含有很多污泥的二次废水Wb,处理水Wa通向工程之外,被有效地利用。含在二次废水Wb中的污泥,除和二次废水Wb一起被送往作为贮水槽的一个的培养槽4之外,也返回调整槽1及反应器2。
图2、3是培养槽4的透视图和该图的III-III线的向视图。在培养槽4中,多个反应器10,如图2所示,在从培养槽4的第一侧壁16向第二侧壁17的X方向和与该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成列地配置。在任何一列上都排列5台反应器10,为了一天处理20,000m3废水,共计使用25台反应器。所列举的培养槽4,具有20,000m3/天的废水处理能力,由混凝土制的底部13、相互面对的第一、第二侧壁部16、17、以及和这两个侧壁16、17正交的相互面对的第三、第四侧壁部18、19构成。在第一侧壁部16上,将从分离槽3伸出的送水管21连接到流入口22,在第二侧壁17上,将从培养槽4向外延伸的送水管23连接到流出口24。流入口22位于比流出口24稍高的位置上,借助这些流入口22与流出口24的水位差,二次废水Wb如箭头A(参照图3)所示,在培养槽4中从流入口22向流出口24流动。流到第二侧壁17附近的二次废水Wb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回流用泵P和送水管20,返回到流入口22附近。
图4、5是反应器10的透视图和分解透视图。反应器10具有呈立方体或者纵向或者横向长的长方体、用于装入团粒的容器部25;从下方支承容器部25的底座部30。容器部25具有顶部26、底部27、侧壁部28,顶部26和底部27由金属网或者网板制成,以便具有透气性。侧壁部28具有两组相互平行的侧壁28a、28a、28b、28b,在它们之中的一组侧壁28a、28a的外侧形成具有弧状凹陷缺口部分29a的柱收纳部29。容器部25,其顶部26被制成可开闭的,以便能够向其内填充或者装入适当量的团粒41。底座部30包括制成与容器部25中的底部27的形状相一致的容纳部31,在与容纳部31相互平行的侧壁32的每一个的外侧向培养槽4的上方延伸的两根柱33,能够从容器部25的正下方向容器部25的底部27供应来自于压缩机(图中未示出)的空气的散气管34,在容纳部31的四角部向下方延伸的支脚部36。在图2、4中,容器部25从内侧配合到底座部30的容纳部31中,底座部30的柱33进入容器部25中的柱收纳部29的凹陷缺口部分29a内。这种状态的容器部25,当使用安装在其顶部26附近的吊环螺钉37吊起时,被柱33导向朝上方移动,脱离底座部30移到贮水槽16的外部。在该容器部25中,通过打开顶部26,可以补充或者更换团粒41。然后,如果将容器部25吊起、柱33进入柱收纳部29内,则以该柱33作为导向使容器部25垂直下降,容易地配合到容纳部31内。优选地,柱33具有其顶部33a仅仅露出培养槽4的水面S之上的长度(参照图3)。由于底座部30也具有吊环螺钉38,所以,通过使用该吊环螺钉38吊起,易于从贮水槽4中取出,或者收存到贮水槽内。
在整齐地排列在图2的贮水槽中的反应器10中,作为一个例子,在一边约1m的容器部25中,可以填充约45kg的团粒41。在散气管34上连接有从培养槽4的上方延伸的空气配管46,产生从散气管34指向底部27的有许多气泡的流。该气泡流在容器部25的内部产生二次废水Wb的上升流,与此同时,可以将容器部25变成有氧的条件。该气泡流,或者二次废水Wb,如图3的箭头A所示,从支脚部36之间进入底座部30,朝向底部27,进入容器部25之后,通向顶部26的外部,可以流向邻接的反应器10。
团粒41是将腐殖质或者腐殖质和安山岩及浮石等无机质的混合物成形为粒子状的物质,对此,可以使用公知或众所周知的团粒。另外,团粒41,可以将其在反应器10中的总量的80重量%作为上限,代替浮石等无机质粒子。在本发明中,在谈到团粒41的重量时,指的是包含这些腐殖质的粒子和无机质粒子的总重量。这些粒子的混合存在,对于包含在二次废水Wb内的土壤细菌的培养和活性化是有效的。
在含有这种培养槽4和反应器10的废水处理装置中,当从培养槽4的流入口22进入的二次废水Wb穿过多个反应器10中时,一面在有氧的条件下反复与团粒41接触,一面慢慢地进入流出口24。这样,在二次废水Wb滞留在培养槽4中的期间内,在二次废水Wb中,培养对净化废水W有效的土壤细菌,或者将其活性化。含有大量的土壤细菌的二次废水Wb,它的一部分作为籽污泥从流出口24流出,供应给调整槽1及反应槽2。
反应器10,通过在培养槽4中形成每一个含有必要的少量的团粒41的小型的反应器,可以很容易将其搬运。另外,这种反应器10,通过将容器部25和底座部30分离,可以更容易搬运。团粒41,通过在小型反应器10中分散的状态下使用,二次废水Wb及空气的接触变得容易,可以有效地加以利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和图5同样的图示。图6的反应器10,具有圆筒形的容器部25和圆筒形的底座部30,在容器部25的中央,成圆筒形的柱收纳部29,在顶部26与底部27之间垂直地延伸,在底座部30的中央,可以相对于柱收纳部29进入、退出的一根圆柱状的柱33,垂直地向上方延伸。容器部25,在其顶部26的附近具有一对吊环螺钉37,底座部30也有一对吊环螺钉38。容器部25,通过使用吊环螺钉37用起重机(图中未示出)吊起,可以沿着柱33从底座部30卸下或者安装到底座部30上。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一个例子的与图5同样的图示。但是,在图7的反应器10中,对于一台底座部30,可分离地重叠使用由第一~第三构成的三台容器部25a、25b、25c。第一~第三容器部25a、25b、25c的每一个,其平面形状与图3的容器部25的平面形状相同,但是,被制成高度为图3的容器部25的高度的1/2~1/4。这样,被制成得比较小的第一~第三容器部25a、25b、25c,其搬运比容器部25更容易。另外,第一~第三容器部25a、25b、25c,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团粒41,可以将团粒41装入每一个容器部中使用,但是,也可以只在第一、第三容器部25a、25c中装入适当量的团粒41,另一方面,在介于这两个容器部25a、25c之间的第二容器部25b中完全不装入团粒41。在这种情况下的第二容器部25b,起着间隔件的作用,该间隔件可以使由散气管34供应、从第一容器部25a中出来的空气,在第二容器部25b的内部扩散,广泛地遍布第三容器部25c的底部,将第三容器部25c中的大量团粒置于有氧的条件下。团粒41,通过经由这样的间隔件分散到第一、第三容器部25a、25c中,可以优选地进行利用。
根据本发明,可以制造能够有效地利用团粒、搬运简单的反应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反应器,该反应器在包含在有机废水处理工序中的贮水槽的内部使用,使含有腐殖质的团粒与前述废水在前述内部中在有氧的条件下接触,其特征在于,前述反应器由容纳前述团粒用的容器部以及置于前述贮水槽的内部、可以卸下地从下方支承前述容器部的底座部形成,前述底座部具有向前述贮水槽的上方延伸的至少一根柱和能够从前述容器部的下方向前述容器部供应空气的散气管,前述容器部具有透气性的顶部和透气性的底部以及将这两个部分连接起来的侧壁部,同时,具有被前述柱导向、能够向前述贮水槽中的上下方向移动前述容器部的柱收纳部,前述顶部可开闭地形成,前述柱收纳部,以前述柱能够在前述上下方向进入、退出的方式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部,其平面形状为四边形,前述侧壁部具有两组相互平行的侧壁,在前述两组当中的一组中侧壁的各自的外面侧形成前述柱收纳部,前述底座部具有能够相对于形成在前述各个侧壁上的前述柱收纳部进入、退出的两根前述柱。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部,其平面形状为圆形,在前述圆形的中央部形成延伸于前述顶部和前述底部之间的前述柱收纳部,前述底座部具有能够相对于前述柱收纳部进入、退出的一根前述柱。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柱具有比前述贮水槽的水面更向上方延伸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容器部由多个小型容器部形成,所述多个小型容器部沿所述上下方向可分离地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前述小型容器部隔着透气性的间隔件重叠。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能够有效地利用团粒的反应器。其解决方案为在有机废水处理工程中使用的反应器(10),由容纳团粒用的容器部(25)以及可卸下地从下方支承容器部(25)的底座部(30)形成。底座部(30),具有柱(33)。容器部(25),包括透气性的底部、透气性的顶部(26),侧壁部(28),以及被柱(33)导向、能够向容器部(25)的上下方向移动的柱收纳部(29)。
文档编号C02F3/30GK101041506SQ20061005987
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20日
发明者高桥利洋 申请人:青木电器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