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有搅拌叶片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541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装有搅拌叶片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物回收利用装置,尤其是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观念的日益加强,城市水环境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因此有效对污水进行处理回收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研究课题。而例如垃圾填埋场的渗出水或者垃圾焚烧烟灰的清洗水中含有大量的以2、3、7、8-TCDD为代表的二恶英、多氯联苯、双酚A等对环境污染严重且对人体非常有害的物质,由于这些物质的难分解性,人们尝试了各种办法来对其进行净化处理。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先用臭氧及双氧水等对污水进行第一处理过程,使得容易被氧化的有机物发生分解,并改善了污水对于紫外线的透过率。随后的第二处理过程采用紫外线,或者紫外线与臭氧、双氧水组合的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除氯并进一步促进残余有机物的分解。然而,由于鼓入臭氧等在处理槽内产生乱流,使得难分解物质的浓度很难均勻,为了使难分解物质尽量均勻、浓度降低,通常需要增大处理槽的体积,延长处理时间,这样既占用了空间又降低了处理效率。而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就必须提高臭氧的溶解效率,因此采用管嘴径很小散气管将微细的气泡吹入待处理污水中,但这样又容易堵塞散气管的管嘴。因此,能够开发一种效率更高的、处理效果更好的臭氧-紫外线联合污水处理装置,对于污水处理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处理效果更好的臭氧-紫外线联合污水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竖直的处理槽,处理槽中有复数个水平放置的多孔板,多孔板将处理槽分割成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通过多孔板上开设的复数个均布的通孔连通;所述多个区域的最下部的区域设置了散气管,散气管的管嘴的孔径为3-5cm,散气管与处理槽外部的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导入管路相连通;所述最下部的区域还开设了污水导入口与处理槽外部的污水管路相连通;所述多个区域的最上部的区域开设了气体排放口与处理槽外部的气体排放管路相连通;与所述最上部的区域相邻的区域开设了处理后水导出口与处理槽外部的处理后水导出管路相连通;在所述最下部的区域和所述最上部的区域之间的每个区域都设置一个紫外线灯管和一组由电机驱动的搅拌叶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竖直处理槽内设置了多个处理区域,一是使得臭氧等氧化剂的溶解率明显增大,这样既解决了处理槽占地面积太大的问题、降低了臭氧的消耗,又避免了细孔径散气管带来的其他问题;二是提高了难分解物质的分解率,变相缩短了处理时间,尽可能有效除去了难分解物质;三是由于设置了搅拌叶片,进一步促进了二恶英等的氧化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件该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一个竖直的处理槽1,处理槽1中有复数个水平放置的多孔板2,多孔板2将处理槽分割成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通过多孔板2上开设的复数个均布的通孔连通;所述多个区域的最下部的区域3设置了散气管,散气管的管嘴4的孔径为3-5cm,散气管与处理槽 1外部的臭氧发生器5通过臭氧导入管路6相连通;所述最下部的区域3还开设了污水导入口与处理槽1外部的污水管路7相连通;所述多个区域的最上部的区域8开设了气体排放口与处理槽1外部的气体排放管路9相连通;与所述最上部的区域8相邻的区域10开设了处理后水导出口与处理槽1外部的处理后水导出管路11相连通;在所述最下部的区域3 和所述最上部的区域8之间的每个区域都设置一个紫外线灯管12和一组由电机M驱动的搅拌叶片13。
权利要求1.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竖直的处理槽,处理槽中有复数个水平放置的多孔板,多孔板将处理槽分割成多个区域,所述多个区域相邻的两个区域通过多孔板上开设的复数个均布的通孔连通;所述多个区域的最下部的区域设置了散气管,散气管的管嘴的孔径为3-5cm,散气管与处理槽外部的臭氧发生器通过臭氧导入管路相连通;所述最下部的区域还开设了污水导入口与处理槽外部的污水管路相连通;所述多个区域的最上部的区域开设了气体排放口与处理槽外部的气体排放管路相连通;与所述最上部的区域相邻的区域开设了处理后水导出口与处理槽外部的处理后水导出管路相连通;在所述最下部的区域和所述最上部的区域之间的每个区域都设置一个紫外线灯管和一组由电机驱动的搅拌叶片。
专利摘要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竖直处理槽内设置了多个处理区域,并在处理区域加设了搅拌叶片,优点在于一是使得臭氧等氧化剂的溶解率明显增大,这样既解决了处理槽占地面积太大的问题、降低了臭氧的消耗,又避免了细孔径散气管带来的其他问题;二是提高了难分解物质的分解率,变相缩短了处理时间,尽可能有效除去了难分解物质;三是由于设置了搅拌叶片,进一步促进了二恶英等的氧化分解。
文档编号C02F1/32GK202054659SQ201120092329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倪杨, 郑顺奇, 齐伟光 申请人:宁波表面工程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