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1836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前置反硝化池-微污泥生物降解池-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简称AOF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主导性工艺普遍采用活性污泥法,例如氧化沟、A2/0、SBR、CAST、MSBR、ICEAS等工艺,工艺流程长,池体结构复杂,剩余污泥多。因为活性污泥法本身产率比较高,由于污泥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后续处置的过程之中的问题以及二次污染的问题。同时,在厂内污水处理,也存在着高能耗的问题。特别进入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国家号召节能减、排污泥减量等目标,因此从技术开发及处理工艺中降低污泥产出是比较理想的技术路线。目前研究的内容有第一、反应器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污泥要减量,主要是依据环境和微生物多样性、第二、高浓度微生物体系、第三、净化水流出污泥截留在反应器内。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传统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投资多,需污泥处理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前置反硝化池、微污泥生物降解池和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前置反硝化池前段为反应区,具有污水进水、硝化液回流水入口,并设有污水与硝化液的接触、混合搅拌泵,后段为固液分离区,设有过滤填料;微污泥生物降解池由多孔配水墙和流离生物载体填料依次间隔设置,并且在池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组成,在微污泥生物降解池上设有供硝化液回流水回流的回流泵;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由两级以上的辅助人工湿地配介质过滤填料层和平衡植物吸收层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改造不需增加新构筑物,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可用简单的池形结构或土质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防渗膜方式,可大量节省土建投资与占地。另外由于生物载体采用的生物载体材料分布广泛,项目建设当地即可提供,可大大节省工程投资。由于该工艺水力停留时间短,可大大节省工程投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中编号1前置反硝化池,2微污泥生物降解池,3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4搅拌泵,5过滤填料,6多孔配水墙,7流离生物载体填料,8穿孔曝气管,9回流泵,10级配介质过滤填料层,11平衡植物吸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实施采用AOF工艺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前置反硝化池1、微污泥生物降解池2和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3供三个部分组成。前置反硝化池1由污水进水、硝化液回流水通过搅拌泵4进行接触、混合,然后通过过滤填料5进行固液分离。微污泥生物降解由前置反硝化处理后的水通过多孔配水墙6进入流离生物载体填料7通过底部穿孔曝气管8曝气和空气接触,通过多孔微生物载体和间隔曝气可以在同一个反应器中不同层次上形成不同形式的流态,形成众多的厌氧、缺氧、好氧区域,从而实现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和污泥减量化。在微生物载体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厌氧、缺氧、好氧区域,在好氧区有机物被分解合成好氧污泥,释放出C02 ;好氧污泥在厌氧区被分解为脂肪酸、多糖、胞外酶和蛋白质等,释放出的胞外酶还有助于污泥的降解;厌氧区的降解产物进入下一个好氧区又被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同时产生大量的生物膜,长期被截留在生物载体表面,通过厌氧缺氧的交替作用最终实现内源硝化;硝化液通过回流泵9回流进如前置反硝化池2.经微污泥生物降解池处理后带有少量悬浮物的出水进入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3,经过辅助人工湿地多级配介质过滤填料层10的过滤并通过平衡植物吸收层11的吸收,确保有机物、氨氮、磷、SS达到排放标准。本实用新型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段直接改造投加,新建的污水处理厂可用简单的池形结构或土质条件好的地区采用防渗膜方式。湿地植物可因地制宜采用当地天然植物及天然载体材料。本实用新型与常规工艺主要指标对比如下表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前置反硝化池、微污泥生物降解池和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前置反硝化池前段为反应区,具有污水进水、硝化液回流水入口,并设有污水与硝化液的接触、混合搅拌泵,后段为固液分离区,设有过滤填料;微污泥生物降解池由多孔配水墙和流离生物载体填料依次间隔设置,并且在池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组成,在微污泥生物降解池上设有供硝化液回流水回流的回流泵;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由两级以上的辅助人工湿地配介质过滤填料层和平衡植物吸收层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由前置反硝化池、微污泥生物降解池和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前置反硝化池前段为反应区,具有污水进水、硝化液回流水入口,并设有污水与硝化液的接触、混合搅拌泵,后段为固液分离区,设有过滤填料;微污泥生物降解池由多孔配水墙和流离生物载体填料依次间隔设置,并且在池底部设有穿孔曝气管组成,在微污泥生物降解池上设有供硝化液回流水回流的回流泵;辅助湿地植物吸收系统由两级以上的辅助人工湿地配介质过滤填料层和平衡植物吸收层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传统的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存在的占地面积大,投资多,需污泥处理等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C02F3/30GK202297304SQ20112037836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丁扣林, 丁静 申请人:丁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