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317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一位于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一与该污泥斗连通的穿孔排泥管、及一污泥回流池,所述穿孔排泥管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孔,所述污泥斗与污泥回流池通过该穿孔排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回流装置还包括一供气源、两曝气管、及一供气管路,两所述曝气管分别布设于该穿孔排泥管的两侧,每该曝气管均通过该供气管路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供气管路上设有一控制阀门。本实用新型能够避免或消除污泥在穿孔排泥管周围远离通孔的位置出现污泥堆累甚至板结的现象,从而疏通在穿孔排泥管通孔周边形成的污泥回流通道,提高污泥回流效率。
【专利说明】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厌氧水解反应区的装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污水处理中,传统的完全混合式厌氧水解反应区由混合接触池和沉淀池组成;在混合接触池,污水在潜水推进器作用下充分混合接触,完成厌氧消化,之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进入下一道工序,污泥经过沉淀池底部设置的穿孔排泥管进入污泥回流池,然后一部分污泥通过潜污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接触池,另外一部分剩余污泥排至脱水机房。
[0003]现有污泥回流装置通常由污泥斗(位于沉淀池底部)、穿孔排泥管、污泥回流池及潜污回流泵等组成;穿孔排泥管为一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孔的管道,通孔的数量及孔径与污泥收集量相关,穿孔排泥管通过该通孔与污泥斗连通,且穿孔排污管的出口与污泥回流池连通;沉淀池底部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污泥斗并经穿孔排泥管汇集至污泥回流池,接着通过潜污回流泵回流至混合接触池。这样的污泥回流装置通常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穿孔排泥管周围远离通孔的地方会出现污泥堆累甚至板结的现象,造成污泥回流效果变差,进而影响整个厌氧水解池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能够避免或消除污泥在穿孔排泥管周围远离通孔的位置出现污泥堆累甚至板结的现象,从而疏通在穿孔排泥管通孔周边形成的污泥回流通道,提高污泥回流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一位于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一与该污泥斗连通的穿孔排泥管、一污泥回流池、一供气源、两曝气管、及一供气管路;所述穿孔排泥管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孔,所述污泥斗与污泥回流池通过该穿孔排泥管连通;两所述曝气管分别布设于该穿孔排泥管的两侦U,每该曝气管均通过该供气管路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供气管路上设有一控制阀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管包括一 PVC花管、一包覆并固定于PVC花管外表面的微孔曝气膜、及复数个以控制供气均匀的隔断卡箍,所述PVC花管上沿管体轴向每隔Im开设一直径为1mm的通气穿孔,每相邻两所述通气穿孔之间均设有一该隔断卡箍,且所述隔断卡箍均卡套于微孔曝气膜上,所述PVC花管的首端口与供气管路连接,该PVC花管的尾端口安装有一堵头。
[0007]进一步地,所述供气管路包括一供气主管、与曝气管一一对应设置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主管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控制阀门设于该供气主管上,所述供气支管的一端与供气主管连接,该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曝气管的进气口连接。
[0008]本实用新型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供气源、曝气管、及供气管路的配合,能够避免或消除污泥在穿孔排泥管周围远离通孔的位置出现污泥堆累甚至板结的现象,从而疏通在穿孔排泥管通孔周边形成的污泥回流通道,从而提高污泥回流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厌氧水解反应区后的俯视图。
[0011]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曝气管与供气管路组装后的俯视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曝气管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PVC花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100,包括一位于沉淀池200底部的污泥斗1、一与该污泥斗I连通的穿孔排泥管2、一污泥回流池3、一供气源(未图示)、两曝气管4、及一供气管路5 ;所述穿孔排泥管2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孔21,所述污泥斗I与污泥回流池3通过该穿孔排泥管2连通;两所述曝气管4分别布设于该穿孔排泥管2的两侧,每该曝气管4均通过该供气管路5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供气管路5上设有一控制阀门6,曝气管4、供气管路5及供气源配合下能够为穿孔排泥管2的两侧进行曝气。
[001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曝气管4包括一 PVC花管41、一包覆并固定于PVC花管41外表面的微孔曝气膜42、及复数个以控制供气均匀的隔断卡箍43,所述PVC花管41上沿管体轴向每隔Im开设一直径为1mm的通气穿孔411,每相邻两所述通气穿孔411之间均设有一该隔断卡箍43,且所述隔断卡箍43均卡套于微孔曝气膜42上,所述PVC花管41的首端口与供气管路5连接,该PVC花管41的尾端口安装有一堵头44,该堵头44用以封闭PVC花管41的尾端口。
[0017]如图2与图3所示,供气管路5包括一供气主管51、与曝气管4 一一对应设置的供气支管52,所述供气主管51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控制阀门6设于该供气主管51上,所述供气支管52的一端与供气主管51连接,该供气支管52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曝气管4的进气口(即上述PVC花管41的首端口)连接。
[0018]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定期(每周一或二次,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为穿孔排泥管2的两侧进行曝气一次,每次持续5分钟左右;具体地,启动供气源,打开控制阀门6,使气流依次经由供气主管51、供气支管52进入曝气器4的PVC花管41内,之后通过PVC花管41上的通气穿孔411进入PVC花管41与微孔曝气膜42之间的空隙,在压力差作用下,气流沿微孔曝气膜42上密布的微孔溢出,以避免或消除污泥在穿孔排泥管2周围远离通孔21的位置出现污泥堆累甚至板结的现象,从而疏通在穿孔排泥管2通孔21周边形成的污泥回流通道,提高污泥回流效率。
[0019]需要说明的是,沉淀池200泥水分离获得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本实用新型污泥回流装置100送至污泥回流池3内,具体地,从沉淀池200落入污泥斗I的污泥通过穿孔排泥管2送至污泥回流池3,之后污泥回流池3内的污泥通过潜污回流泵300回流至混合接触池400 ;此外,如图1所示, 申请人:给出的厌氧水解反应区是由一个混合接触池400与2个沉淀池200组成,沉淀池200与本实用新型污泥回流装置100则是一一对应设置,即相应的设置了两套该污泥回流装置100,且两套该污泥回流装置100可共用一个污泥回流池3。
[0020]综上,本实用新型用以回流污泥时能够避免或消除污泥在穿孔排泥管周围远离通孔的位置出现污泥堆累甚至板结的现象,从而疏通在穿孔排泥管通孔周边形成的污泥回流通道,提高污泥回流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包括一位于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一与该污泥斗连通的穿孔排泥管、及一污泥回流池,所述穿孔排泥管上均匀分布有复数个通孔,所述污泥斗与污泥回流池通过该穿孔排泥管连通;其特征在于:该污泥回流装置还包括一供气源、两曝气管、及一供气管路,两所述曝气管分别布设于该穿孔排泥管的两侧,每该曝气管均通过该供气管路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供气管路上设有一控制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包括一 花管、一包覆并固定于?花管外表面的微孔曝气膜、及复数个以控制供气均匀的隔断卡箍,所述花管上沿管体轴向每隔加开设一直径为10臟的通气穿孔,每相邻两所述通气穿孔之间均设有一该隔断卡箍,且所述隔断卡箍均卡套于微孔曝气膜上,所述花管的首端口与供气管路连接,该花管的尾端口安装有一堵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水解反应区的污泥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管路包括一供气主管、与曝气管一一对应设置的供气支管,所述供气主管与供气源连接,且所述控制阀门设于该供气主管上,所述供气支管的一端与供气主管连接,该供气支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曝气管的进气口连接。
【文档编号】C02F3/28GK204097185SQ201420384089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蔡孝光, 吉泽英, 刘福权, 姚红照, 杨少明 申请人:福建华东水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