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86360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包括机架、罩壳、转鼓、转子和絮凝装置,罩壳安装于机架上,罩壳上设有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转鼓安装于罩壳内,转鼓上开有出泥口,出泥口位于固相出口的上方,转子安装于转鼓内,转子表面设有推料螺旋和分料口,絮凝装置安装于转子内,絮凝装置包括搅拌转杆,搅拌转杆上安装有螺旋叶片和桨板,搅拌转杆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转子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第一轴承上设有进料口,转子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通过差速器与第二传动电机相连接,转子与第二轴承之间安装有挡液板,挡液板上开有溢水口。本实用新型能够极大的提高污泥脱水的效率,使得污泥脱水更加充分。
【专利说明】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脱水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卧螺离心机在环保应用方面主要指对工业和民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脱水。当今环境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卧螺离心机的价值得到体现,以前污水厂或相关处理厂均以自沉降或采用带式压滤机进行污泥的脱水浓缩,二卧螺沉降离心机由于其先天具有处理量大、自动化操作、脱水效果好等特点,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推广。卧螺离心机单品销售额占到了所有离心机产品的一半左右,奠定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现有技术的卧螺离心机需要不能对注入料进行絮凝处理,其污泥脱水有待提高,而如果预先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则会导致注液变得困难,污泥脱水效率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能够在转子内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污泥脱水的效率,使得污泥脱水更加充分,能够进一步降低脱水后污泥的水含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包括机架、罩壳、转鼓、转子和絮凝装置,所述罩壳安装于机架上,罩壳上设有液相出口和固相出口,转鼓安装于罩壳内,转鼓上开有出泥口,出泥口位于固相出口的上方,转子安装于转鼓内,转子表面设有推料螺旋和分料口,所述絮凝装置安装于转子内,絮凝装置包括搅拌转杆,搅拌转杆上安装有螺旋叶片和桨板,搅拌转杆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转子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第一轴承上设有进料口,转子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通过差速器与第二传动电机相连接,转子与第二轴承之间安装有挡液板,挡液板上开有溢水口。
[0005]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两侧均安装有轴承座,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机架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电机、第二传动电机和搅拌电机均安装于机架上,第一传动电机通过皮带与第一轴承相连接,第二传动电机通过皮带与差速器相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转鼓的右端为锥形结构,转子左端尺寸大于转子右端尺寸,转子与第一轴承之间安装有密封圈。
[0008]作为优选,所述桨板通过连杆对称安装于搅拌转杆上,螺旋叶片安装于桨板的两侧。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子内安装搅拌转杆,搅拌转杆上安装有螺旋叶片和桨板,通过搅拌电机带动螺旋叶片和桨板转动,能够使离心机在转子内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污泥脱水的效率,使得污泥脱水更加充分,能够进一步降低脱水后污泥的水含量。
[0010]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的主视结构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子的主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包括机架1、罩壳2、转鼓
3、转子4和絮凝装置,所述罩壳2安装于机架I上,罩壳2上设有液相出口 21和固相出口22,转鼓3安装于罩壳2内,转鼓3上开有出泥口 31,出泥口 31位于固相出口 22的上方,转子4安装于转鼓3内,转子4表面设有推料螺旋41和分料口 42,所述絮凝装置安装于转子4内,絮凝装置包括搅拌转杆5,搅拌转杆5上安装有螺旋叶片51和桨板52,搅拌转杆5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53,转子4 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6,第一轴承6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61,第一轴承6上设有进料口 62,转子4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7,第二轴承7通过差速器71与第二传动电机72相连接,转子4与第二轴承7之间安装有挡液板8,挡液板8上开有溢水口 81。
[0014]所述机架I两侧均安装有轴承座11,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均通过轴承座11安装于机架I上,所述第一传动电机61、第二传动电机72和搅拌电机53均安装于机架I上,第一传动电机61通过皮带9与第一轴承6相连接,第二传动电机72通过皮带9与差速器71相连接,所述转鼓3的右端为锥形结构32,转子4左端尺寸大于转子4右端尺寸,转子4与第一轴承6之间安装有密封圈63,所述桨板52通过连杆54对称安装于搅拌转杆5上,螺旋叶片51安装于桨板52的两侧。
[0015]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0016]本实用新型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在工作过程中,将污水和絮凝剂通过进料口 62注入到转子4内,转子4内安装搅拌转杆5,搅拌转杆5上安装有螺旋叶片51和桨板52,然后打开搅拌电机53,通过搅拌电机53带动螺旋叶片51和桨板52转动,能够使离心机在转子4内对污水进行絮凝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污泥脱水的效率,使得污泥脱水更加充分,能够进一步降低脱水后污泥的水含量,然后启动第一传动电机61和第二传动电机72,两者分别通过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带动转子4高速旋转,污泥水在转子4内部被加速并形成一个圆柱液环层,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比重较大固体颗粒沉降到转鼓3内壁形成泥层(固环层),再利用推料螺旋41和转鼓3的相对速度差把固相推向转鼓3的锥形结构32处经过出泥口 31后从固相出口 22排出,上清液则通过挡液板8上的溢水口 81从液相出口 21流出。
[0017]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罩壳(2)、转鼓(3)、转子(4)和絮凝装置,所述罩壳(2)安装于机架⑴上,罩壳(2)上设有液相出口(21)和固相出口(22),转鼓(3)安装于罩壳(2)内,转鼓(3)上开有出泥口(31),出泥口(31)位于固相出口(22)的上方,转子(4)安装于转鼓(3)内,转子(4)表面设有推料螺旋(41)和分料口(42),所述絮凝装置安装于转子(4)内,絮凝装置包括搅拌转杆(5),搅拌转杆(5)上安装有螺旋叶片(51)和桨板(52),搅拌转杆(5)的一端连接有搅拌电机(53),转子(4) 一端安装有第一轴承出),第一轴承(6)上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61),第一轴承(6)上设有进料口(62),转子(4)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承(7),第二轴承(7)通过差速器(71)与第二传动电机(72)相连接,转子(4)与第二轴承(7)之间安装有挡液板(8),挡液板(8)上开有溢水口(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I)两侧均安装有轴承座(11),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均通过轴承座(11)安装于机架(I)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电机(61)、第二传动电机(72)和搅拌电机(53)均安装于机架(I)上,第一传动电机(61)通过皮带(9)与第一轴承(6)相连接,第二传动电机(72)通过皮带(9)与差速器(71)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鼓(3)的右端为锥形结构(32),转子(4)左端尺寸大于转子(4)右端尺寸,转子(4)与第一轴承(6)之间安装有密封圈(6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脱水用卧螺离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桨板(52)通过连杆(54)对称安装于搅拌转杆(5)上,螺旋叶片(51)安装于桨板(52)的两侧。
【文档编号】C02F11/14GK204162585SQ20142043415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日
【发明者】童杨益 申请人:童杨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