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047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监测、测试技术的进步,实验室废液的排放量及种类逐步增多,其中根据废液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性质, 可以分为实验室有机和无机废水两大类。无机废水主要含有重金属、重金属络合物、酸碱、氰化物、硫化物、卤素离子以及其他无机离子等。有机废水含有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机酸、醚类、多氯联苯、有机磷化合物、酚类、石油类、油脂类物质。上述实验室废液中多类具有毒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和传染性,若不进行适当的处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以水环境监测废液为了,一般情况下水环境监测的对象有地表水、地下水、生活用水以及污染水等,通常会在实验室中进行,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的实验室废液,这些废液通常包括含有铬、汞、银等重金属离子,还有一些含有氰化物、砷、有机酸、酚类、石油类物质等。这些废液大都含有有毒物质,并且有毒物质的浓度很高,毒性很强。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更好的维护实验室的环境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对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产生的实验室废液进行正确处理是非常有必要。

目前,实验室废液处理的现状大都是集中收集,随后送交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特殊处理。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存在很多弊端。

1)定期的回收和处理使得实验室废液在实验室储存时间太长,容易使实验室的环境受到污染。而且,易挥发的有害物质一旦挥发和扩散将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并且给化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2)实验监测包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不同的化验对象采用不同的化验方法,采用不同的试剂和药品。不同的化验样本产生的废液集中保存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各种成分的混合也有可能互相作用,使后期的处理更加困难。

为了解决上述弊端,本发明构建了一种高效的实验室废液就地处理方法及装置,可方便及时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废水,出水可达到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以下简称一级A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实验室废液集中收集再委外处理的弊端,本发明的目的是构建一种高效的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主要用于实时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确保实验室的环境安全,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包括污泥池(3-9)以及顺序连接的反应池(3-1),一级沉淀池(3-2),一级离子交换池(3-3),二级离子交换池(3-4),二级沉淀池(3-5),预留曝气池(3-6),超滤池(3-7),消毒兼清水池(3-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室废液通过进水泵提升至反应池(3-1),依据控制柜(13)内设置的pH监测系统监测的进水pH,控制酸投加系统(12-1)和碱投加系统(12-2)投加酸或者碱,调整pH至6.5-8,反应池(1)中酸碱中和部分停留时间为45分钟,污水经过酸碱调节后,进入反应池(1)中絮凝反应池部分,根据废液种类的不同,设置絮凝剂投加系统(12-3)的投加量,确保胶体以及悬浮物等不进入到离子交换池组中,并去除进水中的总磷,反应池(1)中絮凝部分停留时间为15分钟。

2)、经反应池(3-1)后,污水进入一级沉淀池(3-2),将与磷酸盐沉淀、胶体、悬浮物以及其他易沉固体截留在沉淀池内,汇集至污泥斗中,池底设有污泥斗,定期通过一级沉淀池排泥泵(11-1)排除积存的污泥至污泥池(3-9)中。

3)、经一级沉淀池(3-2) 后,污水进入一级离子交换池(3-3),根据污水的种类设置树脂的种类,如大孔弱碱性离子树脂,大孔弱酸性离子树脂等,以此来去除水中的特定污染物,如铬、汞等重金属,或硫化物、氯化物等,一级离子交换池(3-3)的大小依据水量、水质以及树脂再生频率确定,如半年再生一次,水量100升/天,主要去除水中的浓度为500mg/L的汞,那么树脂吸附量按150g/L计算,树脂最少需要60L,则一级离子交换池(3-3) 容积为100L。

4)、污水经过一级离子交换池(3-3)后,进入二级离子交换池(3-4)再次对水中的特定污染物进行去除,确保污染得到有效去除,容积为一级离子交换池(3-3) 容积的1/2-2/3。

5)、污水经过二级离子交换池(3-4)后进入预留曝气池(3-5),预留曝气池(3-5)是主要处理污水中可生化性有机物、总磷以及氨氮,当可生化性有机物超过60mg/L或总磷超过2mg/L或氨氮浓度超过8mg/L时,预留曝气池(3-5)需要开启曝气装置,启动池内特制球形填料上的微生物菌群,未启动之前球形填料上的微生物菌群浸没在水中即可保持活性,也可投加污水厂中的浓缩泥水混合物;若污水中可生化性有机物、总磷以及氨氮低于上述数值,预留曝气池(3-5)可不开启。

6)、污水经过预留曝气池(3-5)后进入二级沉淀池(3-6),二级沉淀池(3-6)主要是沉降及回流前面曝气池中的污泥或生物膜,保持出水清澈,避免后去超滤膜组件(9)超负荷运行,沉降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11-2)60-80%回流至预留曝气池(3-5),20-40%作为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池(3-9)中,当预留曝气池(3-5)可不开启时,二级沉淀池(3-6)同步不开启,包括回流及排泥系统。

7)、污水经过二级沉淀池(3-6)后进入超滤池(3-7),超滤池(3-7)主要去除悬浮物、胶体、部分有机物、总磷以及重金属等,确保出水清澈,池底设有污泥斗,定期通过超滤池排泥泵(11-3)排除积存的污泥至污泥池(3-9)中。

8)、超滤池(3-7)出水随后进入消毒兼清水池(3-8),停留时间为1小时,消毒兼清水池(3-8)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可根据水量质的变化调整紫外灯的开启数量,确保粪大肠杆菌达到一级A标准。

其中所述预留曝气池(3-5),可根据进水水质确定运行与否,当预留曝气池(3-5)不运行时,污水还是经过预留曝气池(3-5),但曝气及相应的回流系统不开启;当预留曝气池(3-5)运行时,其中曝气系统开启,曝气系统为管式微孔曝气器(7),起曝气及混合作用,其中出水溶解氧控制在1.5-2.5mg/L,其中的污泥回流及污泥排放由控制柜(13)内的自控装置控制定时开启。

其中所述预留曝气池(3-5)的填料,为特制生物填料(8),呈球形内部填充聚氨酯海绵,当预留曝气池(3-5)不运行时,填料上的微生物菌群处于休眠状态,当运行时,曝气后即可恢复正常功能。

其中所述污泥回流由控制柜(13)内的自控装置控制定时开启;一级沉淀池(3-2)、二级沉淀池(3-6)和超滤池(3-7)的污泥排放,为间歇排放,均由控制柜(13)内的自控装置控制开启时间,如每日10分钟。

其中所述污泥池(3-9)设有溢流口,溢流出水排入装置进水口,污泥池(3-9)可贮存半年至一年的污泥,定期清运处理,若含重金属等物质须按危险废物处理。

其中所述控制柜(13)中设有自动控制装置,可实现进水、曝气、回流、排泥以及出水的自动控制及远程控制。

按照本发明设计的一体化装置,具有以下明显特点:

1)由于超滤膜的分离作用,高效的固液分离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元流失的微生物菌群与已净化的水分开,出水可直接排放或回用。

2)膜生物反应器可滤除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可显著节省加药消毒所带来的长期运行费用并扩大废水回用范围。

3)膜的高效截流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TR)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

4)特制球形防止各种微生物菌群的流失,有利于生长速度缓慢的细菌(硝化细菌等)的生长,使一些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变长,有利于它们的分解,从而系统中各种代谢过程顺利进行。系统抗冲击性强,适应范围广。

5)出水可稳定达到城市下水道接管标准,,甚至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6)全自动运行、易维护、无人值守。

附图说明

图1

图中各组件为:1污水管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放空管,2水泵,2-1进水泵,2-2抽吸泵,3池组,3-1反应池,3-2一级沉淀池,3-3一级离子交换池,3-4二级离子交换池, 3-5预留曝气池,3-6二级沉淀池,3-7超滤池,3-8消毒兼清水池,3-9污泥池,4搅拌器,4-1酸碱反应池搅拌器,4-2絮凝反应池搅拌器,5-1一级沉淀池斜板填料,5-2二级沉淀池斜板填料,6树脂,6-1树脂1,6-2树脂2,7管式微孔曝气器,8生物填料,9超滤膜组件,10紫外灯箱,11污泥泵,11-1沉淀池排泥泵,11-2污泥回流泵,11-3超滤池排泥泵,12药剂投加系统,12-1酸投加系统,12-2碱投加系统,12-3絮凝剂投加系统,13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高效的实验室废液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污泥池(3-9)以及顺序连接的反应池(3-1),一级沉淀池(3-2),一级离子交换池(3-3),二级离子交换池(3-4),二级沉淀池(3-5),预留曝气池(3-6),超滤池(3-7),消毒兼清水池(3-8),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实验室废液通过进水泵提升至反应池(3-1),在反应池(1)中可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和絮凝反应,其中污水先经过酸碱调节后,再进入反应池(1)中絮凝反应池部分;

2)、经反应池(3-1)后,污水进入一级沉淀池(3-2),将与磷酸盐沉淀、胶体、悬浮物以及其他易沉固体截留在沉淀池内,汇集至污泥斗中,池底设有污泥斗,定期通过一级沉淀池排泥泵(11-1)排除积存的污泥至污泥池(3-9)中;

3)、经一级沉淀池(3-2) 后,污水进入一级离子交换池(3-3),根据污水的种类设置树脂的种类,如大孔弱碱性离子树脂,大孔弱酸性离子树脂等,以此来去除水中的特定污染物,如铬、汞等重金属,或硫化物、氯化物等;

4)、污水经过一级离子交换池(3-3)后,进入二级离子交换池(3-4)再次对水中的特定污染物进行去除,确保污染得到有效去除,通常容积为一级离子交换池(3-3) 容积的1/2-2/3;

5)、污水经过二级离子交换池(3-4)后进入预留曝气池(3-5),预留曝气池(3-5)是主要处理污水中可生化性有机物、总磷以及氨氮,预留曝气池(3-5)开启;

6)、污水经过预留曝气池(3-5)后进入二级沉淀池(3-6),二级沉淀池(3-6)主要是沉降及回流前面曝气池中的污泥或生物膜,保持出水清澈,避免后去超滤膜组件(9)超负荷运行;

7)、污水经过二级沉淀池(3-6)后进入超滤池(3-7),超滤池(3-7)主要去除悬浮物、胶体、部分有机物、总磷以及重金属等,确保出水清澈;

8)、超滤池(3-7)出水随后进入消毒兼清水池(3-8),停留时间为1小时,消毒兼清水池(3-8)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确保粪大肠杆菌达到一级A标准。

实施例2

1)、实验室废液通过进水泵提升至反应池(3-1),在反应池(1)中可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和絮凝反应,其中污水先经过酸碱调节后,再进入反应池(1)中絮凝反应池部分;

2)、经反应池(3-1)后,污水进入一级沉淀池(3-2),将与磷酸盐沉淀、胶体、悬浮物以及其他易沉固体截留在沉淀池内,汇集至污泥斗中,池底设有污泥斗,定期通过一级沉淀池排泥泵(11-1)排除积存的污泥至污泥池(3-9)中;

3)、经一级沉淀池(3-2) 后,污水进入一级离子交换池(3-3),根据污水的种类设置树脂的种类,如大孔弱碱性离子树脂,大孔弱酸性离子树脂等,以此来去除水中的特定污染物,如铬、汞等重金属,或硫化物、氯化物等;

4)、污水经过一级离子交换池(3-3)后,进入二级离子交换池(3-4)再次对水中的特定污染物进行去除,确保污染得到有效去除,通常容积为一级离子交换池(3-3) 容积的1/2-2/3;

5)、污水经过二级离子交换池(3-4)后进入预留曝气池(3-5),预留曝气池(3-5)不开启,,污水仅是经过预留曝气池(3-5),但曝气及相应的回流系统不开启;

6)、污水经过预留曝气池(3-5)后进入二级沉淀池(3-6),二级沉淀池(3-6)不开启,污水仅是经过二级沉淀池(3-6);

7)、污水经过二级沉淀池(3-6)后进入超滤池(3-7),超滤池(3-7)主要去除悬浮物、胶体、部分有机物、总磷以及重金属等,确保出水清澈;

8)、超滤池(3-7)出水随后进入消毒兼清水池(3-8),停留时间为1小时,消毒兼清水池(3-8)采用紫外线消毒方式,确保粪大肠杆菌达到一级A标准。

图1中所示细石线为污泥回流管和污泥排放管,二级沉淀池(3-6)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11-2)60-80%回流至预留曝气池(3-5),20-40%作为剩余污泥排放至污泥池(3-9)中;一级沉淀池(3-2)、二级沉淀池(3-6)和超滤池(3-7)的污泥排放,为间歇排放,均由控制柜(13)内的自控装置控制开启时间,如每日10分钟。

图1中所示虚线为药剂投加管道,主要有酸投加系统(12-1)管道、碱投加系统(12-2) 管道和絮凝剂投加系统(12-3)管道,控制柜(13)内设置的pH监测系统,依据监测进水的pH,控制酸投加系统(12-1)和碱投加系统(12-2)投加酸或者碱,调整pH至6.5-8,反应池(1)中酸碱中和部分停留时间为45分钟,污水经过酸碱调节后,进入反应池(1)中絮凝反应池部分,根据废液种类的不同,设置絮凝剂投加系统(12-3)的投加量,确保胶体以及悬浮物等不进入到离子交换池组中,并去除进水中的总磷,反应池(1)中絮凝部分停留时间为15分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