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塞清洗机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294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胶塞清洗机的出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塞清洗机,特别涉及一种胶塞清洗机的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胶塞清洗机是一种将药用或食品中使用的胶塞进行清洗和灭菌的设备,其主要由清洗箱体及架设于清洗箱体内可旋转的内筒组成,内筒内部具有放置胶塞的容腔,在清洗过程中,将清洗液注入到内筒的容腔内,且内筒通过滚动式旋转促使容腔内的胶塞得到清洗和灭菌。

传统的胶塞清洗机的出料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清洗箱体壁上的象鼻出料嘴及驱动象鼻出料嘴转动的驱动机构,在内筒处于清洗状态下将象鼻出料嘴相对清洗箱体的另一端的开口朝上,防止物料泄露,在内筒处于停止并等待出料的状态下,将象鼻出料嘴相对清洗箱体的另一端的开口朝下,胶塞从象鼻出料嘴相对清洗箱体的另一端掉出至下一工位,这种方式由于象鼻出料嘴距离清洗箱体较近且长度较短,致使人工操作时存在塑料袋密封泄漏的危险,给药品生产带来隐患和潜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料过程中不易沾染灰尘、无中间转序和交叉污染的胶塞清洗机的出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清洗箱体、转动设置于清洗箱体内的内筒及驱动内筒旋转的驱动装置,该内筒上设置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箱体外与内筒出料口对应设置有与内筒联通且水平设置的水平传输管道及将水平传输管道与下一工位的装置进行联通的弯头传输管道,所述的弯头传输管道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与下一工位的装置衔接的密封管接装置,所述的水平传输管道内设置有将胶塞向弯头传输管道传输的传输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传输管道及弯头传输管道相组合可使清洗后的胶塞在出料运输过程中无中间转序和交叉污染即可进入下一工位的装置内,下一工位的装置往往为灌装机,也可以根据需求替换为其他装置,且增设传输装置使出料更加顺畅,此外,可拆卸的密封管接装置,在清洗灭菌完成后进行拆卸,便于胶塞出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固定于内筒出料端并与内筒同轴转动的传输筒,该传输筒内设置有螺旋状通道,该螺旋状通道在内筒向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将胶塞向弯头传输管道运输,另一方向旋转时胶塞向内筒运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理利用筒体的旋转及螺旋状通道的特殊结构,只需调节筒体的旋转方向即可选择出料状态或者是清洗状态,优化传输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密封管接装置包括第一衔接管道、第二衔接管道及第一卡箍,所述的第一衔接管道设置于弯头传输管道上,所述的第二衔接管道设置于下一工位的装置上,所述的第一衔接管道朝向第二衔接管道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的第二衔接管道朝向第一衔接管道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的第一卡箍内周面设置有将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端面贴合并相对挤压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箍将第一密封环和第二密封环贴合并固定,这样的密封结构便于拆卸及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弯头传输管道朝向第一衔接管道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密封环,所述的第一衔接管道朝向弯头传输管道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四密封环,所述的第三密封环与第四密封环端面相贴合并设置有将两者相对挤压的第二卡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箍将第三密封环和第四密封环贴合并固定,实现可拆卸的同时实现稳定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与内筒同轴设置并穿入内筒的驱动轴,该驱动轴上套设固定于内筒轴向端面的法兰盘,所述的驱动轴与内筒内周面之间沿内筒周向等距且固定设置若干个辅助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提高内筒转动稳定性,之前的方案是在清洁箱体内周设置有与内筒出料短接外周滚动支撑的托轮,这种方式导致托轮容易磨损,掉颗粒,对清洗的物料产生二次污染,增设辅助加强杆、去掉托轮装置,则充分避免了上述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平传输管道与弯头传输管道内分别设置有朝向水平传输管道及弯头传输管道内部的清洗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喷头在胶塞完全出料之后对管道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污渍,以备下次使用,可选择清洗喷头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优选360°清洗球。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凸1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胶塞清洗机的出料装置,包括清洗箱体1、转动设置于清洗箱体1内的内筒2及驱动内筒2旋转的驱动装置,该内筒2上设置有出料口,清洗箱体1外与内筒2出料口对应设置有与内筒2联通且水平设置的水平传输管道3及将水平传输管道3与下一工位的装置进行联通的弯头传输管道4,弯头传输管道4上可拆卸设置有用于与下一工位的装置衔接的密封管接装置,水平传输管道3内设置有将胶塞向弯头传输管道4传输的传输装置,水平传输管道3及弯头传输管道4相组合可使清洗后的胶塞在出料运输过程中无中间转序和交叉污染即可进入下一工位的装置内,下一工位的装置往往为灌装机,也可以根据需求替换为其他装置,且增设传输装置使出料更加顺畅,此外,可拆卸的密封管接装置,在清洗灭菌完成后进行拆卸,便于胶塞出料。

传输装置包括固定于内筒2出料端并与内筒2同轴转动的传输筒21,该传输筒21内设置有螺旋状通道22,该螺旋状通道在内筒2向其中一个方向旋转时将胶塞向弯头传输管道4运输,另一方向旋转时胶塞向内筒2运输,合理利用筒体的旋转及螺旋状通道22的特殊结构,只需调节筒体的旋转方向即可选择出料状态或者是清洗状态,优化传输结构。

密封管接装置包括第一衔接管道5、第二衔接管道6及第一卡箍52,第一衔接管道5设置于弯头传输管道4上,第二衔接管道6设置于下一工位的装置上,第一衔接管道5朝向第二衔接管道6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密封环51,第二衔接管道6朝向第一衔接管道5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二密封环61,第一卡箍52内周面设置有将第一密封环51和第二密封环61端面贴合并相对挤压的卡槽,第一卡箍52将第一密封环51和第二密封环61贴合并固定,这样的密封结构便于拆卸及安装。

弯头传输管道4朝向第一衔接管道5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密封环41,第一衔接管道5朝向弯头传输管道4的端部沿周向设置有第四密封环53,第三密封环41与第四密封环53端面相贴合并设置有将两者相对挤压的第二卡箍54,第二卡箍54将第三密封环41和第四密封环53贴合并固定,实现可拆卸的同时实现稳定密封。

驱动装置包括与内筒2同轴设置并穿入内筒2的驱动轴7,该驱动轴7上套设固定于内筒2轴向端面的法兰盘71,驱动轴7与内筒2内周面之间沿内筒2周向等距且固定设置若干个辅助加强杆72,为提高内筒2转动稳定性,之前的方案是在清洁箱体内周设置有与内筒2外周滚动支撑的托轮,这种方式在使用时导致托轮容易磨损,掉颗粒,对清洗的物料产生二次污染,增设辅助加强杆72、去掉托轮装置,则充分避免了上述问题,延长了使用寿命,驱动轴7上设置有带动驱动轴7转动的从动链轮73。

水平传输管道3与弯头传输管道4内分别设置有朝向水平传输管道3及弯头传输管道4内部的清洗喷头8,清洗喷头8在胶塞完全出料之后对管道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污渍,以备下次使用,可选择清洗喷头8的形式多种多样,这里优选360°清洗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