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系统,特别是一种净水系统的加热装置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带净水系统的饮水机,虽然具有即热式加热装置,以便于用户直接获得较高温度的饮用热水。但是,长期使用后,净化出来的水质也不甚理想,或者,净化出来的水长期存放而未被饮用时,水质也不好,这些水遇到高温时,容易使得即热式加热装置受到影响,如积垢等,影响即热式加热装置的换热效率。而且,由于即热式加热装置内部管路狭窄,一旦水垢形成后,则更有利于后期水垢的形成,水垢不断增厚,甚至会堵塞即热式加热装置的加热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的净水系统的加热装置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净水系统的加热装置保护结构,包括储水容器、过滤系统、水源后处理装置和出水龙头,水源后处理装置设有入口和出口,水源后处理装置的入口通过过滤系统与储水容器连通,水源后处理装置的出口与出水龙头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水质信息采集器和根据水质信息采集器接收数据来控制水源后处理装置关闭的控制电路,水质信息采集器设置在,水源后处理装置的入口与过滤系统之间水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水质信息采集器为温度传感器和/或水质传感器。
所述水质传感器包括水质硬度传感器、水质浊度传感器、钠度传感器和/或酸碱度传感器。
所述水源后处理装置包括即热式加热装置,即热式加热装置具有加热通道,加热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入口和出口连通。
所述水源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制冷水装置。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滤芯和净水储水腔,储水容器通过滤芯与净水储水腔连通,净水储水腔与水源后处理装置的入口连通。
所述滤芯为具有至少两种过滤功能的复合滤芯。
所述复合滤芯由活性炭过滤体、树脂过滤体、抑菌过滤体中的至少两种构成。
所述储水容器、滤芯和净水储水腔从上至下依次布置。储水容器的水源自上而下流经滤芯后,形成净水落入净水储水腔内。
所述净水储水腔与出水龙头之间水路上还设有水泵。
所述水质信息采集器设置在水泵前的水路上,当水质信息采集器探测到水质不好时,不启动水泵,甚至发出警报,防止不好的水质被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净水系统的加热装置保护结构在即热式加热装置前的水路上设置水质信息采集器,当采集的水质信息不符合要求时,停止即热式加热装置工作,实现对即热式加热装置进行保护;
(2)此款净水系统的加热装置保护结构也可以利用水质信息采集器获取的信息反馈给用户或者控制其它器件不能启动,防止太脏的水被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水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所示,一种净水系统的加热装置保护结构,包括储水容器1、过滤系统、水源后处理装置7和出水龙头8,水源后处理装置7设有入口和出口,水源后处理装置7的入口通过过滤系统与储水容器1连通,水源后处理装置7的出口与出水龙头8连通,其特征是,还包括水质信息采集器10和根据水质信息采集器10接收数据来控制水源后处理装置7关闭的控制电路,水质信息采集器10设置在,水源后处理装置7的入口与过滤系统之间水路上。
所述水质信息采集器10为温度传感器4和水质传感器5。
所述水质传感器5包括水质硬度传感器、水质浊度传感器、钠度传感器和/或酸碱度传感器。
所述水源后处理装置7包括即热式加热装置。
所述水源后处理装置7还包括制冷水装置,制冷水装置的水路可以与即热式加热装置的加热通道串联。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滤芯和净水储水腔3,储水容器1通过滤芯与净水储水腔3连通,净水储水腔3与水源后处理装置7的入口连通。
所述滤芯为具有至少两种过滤功能的复合滤芯2。
所述复合滤芯2由活性炭过滤体、树脂过滤体、抑菌过滤体中的至少两种构成。
所述储水容器1、滤芯和净水储水腔3从上至下依次布置。
所述净水储水腔3与出水龙头8之间水路上还设有水泵6。
一种加热装置保护结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水质信息采集器10将检测到的水质信息反馈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预设有水质参数T,当水质信息在水质参数T的范围之内时,水源后处理装置7可按约定程序工作;当水质信息在水质参数T的范围之外时,控制电路控制水源后处理装置7停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