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5691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量处于较高的水平,2010年02月25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全国工业废水产生量为738.33亿吨,经140652套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处理的量约为458.52亿吨,处理率约为62%。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问题一直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工业污水如印染污水、食品生产污水、制药污水、造纸污水等都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外,还含有大量的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有害微生物,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必将会对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而目前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污水处理的关注也越发增强。同时,目前,我国对污水处理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江苏省为了保护太湖环境,在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中就要求环太湖地区所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出水需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标准和更为严格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标准相较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而言,对污水处理中的bod5、codcr、ss、tn、nh3-n、tp等要求越发严格。

以往,对于污水的处理基本上采用以下处理工艺流程:污水进水→进水泵房→初沉池→生物反应池→二沉池→消毒池→排水,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不能够充分处理掉污水中的污染物及杂质。

因此,为了保护环境,也为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开发出一种新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水质能够达到并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的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全套的污水处理装置,扩大了污水处理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所述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加优越,同时还降低能耗,达到工业污水的处理标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积水池、提升泵房、隔油沉淀池、转鼓微滤机、温度调节罐、酸碱调节池、凝胶池、沉淀池、厌氧塔、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接触池和出水提升泵房,上述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沉淀池、厌氧塔和二沉池的出口还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所述污泥浓缩池的出口连接有污泥脱水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中,所述格栅积水池能够将污水中表面含有的大量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予以除去,以免悬浮物或漂浮物对后续污水处理设备带来影响,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通过设置提升泵房,可以为后续污水公里提供重力流,然后经过隔油沉淀池,有效去除污水表面的油污,实现对污水的再一次表面清理。

通过设有转鼓微滤机,能够有效除去无水中有机、无机碎片,以及各种类型的浮游植物、藻类或纤维纸桨,减轻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整体污水处理的效率。

通过设置温度调节罐和酸碱调节池,为后续进一步深度处理提供良好的处理温度和酸碱度;设有的凝胶池为pam凝胶颗粒,所述pam凝胶颗粒为球型生物填料,可以有效的对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特别是对于codcr的去除效果最佳。

通过设有沉淀池,可以对凝胶池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清液进入后续的厌氧塔中,分理处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中进行后续处理,然后依次通过污泥脱水间,再进行污泥外运。

所述厌氧塔中可以进行厌氧反应,进一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小分子和甲烷;所述氧化池中填装有生物填料,利用吸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污水深度处理的效果。

通过二沉池再一次将处理后的清液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清液进入消毒接触池,进行消毒处理,处理之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进一步,所述格栅积水池中设置有多层格栅,所述格栅的栅距为10-20mm。

进一步,所述隔油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油刮渣装置。

进一步,所述所述温度调节罐内设有换热器和加热器。

进一步,所述凝胶池内填充有pam球型凝胶颗粒,所述pam球型凝胶颗粒的粒径为5-8mm,所述pam球型凝胶颗粒的体积占凝胶池有效体积的8%-10%。

另,所述厌氧塔内设置有潜水搅拌器。

另有,所述氧化池配置有鼓风机。

再,所述消毒接触池为紫外线消毒接触池。

再有,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原料:

聚丙烯酰胺:50-60份,双丙酮丙烯酰胺:30-40份,聚硅酸铁:20-30份,聚硅硫酸铝:10-20份,聚丙烯酸钠:10-15份,聚合氯化铝:5-10份,聚天冬氨酸:4-8份,膨润土:2-5份,麦饭石颗粒:1-2份,去离子水:40-5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全套的污水处理装置,扩大了污水处理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所述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加优越,同时还降低能耗,达到工业污水的处理标准;此外,所述污水处理剂对codcr等具有优异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格栅积水池,2为提升泵房,3为隔油沉淀池,4为转鼓微滤机,5为温度调节罐,6为酸碱调节池,7为凝胶池,8为沉淀池,9为厌氧塔,10为氧化池,11为二沉池,12为消毒接触池,13为出水提升泵房,14为污泥浓缩池,15为污泥脱水间,16为污泥外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积水池1、提升泵房2、隔油沉淀池3、转鼓微滤机4、温度调节罐5、酸碱调节池6、凝胶池7、沉淀池8、厌氧塔9、氧化池10、二沉池11、消毒接触池12和出水提升泵房13,上述装置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沉淀池8、厌氧塔9和二沉池11的出口还分别连接有污泥浓缩池14,所述污泥浓缩池14的出口连接有污泥脱水间15。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中,所述格栅积水池1能够将污水中表面含有的大量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予以除去,以免悬浮物或漂浮物对后续污水处理设备带来影响,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通过设置提升泵房2,可以为后续污水公里提供重力流,然后经过隔油沉淀池3,有效去除污水表面的油污,实现对污水的再一次表面清理。

通过设有转鼓微滤机4,能够有效除去无水中有机、无机碎片,以及各种类型的浮游植物、藻类或纤维纸桨,减轻后续污水处理的压力,提高整体污水处理的效率。

通过设置温度调节罐5和酸碱调节池6,为后续进一步深度处理提供良好的处理温度和酸碱度;设有的凝胶池7为pam凝胶颗粒,所述pam凝胶颗粒为球型生物填料,可以有效的对污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富集,特别是对于codcr的去除效果最佳。

通过设有沉淀池8,可以对凝胶池7处理后的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清液进入后续的厌氧塔9中,分理处的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14中进行后续处理,然后依次通过污泥脱水间15,再进行污泥外运16。

所述厌氧塔9中可以进行厌氧反应,进一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小分子和甲烷;所述氧化池中填装有生物填料,利用吸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污水深度处理的效果。

通过二沉池11再一次将处理后的清液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来的清液进入消毒接触池,进行消毒处理,处理之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进一步,所述格栅积水池1中设置有多层格栅,所述格栅的栅距为10-20mm。

进一步,所述隔油沉淀池3中设置有刮油刮渣装置。

进一步,所述所述温度调节罐5内设有换热器和加热器。

进一步,所述凝胶池7内填充有pam球型凝胶颗粒,所述pam球型凝胶颗粒的粒径为5-8mm,所述pam球型凝胶颗粒的体积占凝胶池有效体积的8%-10%。

另,所述厌氧塔9内设置有潜水搅拌器。

另有,所述氧化池10配置有鼓风机。

再有,所述消毒接触池12为紫外线消毒接触池。

实施例1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原料:

聚丙烯酰胺:56份,双丙酮丙烯酰胺:35份,聚硅酸铁:24份,聚硅硫酸铝:19份,聚丙烯酸钠:10份,聚合氯化铝:7.5份,聚天冬氨酸:8份,膨润土:2.2份,麦饭石颗粒:1.96份,去离子水:40份。

实施例2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原料:

聚丙烯酰胺:52份,双丙酮丙烯酰胺:40份,聚硅酸铁:20份,聚硅硫酸铝:16份,聚丙烯酸钠:15份,聚合氯化铝:5.2份,聚天冬氨酸:6.3份,膨润土:4.8份,麦饭石颗粒:1.54份,去离子水:50份。

实施例3

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原料:

聚丙烯酰胺:60份,双丙酮丙烯酰胺:30份,聚硅酸铁:29份,聚硅硫酸铝:10份,聚丙烯酸钠:12.6份,聚合氯化铝:9.8份,聚天冬氨酸:4.2份,膨润土:3份,麦饭石颗粒:1.2份,去离子水:46份。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工业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全套的污水处理装置,扩大了污水处理系统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所述工业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业污水的深度处理,使得污水处理效果更加优越,同时还降低能耗,达到工业污水的处理标准;此外,所述污水处理剂对codcr等具有优异的处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