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53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污水过滤装置,属于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今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各种污水的随意排放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对引用水源的破坏是越来越大。为了提高环境质量及饮用水源的清洁度,我国严格限制各种污水的随意排放,然而,一味地限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污水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因此,如何净化污水并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污水排放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污水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级过滤罐、二级过滤罐、粗滤网、细滤网、活性炭颗粒层、布水器、加压泵和活性炭棒组件,粗滤网、细滤网、活性炭颗粒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一级过滤罐内,布水器安装在一级过滤罐内的顶部,且布水器的进水口与一级过滤罐的进水口连接,一级过滤罐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加压泵的进水口连接,加压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二级过滤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棒组件设置在二级过滤罐内,且所述活性炭棒组件的进水口与二级过滤罐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棒组件的出水口与二级过滤罐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棒组件包括主活性碳棒和三个分支活性碳棒,三个分支活性碳棒并排平行设置,且每个分支活性碳棒的进水口均与二级过滤罐的进水口连接,主活性碳棒设置在三个分支活性碳棒的下方,三个分支活性碳棒的出水口均与主活性碳棒的进水口连接,主活性碳棒的出水口与二级过滤罐的出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旋流发生器,所述旋流发生器设置在一级过滤罐的底部,且所述旋流发生器位于活性炭颗粒层的下方,所述旋流发生器包括驱动电机、旋叶轴和旋叶,旋叶轴的下端与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旋叶套装在旋叶轴的上端。

进一步的,活性炭颗粒层的厚度为0.5m~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级反复过滤的方式,将污水中的杂质及污染物过滤掉,提高污水的净化程度,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效的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水排放对环境以及饮用水源的污染;2、本实用新型采用叶轮在活性炭颗粒层底部制造旋流,使污水能够与活性炭颗粒反复、充分的接触,提高净化效果;3、本实用新型最后采用活性炭棒对污水进行两次细化过滤,更进一步提高了污水的净化效果,使最终排出的污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污水过滤装置包括一级过滤罐1、二级过滤罐2、粗滤网3、细滤网4、活性炭颗粒层5、布水器6、加压泵7和活性炭棒组件,粗滤网3、细滤网4、活性炭颗粒层5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一级过滤罐1内,布水器6安装在一级过滤罐1内的顶部,且布水器6的进水口与一级过滤罐1的进水口1-1连接,一级过滤罐1底部的出水口1-2通过管路与加压泵7的进水口连接,加压泵7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二级过滤罐2的进水口2-1连接,所述活性炭棒组件设置在二级过滤罐2内,且所述活性炭棒组件的进水口与二级过滤罐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活性炭棒组件的出水口与二级过滤罐2的出水口2-2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污水过滤装置的活性炭棒组件包括主活性碳棒8和三个分支活性碳棒9,三个分支活性碳棒9并排平行设置,且每个分支活性碳棒9的进水口均与二级过滤罐2的进水口2-1连接,主活性碳棒8设置在三个分支活性碳棒9的下方,三个分支活性碳棒9的出水口均与主活性碳棒8的进水口连接,主活性碳棒8的出水口与二级过滤罐2的出水口2-2连接。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污水过滤装置还包括旋流发生器,所述旋流发生器设置在一级过滤罐1的底部,且所述旋流发生器位于活性炭颗粒层5的下方,所述旋流发生器包括驱动电机10、旋叶轴11和旋叶12,旋叶轴11的下端与驱动电机10的转动轴连接,旋叶12套装在旋叶轴11的上端。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污水过滤装置的活性炭颗粒层5的厚度为0.5m~1m。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