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51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吸附是一种处理重金属离子废水污染的新兴技术,它通过生物细胞(以微生物为主)或生物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其来源广泛,当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可借助于吸附平衡浓缩或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可进一步回收重金属离子,被认为是一种很具潜力的替代传统处理方法的技术,具有吸附速率快、不受其它金属离子干扰、吸附率相对稳定的特点。然而,在研究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过程中,通常只对吸附效果进行考虑,吸附结束后液相中的微生物吸附剂仍然出于分散状态,实验当中通常自然沉降、离心收集微生物吸附剂,但自然沉降所需时间长,离心只适合小批量处理,在大规模化的实际运用中如何将吸附后的菌体与液相更好的分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可以实现放射性核废液、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收集一体化高效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液箱、吸附装置、絮凝装置和上层清液处理箱,所述废液箱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废液箱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所述提升泵用于将所述废液箱内的水提升至所述吸附装置内,所述提升泵连接有一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所述吸附装置和所述絮凝装置内设置有搅拌器,所述絮凝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菌体收集装置和一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菌体收集装置上部并与所述上层清液处理箱连通,所述上层清液处理箱上设置有出水口。

优选地,所述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液位计,所述液位计竖直设置在所述吸附装置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通过电磁阀与所述提升泵的出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吸附装置为两个以上并行设置,所述提升泵的数量与所述吸附装置数量相同且每个提升泵对应一个吸附装置。

优选地,所述吸附装置为两个,所述提升泵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絮凝装置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

优选地,每个所述吸附装置对应设置两个以上所述絮凝装置。

优选地,每个所述吸附装置对应设置两个所述絮凝装置。

优选地,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放水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施工方便,运行成本低,实现了放射性核废液、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反应、沉淀收集的的一体化高效处理,不仅节约时间与资源,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既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工业、核工业等废水中污染性阳离子的规模化处理,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废液箱;2、提升泵;3、吸附装置;4、液位计;5、搅拌器;6、出水电磁阀;7、絮凝装置;8、上层清液处理箱;9、放水电磁阀;10、菌体收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可以实现放射性核废液、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收集一体化高效处理。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液箱、吸附装置、絮凝装置和上层清液处理箱,废液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废液箱底部设置有提升泵,提升泵用于将废液箱内的水提升至吸附装置内,提升泵连接有一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吸附装置和絮凝装置内设置有搅拌器,絮凝装置的底部设置有菌体收集装置和一排水管,排水管设置在菌体收集装置上部并与上层清液处理箱连通,上层清液处理箱上设置有出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施工方便,运行成本低,实现了放射性核废液、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反应、沉淀收集的一体化高效处理,不仅节约时间与资源,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既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工业、核工业等废水中污染性阳离子的规模化处理,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市场前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废液箱1、吸附装置3、絮凝装置7和上层清液处理箱8,废液箱1上设置有进水口,废液箱1底部设置有提升泵2,提升泵2用于将废液箱1内的水提升至吸附装置3内,提升泵2的出水管通过电磁阀与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连通,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与吸附装置3的进水管连通,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的液位计4竖直设置在吸附装置3的上部;吸附装置3内设置有搅拌器5,吸附装置3与絮凝装置7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6,絮凝装置7内也设置有搅拌器5,絮凝装置7的底部设置有菌体收集装置10和一排水管,排水管设置在菌体收集装置10上部并与上层清液处理箱8连通,排水管上设置有放水电磁阀9,上层清液处理箱8上设置有出水口。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废液箱1底部并列设置两个提升泵2,每个提升泵2对应一吸附装置3,每个吸附装置3对应设置两个管路独立的絮凝装置7,每个絮凝装置7内均设置有搅拌器5,每个絮凝装置7的底部均设置有菌体收集装置10和一排水管,各排水管均设置在菌体收集装置10上部并分别与上层清液处理箱8连通,各排水管上均设置有放水电磁阀9。

使用时,首先将废液加入废液箱1内,并向液体中加入pH调节剂氢氧化钠或硝酸,调节废液pH为微生物吸附的最佳条件;之后打开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电磁阀,提升泵2把待处理废液从废水箱1提抽到吸附装置3,当废液在吸附装置3内达到一定液位时液位计发出信号,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电磁阀自动关闭,提升泵2停止抽水;此时向吸附装置3内添加一定浓度的微生物吸附剂并搅拌,使微生物吸附剂对废液进行一定时间的吸附,当微生物吸附剂充分吸附完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核素离子等污染性阳离子后,汇集悬浮液并打开出水电磁阀6将该悬浮液转入絮凝装置7;再向絮凝装置7中加入pH调节剂氢氧化钠或硝酸,调节悬浮液pH为絮凝的最佳条件后加入絮凝剂,并对悬浮液进行快速的搅拌,絮凝剂与悬浮液充分混合后,使悬浮液在静止条件下絮凝沉淀;絮凝结束后,将絮凝反应后沉淀的菌体收集处理,最后打开放水电磁阀9将絮凝装置7内的上层清液排入上层清液处理箱8处理。

下面以啤酒酵母对Sr2+废液进行吸附,吸附后用聚合氯化铝(PAC)对菌体进行絮凝收集为例,对本实施例进行使用说明:

将Sr2+废液加入废液箱1内,加入HNO3调节pH到吸附最佳pH大约需要5min;打开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电磁阀,提升泵2把Sr2+废液从废水箱1提抽到吸附装置3中,每个吸附装置3内抽取35L Sr2+废液,当废液在吸附装置3内达到一定液位时液位计4发出信号,液位计自动控制系统的电磁阀自动关闭,提升泵2停止抽水,需要3min;此时向吸附装置3内添加一定浓度的啤酒酵母菌后并搅拌,使啤酒酵母菌对废液内的Sr2+进行一定时间的吸附,吸附时间60min;当啤酒酵母菌充分吸附完废液中的Sr2+后,汇集吸附后的悬浮液并打开出水电磁阀6将该悬浮液全部转入絮凝装置7,需要5min;;再向絮凝装置7中加入NaOH调节悬浮液pH为絮凝的最佳条件后,分三次加入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每次间隔10min,每次加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后搅拌器5搅拌1min,絮凝剂与悬浮液充分混合后,使悬浮液在静止条件下絮凝沉淀,两个絮凝装置7运行总共需要时间40min;絮凝结束后,打开放水电磁阀9将絮凝装置7内的上层清液排入上层清液处理箱8处理,需要3min;当上层清液完全流完,对啤酒酵母菌体进行收集处理,需要1min。废液从吸附装置3流入絮凝装置7后继续运行吸附装置3,总共处理140L废水,大约需要200min,该装置处理效率为0.7L/min。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吸附-絮凝一体化半自动装置,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施工方便,运行成本低,废水处理效率高达0.7L/min,实现了放射性核废液、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反应、沉淀收集的一体化高效处理,不仅节约时间与资源,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提升泵的数量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为实现本实用新型对污染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反应、沉淀收集的一体化高效处理,采用多个提升泵即可,同样,每个提升泵对应一个吸附装置,每个吸附装置所连接的絮凝装置的数量也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只要能实现对悬浮液的高效絮凝,每个吸附装置均可对应设置多个的絮凝装置;此外,本实施例完善后,可实现对放射性核废液、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体的生物吸附、絮凝、收集的全自动处理,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