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连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754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泥连续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残余油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泥连续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原油对土壤污染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损害恢复周期漫长,在这个恢复过程中,油泥的挥发不断影响环境与空气的质量。

目前,液液分离、固液分离技术日益成熟,在对油泥进行处理时,直接将油从泥中进行固液分离是很困难的,如何高效地进行一次油水更换,也就是用水替代油泥中的油,再对泥水进行分离,使工艺变得简单。如何实现连续而高效的分离,是油泥处理技术上的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泥连续处理系统,其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泥连续处理系统,所述系统从上游至下游包括依次连接的射流泵,过滤器、离心泵、静态混合器、若干个喷嘴、和加热罐;沉降到所述加热罐底部的水泥混合物由电机减速器、绞龙、绞龙壁所组成的举升装置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引入固液分离器进行水泥分离;加热罐上部的油水混合物引入液液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

进一步,所述加热罐的纵向截面呈锥形,其外围周向依次设置有天然气燃烧装置和保温层。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喷嘴沿所述加热罐的上部均匀设置,且喷嘴的喷射方向为加热罐周向的切向。

进一步,所述射流泵所采用的动力液为所述固液分离器、液液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及补充来的清水;水中加有破乳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油泥在进入加热罐前进行了充分的细化,提高了油与泥加热时的分离速度,缩短了分离时间;罐下部的水泥混合物被举升出来进行水泥分离,且实现了油泥的高效连续处理,是一次技术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喷嘴在加热罐顶部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射流泵、2-过滤器、3-离心泵、4-静态混合器、5-喷嘴、6-加热罐、7-天然气燃烧装置、8-保温层、9-电机减速器、10-绞龙、11-绞龙壁、12- 液液分离器、13-固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面和完整,并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为了易于说明,在这里可以使用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泥连续处理系统,该系统从上游至下游包括依次连接的射流泵1,过滤器2、离心泵3、静态混合器4、若干个喷嘴5、和加热罐6;沉降到加热罐6底部的水泥混合物由电机减速器9、绞龙 10、绞龙壁11所组成的举升装置举升到一定高度后,引入固液分离器13进行水泥分离;加热罐6上部的油水混合物引入液液分离器12进行油水分离。

加热罐6的纵向截面呈锥形,其外围周向依次设置有天然气燃烧装置7和保温层8。

若干个喷嘴5沿加热罐6的上部均匀设置,且喷嘴5的喷射方向为加热罐 6周向的切向;如此设置的目的是将整个液体旋流起来。

射流泵1所采用的动力液为所述固液分离器13、液液分离器12分离出来的温度较高的水,及补充来的清水;水中加有破乳剂。

本实用新型的绞龙10、绞龙壁11均为可渗液的设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油泥经喷流混合后,再进行一次过滤,由离心泵3与静态混合器4再进行两次细化与水混合,再从加热罐6上部周向切线方向喷入,形成旋转混合流,已经细化的油泥得到加热,油从泥中得到分离,沉入到罐底的泥水经绞龙10与绞龙壁11的配合,被上举,最后进入固液分离器 13进行泥水分离;经加热后的油水混合漂浮于罐上部,被管线引导到到液液分离器12,油与水进行分离。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