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0697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污水是城市发展中的产物,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其产生量不断增大,污染日益严重,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环保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城市污水的治理对改善城市水环境,保障城市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污水在处理前需要进行固液分离,利用过滤板对污水进行初步分离。污水在过滤时,水流会将杂质上的细小颗粒冲下,一起随着水流前进,从而增加了污水中悬浮物的含量。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改善污水固液分离的效果,避免杂质上的颗粒随着污水一起流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地针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减少污水中悬浮物含量,更好地进行污水处理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初步分离腔、搅拌腔和净化筒,所述初步分离腔上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所述初步分离腔内部设有倾斜的过滤板,所述初步分离腔下部连接有下水管,所述初步分离腔左侧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左侧连接有二次分离腔,所述二次分离腔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二次分离腔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水支管,所述下水支管右端与下水管左侧相连接;所述下水管下部连接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左侧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所述第一电机轴侧面设有螺旋叶片,所述混合腔右侧下部连接有出料管;所述搅拌腔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进料管,所述搅拌腔下部左侧连接有供料管,所述供料管下端与混合腔上部相连接,所述搅拌腔上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下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所述第二电机轴侧面设有若干搅拌叶片;所述混合腔右侧设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左侧连接有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左端与混合腔右侧上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抽水泵上部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另一端与净化筒上部左侧相连接,所述净化筒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物理净化腔、微生物净化腔、膜净化腔和消毒腔,所述物理净化腔和微生物净化腔下部均设有微滤膜,所述膜净化腔内部设有超滤膜,所述消毒腔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紫外灯,所述净化筒下部左侧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净化筒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抽水泵,所述第二抽水泵下部连接有第二抽水管,所述第二抽水管另一端与净化筒下部右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抽水泵上部连接有回水管,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净化筒上部右侧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物理净化腔内部的过滤介质为活性炭颗粒。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上过滤孔的孔径小于过滤板上过滤孔的孔径。

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进水管与排污管道相连接,市政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初步分离腔内。利用过滤板对污水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的杂质挡在过滤板上,污水则进入过滤板另一侧。杂质沿着过滤板滑下,从下料管落入二次分离腔内,这样可以避免从进水管内进入的污水冲刷过滤板上堆积的杂质,导致杂质上的细小颗粒通过过滤板上的过滤孔进入初步分离腔下部。利用过滤网再次对杂质进行过滤,使杂质中的水分进入二次分离腔下部。初步分离腔和二次分离腔中的污水从下水管进入混合腔内进行处理。打开进料管上的阀门开关,将需要的化学药剂依次从进料管倒入搅拌腔内。启动第二电机,利用第二电机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对搅拌腔中的化学药剂进行搅拌,使化学药剂充分混合。混合后的化学药剂从供料管进入混合腔内。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轴带动螺旋叶片转动,利用螺旋叶片对污水和化学药剂进行搅拌,促进污水中杂质颗粒迅速凝聚成絮状物后沉降。启动第一抽水泵,将混合腔中上层的污水抽入第一抽水管,再将污水从输水管输送到净化筒内。混合腔中下层的沉淀物从出料管中排出。污水进入净化筒后,依次流经物理净化腔、微生物净化腔、膜净化腔和消毒腔,利用物理净化腔中的过滤介质截留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利用微生物净化腔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利用微滤膜和超滤膜分离污水中的细菌、胶体、悬浮杂质及大分子有机物,再利用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最终得到处理后的水。打开出水管上的阀门开关,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中流出,收集一部分水进行检测,检测达标时,处理后的水全部从出水管中排出进行使用;检测不达标时,启动第二抽水泵,将消毒腔中的水抽入第二抽水管,再将水从回水管输送到净化筒内,对水再次进行净化,直至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相应的要求再排出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市政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合腔;2、第一电机;3、下水管;4、下水支管;5、过滤网;6、二次分离腔;7、下料管;8、过滤板;9、初步分离腔;10、进水管;11、进料管;12、第二电机;13、第二电机轴;14、搅拌叶片;15、搅拌腔;16、输水管;17、回水管;18、物理净化腔;19、微滤膜;20、微生物净化腔;21、膜净化腔;22、超滤膜;23、螺旋叶片;24、第一电机轴;25、出料管;26、第一抽水泵;27、出水管;28、消毒腔;29、第二抽水管;30、紫外灯;31、第二抽水泵;32、供料管;33、第一抽水管;34、净化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初步分离腔9、搅拌腔15和净化筒34,初步分离腔9上部连接有进水管10,进水管10另一端连接有排污管道,初步分离腔9内部设有倾斜的过滤板8,初步分离腔9下部连接有下水管3,初步分离腔9左侧连接有下料管7,下料管7左侧连接有二次分离腔6,二次分离腔6内部设有过滤网5,二次分离腔6右侧下部连接有下水支管4,下水支管4右端与下水管3左侧相连接;下水管3下部连接有混合腔1,混合腔1左侧设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右侧连接有第一电机轴24,第一电机轴24侧面设有螺旋叶片23,混合腔1右侧下部连接有出料管25;搅拌腔15上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进料管11,搅拌腔15下部左侧连接有供料管32,供料管32下端与混合腔1上部相连接,搅拌腔15上部中间位置设有第二电机12,第二电机12下部连接有第二电机轴13,第二电机轴13侧面设有若干搅拌叶片14;混合腔1右侧设有第一抽水泵26,第一抽水泵26左侧连接有第一抽水管33,第一抽水管33左端与混合腔1右侧上部相连接,第一抽水泵26上部连接有输水管16,输水管16另一端与净化筒34上部左侧相连接,净化筒34内部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物理净化腔18、微生物净化腔20、膜净化腔21和消毒腔28,物理净化腔18和微生物净化腔20下部均设有微滤膜19,膜净化腔21内部设有超滤膜22,消毒腔28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紫外灯30,净化筒34下部左侧连接有出水管27,净化筒34右侧下部设有第二抽水泵31,第二抽水泵31下部连接有第二抽水管29,第二抽水管29另一端与净化筒34下部右侧相连接,第二抽水泵31上部连接有回水管17,回水管17另一端与净化筒34上部右侧相连接。物理净化腔18内部的过滤介质为活性炭颗粒。过滤网5上过滤孔的孔径小于过滤板8上过滤孔的孔径。

该装置在具体实施时,进水管10与排污管道相连接,市政污水从进水管10进入初步分离腔9内。利用过滤板8对污水进行过滤,将污水中的杂质挡在过滤板8上,污水则进入过滤板8另一侧。杂质沿着过滤板8滑下,从下料管7落入二次分离腔6内,这样可以避免从进水管10内进入的污水冲刷过滤板8上堆积的杂质,导致杂质上的细小颗粒通过过滤板8上的过滤孔进入初步分离腔9下部。利用过滤网5再次对杂质进行过滤,使杂质中的水分进入二次分离腔6下部。初步分离腔9和二次分离腔6中的污水从下水管3进入混合腔1内进行处理。打开进料管11上的阀门开关,将需要的化学药剂依次从进料管11倒入搅拌腔15内。启动第二电机12,利用第二电机轴13带动搅拌叶片14转动,对搅拌腔15中的化学药剂进行搅拌,使化学药剂充分混合。混合后的化学药剂从供料管32进入混合腔1内。启动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轴24带动螺旋叶片23转动,利用螺旋叶片23对污水和化学药剂进行搅拌,促进污水中杂质颗粒迅速凝聚成絮状物后沉降。启动第一抽水泵26,将混合腔1中上层的污水抽入第一抽水管33,再将污水从输水管16输送到净化筒34内。混合腔1中下层的沉淀物从出料管25中排出。污水进入净化筒34后,依次流经物理净化腔18、微生物净化腔20、膜净化腔21和消毒腔28,利用物理净化腔18中的过滤介质截留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利用微生物净化腔20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利用微滤膜19和超滤膜22分离污水中的细菌、胶体、悬浮杂质及大分子有机物,再利用紫外灯30发出的紫外线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最终得到处理后的水。打开出水管27上的阀门开关,处理后的水从出水管27中流出,收集一部分水进行检测,检测达标时,处理后的水全部从出水管27中排出进行使用;检测不达标时,启动第二抽水泵31,将消毒腔28中的水抽入第二抽水管29,再将水从回水管17输送到净化筒34内,对水再次进行净化,直至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相应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