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4194发布日期:2018-06-12 18:47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解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电解铜废水中含有铜离子,锌离子,铅离子,镍离子,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很大,因此,对电解铜废水进行充分处理十分必要,能够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电解铜废水中的铜含量很高,直接排放浪费资源,并且对含铜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实现铜的回收利用,现有的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繁琐,设备大,运行方法不标准,耗能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工艺流程设计合理,水质达标后在进行排放,并且,操作简单、处理成本低、效果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工艺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能够实现污水的彻底处理,并且实现铜离子的回收。

所述的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前处理,将含铜废水经过集水槽沉降,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绝大部分固体杂质,然后通过活性炭砂过滤柱净化,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质,部分有机物;

第二步:经过前处理的酸性废水收集到储罐中,进行一级反渗透,调节压力,使得废水浓缩;

第三步:从一级废水中进入到二级反渗透设备中,同样浓缩,将二级浓缩液体送入三级反渗透,浓缩后的高浓度,补充到电解系统中,重新使用,回收电解铜;

第四步:经过三级过滤后的废水,放入乙基黄药,乙基黄药能够去除铅离子,锌离子,镍离子,去除率均可达到95%;。

第五步:重金属过滤后,把废水引入到调节池,

第六步:加入石灰,往废水中添加碱,使铜离子生成难容氢氧化物沉淀,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加入石灰采用计量装置计量,使得加入的数据准确;

第七步:加入絮凝剂,助凝剂,通过静态管道混合器使得碱性,絮凝剂,助凝剂和废水混合反应后进入涡流反应澄清器中进行固体液体分离,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絮凝剂为PAC絮凝剂,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有效减少出污水中SS及色度;

第八步:分离出来的沉淀进入污泥地,上层液体进入竖向沉淀池,进一步进行固体液体分离;

第九步:分离出的沉淀进入污泥地,上层液体通过GSF组合气悬浮机进一步进行固体液体分离或者液体液体分离,分离出的固体进入污泥地,上层液体进入清水箱,通过活性炭过滤后检测排出;

第十步:污泥收集的物质通过污泥螺旋泵进入压滤机,压滤机处理后的液体进入废水箱循环处理,滤饼外运;

第十一步:产生的清液通过管道进入到A/O生化处理一体化设备,通过A/O生化处理。

第十二步:通过A/O生化处理一体化设备连接了纳米过滤器,然后引入到生活用水池,从而实现生活用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能够实现铜离子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并且项目投资小,建设周期短,风险小,不污染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所述的一种电解铜废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前处理,将含铜废水经过集水槽沉降,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绝大部分固体杂质,然后通过活性炭砂过滤柱净化,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质,部分有机物;

第二步:经过前处理的酸性废水收集到储罐中,进行一级反渗透,调节压力,使得废水浓缩;

第三步:从一级废水中进入到二级反渗透设备中,同样浓缩,将二级浓缩液体送入三级反渗透,浓缩后的高浓度,补充到电解系统中,重新使用,回收电解铜;

第四步:经过三级过滤后的废水,放入乙基黄药,乙基黄药能够去除铅离子,锌离子,镍离子,去除率均可达到95%;。

第五步:重金属过滤后,把废水引入到调节池,

第六步:加入石灰,往废水中添加碱,使铜离子生成难容氢氧化物沉淀,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加入石灰采用计量装置计量,使得加入的数据准确;

第七步:加入絮凝剂,助凝剂,通过静态管道混合器使得碱性,絮凝剂,助凝剂和废水混合反应后进入涡流反应澄清器中进行固体液体分离,

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絮凝剂为PAC絮凝剂,进一步提高出水水质,有效减少出污水中SS及色度;

第八步:分离出来的沉淀进入污泥地,上层液体进入竖向沉淀池,进一步进行固体液体分离;

第九步:分离出的沉淀进入污泥地,上层液体通过GSF组合气悬浮机进一步进行固体液体分离或者液体液体分离,分离出的固体进入污泥地,上层液体进入清水箱,通过活性炭过滤后检测排出;

第十步:污泥收集的物质通过污泥螺旋泵进入压滤机,压滤机处理后的液体进入废水箱循环处理,滤饼外运;

第十一步:产生的清液通过管道进入到A/O生化处理一体化设备,通过A/O生化处理。

第十二步:通过A/O生化处理一体化设备连接了纳米过滤器,然后引入到生活用水池,从而实现生活用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