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2025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油水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油水净化器均是在一个分离箱内设置过滤网,通过过滤网的过滤进行净化,这样净化的水并不彻底,水质依然有油,净化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油水分离器,解决现有技术油水分离不彻底,净化的水不达标,净化不到位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水分离器,包括控制箱、第一曝气管、第一过滤器、第一水泵、陶瓷过滤膜、第二水泵和第二过滤器;所述控制箱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控制回路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排设置,所述控制回路腔室环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前端和第二腔室远离所述第一腔室一端的外围;所述第一曝气管包括曝气进水口、曝气出气口和曝气出水口,所述第一曝气管设置在所述控制箱上,所述曝气进水口可与外部水管连通,所述曝气出气口与外部连通,所述曝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集油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上部开设有第一腔室溢出口,所述第一腔室溢出口与所述集油室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所述控制回路腔室内,且包括第一水泵进口和第一水泵出口,所述第一水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腔室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进口和第一过滤出口;所述第一水泵出口与所述第一过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连通;所述陶瓷过滤膜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位于与所述第一过滤出口连通处的下方;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第二过滤器均设置在所述控制回路腔室内,所述第二水泵包括第二水泵进口和第二水泵出口;所述第二水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陶瓷过滤膜下方;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过滤进口和第二过滤出口;所述第二水泵出口与所述第二过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出口通过管道延伸到所述控制回路腔室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和报警系统,所述水位传感器对第一腔室内的油水进行感应,且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报警系统电连。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曝气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

优选的,还包括离心分离器,所述离心分离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曝气管的曝气进水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包括上分离层和下分离层,所述下分离层位于所述上分离层的下部,且所述上分离层设置有隔离网兜,所述曝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处不高于所述隔离网兜。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精密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连通,且所述第一水泵出口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器为终端过滤器。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对第一曝气管、第一过滤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和第二过滤器进行控制。

优选的,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回路腔室内,且对所述控制箱整体温度进行加热。

优选的,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加热器上。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设置第一曝气管,经过曝气后再通过第一过滤器、陶瓷过滤膜和第二过滤器进行多重过滤,使得油水得到彻底油水分离和净化到位,而且也可对其他有杂质的液体及有油含量的液体进行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控制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油水分离器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油水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4为油水分离器的俯视图;

图5为第一腔室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示意为:1-控制箱;2-第一曝气管;3-第一过滤器;4-第一水泵;5-陶瓷过滤膜;6-第二水泵;7-第二过滤器;8-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10-控制回路腔室;11-曝气进水口;12-曝气出气口;13-曝气出水口;14-集油室;15-第一腔室溢出口;16-第一过滤出口;17-第二水泵进口;18-第二过滤进口;19-第二过滤出口;20-第二曝气管;21-离心分离器;22-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箱1、第一曝气管2、第一过滤器3、第一水泵4、陶瓷过滤膜5、第二水泵6和第二过滤器7;所述控制箱1包括第一腔室8、第二腔室9和控制回路腔室10,所述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并排设置,所述控制回路腔室10环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的前端和第二腔室9远离所述第一腔室8一端的外围;所述第一曝气管2包括曝气进水口11、曝气出气口12和曝气出水口13,所述第一曝气管2设置在所述控制箱1上,所述曝气进水口13可与外部水管连通,所述曝气出气口12与外部连通,所述曝气出水口13与所述第一腔室8连通;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置有集油室14,且所述第一腔室8上部开设有第一腔室溢出口15,所述第一腔室溢出口15与所述集油室14连通;所述第一水泵4位于所述控制回路腔室10内,且包括第一水泵进口和第一水泵出口,所述第一水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腔室8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器3包括第一过滤进口和第一过滤出口16;所述第一水泵出口与所述第一过滤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过滤出口16通过管道与第二腔室9连通;所述陶瓷过滤膜5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9内,且位于与所述第一过滤出口16连通处的下方;所述第二水泵6与所述第二过滤器7均设置在所述控制回路腔室10内,所述第二水泵6包括第二水泵进口17和第二水泵出口;所述第二水泵进口17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腔室9连通,且连通处位于所述陶瓷过滤膜5下方;所述第二过滤器7包括第二过滤进口18和第二过滤出口19;所述第二水泵出口17与所述第二过滤进口18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出口19通过管道延伸到所述控制回路腔室10外部。需要净化的液体通过管道进入到第一曝气管2,第一曝气管2对其曝气,气体会顺着曝气出气口12排到外部,被曝气后的液体会通过曝气出水口13流入到第一腔室8内,在第一腔室8内在重力作用下,油在液体表面不断聚合成厚的油层,浮在顶层的油通过第一腔室溢出口15落入到集油室14内,这样大片浮油和大油滴落入集油室14,既而在液体中除去了大片浮油和大油滴,也可以在第一腔室溢出口15与集油室14之间设置溢流装置,保证溢流的稳定性;液体再由第一水泵4的作用下进入第一过滤器3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液体流入第二腔室9内,经过第二腔室9内的陶瓷过滤膜5进行过滤,因为液体在陶瓷过滤膜5的膜管内高速流动,在压力驱动下含小分子组分的澄清渗透液沿与之垂直方向向外透过膜,含大分子组分的浑浊浓缩液被膜截留,从而使流体达到分离、浓缩、纯化的目的;本设备所用陶瓷膜过滤精度1μm,可去除绝大部分废水中的杂质及油分。经过陶瓷过滤膜5过滤后的液体在第二水泵6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过滤器7,第二过滤器7对液体再次进行过滤,最终得到净化的水;使得油水得到彻底油水分离和净化到位。本发明设置的控制箱1包括第一腔室8和第二腔室9及控制回路腔室10,每个腔室为液体的过滤或净化都提供了不同的操作环境,使得操作互补影响,有序进行的同时,也提供了多重过滤或净化方式,使得液体净化更加彻底,当然本设备也可针对其他有杂质的液体及有油含量的液体进行净化,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腔室8内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报警系统,所述水位传感器对第一腔室8内的油水进行感应,且所述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报警系统电连。根据上述叙述,第一腔室8的部分作用是将大片浮油或大油滴与水分离开,为了使得第一腔室8内设置有集油室10与第一腔室溢出口15正常操作去油,设置水位传感器:当第一腔室内的液位达到l液位时,“低位报警”指示灯亮,蜂鸣器报警;当第一腔室内的液位恢复到l液位计,“低位报警”指示灯灭,蜂鸣器报警取消。等等。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二曝气管20,所述第二曝气管2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8的底部。设置第二曝气管20,液体在第一腔室8底部,利用第二曝气管20曝气放置第一腔室8内产生沉底,充分净化。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离心分离器21,所述离心分离器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曝气管2的曝气进水口连通。可以首选利用离心分离器21,油水在最初状态是带人的颗粒杂质在离心分离器21的作用下进行分离。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腔室8包括上分离层和下分离层,所述下分离层位于所述上分离层的下部,且所述上分离层设置有隔离网兜,所述曝气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处不高于所述隔离网兜。上分离层设置集油室方便大片浮油和大油滴的集油,隔离网兜起到过滤作用;下分离层方便第一水泵对液体的抽取。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过滤器3包括精密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精密过滤器与所述活性炭过滤器连通,且所述第一水泵出口与所述精密过滤器的进口连通,所述活性炭过滤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精密过滤器通过pp滤芯过滤液体中的杂质及浮油;活性炭过滤器利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吸附少量残余油分及微量乳化液。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过滤器7为终端过滤器。终端过滤器进行液体的终端截留水中微粒及残余油。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控制系统22,所述控制系统22分别对第一曝气管2、第一过滤器3、第一水泵4、第二水泵6和第二过滤器7进行控制。实现自动化控制,可设置plc控制等方式,方便操作。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回路腔室内,且对所述控制箱整体温度进行加热。在寒冷的室外灯环境中使用油水分离器时,可设置加热器,对其进行温度加热,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

本实施例优选的进一步实施方式,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置在所述加热器上。

以上实施例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