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板散热器快速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2095发布日期:2019-07-20 01:3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板散热器快速清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机主板清灰领域,特别是一种主板散热器快速清灰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计算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的产生会造成主板温度的升高从而影响计算机整体的工作效率严重时会遭成计算机的重启,传统的计算机散热是通过风扇相机向内吹风,通过加速主板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但这种开放性的散热方式也增加了灰尘进入到计算机机箱的风险。

计算机主要的灰尘集聚点有两点,一是电源风扇位置,二是主板cpu位置,电源位置的风扇由于方便拆卸因此在清灰的过程中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高压气枪进行清灰即可完成清灰,而cpu位置上的风扇一般连接有碗装的散热片,碗装的散热片内部可拆卸安装有风扇,在清灰过程中可实现将风扇拆下来清洗,但主板散热片在拆卸的过程中是非常不方便的,并且主板散热器在拆卸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主板的损毁,因此在主板散热器清灰过程中应采用不拆卸的方法,再有主板散热器的散热片为了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一般采用之字形结构,因此传统的毛刷在清灰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的插入散热片中导致清灰费事且清灰不彻底。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主板散热器快速清灰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主板散热器快速清灰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主板散热器清灰不方便不彻底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竖向放置且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圆筒,圆筒内设有一个与其同轴安装且上端固定在圆筒上端面上的竖杆,竖杆上套有与其同轴安装且只可上下移动不可转动的竖管,竖管外侧套装有转盘,竖管的上下移动可带动转盘的转动,转盘的上方有套设在竖管上的圆盘,转盘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关于转盘中心对称第一弧形凸起块,转盘的转动经第一弧形凸起块带动圆盘向上运动,圆盘的下方设有套装在圆筒内的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圆周均布有多个可沿第一套筒径向移动的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内弧面设有毛刷,多个第一弧形板构成一个空心圆管状结构,第一弧形板与第一圆筒之间设有可使第一弧形板向第一圆筒轴线方向复位的第一压簧,每个第一弧形板上固定有一根第一绳索,第一绳索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的筒壁并固定在圆盘上,圆盘的向上运动可经第一绳索带动第一弧形板向远离第一圆筒轴线方向移动;

转盘的下方设有一个套设在竖杆上的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内套装有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第三套筒,转盘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关于转盘中心对称第二弧形凸起块,转盘的转动经第二弧形凸起块带动第三套筒向下运动,第二套筒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多个可沿第二套筒径向移动的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外弧面设有毛刷,多个第二弧形板构成一个空心圆管状结构,第二弧形板与第二圆筒之间设有可使第二弧形板向远离第二圆筒轴线方向复位的第二压簧,每个第二弧形板的外圆面固定有一根第二绳索,第二绳索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圆筒与第三套筒连接,第三套筒的向下运动经第二绳索带动第二弧形板向第三套筒轴向方向运动。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从散热器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实现挤压,使得毛刷从散热器的两侧来进入从而实现清灰,有效的解决传统毛刷不能彻底进入到散热片内部从而导致清灰不彻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及其传动结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转盘及第一弧形凸起块配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转盘及第二弧形凸起块配合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盘与第一弧形凸起块及第二弧形凸起块配合的主视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可知,本发明包括竖向放置且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空心圆筒1,圆筒1内设有一个与其同轴安装且上端固定在圆筒1上端面上的竖杆2,竖杆2上套有与其同轴安装且只可上下移动不可转动的竖管3,竖管3外侧套装有转盘4,竖管3的上下移动可带动转盘4的转动,转盘4的上方有套设在竖管3上的圆盘5,转盘4的上端面设有两个关于转盘4中心对称第一弧形凸起块6,转盘4的转动经第一弧形凸起块6带动圆盘5向上运动,圆盘5的下方设有套装在圆筒1内的第一套筒7,第一套筒7内圆周均布有多个可沿第一套筒7径向移动的第一弧形板8,第一弧形板8的内弧面设有毛刷,多个第一弧形板8构成一个空心圆管状结构,第一弧形板8与第一圆筒1之间设有可使第一弧形板8向第一圆筒1轴线方向复位的第一压簧9,每个第一弧形板8上固定有一根第一绳索10,第一绳索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7的筒壁并固定在圆盘5上,圆盘5的向上运动可经第一绳索10带动第一弧形板8向远离第一圆筒1轴线方向移动;

转盘4的下方设有一个套设在竖杆2上的第二套筒11,第二套筒11内套装有一个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第三套筒12,转盘4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关于转盘4中心对称第二弧形凸起块13,转盘4的转动经第二弧形凸起块13带动第三套筒12向下运动,第二套筒11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多个可沿第二套筒11径向移动的第二弧形板14,第二弧形板14的外弧面设有毛刷,多个第二弧形板14构成一个空心圆管状结构,第二弧形板14与第二圆筒1之间设有可使第二弧形板14向远离第二圆筒1轴线方向复位的第二压簧15,每个第二弧形板14的外圆面固定有一根第二绳索16,第二绳索16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圆筒1与第三套筒12连接,第三套筒12的向下运动经第二绳索16带动第二弧形板14向第三套筒12轴向方向运动。

为了实现竖管3的上下移动且不能转动,所述竖管3的上端为封闭状,竖杆2套装有第三压簧17,第三压簧17的一端固定在竖管3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圆筒1的上端面上,第三压簧1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拉杆18,拉杆18的一端固定竖管3的管壁上另一端贯穿圆筒1的上端面并置于圆筒1的外部,两个拉杆18置于圆筒1外部的部分经横杆19连接,通过两个拉杆18实现竖管3只能上下运动不能转动,同时在第三压簧17的作用下实现向上拉动竖管3时,实现竖管3有向下运动的趋势。

为了实现竖管3的上下移动可带动转盘4的转动,所述竖管3的外侧设有外螺纹,转盘4的内侧设有与竖管3外侧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竖管3上外螺纹的螺纹升角大于竖管3外螺纹与转盘4内圆面上与竖管3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形成的螺旋副的当量摩擦角,通过带有外螺纹的竖管3的上下移动实现转盘4的转动。

为了转盘4的转动带动圆盘5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弧形凸起块6的一端与转盘4上端面平齐,另一端高于转盘4上端面且两端平滑连接,圆盘5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凸起块6相对应的第一弧形槽,通过第一弧形凸起块6与第一弧形槽的配合实现在转盘4转动过程中经第一弧形凸起块6圆盘5顶起。

为了转盘4的转动带动第三套筒12向下运动,所述第二弧形凸起块13的一端与转盘4下端面平齐,另一端高于转盘4下端面且两端平滑连接,第三套筒12的上端面设有与第二弧形凸起块13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槽,通过第二弧形凸起块13与第二弧形槽的配合实现在转盘4转动过程中经第二弧形凸起块13第三套筒12向下挤压。

为了实现转盘4的固定,所述第二圆筒1为上端靠口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11的上端面与转盘4的下端面转动连接,第二套筒11的下端面与竖杆2固定连接,通过竖杆2将第二套筒11固定,并经第二套筒11将转盘4固定从而满足转盘4的安装位置关系。

为了实现圆盘5的辅助支撑与第三套筒12的辅助支撑,所述圆盘5的上端面圆周均布有多个第四压簧20,第四压簧20的一端与圆盘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圆筒1上端面固定连接,第三套筒12内套装有第五压簧21,第五压簧21的一端与第三套筒1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套筒1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通过第四压簧20与第五压簧21的设置实现对圆盘5与第三套筒12的辅助支撑,使得在本装置非工作状态下第四压簧20能够克服自身重力,第五压簧21能够克服第三套筒12的自身重力。

为了实现本装置在清灰的过程中第一压簧9与第二压簧15不会上下摆动,所述第一压簧9内套装有第一伸缩管22,第一伸缩管22的一端与第一弧形板8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筒7的内圆面上;第二压簧15内套装有第二伸缩管23,第二伸缩管23的一端与第二弧形板14相连接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套筒11的外圆面上,通过第一伸缩管22与第二伸缩管23的设置实现在本装置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压簧9与第二压簧15不会上下摆动变形,为方便安装可将第一绳索10穿过第一伸缩管22再与第一弧形板8固定,第二绳索16穿过第二伸缩管23在于第二弧形板14进行固定。

为了实现第一绳索10在第一套筒7内的可移动,所述第一套筒7内设有l形通孔24,l形通孔24一端开口向上另一端沿第一套筒7直径开设,第一绳索10经l形通孔24实现一端与第一弧形板8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圆盘5上。

为了实现本装置更好的操作,所述圆筒1的上端设有弧形把手24,通过弧形把手24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更加容易操控。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打开计算机机箱,将可拆卸风扇拆除,手持本装置的弧形把手25并使得无名指勾住横杆19使得手再用力的时候经无名指经横杆19向弧形把手25方向拉动,从过程中横杆19向上移动会使的横杆19带动两个拉杆18向上移动,拉杆18的向上移动会带动竖管3向上运动,此运动过程会实现第三压簧17的压缩并实现第三压簧17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竖管3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在拉杆18的作用会实现竖管3只能上下运动不能转动,在竖管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啮合竖管3外侧套装的转盘4内圆面上的内螺纹,竖管3上的外螺纹与转盘4内圆面上的内螺纹相啮合,在向上移动竖管3的过程中会实现转盘4正转,转盘4正转实现转盘4带动其上关于圆心中心对称的第一弧形凸起块6转动,在初始位置时,弧形凸起块是置于圆盘5上与第一弧形凸起块6相对应的第一弧形槽内,随着转盘4的转动,第一弧形凸起块6与转盘4上端面平齐的一端开始接触第一弧形槽的槽壁,随着转盘4的不断转动,第一弧形凸起块6与第一弧形槽的槽壁接触越来越紧,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第一弧形凸起块6沿第一弧形槽的槽壁将转盘4向上挤压,由于转盘4上的第一弧形凸起块6是关于圆心对称的因此,在圆盘5上升的过程中圆盘5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在圆盘5上升的过程中圆筒1在弧形把手25的作用下不能转动,因此圆盘5的上升使得第四压簧20受力被压缩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与此同时,第一绳索10被拉紧,由于第一绳索10实置于l形通孔24内的,因此第一绳索10的收紧实现第一绳索10一端连接的第一弧形板8有向远离第一套筒7轴线放下该运动的趋势,此过程中第一压簧9被压缩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同时在第一压簧9压缩的过程中,第一伸缩管22同样向内收缩,本装置为了实现第一绳索10与第二绳索16的拉动效果,所述的两类绳索均无弹性。

与此同时,在转盘4转动经第一弧形凸起块6带动圆盘5向上拉动第一弧形板8向外运动的同时,转盘4的转动也会带动其上关于圆心中心对称的第二弧形凸起块13转动,在初始位置时,第二弧形凸起块13是置于圆盘5上与第二弧形凸起块13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内,随着转盘4的转动,第二弧形凸起块13与转盘4下端面平齐的一端开始接触第二弧形槽的槽壁,随着转盘4的不断转动,第二弧形凸起块13与第二弧形槽的槽壁接触越来越紧,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第二弧形凸起块13沿第二弧形槽的槽壁将第三套筒12向下挤压,由于转盘4上的第二弧形凸起块13是关于圆心对称的因此,在转盘4下升的过程中第三套筒12始终保持平稳状态。

随着第三套筒12下降,第二绳索16会收紧,第二绳索16的收紧会带动多个第二弧形板14向本装置中心轴线方向运动,此过程中第二压簧15被压缩并使其具有反弹的趋势和弹性势能,同时在第二压簧15压缩的过程中,第二伸缩管23同样向内收缩。

当第一弧形板8向外侧运动,第二弧形板14向内侧运动的过程中,第一弧形板8构成的空心圆管状结构的直径变大,第二弧形板14构成的空心圆管状结构的直径变相,两个空心圆管状结构之间的间隔变大,在那个本装置的圆筒1套装在待清灰的散热器上会实现第一弧形板8构成的空心圆管状结构在散热器的外侧,第二弧形板14构成的空心圆管状结构在散热器的内侧,此时松开无名指实现在第三压簧17的作用下竖管3向下复位,竖管3的向下运动带动转盘4反转,圆盘5在第一压簧9与第四压簧20的我共同作用下实现向下复位,第三套筒12在第二压簧15与第五压簧21的作用下实现向上的复位,此时,第一绳索10与第二绳索16同时被放松,在第一压簧9与第二压簧15的弹力作用下实现第一弧形板8向本装置中心轴线运动,第二弧形板14向远离本装置的中心轴线反向运动,从而实现对散热片的夹紧,在加紧过程中,第一弧形板8与第二弧形板14上的毛刷置于散热片的夹缝内,此时向外侧拉动弧形把手25,并实现对本装置的清灰效果。

由于本装置上的毛刷在一次清灰过程中不能覆盖整个散热片,在一次清灰完成后,应转动弧形把手25转换角度后重复上述动作进行多次清灰从而实现清灰更加彻底。

本装置对比传统的清灰装置有以下好处:

1、本装置采用两个空心圆管状结构同时从内侧和外侧进行对散热片的清灰,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毛刷在清灰过程中从一侧清灰不彻底,从两侧清灰不方便的问题,通过置于第一弧形板8上的毛刷与置于第二弧形板14上的毛刷的,实现毛刷插入扇热片的深度变短,但二者在同时拉动时又能有效实现防止对面的灰尘相互逸散使得清灰更加彻底。

2、本装置考虑到主板散热器在清灰的过程中由于空间问题,和拆卸易损坏的问题,采用勉拆卸并将在本装置直接置于散热片外侧单手就能实现清灰,使得清灰过程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改善了清灰环境,减少了灰尘进入人体的机会。

3、本装置通过毛刷从两侧像散热片进行加压实现毛刷始终贴合散热片碗口状的要求,实现毛刷始终能与散热片始终接触,从而达到彻底清灰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从散热器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实现挤压,使得毛刷从散热器的两侧来进入从而实现清灰,有效的解决传统毛刷不能彻底进入到散热片内部从而导致清灰不彻底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