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药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663发布日期:2019-02-15 20:0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加药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加药装置,还涉及应用该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中药药企,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为:1)前处理车间洗药、泡药废水;2)提取车间煎煮废水和部分提取液;3)分离车间残渣;4)浓缩、制剂车间废水;5)瓶罐冲洗、管道及地面冲洗水;6)过滤后的污水等。其污水特点具有成份复杂、有机物含量高、毒性大、色度深和含盐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差的特点,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污水。

现有技术中,根据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物化处理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离子交换和膜交换等方法。

对中药污水进行气浮物化处理中,需添加PAC(聚合氯化铝)以及PAM(聚丙烯酰胺)两种化学试剂,两种化学试剂需定时定量添加,且添加时为保证反应效果,需搅拌均匀布料。作为中等规模制药企业,一天添加总量大概700kg,传统的人工加料不仅耗费体力,且加料的均匀性无法保证,易造成加药不及时、药量偏差大等问题,进而影响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体运行与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自动完成气浮机加药的加药装置,该装置节省了人工,且提升了加药的精准度,还提供一种采用该加药装置的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加药装置,包括PAC加药部分和PAM加药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PAC加药部分包括PAC真空加药罐,所述PAC真空加药罐包括位于PAC罐体底部的PAC计量加药部件,还包括与PAC罐体连接的PAC真空上料部件,所述计量加药部件的下方正对PAC搅拌罐,所述PAC搅拌罐连接PAC成品储液罐;所述PAM加药部分包括PAM真空加药罐,所述PAM真空加药罐包括位于PAM罐体底部的PAM计量加药部件,还包括与PAM罐体连接的PAM真空上料部件,所述计量加药部件的下方正对PAM搅拌罐,所述PAM搅拌罐连接PAM成品储液罐。

PAC计量加药装置的具体结构是:所述PAC计量加药部件包括加药蝶阀,还包括设置在PAC罐体底部的称重传感器。

PAM计量加药装置的具体结构是:所述PAM计量加药部件包括螺杆加药器,还包括设置在PAM罐体底部的称重传感器。

为实现搅拌功能和液位检测功能之目的:所述PAC搅拌罐包括位于PAC搅拌罐罐体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搅拌叶片,所述PAC搅拌罐罐体内部还设有PAC高液位传感器和PAC低液位传感器。所述PAM搅拌罐包括位于PAM搅拌罐罐体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搅拌叶片,所述PAM搅拌罐罐体内部还设有PAM高液位传感器和PAC低液位传感器。

搅拌后的PAC溶液的流向为:PAC搅拌罐罐体底部经PAC放液阀与 PAC成品储液罐连接。当所述PAC成品储液罐内还设有PAC成品液低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PAM成品储液罐液位达到低位时,搅拌罐中的物料一次性输送至储液罐中。

搅拌后的PAM溶液流向为:PAM搅拌罐罐体底部经PAM放液阀与 PAM成品储液罐连接。PAM成品储液罐内还设有PAM成品液低液位传感器。当液位传感器检测到PAM成品储液罐液位达到低位时,搅拌罐中的物料一次性输送至储液罐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有: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所述调节池连接初沉池,所述初沉池连接内循环厌氧反应部件,所述内循环厌氧反应部件连接好氧反应部件,所述好氧反应部件连接二沉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连接气浮机,所述气浮机包括自动加药装置,所述自动加药装置包括PAC加药部分和PAM加药部分,所述PAC加药部分包括PAC真空加药罐,所述PAC真空加药罐包括位于PAC罐体底部的PAC计量加药部件,还包括与PAC罐体连接的PAC真空上料部件,所述计量加药部件的下方正对PAC搅拌罐,所述PAC搅拌罐连接PAC成品储液罐;所述PAM加药部分包括PAM真空加药罐,所述PAM真空加药罐包括位于PAM罐体底部的PAM计量加药部件,还包括与PAM罐体连接的PAM真空上料部件,所述计量加药部件的下方正对PAM搅拌罐,所述PAM搅拌罐连接PAM成品储液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自动加药装置提高了加药精度,配合自动控制部件,节约了人工,降低了运行成本;本加药装置能有效避免人工操作的失误,保证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本污水处理系统将收集而来的中药加工企业的污水,经絮凝、厌氧反应、生物降解和好氧反应处理,以符合排放要求的澄清水外排,将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具有环保性好之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加药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1是PAC真空加药罐,11是PAC罐体,12是加药蝶阀,13是PAC真空上料部件,2是PAM真空加药罐,21是PAM罐体,22是螺杆加药器,23是PAM真空上料部件,3是PAC搅拌罐,31是PAC搅拌罐罐体,32是搅拌轴,33是搅拌叶片,34是PAC高液位传感器,35是PAC低液位传感器,36是PAC放液阀,4是PAC成品储液罐,41是PAC成品储液罐罐体,42是PAC成品液低液位传感器,5是PAM搅拌罐,51是PAM搅拌罐罐体,52是搅拌轴,53是搅拌叶片,54是PAM高液位传感器,55是PAM低液位传感器,56是PAM放液阀,6是PAM成品储液罐,61是PAM成品储液罐罐体,62是PAM成品液低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首先公开了一种自动加药装置,该装置包括PAC加药部分和PAM加药部分,可将净水剂和絮凝剂均匀、称量准确的加入到气浮机中,以使初沉池污水中的杂质浮出。

本自动加药装置中,PAC加药部分包括PAC真空加药罐1,PAC真空加药罐1包括位于PAC罐体11底部的PAC计量加药部件,还包括与PAC罐体11连接的PAC真空上料部件13。本实施例中的PAC计量加药部件包括加药蝶阀12,还包括设置在PAC罐体11底部的称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计量加药部件的下方正对PAC搅拌罐3,PAC搅拌罐3连接PAC成品储液罐4,此处所谓“正对”是指,经计量加药部件输送的PAC或者PAM 能直接落入到相对应的搅拌罐中。

PAC搅拌罐3包括位于PAC搅拌罐罐体31内部的搅拌轴32,搅拌轴32上设搅拌叶片33, PAC搅拌罐罐体31内部还设有PAC高液位传感器34和PAC低液位传感器35。PAC搅拌罐罐体31底部经PAC放液阀36与 PAC成品储液罐4连接。PAC成品储液罐4内还设有PAC成品液低液位传感器42。

PAM加药部分包括PAM真空加药罐2,PAM真空加药罐2包括位于PAM罐体21底部的PAM计量加药部件,还包括与PAM罐体21连接的PAM真空上料部件,计量加药部件的下方正对PAM搅拌罐5,PAM搅拌罐5连接PAM成品储液罐6。本实施例中,PAM计量加药部件为螺杆加药器22,还包括设置在PAM罐体21底部的称重传感器(图中未示出)。

PAM搅拌罐5包括位于PAM搅拌罐罐体51内部的搅拌轴52,搅拌轴52上设搅拌叶片53, PAM搅拌罐罐体51内部还设有PAM高液位传感器54和PAC低液位传感器55。PAM搅拌罐罐体51底部经PAM放液阀56与 PAM成品储液罐6连接。PAM成品储液罐6内还设有PAM成品液低液位传感器62。

本自动加药装置在使用时,PAC真空加药罐1配合真空PAC真空上料部件13,经真空为PAC真空加药罐1上料,真空上料中不进行计量投料,当PAC真空加药罐1中物料(即PAC药品)经消耗降低至一定重量时,控制部件提示需要再次进行真空上料。

PAC真空加药罐1配合安装在罐体底部的称重传感器(一般为三只,在罐体底部均匀分布),其感应获得的重量数据输送给控制部件,经控制部件发出控制信号后实现与加药蝶阀12的联动,即采用减重法进行重量控制,减重法获得的差值达到规定重量后,加药蝶阀12关闭,停止PAC下料。

PAC搅拌罐3的进液口与出液口处分别安装PAC高液位传感器34和PAC低液位传感器35,液位达到低液位时,启动进水阀门进水,当液位达到一定液位时,PAC称重计量程序开启,PAC加入到搅拌罐3中,当液位达到高液位时,进水阀门关闭,停止进水,同时可停止搅拌。

PAC搅拌罐3底部的PAC放液阀36与PAC成品储液罐4连锁控制,当PAC成品储液罐4中液位到达低液位时,搅拌罐3放水阀36打开开始出料,一次性将搅拌罐3中料液全部排放至PAC成品储液罐4中。

PAM加药部分的基本作用原理与上述PAC加药部分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控制部件通过控制螺杆加药器22达到均匀加料的要求,当开启螺杆加药器22的电机,开始加药,加药完成后关闭电机即可。一般PAM加药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加药量控制在每次3KG。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车间废水(其中含有较多大颗粒杂质)经粗格栅简单过滤后输入调节池,同时制药废水浓缩液及所需中和药剂也被添加至调节池内进行反应。

调节池中污水经细格栅过滤后输送至初沉池中,初沉池内设气浮机,气浮机的自动加药装置结构和原理同上,此处不再赘述。污水经净化和絮凝反应后,输送至内循环厌氧反应部件,内循环厌氧反应部件连接好氧反应部件,好氧反应部件连接二沉池,二沉池中上层澄清水经检验合格后排放,下层回流稀释后再入调节池内处理。

本实施例中的内循环厌氧反应部件为提升池和布置在提升池内的IC反应器,IC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内循环系统有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污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污泥回流管的回流污泥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区进行CODcr的生物降解。产生的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后,夹带泥和水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冰杯导出处理系统,污泥则借助重力作用,沿着污泥回流管汇到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进入反应器的污水进行充分混合后进入第一反应区,形成内循环系统。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第二反应区进行剩余CODcr降解并产生少量沼气,从而提高和保证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后,导出处理系统。上清液经出水区排出,颗粒污泥则沿着一级三相分离器的回流缝滑回反应器内重新参加反应。

本实施例中提升池温度保持在35-38℃。IC反应器的进水COD负荷6KgCOD/m3·d,出水COD<2500mg/l,发酵温度:中温35-38℃,水力停留时间:HRT=25h。IC反应器生成的沼气可作为沼气过滤的原料,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作为热源给提升水池内水加温。

本实施例中的好氧反应部件选用AO生化池,已取出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

经上述系统处理后,排放达标的澄清水外排。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