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116发布日期:2019-07-19 22:5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干燥箱通风技术领域,具体为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思想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城市污泥的处置问题已经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通常填埋、堆肥和焚烧是处理城市污泥的三种方法;但无论何种方法都必须经过干燥这一-环节,如何经济、高效的干燥城市污泥成为科学界热门话题之一;从而对污泥干燥箱所用的通风结构进行创新与设计,对污泥净化处理工作的进行起着推动的作用。

现有的污泥干燥箱用的通风结构,由于其不能对干燥污泥时产生的酸性气体进行中和,从而导致该酸性气体对该通风结构内部的零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从而对该通风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且由于该通风结构不能对多数不能对污泥干燥产生的气体进行多次循环利用,从而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污泥干燥箱用的通风结构,由于其不能对干燥污泥时产生的酸性气体进行中和,从而导致该酸性气体对该通风结构内部的零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侵蚀,从而对该通风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了影响,且由于该通风结构不能对多数不能对污泥干燥产生的气体进行多次循环利用,从而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包括支架、进气管道和过滤板,所述支架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滑杆,且滑杆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滑杆与支架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支架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与干燥装置的顶端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之间设置有出气口,且出气口的底端连接有软管,所述出气口与滑杆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软管的下方设置有干燥装置,且干燥装置的底端表面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下方设置有通风装置,且通风装置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回气口,所述回气口的背面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干燥装置之间为嵌入连接,所述干燥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室,且冷却室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所述冷却室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冷却管之间设置有折流板,且折流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冷却室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均连接有传输管,且冷却室的右侧设置有碱洗槽,所述碱洗槽与传输管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碱洗槽正下方设置有抽湿器件,且抽湿器件的右侧设置有全换热器件,所述进气管道设置于全换热器件的底端表面,所述过滤板设置于碱洗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杆通过第一气缸与支架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软管的伸展长度大于第一气缸的伸展长度,并且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分别与支架之间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之间关于软管的竖直中轴线对称,且软管通过第一气缸与支架之间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软管通过连接管与全换热器件相连接,且全换热器件通过软管与出气口之间构成通透结构。

优选的,所述冷却管与折流板之间呈交叉状顺序依次排列在冷却室的内壁表面,且冷却室的底端内壁表面设置为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碱洗槽通过传输管与抽湿器件相连接,且传输管的底端水平高度低于过滤板的底端水平高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全换热器件通过进气管道与回气口相连接,且出气口通过软管与进气管道的配合与回气口之间构成通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滑杆与支架之间滑动结构的设置,可对滑动时的滑杆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其沿着一定的轨道进行运动,进而使得其可对第一气缸收缩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软管与第一气缸之间伸展长度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第一气缸伸展长度过大,导致滑杆对软管造成扯拽,从而对软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进而对该污泥干燥箱内部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凑性以及协调性能造成影响;

2.本实用新型通过软管与支架之间升降结构的设置,使得其可根据该污泥干燥箱内部具体的情况,对其的换气与否进行选择,从而可为该装置内部污泥干燥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进而使得该装置可充分的对污泥进行干燥,进而提高了干燥装置的使用性能;

3.本实用新型通过折流板可对冷却室内部热流气体流动的方向进行改变,从而延长了该热流气体在冷却室内部停留的时间,且通过其与“U”字形结构的冷却管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得冷却室可充分的对该热流气体进行降温,从而为该热流气体之后处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冷却室底端内壁结构的设置,加快了其内壁表面冷凝水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该污泥干燥箱对循环水的收集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风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碱洗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滑杆;3、第一气缸;4、出气口;5、软管;6、干燥装置;7、进气口;8、通风装置;9、回气口;10、连接管;11、冷却室;12、冷却管;13、通孔;14、隔板;15、折流板;16、传输管;17、碱洗槽;18、抽湿器件;19、全换热器件;20、进气管道;21、过滤板;22、第二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包括支架1、进气管道20和过滤板21,支架1的顶端表面连接有滑杆2,且滑杆2的底端连接有第一气缸3,滑杆2通过第一气缸3与支架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软管5的伸展长度大于第一气缸3的伸展长度,并且第一气缸3与第二气缸22分别与支架1之间垂直,通过滑杆2与支架1之间滑动结构的设置,可对滑动时的滑杆2进行定位,从而使得其沿着一定的轨道进行运动,进而使得其可对第一气缸3收缩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软管5与第一气缸3之间伸展长度的设置有效的避免了由于第一气缸3伸展长度过大,导致滑杆2对软管5造成扯拽,从而对软管5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进而对该污泥干燥箱内部部件之间连接的紧凑性以及协调性能造成影响,第一气缸3之间关于软管5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软管5与支架1之间升降结构的设置,使得其可根据该污泥干燥箱内部具体的情况,对其的换气与否进行选择,从而可为该装置内部污泥干燥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进而使得该装置可充分的对污泥进行干燥,进而提高了干燥装置6的使用性能,通过第二气缸22的伸缩,可对干燥装置6本体与其的壳盖之间进行分离,从而为干燥装置6内部污泥清除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

滑杆2与支架1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一气缸3与支架1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气缸22,第二气缸22的底端与干燥装置6的顶端为螺纹连接,第一气缸3之间设置有出气口4,且出气口4的底端连接有软管5,软管5通过连接管10与全换热器件19相连接,且全换热器件19通过软管5与出气口4之间构成通透结构,全换热器件19与出气口4之间通透结构的设置,可通过全换热器件19再次将中和的气体进行净化,且可根据该污泥干燥箱内部干燥条件的需求,通过全换热器件19可对净化后气体的释放与否进行选择,从而提高了该污泥干燥箱的灵活性能,出气口4与滑杆2之间为螺纹连接,软管5的下方设置有干燥装置6,且干燥装置6的底端表面设置有进气口7,进气口7的下方设置有通风装置8,且通风装置8的顶端左侧设置有回气口9,回气口9的背面设置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与干燥装置6之间为嵌入连接,干燥装置6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室11,且冷却室11的内部设置有冷却管12,冷却管12与折流板15之间呈交叉状顺序依次排列在冷却室11的内壁表面,且冷却室11的底端内壁表面设置为漏斗状结构,通过折流板15可对冷却室11内部热流气体流动的方向进行改变,从而延长了该热流气体在冷却室11内部停留的时间,且通过其与“U”字形结构的冷却管12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得冷却室11可充分的对该热流气体进行降温,从而为该热流气体之后处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方便,冷却室11底端内壁结构的设置,加快了其内壁表面冷凝水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了该污泥干燥箱对循环水的收集速度;

冷却室1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通孔13,冷却管12之间设置有折流板15,且折流板15之间设置有隔板14,冷却室11的左右两端外壁表面均连接有传输管16,且冷却室11的右侧设置有碱洗槽17,碱洗槽17通过传输管16与抽湿器件18相连接,且传输管16的底端水平高度低于过滤板21的底端水平高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碱洗槽17的设置使得其可对冷却后的酸性气体进行中和,从而降低了由于该气体酸性较大,对抽湿器件18以及全换热器件19内部的零部件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坏,进而对上述其之间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故通过其的设置可有效的对该污泥干燥箱内部部件之间进行保护,碱洗槽17与传输管16之间为固定连接,碱洗槽17正下方设置有抽湿器件18,且抽湿器件18的右侧设置有全换热器件19,全换热器件19通过进气管道20与回气口9相连接,且出气口4通过软管5与进气管道20的配合与回气口9之间构成通透结构,回气口9与出气口4之间通透结构的设置,使得该污泥干燥箱可将净化后的气体与出气口4回收进的气体传送至该干燥箱的内部,从而提高了该干燥箱对资源的利用率,进而降低了该污泥干燥箱对环境的影响,进气管道20设置于全换热器件19的底端表面,过滤板21设置于碱洗槽17的内部。

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污泥干燥箱通风系统,使用前首先将污泥放置至干燥装置6的内部,且通过其内部的相关部件对该污泥进行干燥打碎,干燥的同时,首先通过第一气缸3的伸缩,使得软管5伸长,进而使得出气口4将外界的空气吸入至且的内部,且通过软管5将该气体传送至全换热器件19的内部;

通过对该全换热器件19的控制使得该气体通过进气管道20进入至干燥装置6的内部,且通过进气口7可污泥干燥时产生的热流气体进行吸附,且通过传输管16对该热流气体进行传送,其次通过冷却管12与折流板15之间相互的配合,使得冷却室11可对上述的热流气体进行冷却,其次通过传输管16将带有少量水分的气体传输至碱洗槽17的内部,进而可对上述气体内部少量的酸性气体进行中和,进而降低了该酸性气体对其后续处理工作部件的损坏程度,且通过碱洗槽17下方的,最后可根据该污泥干燥装置6内部干燥条件的需求,最后通过对全换热器件19的控制,来对净化的气体进行降温以及是否需要再次使用进行选择,待至污泥烘干后,通过第二气缸22将干燥装置6顶端的壳盖进行升起,且通过人工将干燥装置取出并对其内部污泥进行处理即可,这样便完成了该干燥装置的使用过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