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消毒剂投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71506发布日期:2020-06-26 22:5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环状消毒剂投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毒剂投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状消毒剂投加系统。



背景技术:

在给水处理或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阶段都面临着投加消毒剂的问题,目前消毒领域普遍使用的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等,普遍应用于现代水厂的消毒剂有液氯、漂白粉、次氯酸钠、氯胺等。

传统水厂在投加液体消毒剂的时候一般通过消毒剂投加机或水射器,一般设备都占有很大的空间,且存在只能投加单一消毒剂的局限性,不足以应对如今多变的水体环境,随着全球变暖气候恶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水体中的致病微生物种类越来越丰富,这对如今的供水安全性是极大的考验。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等微生物对氯消毒存在抗性、生物进化过程中自身演变的抗性基因逐渐显现,势必成为一大隐患。

因此投加多种消毒剂或不同种类消毒剂切换投加是未来水厂消毒的方向,而如何能合理、灵活的选择投加的消毒剂,并切换投加的消毒剂,减少人工操作,是目前水厂消毒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状消毒剂投加系统,能解决现有消毒剂投加设备只能投加单一消毒剂,无法满足多消毒剂同时投加或切换投加,切换投加不同的消毒剂操作繁琐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包括:

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和箱式固定器;其中,

所述箱式固定器内设有与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匹配的圆孔,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箱式固定器的圆孔内,与所述箱式固定器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和箱式固定器共同套设在需输入消毒液的管道上,所述箱式固定器将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固定于所述管道上;

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的多个液体雾化喷嘴均与所述管道内连通,各液体雾化喷嘴与所述管道内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消毒剂投加系统,其有益效果为:

通过在箱式固定器内固定设置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将环状多喷嘴投加器和箱式固定器共同套设在需输入消毒液的管道上,环状多喷嘴投加器的多个液体雾化喷嘴均与管道内连通,各液体雾化喷嘴与所述管道内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能实现将多种液体消毒剂以雾化方式喷射入需输入消毒液的管道内,不仅混合效果好,便于多种消毒剂的同时或切换投加,设备体积小,投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的环状多喷嘴投加器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b-b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的扩口插件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的喷嘴固定平衡环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处的剖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多喷嘴投加器的喷嘴卡扣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的箱式固定器的正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状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的箱式固定器的侧面图;

图中各标记对应的部件为:1-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01-扩口插件;102-防水套环;103-喷嘴固定平衡环;1030-输药管;1031-喷嘴卡扣;10311-圆台卡扣;10312-圆片卡扣;1032-喷嘴卡扣固定环;1033-液体雾化喷嘴;1034-套环;2-箱式固定器;201-多边形圆台固定片;202-箱体;2021-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内容,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实施例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环状多喷嘴投加系统,是一种构造简单,节省占地,切换灵活,消毒剂与水能良好接触的消毒剂投加系统,包括:

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和箱式固定器2;其中,

所述箱式固定器2内设有与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匹配的圆孔,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固定设置在所述箱式固定器2的圆孔内,与所述箱式固定器2连接为一体结构;

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和箱式固定器2共同套设在需输入消毒液的管道3上,所述箱式固定器将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固定于所述管道3上;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和箱式固定器2与管道采用防漏连接;

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的多个液体雾化喷嘴均与所述管道内连通,各液体雾化喷嘴与所述管道内连接处均为密封连接。

如图2所示,上述投加系统中,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包括:

防水套环102和喷嘴固定平衡环103;其中,

参见图3至图7,所述喷嘴固定平衡环103由套环1034、喷嘴卡扣固定环1032、多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多个输药管1030和多个喷嘴卡扣1031组成;

每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的后端均连接一根输药管1030;

每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上均设置一组喷嘴卡扣1031,各液体雾化喷嘴1033均通过设置的喷嘴卡扣1031与所述喷嘴卡扣固定环1032连接;

所述套环1034上设有与所述多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等数量的直径匹配圆孔,所述喷嘴卡扣固定环1032套设在所述套环1034外面,将所述多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固定在所述套环1034上,各液体雾化喷嘴1033对应伸入所述套环1034的各直径匹配圆孔内;

所述防水套环102纵向防漏焊接于所述喷嘴固定平衡环103的套环1034上。

上述结构的喷嘴卡扣固定环1032上环向均匀设有多个喷嘴卡孔,每个喷嘴卡孔能卡装固定一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这种结构的喷嘴卡扣固定环1032能将多个液体雾化喷嘴1033均匀固定在套环1034上。

上述结构的喷嘴固定平衡环能平衡管道周围各喷嘴压力,防止出现压力过大喷嘴与卡扣分离漏液的情况出现。

上述结构的环状多喷嘴投加器,由于其环状的对称结构,可以将各个喷嘴产生的压力均匀分布在喷嘴固定平衡环103上,进而减小了漏损以及由于设备破坏带来的维修成本。

参见图8,上述喷嘴固定平衡环103中,所述喷嘴卡扣1031包括:圆台卡扣10311和圆片卡扣10312;

其中,所述圆台卡扣10311固定于所述液体雾化喷嘴1033与所述输药管1030的连接处;

所述圆片卡扣10312固定于所述液体雾化喷嘴1033前端的窄嘴端。

上述投加系统中,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还包括:

扩口插件101,该扩口插件101的大口径端与所述喷嘴固定平衡环103的套环1034轴向无缝焊接。

参见图9、10,上述投加系统中,所述箱式固定器2由多边形圆台固定片201与箱体202无缝焊接组成;其中,箱体202底部四周均布有排水孔2021;

所述多边形圆台固定片201的内圈直径与所述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的喷嘴固定平衡环103的套环1034外径相匹配,所述套环1034外周经无缝焊接与所述多边形圆台固定片201的内圈固定连接。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具体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包括: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和箱式固定器2;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在箱式固定器内配套于管道直径的套管上,由于套管与箱式固定器一体,便可以使管段稳定,起到支撑作用。具体的,是将环状多喷嘴投加器1的喷嘴固定平衡环套在箱式固定器内配套于管道直径的套管上,该喷嘴固定平衡环的扩口插件小口径端套于对接管道,大口径端与套管焊接(参见图5),由于套管与箱式固定器一体,便可以使管段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以给水厂为例,水厂管道(消毒进水管)穿入箱式固定器,连接于扩口插件的小口径端(扩口插件适用于压力流管道,如用于给水管中,在排水管道等非满管流的管道中不需要安装该扩口插件),待处理水经过水厂原管道流入环状多喷嘴投加器,液体消毒剂由液体雾化喷嘴喷射高速小颗粒液体水雾,与待处理水直接接触,多角度设置的液体雾化喷嘴实现消毒剂与水全方位接触,空间全覆盖,且可根据消毒要求改变喷嘴数量(图2示意的是按圆周的每60°位置安装一个液体雾化喷嘴喷,共六口喷嘴),以及输药管布置,满足多种消毒剂切换使用的要求;喷嘴固定平衡环作用在于平衡管道周围各喷嘴压力,防止出现压力过大喷嘴与卡扣分离漏液的情况出现,处理水经过扩口插件,变径为原始管径后进行后续处理。

本发明的构造类似于传统管道套管,外观仅仅是一个方形盒子,其核心(环状多喷嘴投加器)构造仅包含:多个液体雾化喷嘴、多个喷嘴卡扣、喷嘴卡扣固定环、套环、防水套环和扩口插件(后期根据需要可组装生产成品,直接安装);根据现有设计,对于dn500的管径,该消毒剂投加系统占地面积仅为0.5平方米,且由于构造特殊可以当作一段管材使用,占地面积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生产需要,不同输药管可连接不同消毒剂管道(可采用对称连接,以保证接触均匀全覆盖),可根据要求设置闸阀,定时定量灵活投加;本发明液体消毒剂投加系统,能将液体消毒剂雾化,经由雾化喷嘴产生高速小颗粒液体水雾,与处理的水相容性更好,更易于混合,液体水雾在增大消毒剂与待处理水接触面的同时,保证了消毒剂的充分利用与充分混合,不仅可以节省消毒剂用量还能精进消毒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