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0703发布日期:2021-02-05 18:55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温控设备的清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汽车测试实验室内均配有流体温控设备,用以控制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等测试条件。当流体温控设备长时间使用后,其内部的热交换器元件和管道内会出现很多杂质、水垢等物质影响其工作性能。
[0003]
通常情况下,当流体温控设备需要清洗时,流体温控设备的供应商需要将热交换器元件拆下来拿回工厂里通过清洗装置进行清洗,清洗完成后运回汽车实验室,最后安装至流体温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中,而对于设备内部管道的杂质、水垢等物质则不进行深度处理。如此则会出现下面几个问题:
[0004]
1、清洗装置在工厂中不能移动,设备的清洗周期过长,清洗效率低下;
[0005]
2、将热交换器元件拆卸后再安装至设备中,需要再次进行气密性检查,而气密性检查的难度大,增加了拆卸成本,进而增加清洗成本;
[0006]
3、管道内的杂质和水垢等物质使得管道的内径变小、管道散热能力变小,管道内液体的流动阻力变大、流量变小,若水垢脱落,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
[0007]
因此,开发出一种便于移动和携带的、可以对热交换器元件以及管道同时进行清洗的装置,进而缩短清洗周期、提高清洗效率、降低清洗成本以及降低设备损坏的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洗装置,以解决现有流体温控设备的清洗装置不能移动、清洗周期长、清洗效率低、清洗成本高以及设备损坏风险高的问题。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流体温控设备,包括:配液箱、管路组件以及循环泵;所述配液箱用于盛装清洗液;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出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入液管道连接;所述回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出液管或者所述回液管上;其中,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分别可拆卸地与所述配液箱和所述循环泵连接。
[0010]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过滤器以及球阀,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球阀设置于所述回液管和/或出液管上。
[0011]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排液阀,所述管路组件还包括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设置于所述配液箱的底部,所述排液阀设置于所述排液管上。
[0012]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配液箱的底部区域,用于加热所述清洗液。
[0013]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于所述配液箱内
部,用于感应所述配液箱中的温度。
[0014]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ph检测单元,所述ph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清洗液的ph。
[0015]
可选的,所述配液箱包括刻度指示部件,用于显示所述清洗液的液位以及配制所述清洗液。
[0016]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脚轮,所述脚轮设置于所述配液箱的底部。
[0017]
可选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设置于所述配液箱的一侧,所述电控单元包括电源线以及电控柜,所述电源线包括电气快接。
[0018]
可选的,所述出液管和/或所述回液管为软管。
[0019]
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中,包括:配液箱、管路组件以及循环泵;所述配液箱用于盛装清洗液;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出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入液管道连接;所述回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出液管或者所述回液管上;其中,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分别可拆卸地与所述配液箱和所述循环泵连接。如此配置,开发出了一种方便移动且可以携带的装置,使得在清洗流体温控设备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拆装热交换器元件的过程,进而缩短了清洗周期,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还可以清洗与热交换器元件连通的管道,进而减少了管道内杂质和水垢等物质带来的危害,减少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主视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俯视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25]
附图中:
[0026]
100-配液箱,110-上端开口,120-出液口,130-回液口,140-排液口,150-刻度指示部件,151-液位刻度,150a-液位镜;
[0027]
200-管路组件,210-出液管,220-回液管,230-排液管,231-排液阀;
[0028]
300-循环泵;400-脚轮;500-过滤器;600-球阀;700-加热器;800-电控柜,810-电气快接的插口;900-温度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30]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
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包括:配液箱、管路组件以及循环泵;所述配液箱用于盛装清洗液;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出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入液管道连接;所述回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出液管或者所述回液管上;其中,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分别可拆卸地与所述配液箱和所述循环泵连接。如此配置,开发出了一种方便移动且可以携带的装置,使得在清洗流体温控设备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拆装热交换器元件的过程,进而缩短了清洗周期,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还可以清洗与热交换器元件连通的管道,进而减少了管道内杂质和水垢等物质带来的危害,减少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0032]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003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洗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34]
请参考图1,清洗装置用于清洗流体温控设备。
[0035]
所述流体温控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热交换器元件(未示图)以及其连通的管道在长时间使用后出现杂质、水垢等物质,需要进行定期清洗。而现有技术中,在设备需要清洗时,需要拆卸热交换器元件进行清洗,并且对于热交换器元件连接的管道则不予清洗。为了避免拆卸成本、以及不清洗管道的情况,考虑在不拆卸热交器元件的基础上,直接在热交换器元件及其连通的管道中通入清洗液进行清洗。具体的,热交换器元件及其连通的管道包括两个端口,即入液管道与出液管道。在设备不能移动的情况下,将两个端口与清洗装置相连接,清洗液从入液管道进入并流经管道以及热交换器元件的内部,再通过出液管道流出。
[0036]
基于此考虑,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包括配液箱100、管路组件200以及循环泵300。
[0037]
如图1-图3所示,所述配液箱100例如为一矩形的、上端开口110的腔体,用于盛装清洗液。所述配液箱100优选包括上盖(未示出),用于与所述上端开口110相扣合。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配液箱100可以不包括上盖。所述配液箱100具有出液口120、回液口130以及排液口140。出液口120与回液口130设置于所述配液箱100的侧面(即上端开口110的侧面),且出液口120的位置靠近上端开口110、回液口130的位置远离上端开口110,排液口140设置于配液箱100的底部。出液口120、回液口130以及排液口140分别用于与所述管路组件200的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液口120、回液口130以及排液口140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例如,出液口120设置在一个侧面上,回液口130设定在另一个侧面上,排液口140设置于某一侧面的远离上端开口110的位置。更佳的,清洗装置还包括脚轮400,脚轮400设置于配液箱100的底部,当清洗装置放置在地上时方便移动,节省了人力搬运。所述脚轮400优选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配液箱100底部的四个角的位置,保证了配液箱100的稳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清洗装置可以不包括脚轮400。通过设定配液箱100,使得清洗液可以盛装与配液箱100中,进而为清洗提供最基本的条件。配
液箱100的体积小,长宽大约在300mm~800mm之间,宽大约在200mm~500mm之间,高度大约在400mm~1200mm之间,使用便捷,可以放置家用轿车的后备箱中,便于携带,还可以灵活移动。
[0038]
所述管路组件200包括出液管210以及回液管220,如图1-图3,所述出液管210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100的出液口12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流体温控设备的入液管道连接;所述回液管220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100的回液口13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流体温控设备的出液管道连接,以使得配液箱100中的清洗液形成循环闭环,进而可以在设备清洗的过程中,保证清洗液不间断的冲洗热交换元件与管道。进一步的,所述管路组件200还包括排液管230,排液管230的一端与设置于配液箱100底部的排液口140连接,另一端排出配液箱100中的化学废弃液,清洗者按照业主的要求将化学废弃液排放到指定地点。较佳的,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排液阀231,所述排液阀231设置于所述排液管230上,用于控制排液管230的开关。出液管210、或者回液管220、或者排液管230优选与配液箱100可拆卸的连接,当需要清洗设备时,将出液管210、或者回液管220、或者排液管230安装在配液箱100上;当不需要清洗设备时,将其拆卸来下,放置于配液箱100内部,并使用上盖将配液箱100盖住,使得清洗装置在携带过程中,不受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等管路的限制,进而方便携带。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的横截面优选为圆形的管道,在其他实施例中,其横截面还可以是椭圆形或者其他的形状,或者,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的横截面还可以是不同的截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清洗时的实际需求对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的径向外尺寸进行设定。实际上,所述出液管210总是低于回液管220,以保证液体循环的稳定性。更优选地,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为软管,所述软管使得清洗者在清洗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管道进行适应性的扭转和弯折。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还可以是硬管,所述硬管可以为直线型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清洗需求对硬管进行弯折设计。当然,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还可以分别为不同硬度的管道。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液管210、回液管220以及排液管230的管道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以是软管与硬管的结合。作为优选,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过滤器500以及球阀600,所述过滤器500与所述球阀600设置于所述出液管210和/或回液管22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500设置于回液管220上,所述过滤器600用于过滤所述清洗液中的杂质,所述球阀600设置于回液管220以及出液管210上,以控制回液管220与出液管210的开与关。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过滤器500以及过滤器60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0039]
请继续参考图1-图3,所述循环泵300设置于所述出液管210或者所述回液管220上;所述出液管210与所述回液管220分别可拆卸地与所述循环泵300连接,所述循环泵300用于将配液箱100中的清洗液在流体温控设备与配液箱100中循环起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300设置在出液管210上,使得清洗液在循环泵300的作用下进行液体循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泵300设置于回液管220上。较佳的,循环泵300始终低于配液箱100中的液面,进而方便地使用离心泵而不用自吸。
[0040]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洗装置中,包括:配液箱100、管路组件200以及循环泵300;所述配液箱100用于盛装清洗液;所述管路组件200包括出液管210以及回液管220,所述出液管210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10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入液管道连
接;所述回液管220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10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300设置于所述出液管210或者所述回液管220上;其中,所述出液管210与所述回液管220分别可拆卸地与所述配液箱100和所述循环泵300连接。如此配置,开发出了一种方便移动且可以携带的装置,使得在清洗流体温控设备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拆装热交换器元件的过程,进而缩短了清洗周期,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还可以清洗与热交换器元件连通的管道,进而减少了管道内杂质和水垢带来的危害,减少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0041]
一般情况下,清洗一个流体温控设备在8小时内即可完成清洗保养作业,相比较传统方式,节约了2~3倍的时间,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并且,本实施例的清洗装置十分便捷,在汽车实验室中,当流体温控设备停止运行的间歇变可以进行维护清洗。在使用清洗装置时,无需专业人员即可操作(只要清洗者具有简单的电学和化学知识,以及具有防触电和防烫伤防腐蚀意识即可)。
[0042]
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的杂质、水垢等物质需采用酸性溶液进行清洗。本实施例中,清洗液优选草酸溶液或者磷酸溶液,由于草酸/磷酸具有弱酸性,且具有还原性,故清洗污垢的效果十分明显。由于酸性溶剂(例如草酸/磷酸)在常温下溶解较慢,进而需要对清洗液进行加热处理,因此,如图3所示,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加热器700,加热器400设置在配液箱100的底部区域,用于加热清洗液,进而加快草酸/磷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所述底部区域表示加热器700可以设置在配液箱100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侧面靠近底部的区域。所述加热器700例如为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优选为两个加热棒,两个加热棒安装于配液箱100侧面靠近底面的位置,并平行于所述底面设置,加热安装座一端连接加热棒本体,另一端连接加热器电源线。加热棒本体设置于配液箱100的内部,加热安装座安装于配液箱100侧壁,加热器电源线伸出于配液箱100的侧壁外并与电控柜中的电源控制系统连接,电控柜400通过电源总线与外接电源通电,进而使得加热器400通电。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设置加热器7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700的加热温度设定在50度,最大不超过70度。一方面可以加快草酸/磷酸溶解,另一方面不会使得清洗液温度过高烫伤清洗者或者工作人员。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定为其他的温度,比如40度或者45度等。值得注意的是,当加热器700停止加热后,清洗液温度降低之后,不可以自动加热,一方面防止在清洗完成之后加热器自动加热,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防止再次升温的导致没有必要的损失,进而节约能源。当然,加热器700可以是手动或自动断电,比如,清洗者判断清洗液温度后,手动断电;再比如,当温度高于最高预设温度时,加热器700通过还可以是自动断电。
[0043]
更佳的,为了便于清洗者确定所述清洗液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烫伤清洗者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以及防止温度过低影响草酸/磷酸的溶解度。请参考图4,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温度感应器900(图4中,显示的是温度感应器900的工作原理图,不表示实际的连接关系与位置关系),所述温度感应器设置于所述配液箱100内,用于感应所述配液箱100中的温度。作为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900设置于所述加热器700的附近,并平行于加热棒设置,温度感应器900垂直于配液箱100的侧壁设置,其检测端伸入配液箱100的侧壁用于检测内部温度,其显示端伸出配液箱100的侧壁用于供清洗者查看温度。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温度感应器900还可以为一温度计,贴合于配液箱100内壁设置,且其检测端位置高度低于清洗液可以覆盖的液位高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设置其他的温度感应装
置。
[0044]
进一步的,在清洗设备的过程中,因清洗液需要处于酸性条件下才具有清洗效果,因此需要检测清洗液酸碱性,其检测指标具体如下:(1)检测配置的草酸/磷酸溶液的ph,当ph处于2-3时,满足清洗液ph的需求,即可开始清洗;(2)在清洗的过程中,清洗液的酸性减弱,当ph达到5-6时,需要再次添加草酸/磷酸,使得ph恢复至2-3;(3)当清洗液的ph在2-3时保持30分钟没有明显变化时,表明已经清洗完成,且达到了清洗效果。所述清洗装置优选还包括ph检测单元,所述ph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清洗液的ph。所述ph检测单元例如为ph指示剂或者ph试纸。当采用ph试纸时,清洗者在以上三个指标的要求下,在清洗之前、之中以及快结束时,采集清洗液进行检测ph,具体的,参考图1,使用干燥的玻璃棒或者用胶头滴管从上端开口110进入至液面上表面,并蘸取或吸取一滴清洗液然后滴在ph的中部,再根据ph试纸的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比对确定清洗液的酸碱性度。当采用ph指示剂检测时,将若干滴ph指示剂从上端开口110加入至清洗液中,不同的指示剂根据不同的ph值会变化颜色,根据指示剂的颜色确定ph的范围。具体的,所述ph指示剂例如石蕊试液,其遇酸变红,遇碱变蓝,进而确定ph的大致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石蕊试液颜色变化情况确定酸碱程度。
[0045]
为了便于观察配液箱100中清洗液的液位,以及在配制清洗液时,可以定量确定液体(比如水)的量,进而方便配制清洗液,例如倒入50l的水,则经过计算,再倒入2.5l磷酸;或者倒入90l水,然后倒入4.5l磷酸,磷酸的量用量杯测量,配液箱100中加入的水则需要在配液箱100中确定体积。优选的,如图1-图3所示,所述配液箱100包括刻度指示部件150,用于显示清洗液的液位以及配制清洗液。具体的,所述刻度指示部件150采用透明的材质制造而成,并贴合设置在所述配液箱100的侧面,进而使清洗者在配液箱100的外部可以观察到清洗液的液位,同时,所述透明材质上或者附近设置有液位刻度151,进而可以确定清洗液的液位信息。其中,所述液位刻度151通过配液箱中的体积进行计算得到。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所述刻度指示部件150还可以是液位镜150a,所述液位镜150a包含液体通道并与配液箱100连通,可以反映配液箱100内部真实的液位信息。
[0046]
所述清洗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所述电控单元设置于所述配液箱100的一外侧,所述电控单元包括电源总线以及电控柜800,所述电源总线包括电气快接,电控柜800设置电气快接的插口810,所述电气快接以及电气快接的插口810具有防水性能优异,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水溢出来存在安全隐患。所述电控柜800与所述配液箱100临接,两者的高度和宽度大约一直,电控柜800在配液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进而使得两者结构整体性良好,方便携带,空间利用率高。在本实施例中,电控柜800设置于所述配液箱100的侧面,其包括电源控制系统、电源控制开关以及加热器的控制开关等电学部件,还包括一用于放置电源线等部件的空间,其中,电气快接的插口810与电源控制系统电连接。使用时,将放置于电控柜中的电源线拿出,电源线的一端插入电气快接的插口810中,另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
[0047]
下面结合图1-4详细介绍所述清洗装置的使用流程。
[0048]
1、将清洗设置安放至预定位置,打开配液箱100以及电控柜800的盖子,分别取出管路组件200、循环泵300以及电源线;
[0049]
2、在配液箱100中注入90l水,用大量杯量4.5l的草酸/磷酸加入配液箱100中,盖上盖子;
[0050]
3、设定温度到50℃,开启加热器700的开关,达到温度后,切断加热器700电源;
[0051]
4、开启循环泵300,中途可打开配液箱100的盖子,用ph试纸和滴管检测ph值得变化,当测得ph没有明显变化后停止循环泵300;
[0052]
5、排掉废水,更换自来水;
[0053]
6、用自来水清洗循环2次,再次清洗流体温控设备;
[0054]
7、将管路组件200以及循环泵300拆下,放入配液箱100内,电源总线拔下后放入电控柜800的空间内,完成流体温控设备的清洗过程。
[0055]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洗装置中,包括:配液箱、管路组件以及循环泵;所述配液箱用于盛装清洗液;所述管路组件包括出液管以及回液管,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入液管道连接;所述回液管的一端与所述配液箱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流体温控设备的出液管道连接;所述循环泵设置于所述出液管或者所述回液管上;其中,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回液管分别可拆卸地与所述配液箱和所述循环泵连接。如此配置,开发出了一种方便移动且可以携带的装置,使得在清洗流体温控设备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拆装热交换器元件的过程,进而缩短了清洗周期,提高了清洗效率,同时还减少了人力成本;并且还可以清洗与热交换器元件连通的管道,进而减少了管道内杂质和水垢等物质带来的危害,减少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0056]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