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5202发布日期:2020-12-04 14:06阅读:56来源:国知局
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溶药投药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对于保障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和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水质,人们需要对水进行过滤、消毒、调节ph值以及余氯值等处理,在很多场合需要向水中溶入特定的药剂,其中有固定类药剂如药片。

现有的溶药加药装置具有如下缺陷:1、不能随时观察加药装置中药剂的剩余量;2、当加药装置中的药剂用完需要加药时,需要先中止溶药过程,再打开加药装置进行加药,否则就会在加药装置处形成漏水,但中止溶药过程就会给水质带来波动;3、不能方便准确地调节加药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加药时不需要停止溶药投药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包括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分别与待处理水的水管相连通;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之间并联连接有两套溶药投药器;

溶药投药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筒体,筒体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筒体底部一侧连接有进口,筒体底部另一侧连接有出口,进口与进水总管相连接,出口与出水总管相连接;

筒体下部设有水平的孔板,孔板高于进口和出口并用于盛放固体药剂,孔板的孔径小于药剂颗粒;

进口伸入筒体内的部分连接有内管;内管在筒体内弯折向上穿过孔板且其末端位于筒体顶部;内管的末端敞口设置并高于孔板上堆放的固体药剂的高度;内管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伸出筒体且其阀杆位于筒体外部。

所述顶盖中部设有用于观察筒体内部情况的透明窗。

以水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出水总管下游方向的待处理水的水管上安装有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连接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药剂浓度。

内管末端的敞口处设有滤网,滤网的网孔小于药剂颗粒。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两个溶药投药器并联连接在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之间,当一个溶药投药器内的药剂溶解完毕或将要溶解完毕时,可以关闭该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从而截断通过该溶药投药器的水流,同时打开另一个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从而利用另一个溶药投药器继续向水中溶药投药。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加药不停止溶药投药的过程。

通过透明窗能够随时方便地观察到筒体内的药剂剩余量,从而在药剂溶解完毕时能够及时进行加药,避免因观察不便而导致加药不及时、水质得不到保证的现象。

通过显示屏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加药后水中的药剂浓度,从而通过相应调节流量调节阀的开启度来将水中的药剂浓度调节到目标值。滤网的网孔以及孔板的孔径小于药剂颗粒,能够防止加药时药剂颗粒落入内管以及药剂在没有溶化前就进入孔板下方而被水流带走。孔板的孔径优选小于等于药剂颗粒直径的十分之一,保证药剂在绝大部分溶化前不会被水流带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待处理水的水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溶药投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和图2中箭头所示方向为该处的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包括进水总管1和出水总管2,进水总管1和出水总管2分别与待处理水的水管3相连通;进水总管1和出水总管2之间并联连接有两套溶药投药器;

溶药投药器包括底座4,底座4上设有筒体5,筒体5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6;筒体5底部一侧连接有进口7,筒体5底部另一侧连接有出口8,进口7与进水总管1相连接,出口8与出水总管2相连接;

筒体5下部设有水平的孔板9,孔板9高于进口7和出口8并用于盛放固体药剂(如药片),孔板9的孔径小于药剂颗粒;

进口7伸入筒体5内的部分连接有内管10;内管10在筒体5内弯折向上穿过孔板9且其末端位于筒体5顶部;内管10的末端敞口设置并高于孔板9上堆放的固体药剂的高度;内管10安装有流量调节阀11,流量调节阀11伸出筒体5且其阀杆12位于筒体5外部。流量调节阀11与筒体5密封配合。在筒体5、罐体或管体上安装阀门均为常规技术,不再赘述流量调节阀11与筒体5的配合结构。图2中标号17所示为加药时固体药剂的目标堆放高度。

所述顶盖6中部设有用于观察筒体5内部情况的透明窗13。通过透明窗13能够随时方便地观察到筒体5内的药剂剩余量,从而在药剂溶解完毕时能够及时进行加药,避免因观察不便而导致加药不及时、水质得不到保证的现象。

以水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出水总管2下游方向的待处理水的水管3上安装有浓度传感器14,浓度传感器14连接有电控装置15,电控装置15连接有显示屏16,显示屏16用于显示浓度传感器14检测到的药剂浓度。

通过显示屏16能够方便地观察到加药后水中的药剂浓度,从而通过相应调节流量调节阀11的开启度来将水中的药剂浓度调节到目标值。

内管10末端的敞口处设有滤网,滤网的网孔小于药剂颗粒,能够防止药剂颗粒落入内管10。滤网为常规技术,图未示。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溶药投药器是择一使用的关系,即其中一个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11打开(该溶药投药器为处于工作状态的溶药投药器),另一个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11关闭(该溶药投药器为处于备用状态的溶药投药器)。一部分待处理水的水管3中的水通过进水总管1和溶药投药器的进口7进入工作状态下的溶药投药器的内管10,经内管10来到筒体5顶部,然后向下通过固体药剂和孔板9,最后由出口8和出水总管2回流入待处理水的水管3。在此过程中,水在通过固体药剂时溶解一部分固体药剂,从而实现溶药投药。通过阀杆12控制流量调节阀11的开启度可以控制通过溶药投药器的水的流量,从而控制溶药投药的速度。

当水中的实际药剂浓度高于目标值时,减小工作中的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11的开启度,从而减少向水中溶药投药的速度,使水中的实际药剂浓度向目标值靠拢。当水中的实际药剂浓度低于目标值时,加大工作中的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11的开启度,从而加快向水中溶药投药的速度,使水中的实际药剂浓度向目标值靠拢。

当一个溶药投药器内的药剂溶解完毕或将要溶解完毕时,可以关闭该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11从而截断通过该溶药投药器的水流,同时打开另一个溶药投药器的流量调节阀11,从而利用另一个溶药投药器继续向水中溶药投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分别与待处理水的水管相连通;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之间并联连接有两套溶药投药器;

溶药投药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筒体,筒体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筒体底部一侧连接有进口,筒体底部另一侧连接有出口,进口与进水总管相连接,出口与出水总管相连接;

筒体下部设有水平的孔板,孔板高于进口和出口并用于盛放固体药剂,孔板的孔径小于药剂颗粒;

进口伸入筒体内的部分连接有内管;内管在筒体内弯折向上穿过孔板且其末端位于筒体顶部;内管的末端敞口设置并高于孔板上堆放的固体药剂的高度;内管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伸出筒体且其阀杆位于筒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中部设有用于观察筒体内部情况的透明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水的流动方向为下游方向,出水总管下游方向的待处理水的水管上安装有浓度传感器,浓度传感器连接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连接有显示屏,显示屏用于显示浓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药剂浓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管末端的敞口处设有滤网,滤网的网孔小于药剂颗粒。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力缓释溶药投药装置,包括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分别与待处理水的水管相连通;进水总管和出水总管之间并联连接有两套溶药投药器;溶药投药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筒体,筒体连接有顶盖;筒体底部一侧连接有进口,另一侧连接有出口;筒体下部设有水平的孔板,孔板的孔径小于药剂颗粒;进口伸入筒体内的部分连接有内管;内管在筒体内弯折向上穿过孔板且其末端位于筒体顶部;内管的末端敞口设置并高于孔板上堆放的固体药剂的高度;内管安装有流量调节阀,流量调节阀伸出筒体且其阀杆位于筒体外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加药不停止溶药投药的过程,避免因观察不便而导致加药不及时、水质得不到保证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胡利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洛阳太平洋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12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