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13327发布日期:2022-08-20 03:5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


背景技术:

2.在锅炉给水处理工艺过程中,除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水中溶解氧是导致给水系统以及锅炉腐蚀的主要因素,未经除氧的原水进入锅炉管道,会对锅炉管道产生氧腐蚀,造成管道内壁出现点坑,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因此原水在进入锅炉之前都需要在除氧器中进行提前除氧。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277986y的中国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亚硫酸钠还原再生的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其筒体为长圆罐形空心封闭圆筒,有进水管与安装于封盖内壁中心的过滤装置相通,在位于筒体内腔靠近筒体封盖内壁处设有排气管,筒体中部有中排出水管,该出水管的两侧连接若干水平设置的中排多孔管,筒体下部的横隔板上设置有若干塔式过滤帽,横隔板下有排出水管分别与取样管、无氧水箱、卸水管中的任一管道相通,树脂颗粒装填在筒体内对原水进行除氧处理,树脂失效后可用还原剂再生,重复使用。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除氧器长时间工作后,除氧器内的树脂颗粒会在原水不断的冲击下逐渐被压实,且原水中可能带有的杂质和胶状物会截留于树脂中时,造成树脂的结块,从而使原水中的氧气与树脂进行离子交换时反应不彻底,降低了反应的速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除氧器在长时间工作后,内部的树脂出现压实、结块的现象,从而使除氧反应不彻底,降低了反应速率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
6.本技术提供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包括除氧器本体,所述除氧器本体上安装有第一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穿设在除氧器本体内的第一转轴、固接在第一转轴上的若干组第一搅拌杆以及固定安装在除氧器本体外壁上且用于带动第一转轴进行旋转运动的第一驱动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氧器在工作时,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一搅拌杆进行回转运动,除氧器本体内的树脂颗粒被第一搅拌杆带动搅拌,起到了松动树脂的效果,促进了待处理的原水和树脂颗粒进行充分接触,在使除氧效果更加彻底有效的同时,提高了反应速率。
8.可选的,所述除氧器本体上还安装有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包括穿设在除氧器本体内的第二转轴、固接在第二转轴上的若干组第二搅拌杆以及固定安装在除氧器外壁上且用于带动第二转轴进行旋转运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搅拌装置位于除氧器本体的居中位置,所述第二搅拌装置设置有对称分布在第一搅拌装置两侧的两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第二搅拌装置对称分布在第一搅拌装置的两侧,一同对除氧器本体内的树脂进行搅拌,增大了搅拌范围,更精细化的对树脂起到打散作用,避免出现树脂颗粒压实、结块的情况。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方向与第一转轴的旋转方向相反。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进行反方向的转动,在运动过程中,被带动进行相反运动的树脂会发生相互的碰撞,有效避免了树脂颗粒之间出现结块的情况,增强了搅拌效果,从而使树脂和原水能够进行充分的接触反应。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搅拌杆呈倾斜角度布置,所述第二转轴与第二搅拌杆呈反方向的倾斜角度布置,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位置穿插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角度对应设置,且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穿插分布,使树脂层能够受到不断的搅拌,从而能与原水进行更为充分的反应,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
14.可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皆设置有与自身旋转方向对应匹配倾斜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杆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自身旋转方向对应设置,从而在搅拌过程中起到破壁作用,使第一搅拌杆能够轻便旋转,降低第一驱动件的驱动负荷;第二搅拌杆设置倾斜面具有相同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的外侧面分别转动连接有若干件摩擦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在转动搅拌过程中,摩擦球增加了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与树脂颗粒接触的面积,从而能使更多的树脂颗粒被搅动。摩擦球与第一搅拌杆或第二搅拌杆转动连接,摩擦球在与树脂颗粒的接触摩擦力下进行自转,增强了摩擦球对周边树脂的搅拌作用,从而促进除氧反应能够充分快速进行。
18.可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为一端敞口的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一转轴的敞口端固接有第一旋转接头,所述第一旋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还原剂箱,且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二转轴为一端敞口的空心管结构,所述第二转轴的敞口端固接有第二旋转接头,所述第二旋转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通还原剂箱,且所述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的轴身上皆开设有贯通的进液孔组。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树脂进行一段时间除氧反应而失去除氧能力时,将还原剂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注入除氧器中,与树脂进行再生反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一边旋转,一边灌注还原剂,使还原剂能和树脂充分接触并进行再生反应,缩短了树脂还原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除氧器的可工作利用率。
20.可选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为中空结构,第一搅拌杆和第一转轴的内腔互相连通,第二搅拌杆和第二转轴的内腔互相连通;所述摩擦球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摩擦球的空腔与第一搅拌杆或第二搅拌杆的内腔连通;所述摩擦球表面设置有若干沿球面均匀布置的且贯穿至内部空腔中的开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原剂还可通过摩擦球上的开孔灌注至除氧器中,摩擦球上的开孔沿球面布置,且摩擦球还在自转,还原剂在注入时就可直接接触到更多的树脂颗粒,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树脂还原再生的速度。
22.可选的,所述除氧器本体的内侧壁上固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远离除氧器本体
侧壁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弯折。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对处于除氧器内壁上的待处理原水进行导流,使原水沿弧形弯折流入至树脂上进行充分除氧反应,避免出现原水直接沿着内壁流到出水口,而没有进行充分除氧的情况。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第一搅拌装置,除氧器本体内的树脂颗粒被第一搅拌杆带动搅拌,起到了松动树脂的效果,促进了待处理的原水和树脂进行充分接触反应,在使除氧效果更加彻底有效的同时,提高了反应速率。
25.2.通过设置第二搅拌装置,第二搅拌装置与第一搅拌装置反向转动,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倾斜交叉进行搅拌,扩大了搅拌的覆盖范围,且被搅拌的树脂会发生相互的碰撞,有效避免了树脂颗粒之间出现结块的情况,增强了搅拌效果,从而使树脂和原水能够进行充分的接触反应,达到更好的除氧效果。
26.3.通过设置摩擦球且将还原剂通过摩擦球的开孔注入到除氧器本体中,摩擦球在与树脂颗粒的接触摩擦力下进行自转,增强了摩擦球对周边树脂的搅拌作用,从而促进除氧反应能够充分快速进行;且进行树脂的还原再生时,还原剂在注入时就可直接接触到更多的树脂颗粒,也加快了树脂还原再生的速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氧化还原除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氧化还原除氧器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摩擦球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除氧器本体;11、进水管;12、出水管;13、导流板;2、第一搅拌装置;21、第一转轴;22、第一驱动件;23、第一搅拌杆;24、第一旋转接头;25、管道;3、第二搅拌装置;31、第二转轴;32、第二驱动件;33、第二搅拌杆;34、第二旋转接头;4、连杆;5、摩擦球。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氧化还原树脂除氧器,参照图1,包括除氧器本体1、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除氧器本体1为罐形空心封闭结构,且除氧器本体1在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水管11,在底部设置有出水管12,除氧器本体1的空腔内填充有树脂颗粒,用于对原水进行除氧处理。第一搅拌装置2居中布置在除氧器本体1上,用于对除氧器本体1内部的树脂颗粒进行搅拌;第二搅拌装置3位于第一搅拌装置2一侧,同样对树脂颗粒进行搅拌,扩大搅拌范围。
31.参照图2,第一搅拌装置2包括第一转轴21、第一驱动件22以及第一搅拌杆23,第一转轴21竖直穿设在除氧器本体1内部,且第一转轴21的一端伸出除氧器本体1外。第一驱动件22固定安装在除氧器本体1的外侧,通过皮带与第一转轴21伸出除氧器本体1外的一端传动连接。
32.第一搅拌杆23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轴21的轴身上,第一搅拌杆23设置有若干件,并与第一转轴21呈角度倾斜布置。第一搅拌杆23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即第一搅拌杆23
设置有两侧倾斜面,第一搅拌杆23的倾斜面与第一转轴21的旋转方向对应设置,在第一转轴21带动第一搅拌杆23进行旋转时,第一搅拌杆23的倾斜面起到破壁作用,减轻旋转阻力。
33.第二搅拌装置3包括第二转轴31、第二驱动件32以及第二搅拌杆33,第二转轴31竖直穿设在除氧器本体1内部,且第二转轴31的一端伸出除氧器本体1外,第二驱动件32固定安装在除氧器本体1外的外侧面上,通过皮带与第二转轴31伸出除氧器本体1外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2与第一驱动件22分别位于除氧器本体1两个相对的外侧面上。
34.第二搅拌杆33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31的轴身上,第二搅拌杆33设置有若干件,并与第二转轴31呈角度倾斜布置;第二搅拌杆33与第二转轴31的角度设置与第一搅拌杆23和第一转轴21的角度设置对应相反,且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33在竖直平面上穿插布置,从而扩大搅拌范围,增强搅拌强度。
35.第二搅拌杆33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即第二搅拌杆33设置有两侧倾斜面,第二搅拌杆33的倾斜面与第二转轴31的旋转方向对应设置,在第二转轴31带动第二搅拌杆33进行旋转时,第二搅拌杆33的倾斜面起到破壁作用,减轻旋转阻力。
36.参照图3,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33的外侧面上均固接有若干外伸的连杆4,连杆4一端转动连接有摩擦球5,摩擦球5沿连杆4的轴线进行回转运动。
37.除氧器在对原水进行除氧工作时,第一驱动件22带动第一转轴21进行旋转,若干件第一搅拌杆23以第一转轴21为旋转中心,对除氧器本体1内的树脂颗粒进行搅拌。第二驱动件32带动第二转轴31进行与第一转轴21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第二搅拌杆33以第二转轴31为旋转中心,对除氧器本体1内的树脂颗粒同时进行反方向的搅拌。摩擦球5随同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33进行运动,且在与树脂颗粒摩擦力的作用下,摩擦球5进行自转,将自身周边的树脂颗粒带动搅拌。
38.树脂装填时为还原态树脂,还原态树脂在与氧气发生反应后会变成氧化形态失去除氧功能,需要加入亚硫酸钠还原剂进行还原再生。
39.在本技术中,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31皆设置为一端敞口的空心管结构,且轴身上皆开设若干沿竖直方向均匀布置的进液孔组;第一转轴21的敞口端为伸出除氧器本体1的一端,且第一转轴21的敞口端上安装有第一旋转接头24,第一旋转接头24通过管道25连通还原剂箱,管道25上设置有截止阀;第二转轴31的敞口端为伸出除氧器本体1的一端,且第二转轴31的敞口端上安装有第二旋转接头34,第二旋转接头34同样通过管道25连通还原剂箱,且管道25上设置有截止阀。
40.第一搅拌杆23和第二搅拌杆33设置为中空结构,第一搅拌杆23和第一转轴21的内腔互相连通,第二搅拌杆33和第二转轴31的内腔互相连通;摩擦球5设置为内部空腔结构,摩擦球5的空腔通过连杆4与第一搅拌杆23或第二搅拌杆33的内腔连通;且摩擦球5表面设置有若干沿球面均匀布置的贯穿至摩擦球5空腔中的开孔。
41.在对除氧器本体1内的树脂颗粒进行还原再生时,将还原剂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31的一端注入除氧器本体1内,还原剂从第一转轴21或第二转轴31上对应的进液孔组以及摩擦球5上对应的开孔流出至除氧器本体1内,使还原剂在注入除氧器本体1时就可直接接触到更多的树脂颗粒,且一边搅拌一边注入还原剂,还原反应更加彻底,加快了树脂还原再生的速度。
42.参照图2,除氧器本体1的侧壁上还固接有导流板13,导流板13远离除氧器本体1侧
壁的一端设置有弧形弯折,处于除氧器本体1内侧壁上的原水沿导流板13流动,被导向流动至除氧器本体1内的树脂颗粒中,防止部分原水直接沿除氧器本体1的内壁流动至出水口,而没有进行充分的除氧反应。
43.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树脂装填在除氧器本体1内,对原水进行除氧处理。第一驱动件22带动第一转轴21以及第一搅拌杆23对树脂进行搅拌,第二驱动件32带动第二转轴31以及第二搅拌杆33对树脂进行反方向的搅拌,摩擦球5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对自身周围的树脂同样进行搅拌作用,避免树脂出现压实、结块的情况,使树脂在松散状态下与原水中的氧气发生充分接触反应,从而使除氧更加彻底。
44.在除氧器本体1工作一段时间,树脂失去除氧作用后,将还原剂通过管道25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31的一端输入,还原剂从第一转轴21和第二转轴31轴身的进液孔组以及摩擦球5上的开孔流出至除氧器本体1内,与树脂进行充分的还原反应,且在搅拌状态下也加快了树脂还原再生的速度。
4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